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赶走坏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赶走坏习惯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赶走坏习惯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坏习惯,如何控制和赶走自己的坏习惯,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教学重点:1. 了解坏习惯的危害;2. 掌握如何控制和赶走坏习惯;3. 了解良好习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2. 如何在班级中推广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身边人的一些坏习惯。
2. 针对学生的身边,让他们自己思考:你身边哪些人有坏习惯?你自己有什么坏习惯?二、讲授1. 什么是坏习惯?将坏习惯的概念和危害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坏习惯的行为特点。
2. 如何控制和赶走坏习惯?讲解‘控制和赶走坏习惯’的技巧和方法。
不断重申必要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可以实际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讨论1.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控制和赶走自己的坏习惯,并列举出实际行动的措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他们相互了解和帮助。
四、实践1. 学生将所讨论的“控制和赶走自己的坏习惯”行动方案,放到实践中。
2. 让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留意记录下自己的表情、心情和行动轨迹。
五、总结1. 学生回答问题:良好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六、作业1. 继续掌握‘控制和赶走坏习惯’的技巧和方法。
2. 合作制定班级内推广良好习惯的计划。
七、拓展阅读阅读通过改变坏习惯而达到成功的故事、成就等,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遵循了“启发和引导”的原则,充分展现了教师的启发和指导能力。
同时,还必须跟进学生实施行动计划的情况,对成果进行较为详细和细致的评价,以保证学习产生的初孵结果得以长期地维护和保持。
整体上,教学效果比较好,实践环节也带来了较好的效果和收获。
在班级内推广良好习惯方面,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一些措施:1. 引导学生关注班级公共环境:首先,班级公共环境的整洁和舒适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赶走坏习惯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坏习惯,明确它的严重危害性。
2、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不良生活习惯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手段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克服心理情性,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1.讲授法、提问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2.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及过程2.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4.【导入新课】(一)认识生活中的坏习惯:1、出示图片,说说图中哪个小朋友做得对,为什么?哪些小朋友做的不对?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讨论:谈谈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3、结合表演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使学生明确坏习惯的危害性。
4、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教学方法为讲述法和演示法6、学习新课7、多媒体法,讲授法。
教师导入、板书课题:赶走坏坏习惯(二)自我教育:(三)出示课件1、要求学生从刚才列举的不良生活习惯中,找出自己的不良习惯将其写下来,并改正。
2、哪位同学有勇气公开检讨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并当众表示自己改正的决心。
(每一名同学表态之后,其他同学均用掌声予以鼓励)(三)进一步感知:1、如何改抻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直通车的内容。
2、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收获?2、学生汇报、交流。
4、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进行小结。
二、自我完善1、请同学听故事《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2、思考:为什么没有得到点金石?3、幻灯出示,解决生活坏习惯。
三、全课总结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危害,同学们一定充分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严重危害,真正下决心加以改正,只要大家提高认识,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并且通过意志努力有效克服心理惰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够尽快纠正,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够早日形成。
四、开心语开心语: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富民县永定小学 2012 学年三年级 三生导案《教学内容养成好习惯 ( 第一课时 )编制人: 普晓佳 教研组长: 上课时间: 养成好习惯(第一课时)》导案第三周班级: 三年级教学目标1 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 习惯,首先抓好孩子的自理能力 2 让学生了解习惯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 让低年级的学生分清那些是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课本,故事 师 导 过 程 生 学 过 程 自 我 完 善教学形式口语交际 本活动以 “撕窗花” 引出习惯养 成的话题,用“科学家”的事例 来说明“好习惯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环节一 . 创 设 情 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个 让学生思考哪些是好的 境,导入新课 好的生活习惯和礼貌, 习惯。
哪些是不好的习 会影响到做人的方方面 惯。
面,这一点应该从小事 着手 二.新授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从小 学生自学,养成习惯有 养成好习惯。
人一旦养 哪些方法,交流反馈 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 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三.童言畅谈 除了课本上提到的这些 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 习惯,你还有那些其他 想法。
全班反馈 号习惯 板书设计: 养成好习惯 1 文明礼貌 2 学会尊重 教学反思: 3 诚实守信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1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关心 爱护 2 从细节入手宣传优点:1.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习惯。
2.部分学生能把不好的习惯改掉。
不足:1.有学生找不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只找得到别人身上的。
改进措施:1.找不到自己的坏习惯,可以让同学帮着找。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赶走坏习惯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坏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克服坏习惯的方法,提高自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坏习惯的概念及其危害2. 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3. 克服坏习惯的技巧4. 自律能力的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掌握克服坏习惯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坏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坏习惯的概念及其危害。
2. 新课内容:讲解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克服坏习惯的技巧,以及自律能力的提升。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坏习惯,并讨论如何克服。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 总结:强调坏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坏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赶走坏习惯2. 坏习惯的概念及其危害3. 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4. 克服坏习惯的技巧5. 自律能力的提升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克服坏习惯的计划。
2. 家长参与监督,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坏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掌握克服坏习惯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律能力,为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坏习惯的具体表现,如拖延、挑食、玩手机等,让学生对坏习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坏习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
第九课不乱动他人物品
教学目标:
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乱动乱翻他人物品。
教学过程:
1、在别人家做客(出示插图)
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便打电话。
不能乱动人家的东西。
2、客人到你家(出示插图)
不能随便翻动客人带来的物品。
3、在学校(出示插图)
不经允许,不能随便翻阅同学的书信。
不能把同学的玩具拿回家。
4、贪小便宜的后果
读一读小故事:
老鼠偷油
厨房里有一个长颈瓶,瓶里装满了香油。
有一只乖巧的老鼠把瓶塞咬得粉碎,然后把长长的尾巴伸进瓶里,再把沾满了油的尾巴拖出来,卷到嘴边,津津有味地吃个饱。
“多好的尾巴啊!有了你,我才吃上了这样香的油。
”它夸奖起尾巴来。
日子久了,从厨房到鼠洞就印下了一条油迹。
猫发现了鼠洞,就日夜守在鼠洞旁边。
做坏事的家伙,胆子总是越来越大。
一天,老鼠想把沾满油的尾巴拖回洞去,让自己的小老鼠也饱吃一顿。
老鼠工要进洞,猫猛扑上去。
老鼠赶快逃进洞里,但是,那尾巴沾的油太重了,一时缩不进去,帽一爪子抓住了它的尾巴,连它的尾巴,连它整个身子都给拖了出来。
当它快要被猫咬死的时候,老鼠就咒骂起自己的尾巴来:“你,多坏的尾巴啊!没有你,我决不会送命。
”
猫说:“当尾巴对你有利的时候,你就夸奖它;当尾巴对你有害的时候,你就咒骂它。
你根本不想想:偷油是件坏事。
你的命就送在偷油上!”。
《赶走坏习惯》教学设计【主题说明】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系统的学校教育,个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较弱,主动性仍然欠缺,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辨别。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认同和向往。
3.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坚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
难点:学生能够坚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培养学生对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认同和向往。
【课前准备】1.故事《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课件。
2.教师自制“坏习惯垃圾桶”。
【教学设计】一、观察岛(热身暖心)(一)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故事《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今天呀,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大家想听吗?生:想听。
师:不过,听故事之前老师可有个小小的要求哟,大家听好了:认真听故事,听完后想一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后捡到点金石了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后捡到点金石了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故事听完了,同学们,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后捡到点金石了吗?齐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捡到呢?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点金石又被他扔回大海里去了。
师评:说得好,你把故事听懂了。
师:他好不容易才捡到的点金石,怎么又扔了呢?生:因为他已经习惯于这个扔石头的动作了。
师评:对,你说的有道理。
3、教师总结:是啊。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9课《养成好习惯》教案目标1、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愿意做个干净、整洁的孩子。
2、坚持做到每天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洗头,洗澡,剪指甲,理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3、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基本常识,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4、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重点知道每天要整洁,头发要梳理整洁,纽扣要扣整洁。
难点做到定期洗头、洗澡、剪指甲、理发。
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穿戴要整洁一,教学引入1、同学们爱听故事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事。
《邋遢大王》(提醒同学认真听讲)讨论: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师:爱整洁讲卫生的孩子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做到穿戴整洁。
2、你们觉得咱们班里哪个同学最整洁呢?请这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到干净整洁的! 你从哪看出来的?(提醒学生们可以观察同桌的脸、头发、牙齿、衣服、鞋子等身上各个部位。
)表扬你认为做到整洁了的同桌。
3、看教材第43页,如果你还不够整洁,学习书中的小朋友,赶快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红领巾吧。
4、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朗读第43页的儿歌,大家都来争做爱整洁讲卫生的孩子吧。
衣和裤,穿整齐,两只小手经常洗。
爱整洁,讲卫生,洗脸梳头会自理。
二、深入主题:1、说一说在生活中怎样做才是干净整洁的孩子呢?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请大家认真看书第44页,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3、洗脸、洗手、洗脚、刷牙、洗澡、剪指甲、理发,这些都是爱整洁的表现。
那同学们知道其中哪些事情应该天天做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总结:只有做到勤洗手、勤洗脸、勤换衣服、勤刷牙等这些事情,才是一个爱整洁、讲卫生、受欢迎的好孩子。
你是这样的孩子吗?自我评价一下:你认为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好,就在相应的图下面画一朵小红花送给自己,有些事情做的还不够好的同学加油改正,做好后也给自己送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活动二: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一、学习正确的洗脸、洗手方法;1、你会洗脸、洗手吗?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正确的洗脸方法吧。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9课《养成好习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9课《养成好习惯》的内容主要围绕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坚持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含义,明确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良好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故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准备一些实践活动的材料,如记录卡、评价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等,引出良好习惯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含义,以及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9赶走坏习惯 | 鄂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坏习惯,以及坏习惯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识别和抵制坏习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坏习惯的定义及常见表现。
2. 坏习惯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如何识别和抵制坏习惯。
4.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坏习惯的定义、表现及危害,学会识别和抵制坏习惯。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坏习惯的认识和经历。
二、课堂讲解1. 老师详细讲解坏习惯的定义、表现及危害。
2. 学生举例说明坏习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抵制坏习惯。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 老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帮助案例中的人物改掉坏习惯。
五、总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板书设计:1.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9赶走坏习惯2. 坏习惯的定义、表现及危害3. 识别和抵制坏习惯的方法4.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作业设计:1. 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坏习惯,并思考如何改掉这些坏习惯。
2. 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提倡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坏习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鲍红艳
第九课赶走坏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意识到习惯对人的不同影响,教育学生要有意思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帮助别人诊断与自我诊断
3.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学习、生活、行为方面的习惯
教学重点:要有意思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对全班学生说:“今日只问候,不必起立。
”言毕,我说:“上课。
”学生纷纷起立。
(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啊!乘机告诫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讲故事《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
2、思考讨论,发现问题。
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什么是习惯?板书: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习惯是完成动作的需要,从习惯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来看,有的是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
请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坏的?
二、新授
1、指导情境表演:(1)表演生活中的好习惯;(2)表演生活中的坏习惯。
2、小组交流倾诉,明白道理。
讨论:(1)好习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形成的?(2) 坏习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影响?这些坏习惯是故意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3、板书: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是走向失败敞开的大门。
4、列出坏习惯清单,说说改掉坏习惯的方法。
三、小结: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拥有健康的一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医药习惯将成为支撑我们健康的基石。
成功实际很简单,就是需要你从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做起。
第十课发现差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与对比,学会发现事物间的差异。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差异,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行为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运用的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让孩子通过观察活动,提高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魔术袋中装上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魔术袋,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袋子中有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分别请同学轮流上讲台,先用手摸看是否准确。
3.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摸出积木的形状的。
二、新授
(1)活动一:大家来找茬儿
请同学观察两幅图,找出图中不同之处。
首先请同学说一说图中一共有几处不同,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找的。
(2)活动二:我的观察秘籍
同学们我们在平日里观察事物时,还运用了哪些方法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呢?请举例说一说。
(3)分享屋
学生熟读儿歌,并请同学对于归纳出来的方法举出具体的事例,便于将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4)拓展园
到校园里找一些落叶看一看,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
1.请同学收集不同品种的树叶,观察其差异。
2.请同学收集同品种的树叶,观察其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