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的争论_王宁 (1)
- 格式:pdf
- 大小:482.55 KB
- 文档页数: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策略(全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提示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心血管疾病、事件及死亡风险大大增加,至少是两者单独存在时的两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合并糖尿病患者无论血压等级均列为很高危,糖耐量受损及空腹血糖异常则列为影响分层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当两病共存时,治疗原则应为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干预,其中包括血压控制、降糖治疗、血脂调节、血栓预防及合并症治疗等。
(一)非药物治疗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甚为重要,不仅是降压、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同时作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在治疗及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中发挥作用,其中包括医学营养(能量平衡、超重和肥胖的控制、饮食方式和宏量营养素的分配等)、限盐、戒烟、限制饮酒等。
(二)高血压治疗及靶目标选择1、降压治疗在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中的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并高血压比例高约为50%~60%。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其它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UKPDS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mmHg糖尿病相关任何并发症风险下降12%、死亡风险下降15%;ADCANCE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使平均血压降低5.6/2.2mmHg,则患者微血管或大血管事件发生率可下降9%、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4%、全因死亡事件相对危险性减少14%,由此可见良好的血压控制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风险的关键治疗措施。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带来的获益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患者。
HOT研究相关分析发现:在降压幅度相似的情况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获益更大,舒张压≤80 mm Hg组和≤90 mm Hg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下降约50%,而全组下降仅28%,心血管死亡在糖尿病组下降也较为明显,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Syst-Eur研究糖尿病亚组分析同样显示:糖尿病组心血管事件下降62%,全组仅下降25%。
糖友血压高不可盲目求“低”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第2期文,王伟(解放军第454医院内分泌科)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在监测血糖时,也要注意对高血压进行积极的监测和治疗。
当糖尿病碰上高血压,两者合并后容易引发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35%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使得高血压更难治疗,高血压反过来又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患者如果发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应及早治疗,严格控制血压水平。
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患者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成一定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
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脏器受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
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临床上,有一些患者血压下降就开始选择停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患者在使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然后便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
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出现血压下降,也不能立即停药,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
最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制定属于自己的治疗方案,切不可盲目降血压。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
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主讲:张恒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
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 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
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
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
如血压≥220/120m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
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
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广泛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随着高血压,这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成人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一、血压目标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是将收缩压降至低于130mmHg,舒张压降至低于80mmHg。
对于高危患者(例如心血管疾病史),血压目标可以更为严格,收缩压应降至低于120mmHg。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一般情况下,单药治疗即可有效控制血压,但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采用联合用药。
三、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血压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患者应积极参与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
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减少对高盐食物(如腌制品、罐头食品)的摄入。
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高糖食物,保持适当的体重。
四、自我监测与管理成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
患者可以购买一台血压测量仪,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
通过自我监测,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血压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其他相关指标如心率和血糖的测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调整。
五、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需要定期随访。
频繁的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随访中,医生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教育,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此外,医生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其他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其他相关问题。
首先,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其次,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保护肾脏健康。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11-07T06:42:43.36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舒琴[导读]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舒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联合应用阿卡波糖片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门诊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糖尿病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血糖情况、胰岛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短期内开展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糖尿病;胰岛功能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糖代谢功能差,因此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糖尿病治疗周期较为漫长、恢复缓慢且相关并发症极多[2],因此糖尿病的防控不仅要在就诊时做好治疗工作,出院后也要密切关注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合理利用药物控制好病情对于提高糖尿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3]。
本次研究通过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联合应用阿卡波糖片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门诊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10例,年龄在45-8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2.26±3.16)岁,平均病程(4.25±1.45)年;研究组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在45-8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3.24±3.18)岁,平均病程(4.28±1.44)年。
高血压2010关键词: 适度、高质量、个体化与安全关键词一:适度降压鉴于高危人群(高龄老年,有大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降压后的J-Curve现象,因此,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并不是血压越低越好,适度降压更适用高危患者。
2010年,不同的国际会议上,各国都在强调本国目前的血压目标。
即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仍< 140/90 mmHg,高危患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血压应<130/80 mmHg。
2009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再评价中的分析显示,尽管有些高血压高危患者的临床试验(糖尿病)血压控制没有达标(<130/80 mmHg)但部分患者仍可获益,而有些高危患者(冠心病、脑卒中)血压虽然已经达标但临床终点却无获益。
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在2010年发表的多个研究中,通过回顾以往高危人群的临床试验,可用降压出现的J 形曲线现象来部分解释。
包括VALUE研究、FVERE研究、TNT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当收缩压<115~120 mmHg或舒张压<65 mmHg,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现增高趋势。
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年会公布了ACCODE和INVEST研究。
ACCODE研究降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组(收缩压<120 mmHg)与常规降压组(收缩压<140 mmHg)比较,二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一级终点,无差异,而强化降压组不良事件却有增加趋势。
INVEST研究是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亚组分析,探讨强化降压组(收缩压<130 mmHg)与血压控制不良组(收缩压> 140 mmHg)及与常规降压组(收缩压130~140 mmHg)之间终点试验的差别。
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降低差于常规降压组,主要原因也同样是由于存在J形曲线现象。
因此,高危人群血压降低时应关注血压的底线,目标血压首先是< 140/90 mmHg,适度降低血压,不要过度下降,主要依据重要器官灌注(心脏冠状动脉以及脑血流的灌注)适应为目标。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王宁;田鑫华;杜欣【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22(29)5【摘要】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9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
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达格列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C、T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vs.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27-628)【作者】王宁;田鑫华;杜欣【作者单位】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二甲双胍单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达格列净或格列美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2.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的比较3.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4.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5.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简介:王宁(1983-),女,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学。
通信作者:马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安路3号,邮编:266000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 浓度的影响王宁1,马骏2(1.青岛思达心脏医院药剂科,山东青岛266000;2.青岛思达心脏医院心外科,山东青岛26600)摘要: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对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浓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青岛思达心脏医院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对照组47例。
所有患者就诊后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吲达帕胺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2.10)μg·mL -1vs .(8.55±1.93)μg·mL -1,P <0.05],hs-CRP 浓度[(11.53±3.56)ng/L vs.(15.76±3.93)ng/L ,P <0.05]和TNF-α浓度[2.15±0.55)mg/L vs .(4.82±1.26)mg/L ,P <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浓度[(6.20±1.22)mmol/L vs .(7.86±1.83)mmol/L ,P <0.05]、餐后2h 血糖浓度[(10.13±1.11)mmol/L vs.11.58±1.83)mmol/L ,P <0.05]、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糖尿病患者血压需要降得更低吗ONTARGET研究的亚组分析李明洲;刘德平【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年(卷),期】2012(17)4【摘要】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而降压治疗使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降低。
有些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降压获益大于非糖尿病患者,但荟萃分析显示证据有限。
指南推荐糖尿病需强化降压治疗,目标值〈130/80mmHg。
但此目标血压的益处未被证实。
临床医师有许多疑惑,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把血压降得更低呢?【总页数】2页(P301-302)【作者】李明洲;刘德平【作者单位】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雷米普利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和微血管后果的作用:HOPE研究和MICRO- HOPE亚组研究的结果 [J], 安万特医药(Aventis)2.蛋白酶体α6亚单位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东乡族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血压关系的探讨 [J], 袁新建;刘静;胡正强;张俊岭;石智勇;徐三妮;高宏霞3.氯沙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LIFE)亚组研究 [J], KjelSE; DahlB4.氯沙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LIFE)亚组研究 [J], Sverre E. Kjeldsen; Hans Ibsen; Krister Kristianson; Ole Lederballe-Pedersen; Lars H. Lindholm; Markku S. Nieminen; Per Omvik; Suzanne Oparil; Steven Snapinn; Hans Wedel; for the LIFE Study Group; Bjorn Dahlof; Richard B. Devereux; Stevo Julius; Peter Aurup; Jonathan Edelman; Gareth Beevers; Ulf de Faire; Frej Fyhrquist5.心脑肾血管风险评估与高血压前期及其不同血压亚组的关联性分析 [J], 白艳;崔永亮;李健;王丽丽;尹燕平;苗立夫;郭学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