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后练习与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92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少量脉石),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00mL,终读数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样品所用的仪器为_____,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a.有利于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 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c.有利于气体混合 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_________mL。
判断滴定已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________。
(5)若用右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
(填编号)(6)若将原装置d中的试液改为Ba(OH)2,测得的黄铜矿纯度误差为+1%,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可能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子天平使原料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b、d 使反应生成的SO2全部进入d装置中,使结果精确 20.10mL 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浅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80.4% ②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SO3被氧化成BaSO4【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黄铜矿样品1.150g,选择精确度较高的仪器;将样品研细,增大了接触面积;(2)浓硫酸可以将水除去,还可以根据冒出气泡的速率来调节空气流速;(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应该尽可能的被d装置吸收;(4)根据滴定管的读数方法读出消耗碘溶液的体积,根据反应结束时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先找出黄铜矿和二氧化硫及碘单质的关系式CuFeS2~2SO2~2I2,再根据题中数据进行计算;(5)图2中的②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可以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二氧化硫的量;(6)Ba(OH)2溶液能吸收空气的CO2,另外BaSO3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些原因均能引起测定误差。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一、选择题1.对反应 2SO 2(g)+O 2NO(g)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dtdc dtc )O ()SO (d 22=B. tc tc d 2)SO (d d )SO (d 32=C. tc tc d )O (d d 2)SO (d 23= D. 32d (SO ) d (O )2d d c c tt=-解:选D 。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2.由实验测定,反应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此时反应速率为( )。
A. 2v B. 4v C. 2.8v D. 2.5v 解:选C 。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υ=kc (H 2)c 1/2(Cl 2),H 2和Cl 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22倍,即相当于2.8Υa。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 a.正=70 kJ·mol -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逆=20 kJ·mol -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A. 50 kJ·mol -1B. -50 kJ·mol -1C. 90 kJ·mol -1D. -45 kJ·mol -1解:选A 。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Q = E a,正- E a,逆 。
4.在298K 时,反应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 a =71 kJ·mol -1,加入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42 kJ·mol -1,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29倍 B. 1×103倍 C. 1.2×105倍 D.5×102倍解:选C 。
依据阿仑尼乌斯指数式k = A ·e RT E a-,可得5298314.82900012102.1ee 21⨯===⨯-RTE E a a k k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5 L 2·mol -2·min -1,该反应为( )。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处置您所遇到的相关效果,加油,查字典化学网不时陪伴您。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1.(2021临沂模拟)一定条件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2 mol O 2,发作反响2SO2(g)+O2(g) 2SO3(g),停止到4 min时,测得n(SO2)=1.2 mol。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停止到2 min时,容器中n(SO3)能够为0.5 molB.当v(SO2)∶v(O2)∶v(SO3)=2∶1∶2时该反响达平衡形状C.温度降低时正反响速率增大,逆反响速率减小D.4 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响速率为0.5 molL-1min-1解析:平衡时n(SO3)=0.8 mol,由于化学反响速率是平均速率,故前2 min,反响速率大于平均速率,故前2 min的n(SO3)0.4 mol,A正确;该反响速率比未表达出反响方向,B 错误;温度降低,正、逆反响速率都要增大,C错误;4 min 内O2的平均反响速率为0.05 molL-1min-1,D错误。
答案:A2.(2021天津高考)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SO2 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响SO2(g)+ NO2(g) SO3(g)+NO(g)到达平衡,正反响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表示图如下图。
由图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反响在 c 点到达平衡形状B.反响物浓度:a 点小于 b 点C.反响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 时,SO2 的转化率:a~b 段小于 b~c 段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读图剖析效果的才干。
A项,c点v正最大,但不一定到达平衡;B项,a点反响物的浓度大于b点的浓度;C项,反响初始阶段,随着反响的不时停止,反响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响为放热反响,即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由于b~c段v正大于a~b段,故b~c段SO2的转化率大于a~b 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用三支试管各取5.0 mL、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滴入0.1 mol·L-1 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1、3研究的是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V=_________mL。
(2)小组同学在进行(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一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②乙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分液漏斗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比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一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一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另一个方面从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用;(3)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子不同,尽量让阴离子相同,减少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入手。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1.下列物质中元素的氧化数。
(1)CrO42-中的Cr (2)MnO42-中的Mn(3)Na2O2 中的O (4)H2C2O4·2H2O中的C解答:(1)Cr:+6;(2)Mn:+6;(3)O:-1;(4)C:+32. 下列反应中,哪些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并标出氧化数的变化情况。
(1)Cl2+H2O=HClO+HCl(2)Cl2+H2O2=2HCl+O2(3)Cu+2H2SO4 (浓)=CuSO4+SO2+2H2O(4)K2Cr2O7+6KI+14HCl=2CrCl3+3I2+7H2O+8KCl 解答:(1)Cl:from 0 to+1and-1(2)Cl:from 0to -1;O:from -1 to 0(3)Cu:from 0 to +2;S:from +6 to +4(4)Cr:from +6 to +3;I:from -1 to 0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式。
(1)Br2+OH-→BrO3-+Br-(2)Zn +ClO-→Zn(OH)42-+Cl-(3)MnO4-+SO32-→MnO42-+SO42-(4) H2O2+Cr(OH)4-→CrO42-+H2O解答:(1) Br2+12OH-=2BrO3-+6H2O+10e(2e+Br2=2Br-)×56Br2+12OH-=2BrO3-+6H2O+10 Br-(2)Zn +4OH-=Zn(OH)42-+2eH2O+ClO-+2e=2OH-+Cl-Zn +H2O+2OH-+ClO-=Zn(OH)42-+Cl-(3)(MnO4-+e=MnO42-)×22OH-+SO32-=H2O+SO42-+2e2MnO4-+2OH-+SO32-=2MnO42-+H2O+SO42-(4) (H2O2+2e=2OH-)×3(4OH-+Cr(OH)4-=CrO42-+4 H2O+3e)×23 H2O2+2OH-+2Cr(OH)4-=2CrO42-+8 H2O4.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式。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1.对于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可以用H2O来表示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可用CaCl2浓度的减少来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它们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aCl2是生成物,其浓度在反应过程中会增大。
在同一反应中,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但意义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项。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现象越明显,反应速率越大,是正值,它是反应的平均速率,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B错;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说,如酸碱中和反应,无法通过反应现象体现反应速率的大小,D错;化学反应速率就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
3.反应3X(g)+Y(g)2Z(g)+2W(g)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5 min时Y减少了0.5 mol,则0~5 min内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A.v(X)=0.05 mol·L-1·min-1B.v(Y)=0.10 mol·L-1·min-1C.v(Z)=0.10 mol·L-1·min-1D.v(W)=0.05 mol·L-1·s-1=0.05 mol·L-1·min-1,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0.5mol2 L×5min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X)=0.15 mol·L-1·min-1,v(Z)=0.10mol·L-1·min-1,v(W)=0.001 7 mol·L-1·s-1,本题选C。
思考题1. 区别下列概念:(1) 化学反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 基元反映和复杂反映;(3) 活化分子和活化能;(4) 反映速度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
【答】(1) 化学反映平均速度是指反映在某时间范围内,以某反映物的浓度减小或某一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在该时间范围内,反映速度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不断发生转变。
瞬时速度是指反映在某个瞬时的反映速度,在该刹时反映速度是恒定的。
(2) 基元反映是指一步能够完成的反映。
复杂反映是指一步不能完成的反映。
复杂反映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元反映组成的。
(3)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E a为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E c与分子的平均能量E e的差值或把1mol具有平均能量的反映物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吸收的最低能量。
(4) 反映速度常数是指单位反映物浓度时的反映速度,与反映物本性有关,也与反映时的温度、催化剂、溶剂等有关,与反映物浓度、分压无关。
对任何可逆反映,在必然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各反映物浓度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常数,即为化学反映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映本质、温度、溶剂等有关,与催化剂、反映物浓度或分压无关。
2. 简述反映速度的碰撞理论的要点。
【答】① 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彼此碰撞才能发生反映,但并非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反映。
碰撞是反映发生的先决条件。
② 分子发生有效碰撞必需具有必然的能量。
③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还必需考虑碰撞时的方位。
3. 简述反映速度的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
【答】过渡状态理论以为,化学反映的发生仍是活化分子碰撞的结果,但活化分子不是只通过简单的碰撞就可以完成,而是在反映进程中,要通过一个中间的过渡状态,即反映物分子先形成活化配合物,然后才分解为产物。
因此过渡状态理论也称为活化配合物理论。
4. 下列说法是不是正确?(1) 对同一反映,用反映进度表示反映速度时,不论用何种物质(反映物或产物)来表示,其数值大小是一样的。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习题答案1.合成氨原料气中氢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3:1,除这两种气体外,原料气中还含有其它杂质气体4%(体积分数)。
原料气总压力为15195kPa ,计算氮、氢的分压。
解:设氮、氢的分压分别为p 1和p 2,相应的体积为V 1和V 2,根据分压定律有:()()()()1122114%V 4151953646.8kPa V 1314%V 41519510940kPa V 1p p p p −×==×=−×==×=总总总总答:氮气和氢气的分压分别为3646.8kPa 和10940kPa 。
2.660K 时的反应:2NO+O 2=2NO 2,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NO)和c(O 2)及反应初始速率v 的实验数据如下:(1)写出上述反应的速率方程,指出反应的级数。
(2)计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 值。
(3)计算c(NO)=c(O 2)=0.15mol/L 时的反应速率。
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设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m n 2v kc (NO)c (O )=分别将题目给出的数据代入以上速率方程得如下方程组:m n m n m n 0.030k 0.100.100.060k 0.100.200.240k 0.200.20⎧=⋅⋅⎪=⋅⋅⎨⎪=⋅⋅⎩解方程组得到:m=2n=1k=30L 2•mol -2•s -1c(NO)/mol •L -1c(O 2)/mol •L -1v /mol •L -1•s -10.100.100.0300.100.200.0600.200.200.240因此:(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是:,反应级数为3级。
22v kc (NO)c(O )=(2)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 值为30L 2•mol -2•s -1(3)c(NO)=c(O 2)=0.15mol/L 时的反应速率:()222v kc (NO)c(O )300.150.15=0.10mol/L s ==××⋅3.已知乙醛的催化分解与非催化分解反应分别为①CH 3CHO=CH 4+CO E a 催=136kJ/mol ②CH 3CHO=CH 4+COE a =190kJ/mol若反应①与②的指前因子近似相等,试计算300K 时,反应①的反应速率是反应②的多少倍?解:设反应①与②的反应速率分别为k 1和k 2,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12Ea Ea k ln k RT −=−催因此,()Ea Ea 1901361000918.314300RT2k e e2.5310k −−×−−×===×催答:反应①的反应速率是反应②的2.53×109倍。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mol/(L·s) B .v(B)=0.3mol/(L·s) C .v(C)=0.8mol/(L·s) D .v(D)=1.0mol/(L·s)2.对于X(g)+3Y(g)2Z(g),当生成2 mol 的Z 时,该反应放出a kJ 能量,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 和 3 molY 通入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 ,测得Y 的物质的量为2.4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 min 内,Y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min) B .第10 min 时,X 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 C .10 min 内,X 和Y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D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两者速率均大于零 3.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c)的关系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
化学反应22H (g)I (g)2HI(g)+的正反应速率可表示为()()22H I 正=⋅a bv kc c 式中k 为常数,a 、b 的值可用下表数据确定。
由此推出a 、b 的值正确的是A .1a=2,b=2 B .a=1,1b=2C .a=2,b=1D .1a=2,1b=24.已知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NH 3(g),其浓度数据如下: ()()()()()223-1-1N g +3H g 2NH g 起始浓度/mol L 1.0 3.000.61.80.82s 末浓度/mol L ⋅⋅ 当用氢气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其速率为 A .0.4 mol·L -1·s -1B .0.6 mol·L -1·s -1C .0.9 mol·L -1·s -1D .1.2 mol·L -1·s -15.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 A .使逆反应不发生 B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D .提高原料的转化率6.在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 3C ,在4s 内,反应物A 的浓度由2 mol/L 降到1.2 mol/L ,则C 的反应速率为 A .0.2 mol/(L·s)B .0.4 mol/(L·s)C .0.6 mol/(L·s)D .0.8 mol/(L·s)7.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 -1的两种气体X 2和Y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Z ,反应3min 后,测得X 2的剩余量为0.9mol·L -1,用Y 2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Y 2)=0.1mol·L -1·min -1,生成的Z 为0.2mol·L -1,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A .X 2+3Y 22XY 3 B .2X 2+Y 22X 2Y C .X 2+2Y 22XY 2D .3X 2+Y 22X 3Y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团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合成了Y 、Sc (1Y /NC ,1Sc /NC )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常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催化氢气还原氮气的反应。
专题突破练九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A)一、选择题1.(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有研究认为,强碱性溶液中反应I -+ClO -IO -+Cl -分三步进行,其中两步如下: 第一步 ClO -+H 2O HOCl+OH - K 1=3.3×10-10 第三步 HOI+OH -IO -+H 2O K 3=2.3×10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第二步为HOCl+I -HOI+Cl -B.由K 可判断反应第三步比第一步快C.升高温度可以加快ClO -的水解D.HOCl 和HOI 都是弱酸2.(2021广东惠州调研)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反应:13Fe 2O 3(s)+CO(g)23Fe(s)+CO 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ΔH <0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 2)c (CO )C.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充入CO 2气体,K 值减小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CO 的平衡转化率降低3.(2021 湖南五市联考)图中的曲线是表示恒容时,2NO(g)+O 2(g)2NO 2(g)反应中NO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b 、c 、d 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 >0B.混合气体的密度:d 点>b 点C.c 点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D.使用催化剂b 、d 两点将上移4.(2021湖南长沙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Cl 2与CO 合成COCl 2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Cl 2(g)2Cl·(g)快反应;②CO(g)+Cl·(g)COCl·(g)快反应;③COCl·(g)+Cl 2(g)COCl 2(g)+Cl·(g)慢反应其中反应②存在v 正=k 正c (CO)c (Cl·)、v 逆=k 逆c (COCl·)。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研究不同pH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资料:a.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2+。
b.CuO2为棕褐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Cu2+和H2O2。
c.H2O2有弱酸性:H2O2H+ +HO2-,HO2-H+ +O22-。
编号实验现象Ⅰ向1mL pH=2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出现少量气泡Ⅱ向1mL pH=3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立即产生少量棕黄色沉淀,出现较明显气泡Ⅲ向1mL pH=5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棕褐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1)经检验生成的气体均为O2,Ⅰ中CuSO4催化分解H2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对Ⅲ中棕褐色沉淀的成分提出2种假设:ⅰ.CuO2,ⅱ.Cu2O和CuO2的混合物。
为检验上述假设,进行实验Ⅳ:过滤Ⅲ中的沉淀,洗涤,加入过量硫酸,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并产生少量气泡。
①若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u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②依据Ⅳ中沉淀完全溶解,甲同学认为假设ⅱ不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
③为探究沉淀中是否存在Cu2O,设计如下实验:将Ⅲ中沉淀洗涤、干燥后,取a g固体溶于过量稀硫酸,充分加热。
冷却后调节溶液pH,以PAN为指示剂,向溶液中滴加c mol·L−1EDTA溶液至滴定终点,消耗EDTA溶液V mL。
V=__,可知沉淀中不含Cu2O,假设ⅰ成立。
(已知:Cu2++EDTA= EDTA-Cu2+,M(CuO2)=96g·mol−1,M(Cu2O)=144g·mol−1)(3)结合方程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Ⅲ中生成的沉淀多于Ⅱ中的原因__。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平衡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考中的必考考点,而化学平衡又是三大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之首,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强。
知识点一、物质状态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浓度是固定的,所以固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浓度不改变,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
但因为固体物质的反应是在其表面进行的,故与其表面积有关,当固体颗粒变小时,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言,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所致。
所以,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恒温时:高中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解析与练习题含答案增加压强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恒容时: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增大速率加快②充入“惰气”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充入:“惰气”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慢。
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分子浓度影响因素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总数(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大浓度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增大压强不变不变不变增加升高温度不变增加增加增加正催化剂不变增加增加增加知识点三、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图象也是一种表达事物的语言符号,化学反应速率图象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状况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图的形式表达的结果,是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反映。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后练习与答案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是因为通过提高反应物的能量来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从而达到速率加快的目的()。
A .增大某一组分的浓度B .增大体系的压力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 .升高体系的温度2.某基元反应dD C +→+c bB aA ,其反应速率ν=()A .a A kCB .b B kCC .b B a A C kCD .b B a A kC kC +3.当可逆反应处于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逆反应已经停止B .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相等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消耗量相等4.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反应)()()(g C 4g 2g 3→+B A ,随着反应的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反应速率常数k 变小B .逆反应速率常数k 变大C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 相等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 均不变5.已知反应 2NH 3= N 2+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 2+(3/2) H 2=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4B .0.5C .2D .1 6.恒温下,反应2NO 2(g) = N 2O 4(g)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A .增加压强B .减小压强C .增加N 2O 4浓度D .都不对 7.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 H O g CO g H g ++222()()(),达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增大CO 的浓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反应速率增大B .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达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比原平衡要大 D.逆反应速率先减小8.对于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气) + Q(Q > 0),升高温度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正增大, v逆减小 B.v正减小, v逆增大C.v正和v逆不同程度的增大 D.v正和v逆同等程度的增大9.平衡体系:CO(g) + 2H2(g) CH3OH(g) +Q,为了增加CH3OH的产量,工厂应采取正确的措施是()。
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是因为通过提高反应物的能量来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从而达到速率加快的目的( )。
A .增大某一组分的浓度
B .增大体系的压力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 .升高体系的温度
2.某基元反应dD C +→+c bB aA ,其反应速率ν=( )
A .a A kC
B .b B kC
C .b B a A C kC
D .b B a A kC kC +
3.当可逆反应处于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逆反应已经停止
B . 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相等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消耗量相等
4.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反应)
()()(g C 4g 2g 3→+B A ,随着反应的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速率常数k 变小
B .逆反应速率常数k 变大
C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 相等
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 均不变
5.已知反应 2NH 3= N 2+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 2+(3/2) H 2=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
A .4
B .0.5
C .2
D .1 6.恒温下,反应2NO 2(g) = N 2O 4(g)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 .增加压强
B .减小压强
C .增加N 2O 4浓度
D .都不对 7.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 H O g CO g H g ++222()()(),达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增大CO 的浓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速率增大
B .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C.达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比原平衡要大 D.逆反应速率先减小
8.对于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气) + Q(Q > 0),升高温度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正增大, v逆减小 B.v正减小, v逆增大
C.v正和v逆不同程度的增大 D.v正和v逆同等程度的增大
9.平衡体系:CO(g) + 2H2(g) CH3OH(g) +Q,为了增加CH3OH的产量,工厂应采取正确的措施是()。
A.高温、高压B.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低温、低压D.低温、低压、催化剂
二、判断题
1.对于任何反应,改变压强都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
2.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平衡常数就越大。
()
3.对达平衡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生成物的浓度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
4.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增大了反应速率。
()
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
6.浓度、压强、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化学平衡常数的改变,从而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
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同。
()
8.对于可逆反应A(s)+ B(g) 2C(g),因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相等,所以增加压强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
三、填空题
3mol.L-,B的起始浓度为1.某一化学反应3A+ 2B C,A的起始浓度为1
1
1.5mol.L-,该反应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
4mol.L-。
1s后,A的浓度下降为1
为。
2.平衡常数越小,则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该反应的方向进行的越完全。
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和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是一种。
4.反应Al 2O 3(s) + 3H 2(g)
2Al(s) +3H 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5.可逆反应2NO 2(g) N 2(g) + 2O 2(g) +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平衡体系中加入O 2后,NO 2的物质的量将 ,升高温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NO 2的物质的量 ,转化率 。
四、计算题
1.反应CO(g) + H 2O(g) CO 2(g) +H 2(g),在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CO (g )和H 2O (g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为:CO 的浓度为0.4mol/L ,H 2O 的浓度为0.9mol/L ,H 2的浓度和CO 2的浓度均为0.6mol/L 。
求:
(1)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CO 的转换率为多少?
(2)若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H 2O (g ),使其浓度增大为1.5mol/L ,反应达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为多少?CO 的转化率为多少?
2.在523K 时,将0.110 mol/L 的PCl 5(g )引人1L 容器中建立以下平衡:
PCl 5(g) PCl 3(g) +Cl 2(g)
平衡时,PCl 3(g )的浓度是0.050 mol/L ,求:
(1) 平衡时PCl 5(g )和Cl 2(g )的浓度各是多少?
(2) 在523K 时,K c 是多少?
本章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5.C
6.A
7.D
8.C
9.B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错 .8错
三、填空题
1.1mol.L -1.s -1
2.越小,逆
3.正反应,逆反应,不变,动态平衡
4.323
2][][H O H 5.增加,逆反应,增加,下降
四.计算题
1.(1)1,60%;(2)[CO]=0.323;[H2O]=1.423;[CO2]=0.677;[H2]=0.677,CO 的转化率为67.7%
2.(1)PCl 5的平衡浓度为0.060mol.L -1,Cl 2的平衡浓度为0.050 mol.L -1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