大豆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4.15 KB
- 文档页数:1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大豆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嫩叶和茎。
防治方法:(1)选择耐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不留下病源。
(4)采用化学防治,如苯酚醚、拜防龙、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等。
疫霉病主要影响大豆的根部和种子,特别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更易滋生。
防治方法:(2)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控制栽种密度,保持良好的气流和通风。
3. 根结线虫病防治根结线虫是嫩茎和根部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它会破坏大豆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凋萎。
防治方法:(1)在育苗前使用磷酸二氢钾浸泡种子,可减轻根结线虫的损害。
(2)及时消毒种子床和土壤,减少虫卵和线虫的数量。
(3)使用甲基磺菌灵等化学防治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线虫。
(1)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田间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选择抗蚜虫的品种进行种植,如黑大豆、天义20、北大豆1号等。
(3)使用磷酸二氢钾、氮磷钾、硫酸亚铁、红磷钾等浸泡种子,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
(4)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敌百虫等。
2. 豆蝽防治(2)使用黄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虫害。
(3)筑龙船、捕虫棚等物理防治措施。
总之,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种植户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管理和农药使用,以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
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
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
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其栽培规模大、种植地区广以及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较为常见。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灰色小点,随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斑。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理病叶、病株,药浆喷洒。
2.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和地下茎。
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根系腐烂是其明显的症状。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加强土壤消毒,提高土壤养分和通气性。
3.霉菌病:霉菌病主要通过叶片上大豆病斑的扩大传播,导致大豆的叶片呈现黄色、白色或棕色,并逐渐变薄、凋谢。
防治方法:适时进行田间管理,采取合适的种植密度,及时清理病叶,药物防治。
4.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导致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毛状物质,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凋落。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掌握适宜的施肥水肥管理,适量喷洒药物。
二、虫害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为大豆的害虫之一,通过吸食大豆植株的汁液,导致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干瘪、甚至早期凋落。
防治方法:定期监测虫情,发现虫情严重时及时施药,控制虫危害。
2.棉铃虫:棉铃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大豆的嫩叶和茎为食,造成植株叶片被钻孔、杂乱、叶片增大等。
防治方法:采用拦截器和黏虫板进行监测,发现虫情时适时施药。
3.菜豆螟:菜豆螟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卷曲等。
防治方法:埋设黏虫板和拦截器,及时对虫害严重的地方采取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4.绿披虫:绿披虫以大豆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蛀,形成蛀食斑。
防治方法: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休耕,最大限度地减少绿披虫的繁殖。
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如引入寄生蜂等天敌。
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灰斑病、根腐病、霉菌病、白粉病以及大豆蚜虫、棉铃虫、菜豆螟、绿披虫等。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
以下是大豆常见的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1.豆荚蝇:豆荚蝇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主要危害豆荚,导致豆荚变形、裂缝、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和豆荚上的虫卵,及时收获成熟豆荚,可以采用黄板诱虫、粘虫球等黏陷剂进行监测和防治。
2.豆蝽:豆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吸食豆荚汁液为主,会引起豆荚畸形、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增加有害昆虫天敌的数量,及时进行防治,如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等。
3.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病害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它会引起大豆叶片黄化、卷曲、凋落,还可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等病毒病害。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除野外寄主植物,增加天敌的数量,适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大豆蛾:大豆蛾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幼虫以大豆的茎、叶片为食,导致大豆逐渐萎黄、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采用化学药剂喷雾、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
5.金银花蝽:金银花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一种常见虫害,以吸食大豆的茎、叶片汁液为主。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尽早发现发生虫害的苗圃,清除虫害的泉源,加强调查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合防治大豆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耐虫害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必要时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3.配合使用生物农药,通过增加天敌数量、释放捕食性昆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4.合理耕作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虫害滋生的环境。
5.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早期状况,防止虫害扩散。
6.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制度,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积极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自然方式控制害虫数量。
8.引入机械防治技术,如粘虫球、黄板诱虫等,用于监测和防治。
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大豆病虫种类非常多,病害重以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锈病、大豆叶斑病、大豆病毒病以及细菌性病害为主。
常发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豆荚螟和食心虫以及豆天蛾等。
防治方法:1、大豆病害:可通过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对大豆病害进行防治。
在农业防治方法中,主要是选好抗病品种,在选择种植地时,要坚持换茬轮作,避免三年以上的重连茬,同时,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及时将病体和残体处理掉。
实行多年的轮作和换茬,可以减轻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换茬轮作可以避免大豆种植中的重茬和连茬,利用完全不同属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效果会更加理想。
应加强田间管理力度,做好中耕除草、水肥施用等,以强壮秧苗,增强大豆的抗病性。
大豆在秋收后,应立即对病株残体进行清除处理,并及时进行秋翻地,将病残体随翻地埋在土壤深层,以最大限度地消灭病原菌。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就是对症喷施化学药剂,但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单一使用一种或两种药剂,要注意进行交替混合使用。
2.大豆虫害:在大豆虫害的防治中,同样要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
在农业防治方法中,依然是要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要根据当地种植实践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了解种子的抗虫能力,不要选用有问题的种子进行种植。
选定种子后,要用药物对种子进行浸种或用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止害虫的产生。
还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和进行灌溉,培育强壮的植株,增强植株的抗虫害能力。
在化学防治方法中,最好选择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以免给环境造成大的污染。
使用农药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保证浓度配比合理、喷施部位准确、使用时机适当,防治效果显著。
总之,在进行大豆种植时,要对病虫害的种类、危害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必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时准确地将病虫害防治措施实施到位。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和化学措施,也可以采用物理手段和生物手段,总之,哪种手段效果更好,就使用哪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获得大豆高产稳产。
大豆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豆虫害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大豆的不同发育阶段,会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虫害对其造成危害,包括豆蝽、豆荚螟、豆蚜等。
这些虫害会导致叶片变黄、萎蔫、豆荚变形和破裂,从而降低大豆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虫害,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大豆虫害防治方法:
1. 选择抗虫品种。
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优选一些具有一定抗虫性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
2. 做好田间管理。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田间环境整洁,避免虫害滋生。
3. 使用化学药剂。
在虫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法,可以利用天敌、微生物等对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利用昆虫繁殖技术,大量繁殖各种天敌,释放到大豆田间进行虫害防治。
总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大豆虫害防治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科学合理使用各种防治手段,保证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 1 -。
大豆一些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种植技术大豆即黄豆,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古就是我国比较重要的豆类之一。
近些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一直居高不下。
由于大面积耕地多年连续种植大豆同一种作物,导致以取食大豆根、茎、叶为主的害虫的虫口密度逐年加大;而且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害虫的越冬基数较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将虫口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大豆的正常发育。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大豆一些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1、蛴螬 1.1发生特点蛴螬头部呈赤褐色,有光泽,身体乳白色,多呈现向内卷曲状。
2年繁殖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
在5月中下旬出现,6月中旬是为害盛期。
成虫(东北大黑金龟子)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光性,主要取食大豆叶片。
幼虫主要为害玉米、大豆的根部,造成缺口,致使植株根系不能正常生长。
2.防治技术防治蛴螬用药,必须在播种时,随种子一起下地。
若等出苗后发现植株被害时用药液灌根,已无济于事。
具体措施:一是用50%辛硫磷500g加20kg水,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到200 kg大豆种子上面,边喷边翻动,然后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上,闷种4h,放在背阴通风处晾至8成干播种。
二是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不要用生物种衣剂。
三是用3%辛硫磷颗粒剂随种子一起下地。
2、地老虎2.1发生特点地老虎为地下害虫。
危害农作物的地老虎主要有白边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小地老虎居多。
小地老虎成虫为灰褐色蛾子,前翅狭小,有一黑色肾形斑;幼虫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
幼虫在5月份开始为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将植株近地表根部咬断。
在低洼地等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发生为害较重。
2..2防治技术一是用鲜草做毒铒诱杀,用90%敌百虫配成200倍液,喷到切碎的鲜草或菜叶上拌均匀,在傍晚时,撒在垄沟或垄台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生面积较小的地块。
二是做毒土。
用75%辛硫磷配制300倍液,喷在细土上拌均匀,撒在垄台苗眼附近。
三是喷雾。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影响豆荚质量。
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大豆作物。
一、病害防治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袭大豆的叶片和豆荚,给大豆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选择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
及时为大豆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大豆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大豆的密植程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4)喷洒药剂。
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百菌清等,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2、霜霉病(1)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可适当轮作其他作物,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加强通风。
及时修剪大豆植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3、根腐病(1)改良土壤。
选用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土壤种植大豆,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适当施肥。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根系腐烂。
1、大豆蚜虫(3)人工捕杀。
在发现大豆蚜虫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振打等方法,减少虫害的数量。
2、豆莺蛾(1)采用生物防治。
可选用豆莺蛾的天敌豆实蝇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害虫的数量。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品。
大豆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1.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逐渐扩大,使叶片变黄褪绿,最终落叶。
该病主要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生。
2. 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和茎腐烂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最终导致叶片、茎枯死。
3. 大豆叶蝇: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特征是幼虫在叶片中蛀食形成白色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凋谢。
二、防治技术:1. 农艺措施:(1)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适应能力好的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大豆,合理轮作其他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土壤改良。
选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
2. 化学防治:(1)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2)注意药剂配方和浓度的选择。
根据不同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药剂,按照要求的浓度进行使用,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3. 生物防治:(1)利用益生菌进行防治。
选择对大豆病虫害有效的益生菌,通过种植益生菌植物或使用益生菌制剂进行防治。
(2)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有些病虫害的天敌对害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4. 防治技术结合运用: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同时还需合理管理土壤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然而,在大豆的生长期间,由于病虫害的危害,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保证大豆生产的高产稳产,就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大豆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大豆疫霉病
疫霉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浅灰色斑点,边缘为红色,叶片逐渐干枯并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控制病原菌,适时进行药浴、药灌、药剂喷雾等农药防治。
2、大豆菌核病
菌核病是大豆的一种寄生性病害,较难防治。
其主要症状为植株生长缓慢,出现黄化和萎蔫。
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药浴、药灌、药剂喷雾等防治方法。
大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橙黄色小斑点,扩散后会使整个叶片变黄、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防锈优良种子,加强田间管理等。
蚜虫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卷曲、变形、变黄。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喷施农药、放置粘虫板等。
象甲是一种地下害虫,其幼虫常以大豆根为食,会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虫害强的大豆品种、施用合适的化学药剂等。
3、大豆刺蛾
大豆刺蛾是大豆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害虫。
其主要危害是危害大豆的地下部分,导致根系受到破坏。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光陷阱、喷施农药等。
大豆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大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它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和霉状物,严重时会使植株死亡。
预防和治理大豆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霜霉病的大豆品种,如杂交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3)适时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4)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避免病菌扩散。
2.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喜欢吸食大豆的汁液,导致大豆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甚至死亡。
防治大豆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早期防治:在大豆生长初期,及时发现大豆蚜虫的危害,采取冲洗或手工捕虫等方式控制其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等对大豆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较高时,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会导致大豆叶片和茎干上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
防治大豆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翻耕:炭疽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适时翻耕可以减少病菌的存活。
(2)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3)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大豆的密度,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二、大豆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大豆螟虫大豆螟虫是大豆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
它会钻入大豆茎干内部,导致大豆茎干中空,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倒伏。
防治大豆螟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防治:及时发现大豆螟虫的危害,采取手工捕虫、喷洒农药等方式控制其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对大豆螟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其产量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豆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大豆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霜霉病、青枯病等。
褐斑病是由褐斑病菌引起的,其主要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并变成圆形黑褐色斑。
防治褐斑病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叶片逐渐枯黄并干枯。
防治霜霉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合理密植,及时采取冬季清田等措施,如在大豆种植前进行空地翻耕,以破坏病原菌的越冬条件。
青枯病是由青枯病菌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幼苗枯萎,根部出现腐烂,植株倒伏死亡。
防治青枯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种植前消毒土壤,合理施肥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及时清理病株。
大豆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豆损蛾、刺吸式口器害虫等。
蚜虫是大豆上的常见害虫,其主要症状包括叶片卷曲、黄化,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合理密植,利用天敌控制蚜虫的繁殖,如瓢虫等。
豆损蛾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会在豆荚内蛀食种子,导致种子减产甚至无法使用。
防治豆损蛾的方法包括在大豆播种前适时进行田间清理,防止病虫源的传播,合理施肥增强豆荚的耐虫性,及时采取化学药剂喷洒等方法。
刺吸式口器害虫也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黄化、卷曲以及畸形。
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方法包括及时清理田间的秸秆和杂草,减少病虫源的孳生环境,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抗病虫性好的品种、合理轮作和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源、采用化学药剂喷洒等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生态防治,如利用天敌等自然解决病虫害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高产稳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浅析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因此在生产中需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
本文将对大豆的主要病虫害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探讨防治技术措施。
一、病害防治
1、大豆白粉病
大豆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大豆叶片上部,形成白色病斑,严重影响
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及时去除病情严重植株。
(3)加强通风,保持湿度适宜。
2、大豆中华酵母菌病
(2)及时灭菌,如有立枯株要及时去除。
(3)施用杀菌剂,如三唑酮等。
3、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根部,引起植株生长不良,易倒伏或死亡。
防治措施:
(1)采取轮作措施,减少种植同一作物。
(3)施用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大豆蚜虫是害大豆的一种小型昆虫,主要侵染嫩叶和茎。
严重时会使叶片变黄、萎缩
和早点枯死。
防治措施:
(2)及时清除杂草和田间废料。
2、豆荚螟
豆荚螟是害大豆的一种昆虫,主要侵染豆荚内部,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
(2)及时采收,防止幼虫孵化。
总之,大豆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施策,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施用杀虫剂和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等措施减少病虫侵染。
同时,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废料,保持田间卫生,有效预防病虫发生。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大豆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霜霉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片,叶片枯黄并失去光泽。
严重时会导致整株大豆叶片枯黄脱落,减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根腐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地区。
植株的根部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软腐病斑,导致根系功能受损,影响大豆的吸收养分和水分,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1)大豆飞虱:大豆飞虱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飞虱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弯曲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凋零。
(2)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以吸食大豆的嫩叶汁液为生,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大豆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于大豆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对大豆病害有特异性寄主选择性杀灭病原物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等。
对于大豆害虫,可以利用天敌虫类进行调查,发现并控制大豆害虫。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期的农药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 农业措施合理的农业措施可以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如科学施肥、密植、中耕、轮作等,能够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性、抗虫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和用药1、豆天蛾:一般幼虫为害,啃食叶片和豆株,影响产量。
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喷雾处理。
2、造桥虫:幼虫会危害豆叶,造成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等药剂,喷洒即可。
3、象鼻虫:啃咬植物茎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均匀喷洒。
一、豆天蛾1、豆天蛾虫又叫豆虫,幼虫会危害大豆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
症状轻时会把叶片吃成网孔状,严重时会将豆株吃成光杆,导致植株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2、可在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压机,每亩用药液50公斤,喷雾即可。
二、造桥虫1、造桥虫种类较多,其中以银纹夜蛾为主。
造桥虫的幼虫会危害豆叶,啃食嫩尖、花器和幼荚,严重时会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2、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40公斤喷雾。
三、象鼻虫1、象鼻虫会咬食植株茎叶,影响植株的生长。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四、食心虫1、食心虫的幼虫会蛀食豆荚,幼虫会从豆荚合缝处蛀入,把豆粒咬成沟道、残破状。
2、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35-45毫升。
也可以使用敌杀死乳油,有效成分0.5-1克,兑水40公斤后,均匀喷雾即可。
五、蚜虫1、蚜虫在大豆苗期便会开始为害,它们会啃食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嫩茎、嫩荚,能够传播病毒,造成叶片卷缩,生长减缓,结荚数减少。
苗期虫害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株死亡。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六、根腐病1、镰孢菌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幼苗期,成株一般能够抵抗该病。
发病时,病根及茎基部会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轻微的凹陷。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大豆受到的病虫害影响也很大。
以下将介绍大
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 灰斑病:是大豆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最容易感染的时间为生育期和成
熟期。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灰霉素、红霉素、卡斯滕霉素等药物,也可以喷洒15%的
氧化亚铜赤霉素或甲基硫代硫酸钠等药物。
2. 豆锈病:是大豆生长期间的另一个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在花期和结荚期出现。
治疗时可以使用药剂喷洒,例如50%的百菌清、 5%的多菌灵等药剂。
3. 疫苗病:是由疫苗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导致大豆荚变薄、畸形、变色,也
会使种子生长缓慢。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选用疫苗病抗性地种子,同时进行田间防治,喷洒
药剂等。
4. 豆苗萎蔫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一种叶部和根系受损的病害。
用好泥炭土、草木灰和蔗糖来培土种子块,喷洒50%的五氮唑或霜霉灵。
二、虫害
1. 豆潜蛾: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造成的危害也很严重。
捕获到有害昆
虫后,可以先利用化学方法喷洒药物,如超排蜜等。
另外,使用绿色防虫原则也是非常重
要的,可以使用鱼糜、竹炭等天然产品进行防治。
2. 豆叶野螟: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和发育期出现,在高温、干燥季节中危害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冬凌天、路南优、毛篇子等提取物进行防治,也可以选择使用如百乐、乐泰等化学药物进行预防。
3. 豆荚象:在大豆的成熟期容易出现,大豆荚受到破坏后,国内人们一般使用百虫
露等药物喷洒,防止后期成熟的大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