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3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思之窗】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解题关键:理解“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含义。
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题关键:理解什么叫“基本特点”。
思路引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解题关键:辩证分析开发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
思路引领:分析垦荒的原因,然后由垦荒的原因和影响得出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思之窗】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解题关键:雇佣关系。
思路引领: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
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解题关键:把握特征,准确举例。
思路引领: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享誉世界。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思之窗】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解题关键: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必修二经济史海丰县彭湃中学王文庆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2)农耕格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基本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精耕细作农业的起源:①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②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3)耕作方式: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或耜耕③春秋战国——铁犁牛耕A.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B.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和耧车。
C.东汉:使用沟里的牛耕方法以推广到珠江流域。
D.隋唐: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④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由简单协作逐渐过渡到精耕细作的小农个体农耕。
(5)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已经使用,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②西汉时:赵过总结的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了耕耙技术。
(6)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
(7)水利灌溉①水利工程:战国出现都江堰、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原因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