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8.08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作者:艾大利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第08期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技能,在此背景之下探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主要包含制图与识图两部分内容,是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尤其注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保证其教学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
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除了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以及技能增长需求之外,更要放置于高职院校服务于社会人才供应的背景中,以此为导向来开展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上升,更关系到广大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
1 教学内容方面《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下面针对该项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等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这是设置的该门课程合理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标准的制定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中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即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能力及识图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今后走向具体岗位的具体技能需求,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施工岗位的特征,就需要提前在课程内容中设置学生适应岗位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实际岗位中发挥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所制定的课程标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征。
基于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摘要】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素质和开发人的潜能。
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在这当中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潜能和素质,它能够发展并且形成其他方面的潜能和素质。
所以,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当中应该把发展、培养学生的潜能与素质作为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笔者从事多年《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广大同行参考与指导,并具有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们表现自我的过程。
所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师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上,同时为学生们创造学习情境,提供信息资源,在学生的思维上,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主要是提高学生们的上课参与,因此,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提高学生们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堂参与力度。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当中,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们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需要长时间教学累积起来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师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自己独自学习方法及习惯上,从而合理而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积极学习的思维,起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通过学生们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来提高《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堂参与度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们能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及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给学生们一定的技能与知识的储备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现在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们易懂的感兴趣的言语表达出来。
有的可以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的方法,把新的知识变成学生们似曾相识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们似曾相识的东西,则是要找到新与旧知识的连接点,这样就可以很快入手。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与识图》出发,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 Guangsha College , , Zhejiang): Intelligent Building ,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专业,它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
一是发展历史短,人们对其还有一个认识过程;二是由于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
如何构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探索思考的问题。
因此,其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专业的建设过程也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过程。
课程的建设改革对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一直十分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年以来,笔者承担了“《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教改课题。
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结合实践操作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教学大纲的制定《建筑制图与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通用能力课,既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又是具有独立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在大土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能力课。
对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制图与识图》是该专业唯一的一门与建筑有关的课程。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尽管与建筑相关,但对建筑知识的掌握要求与建筑工程技术等建筑类专业不同。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仅要求学生掌握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以及对建筑构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因此,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和其他专业的应有所不同。
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改革总结项目名称: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总结项目所在专业:室内设计技术项目主持人:陈燕项目主持部门:建筑工程系《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改革总结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定位“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随着《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 / T 50105 - 2001) 的颁布, 以及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性,其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为此,我们认为除了系统的理论教学之外, 应组织学生观看实物模型、参观施工现场等,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围绕工程图学教学的规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重点,以培养适用性、应用型、高素质的科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绘图和阅图技能,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主要结合师资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师在施工和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来确保课程培养目标。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教学心得和教学成果, 就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教材内容的落后与新规范的不协调;②教学内容上经常顾此失彼,或内容讲解较粗略;③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不够成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④“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侧重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⑤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不确定性;⑥室内设计专业与建筑专业制图课程内容兼顾上合理性还需探讨。
⑦针对大专生,思维能力比本科生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难易上把握困难。
三、课程教材的改革在教学中, 教材选用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材选用过不同的版本。
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季敏主编的《建筑制图与构造基础》;白金波主编,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罗康贤主编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以及自编校本教材《工程制图》。
综合理论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81理论,我们选用黄芪与活血药配伍,起益气活血、推动血循之功效,而蜂皇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天然强壮食物蜂蜜合用可清热润燥,增强体力,综观活血皇浆的组成,主要活血药、当时、三七、红花、桃仁、牛膝等多归心、肝两红,推测可能通过养心、健心和调肝、护肝而发挥潜能。
现对受试者服液后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1.PWC170和VO 2max 增大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已表明,本组方中的单味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脏功能。
我们对篮球运动员服液前后的血液动力流变学变化的实验观察也显示出,服液后每搏量(SV )和心输出量(CO )增加,而心肌耗氧量(HOV )和心肌血液需要量(CMBN )减少;血管总周阻(TPR )、标准周阻(SPR )、收缩压(SP )和舒张压(DP )下降,表明心血管功能有明显改善,因而受试者进行精亚级量PWC170测试无论其绝对值或相对值均比服液前有明显提高。
研究证明,心脏功能是决定VO 2max 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SV 和VO 2max 呈正相关,因而服液后随着心血管机能的改善,VO 2max 也相应增长,至于其相对值增长未达显著水平,可能与受试者服液后平均体重有所增长有关。
2.血乳酸(BLA )清除增快一般常把血乳酸(BLA )堆积及其清除速率作为运动性疲劳诊断及其消除的常见指标,服液后BLA 安静时和亚极量负荷后15min 均明显减少,RdL10%明显增大,其机理可能是:1)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不早间则血脉空虚,五脏六腑和四肢筋肉有失濡养,体力不力,易致劳倦,由于心血管功能增强,摄氧量增大,心肌和骨骼肌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血液切实应力增高,血流速度加快,负荷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能迅速运输到心肌、骨骼等组织中,先氧化成乙酰辅A 进入Krebs 循环,再进一步完全彻底氧化供能。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建筑制图与识图人才的需求,因此亟需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对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讨论和总结。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内容陈旧,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无法及时跟上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在当今社会,建筑技术不断更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课程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实践教学较为匮乏。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真正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经验。
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3.教材陈旧,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部分传统教材针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需求。
教材中的实际案例和实用技巧较少,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了改善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更新教学内容,紧跟行业需求针对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
新的课程内容包括建筑设计软件的应用、建筑图纸的阅读与理解、建筑构造与标注等,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
2.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在课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地勘察、设计软件的操作、图纸的绘制等。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更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新选择了与新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教材,增加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实用技巧。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建筑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能力愈发重要。
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实践和改革高职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
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高,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兴趣也相对较低。
我们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真实的实践操作。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真实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
通过给学生分配实际的项目任务,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建筑图纸的制作与解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过程。
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都不同。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个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疑惑。
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建筑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我们应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和实训活动。
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更好地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技能。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Value Engineering 1目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课程结构不合理现行的课程知识结构基本是投影、施工图、结构图以及计算机绘图。
投影部分的知识点过于复杂、过于深奥;施工图、结构图中的一些平面图过于陈旧,与当前的建筑形体有过大的差距;而计算机绘图部分又过于轻描淡写,就目前的工程市场需求来看,更应该注重这块知识的培养以及动手绘图能力的培养。
1.2教材选用不反映时代特色教材选用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应根据学生的就业区域、工程制图与绘图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对工程制图人员的要求以及现代建筑形体多元化等多方面的要求,坚持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计划”等选用比较优秀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
1.3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好的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学生。
通过对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来分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特点和规律,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指导,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方法,要积极的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
1.4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前对学生的考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沿用的闭卷理论考试,且存在一卷定胜负的局面,在考核中体现不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因此,目前的考核方法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作者简介:颜加斌(1978-),男,云南昆明人,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GIS 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
新时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Teaching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Charting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in New Era颜加斌YAN Jia-bin ;杨云敏YANG Yun-min(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昆明650106)(Yunnan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Kunming 650106,China )摘要:“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研究建筑工程图样绘制与识图的理论和方法。
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及其相关专业培养生产一线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在绘图和识图方面的初步训练。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都有必要进行时代性的改革。
Abstract:Architectural Charting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is the theory and method to stud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recognition,and is a trunk technical courses to train first-line advance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rchitectural and related majors.Through learning this curriculum,students receive initial training in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charts.In order to develop the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apacity,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is curriculum.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工程制图;识图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 ;course teaching reform ;engineering drawing ;diagram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53-02形成一套新型的教学体系,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还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2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效益将学校的生产实习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不仅减少了学校的教学成本,还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教育经费,这种教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3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实践”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将每一个独立的实验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而且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学生的实践,并进行各个阶段的实习考核,使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
2.4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主要是体现在参与增强,杜绝了抄袭的现象。
原来实验模式下,互相之间的结果基本一致,有少数学生不参加实验操作,或不认真记录实验结果,通过抄袭其他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任务。
优化整合后,不同实验小组在实验材料、实验设计等方面均有不同,实验结果自然有异,因此各个学生全都参与实验全过程,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3结束语实验实践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验证所学理论和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诚实严谨的科学素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从这一点上看,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不仅是教学体系的改革,更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目前,本科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差。
因此,通过优化整合本科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毕业生既可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可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后备军,形成了毕业去向多通道,为以后就业、创业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王刚.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26(12).[2]张卓.构建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体系、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1-5.[3]徐张咏.农类职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职教研究,2011,3,3(1).·253·价值工程而做配套改革。
2《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的思路新世纪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应转变教学思想,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培养具有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1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可作如下改革:2.1.1减少和压缩有关内容调整“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的内容和深度,以适用为度;精减“点、线、面”的投影;删除投影变换,压缩“截交线”、“相贯线”、“轴测投影”;降低读零件图,读装配图的难度,注重基本读图画图能力的培养。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三面投影图绘制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立体想象能力。
2.1.2加强AutoCAD绘图训练在“CAD”绘图过程中处理手工绘图与“CAD”绘图的关系,手工绘图是基础,“CAD”绘图是应用。
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手工训练之后,计算机绘图的应用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软件操作无论多么熟练也画不出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图纸,手工绘图训练的潜在功能以及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是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
最终达到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互相结合,提高制图绘图的能力。
2.1.3减少尺规作图量除必要的尺规训练外(5-6张),其余的作图一般都应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这更适应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对于一些建筑详图的测绘,可先绘制手工草图,然后再上机绘图。
这样即可节约课时,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适应高科技发展,更新教材内容教材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教材的内容必须跟上科技的发展。
而现行的工程制图教材内容体系需要适当调整,并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体现在教材中。
编写好的教材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学时少、质量要求高的前提下,要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应现代教学、反映时代特色的新型教材及与之配套的习题集。
2.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
要改革以往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重点转向开发学生能力的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时代性教学的目的。
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②坚持少而精的启发式教育;③狠抓基本功,强化动手能力;④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⑤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为了将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班级中,积极鼓励对科技创新活动感兴趣的同学,成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每班视情况成立3-4组,每组6-8人,各组定期在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举行活动,每组应有专人指导,实验室全天开放。
利用创新实验室为媒介,慧鱼教具为载体,主要对学生进行概念设计、施工图设计、创新设计等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目的。
“慧鱼”鼓励不断创造与无限创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眼、动手,在组装、联机,重新设计软件,总体演练等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科技知识,强化综合素质训练。
举办“慧鱼”组合设计竟赛,大赛特设评审委员会,对参赛小组进行初审、复审,再进行初赛和决赛。
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纪念奖。
⑥培养良好的制图课程学习习惯。
针对《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一些良好而有效的习惯,比如养成“走到哪儿,看到哪儿,看到哪儿,想到哪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2.4考核方法的改革考核在日常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起着巩固所学知识以及检查教学效果的作用。
《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的笔试考核的方法并不能准确而完整的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因此,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科目来说,很有必要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每一学期的期末考核在进行的时候,最后学生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40%。
平时成绩的考核针对的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而实训成绩主要是考核的学生绘图能力以及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