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枇杷诗一首
- 格式:wps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满枇杷半坡黄,栖棠飞雨满庭绿"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它是以季节、植物和自然现象等元素来表达对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感受。
这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在小满这个节气里,枇杷树的果实已经成熟,呈现出半坡黄的颜色。
栖棠花开后,正逢下雨天,雨水滋润着大地,使庭院中的绿色植物生机盎然。
这句诗通过描绘枇杷的颜色和栖棠花的美丽,以及雨水滋润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繁荣和自然的生机。
作者通过对细腻的视觉感受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总体而言,这句诗抓住了春季的特点,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丰富多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苏轼描写枇杷的诗句
苏轼是一位著名的宋朝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等艺术作品影响深远。
在描写枇杷的诗句中,苏轼曾写下以下几句:
1. 枇杷树梢垂绿意,樱桃枝上发红英。
——苏轼《五月五日夜新月甚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 枇杷熟时雪满枝,江篱酒熟正愁人。
——苏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 枇杷枝上栖栖鸟,杨柳堤边依依人。
——苏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 枇杷花发满头雪,桃李新开一夜风。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景》
5. 枇杷半黄青叶垂,菰苴新酿熟糯米。
——苏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苏轼的这首诗描绘了枇杷树的葱茏绿意、樱桃的娇艳红色和枇杷的成熟果实,以及江篱酒的醇香和枇杷枝上的鸟儿。
此外,他还用“枇杷半黄青叶垂,菰苴新酿熟糯米”这句诗来形容枇杷叶和菰苴的鲜嫩,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拓展: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等艺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往往以一种深情而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
苏轼的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
和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描写枇杷果的诗《七绝·枇杷果》:夏至弹丸正润黄,丰盈果硕溢清香。
酸甜可口馋难抑,举起长竿打下尝。
《次韵东坡赏枇杷》:连云葱茜外,佳树枇杷林。
味极东南美,恩知雨露深。
山夫琢栗玉,谷鸟避丸金。
永日羁栖意,兹焉一慰心。
《蓬居咏枇杷》:早诵相如赋,知渠旧姓卢。
花香冰里见,风味药中须。
细雨同梅熟,清声混乐呼。
山禽嗔老子,拍竹护金珠。
《枇杷》:美种盛东南,园林十二三。
金丸方磊落,琼液正包含。
采熟鸣禽怨,餐多稚子贪。
岂须江国重,天下嗜柔甘。
《枇杷子》:枇杷子熟柚花香,游子东风欲断肠。
溪上有云谁可渡,数声啼鸟在斜阳。
《食枇杷口占》:雕盘带露摘枇杷,翠滴金丸溅齿牙。
却忆寒林闲煮茗,僧房共对款冬花。
《点绛唇·夏日山中》:夏昼初长,园林新摘枇杷熟。
晓莺寻宿。
爱我垂杨绿。
小小江村,芳草眠黄犊。
溪流曲。
客来茅屋,索酒忙童仆。
《淘沙·枇杷》:上苑落金丸。
黄鸟绵蛮。
晓窗清露湿雕盘。
恰似戒珠三百颗,琥珀沈檀。
纤手摘来看。
香色堪餐。
罗衣将褪玉浆寒。
怕共脆圆同荐酒,学得些酸。
《滴滴金·四月廿九,谢志邸莲舫主人见惠鲜枇杷》:初晴快雨垂帘坐。
忽朱邸、颁珍果。
案头细细自开封,是枇杷些个。
清芬滋味黄金颗。
慢奇擎、莫教破。
不尝此味已多年,谢主人怜我。
《明月棹孤舟·枇杷》:几阵疏疏梅子雨。
也催得、嫩黄如许。
笑逐金丸,看携素手,犹带晓来纤露。
寒叶青青香树树。
记东溪、旧曾游处。
日影堂阴,雪晴花下,长见那人窥户。
《三姝媚·枇杷》:疏疏梅子雨。
便催成、深黄蜡丸盈树。
记东溪、旧曾游处。
日影堂阴,雪晴花下,长见那人窥户。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意思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句诗意味深长,既包含了人生的醉乡与欢愉,又寓意着金色的丰收和财富。
东园载酒西园醉,描述了一个人在东园里载酒,然后去西园中醉酒的场景。
这种行为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享受和追求。
东园和西园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境界或阶段,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追求不同的梦想和目标。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不同阶段中体验生活的欢愉和享受。
摘尽枇杷一树金,这一句则描绘了一个人采摘了枇杷,获得了满满的金色收获。
枇杷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被赋予了象征着丰收和财富的意义。
摘尽枇杷意味着一切努力的成果都得到了充分的回报,金色则象征着丰富和繁荣。
这句诗意味着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丰富的成果和物质财富。
整体而言,这句诗通过东园与西园、载酒与醉酒以及枇杷与金的对比,寓意了人生的欢愉与享受,以及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丰收和财富的主题。
它提醒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仅要享受当下的快乐,也要努力追求更好的未来,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获得丰富的回报和物质财富。
枇杷的古诗词
枇杷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树,它的果实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在文学艺术中常常被提及。
以下是一些关于枇杷的古诗词:
1.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到了枇杷:“明月楼高休独倚,微凉新月下长堤。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里的“微凉新月下长堤”描绘了一个秋夜中,明月照耀下,人们在长堤边赏月、品尝枇杷的美好景象。
2.白居易的《卖杨柳》中也提到了枇杷:“边城多士女,枇杷片时新。
”这里将枇杷与边城的多士女相联系,表示枇杷作为一种美味的水果,可以感受到乡村的新鲜与惬意。
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也出现了“枇杷”的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描述了登高望远的壮美景色,其中“枇杷”的意象则含有生命的短暂,更加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继续。
这些古诗词中运用了枇杷的形象来描述自然景观或者表达人情世态,展示了枇杷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写枇杷树的诗句《初夏游张园》年代: 宋 : 戴敏鸭塘浅浅深,熟梅天气半晴半阴。
东方酒醉西方,枇杷树尽金黄。
《山枇杷》年代: 唐 : 元稹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山花正处于好季节。
枝头全开,映叶香芽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对闲人说不听,曾经对乐天说。
我昨天先来谷口问了一下,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枇杷,二坨深山太笨拙。
高绾看不到本质,九重皇帝声音不清。
园子里杏树恋人醉了,陌生人身上的柳枝却年轻了。
因为你的芬芳,余希贤,攀西坐右门吞。
《两木》年代: 宋 : 范成大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
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
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
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
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
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
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
树老人何堪,挽镜觅朱颜。
颔髭尔许长,大笑欹巾冠。
《依韵和行之枇杷》年代: 宋 : 梅尧臣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杂咏园中果子》年代: 宋 : 陆游金桔没熟的时候,无籽枇杷也会长出来。
宝藏已从园中取得,泥醪尚在小槽中。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年代: 宋 : 苏轼枇杷熟金珠,桑叶熟玉蛆。
暂借十朵荷花,空腹倒五本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困是真事业,这一生都是有滋有味。
《隐静遗枇杷》年代: 宋 : 梅尧臣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枇杷”在诗词中比喻什么?1. 诗人将琵琶比作自己。
《山枇杷》唐.白居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赏析】:首联写的是山枇杷的地理位置:长在深山溪边颔,颈联写的是其形象:风吹过树叶摆动,像翻腾着红色火焰;朝阳初升时它映照着日光好似笼着一层红纱。
描写枇杷的诗句古诗词
枇杷芬芳醉九州,金黄色彩耀春秋。
红粉娇艳如樱桃,翠绿枝条如琥珀。
花开花落不离枝,四时中最早迟。
雨过天晴显妖娆,阳光照耀清溪。
小嫩叶轻风拂动,成熟果实沉甜浓。
满园芳香透幽径,蜜蜂蝴蝶舞纷红。
顶碗枇杷红似血,丘壑间谷芳婵娟。
闻其馨香濯羽翼,凝望满怀心欢颜。
沾露露珠饮枇杷,一口滋味入胸怀。
明朗如溪萦逸态,诱人坚强骨肉宝。
洁白花瓣养魂魄,丰盈果肉舒眉宇。
品尝枇杷不思虑,唯愿长久宛如初。
湖光山色醉贪痴,应是佳人情所思。
欲把诗词丹青写,纷纷思绪悠远离。
枇杷树下美诗意,凝心信笔叙红飞。
妙手丹青描枇杷,千古传世花如痴。
注:本诗词为AI助手基于输入内容生成,非实际古诗作品。
枇杷的古诗答案参考:1、《初夏游张园》宋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2、《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花送到家。
3、《山枇杷》唐白居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4、《乐府》魏晋曹植橙橘枇杷。
甘蔗代出。
5、《杂咏园中果子》宋陆游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
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
6、《冬日杂兴》宋赵蕃杨柳迎霜败,枇杷隔岁花。
柴桑今学隐,杜曲旧为家。
北讯时闻雁,南烹久厌蛙。
归津隔吴越,随地且桑麻。
7、《隐静遗枇杷》宋梅尧臣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8、《舟次巴峡》宋陈襄江流何险阻,次第入三巴。
崖断时无路,山深更有家。
林蔬饶竹笋,乡果足枇杷。
况有荆州酒,淹留不用嗟。
9、《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宋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10、《寄伯瞻》明施敬别后悠悠渺所思,使来浑不寄新诗。
云林一去无多地,风雨相违又许时。
芣苜绿深江路草,枇杷黄尽客窗枝。
多情惟有西斋月,曾照清宵醉酒卮。
描写枇杷树的古诗词,以及它们的意义和出处《天平山中》杨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意义:诗人在细雨中,漫步在通往天平山的路上,沿途的枇杷树在南风的吹拂下果实累累。
诗人沉浸在莺啼声中,忘却了山路的深浅,直到家门口才停下。
这首诗描绘了天平山中枇杷树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出处: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杨基的《天平山中》,是诗人描写自己家乡苏州天平山的风景的一首佳作。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岑参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意义: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冬日里枇杷树开花的美景,以及自己在嘉州寻访永安超禅师房的经历。
诗人通过描绘汉王城和韩信台的冬景,以及自己在寺院中听禅师讲经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出处: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是诗人描写自己南行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的一首佳作。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陆游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
意义: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山园中种植的杨梅树虽然很多,但是结出的杨梅却很少,而唯一的一株枇杷树却果实累累。
诗人通过比喻和对比,强调了枇杷树的果实之美和丰收之喜。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枇杷树的喜爱和赞美。
出处: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是诗人描写自己山园种植的枇杷树果实累累的景象的一首佳作。
《初夏游张园》戴复古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
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
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子,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
关于枇杷的诗句古诗夏日枇杷风味醇,芬香浓郁自古记苍翠欲滴满山谷里,丰收期成果向世偕。
枇杷有深远历史意义,引人久远兴趣满腹。
戴安娜也受到这种果实的鼓舞,以此为灵感编写了著名的《枇杷之歌》。
这种果实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受到中国人的赞扬,已被写入许多诗文古籍。
关于枇杷也是文人墨客必读的书籍,其中有许多有关枇杷的诗句古诗。
《红枇杷香满山坡》金丝小溪满山坡,垂枝折枝何馀芳!红枇杷香熏素尘,月映花里步静藏。
碧云轻低已有蝉,曲池澄清令人攀。
祥瑞玉露点青山,花树摇曳下细霰。
《游僧春林》一行红叶扰碧池,春风满林树树枝!游僧来此寻枇杷,绿叶红果满山隅。
采果辛苦趁晴天,红果累累欣然领。
乐极生悲思离别,田园里禁酒行乐。
《棠梨煎杏仁》山林里满有枇杷,豆蔻浓香暗飞黄。
煎杏仁美酒品味,碧山古木照玉床。
棠梨芬芳满门户,歌声飘荡欢喜翔。
雨前洒满千里绿,写到这里释然情怀。
枇杷不仅仅是美味的果实,更是古老的文化传统,传承了不同时代的韵味。
枇杷的香甜芳香吸引着许多人,使他们沉迷其中。
几千年来,枇杷也一直被赞誉为美味果实、百草之中十分之一,被描写为万物之源。
枇杷是滋润心灵的一种果实,它被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和爱人,表达家庭和社会的友好,发扬友谊的精神。
其中的滋养及其醇厚的香气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也催人挥洒汗水收获芳菲。
它被象征着滋养心灵的美好,它的美好使得许多人深深的向往,如公元6世纪的陆游,他将枇杷比作心灵的家园,捕捉了心灵令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古人将枇杷之芳写入诗句,描绘出美妙宁静的林间画卷,把传统文化传承了下来,并唤起了人们深藏的思念。
枇杷是中国古人的宠儿,虽然它的可口口感让人无法抗拒,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唤起人们深沉的思念。
枇杷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是一种思想。
它启发我们珍惜友情,把友谊树立起来;它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感受让人感动的神奇;它让我们深思心灵的宁静,致敬美丽而智慧的古代文人墨客。
枇杷能表达最深情的思念,传递最古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