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张家界市为例(一)
- 格式:docx
- 大小:14.02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和典范案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和典范案例。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农村旅游的发展农村旅游是一种将农村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湖南省张家界市搭乘国家森林公园资源,发展了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项目。
通过规划、开发和整合农村旅游资源,不仅提升了张家界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充分发挥了农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合作社的建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和典范。
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家家乐合作社”通过整合当地农民的农产品资源,建立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社。
合作社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三、农村电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浙江省义乌市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帮助当地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消费者。
农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覆盖范围,还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村电商还促进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推动了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发展。
四、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科技的应用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例如,广东省惠州市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文档一、引言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张家界生态旅游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现状1.自然景观:张家界以其壮美的山峰、奇特的石柱和清澈的溪流而闻名于世。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宝峰湖和黄龙洞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2.旅游设施: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张家界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包括交通、酒店、餐饮和游客接待中心等。
三、问题1.环境破坏: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一些景区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如土地沙化、植被减少和野生动物的减少。
2.交通拥堵:旅游旺季,张家界的交通堵塞问题日益突出,给游客带来不便,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
3.旅游产业结构单一:张家界的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自然景区,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比例较低,旅游产业结构单一四、解决方案1.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减少垃圾产生和保护野生动物。
同时,加强景区的管理和监督,限制游客数量,保护自然环境。
2.改善交通状况: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供给。
鼓励游客采取低碳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行和步行。
3.多元化旅游产品:发掘和开发其他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遗址、民俗村落和乡村旅游等。
推广特色民俗表演和非遗手工艺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4.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导游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特色旅游伴手礼,增加游客的消费。
推广智能旅游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旅游服务。
五、结论(注:本文所写内容仅为虚拟创作。
旅游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适配关系研究——以张家界为例近年来,旅游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在旅游业繁荣的背后,是否能够实现旅游产业与民生福祉的适配关系,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为中国富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之一,张家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并带来了就业机会。
然而,旅游业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旅游业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大量的旅游设施建设、能源消耗和垃圾产生,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例如,大规模开发建设、过度采矿和乱砍滥伐等行为,使得张家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到未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社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张家界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产生了改变。
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农民纷纷转行从事旅游相关行业。
虽然旅游业带来了就业机会,但很多农民在旅游业中只是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同时,新兴的旅游业也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旅游业的发展还对当地的文化遗产产生了影响。
旅游业的繁荣常常伴随着文化消失的风险。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和迎合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可能会丧失自己的文化特色,进行过度商业化和标准化。
此外,游客的来访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也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张家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与民生福祉保持适配关系。
首先,张家界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推行生态旅游理念,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措施,保护了张家界的自然环境。
2014年11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者观念与需求偏好的改变、旅游经验的逐渐丰富,我国的观光旅游逐渐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转型。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种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对时间的深度利用、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使这种形式的旅游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休闲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种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休闲旅游中最受旅游者青睐的“慢旅游”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借鉴赵媛媛对慢旅游的定义,“以慢行、慢品的旅游方式达到愉悦身心的深度休闲游”。
它的实质是游客置身其中而不是简单的游览活动,相较于观光旅游尽可能多游览景点来说,慢旅游追求深度体验,注重身心的放松。
节奏慢、时间长、环境意识强、重视低碳减排成为慢旅游的外部特征。
自由行、自助游是慢旅游的主要方式。
慢游族既适用高端游,也适合穷游,慢旅游对城市的环境、氛围、配套设施、当地居民及旅游者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慢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慢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显著的休闲性和深刻的体验性等特征,已经成为现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旅游者观念及需求的转变,衍生了慢旅游的理念。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物质和信息飞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大了人们的精神压力。
中国2013年我国的人均GDP 达到6626美元,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可以选择较旅行社来说更为自主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国民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现在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将旅游作为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更多的旅行者不仅仅满足于观观光、拍拍照、购购物,更多的是进行深度体验旅游,主动放慢旅行、游览的速度,在有限的目的地停留多日,融入当地的文化、风俗,感受当地的饮食、娱乐,慢慢品味旅游地的同时,也是在慢慢放松自己的过程,达到在旅行中找寻真实的自己的目的。
(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慢旅游提供了媒介与平台。
全域旅游案例总结引言全域旅游是指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迅猛,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全域旅游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其成功之处,为其他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张家界全域旅游张家界是湖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为了满足游客对多样化旅游体验的需求,张家界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旅游资源:张家界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土家风情村等,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张家界加强了旅游服务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游客在张家界旅游期间能够感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3.宣传推广:张家界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包括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广泛传播其旅游品牌形象和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积极参与旅游展会和推广活动,提高了张家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案例二:新西兰全域旅游新西兰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全域旅游发展水平也名列前茅。
新西兰之所以能够成为成功的全域旅游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丰富的自然资源:新西兰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名,包括高山、湖泊、河流、火山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新西兰打造了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旅游管理措施,确保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游客来到新西兰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观,还能够体验真正的环保旅游。
3.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新西兰将自己定位为“冒险之旅”的天堂,打造了独特的旅游品牌。
游客可以在新西兰进行各类冒险活动,如滑雪、高峡谷漂流、跳伞等,带给游客不同寻常的旅游体验。
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与影响机制——以张家界为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本文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探讨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和影响机制。
一、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1. 旅游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张家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神奇的天门山、奇特的玻璃桥等,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发展旅游城镇化的基础。
2. 城镇化建设和民生改善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张家界市加大了城镇化建设的力度,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平。
城市建设的提升进一步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机会。
3.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张家界市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加收入。
4. 基础设施的提升和乡村改造为了适应旅游城镇化的需求,张家界市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乡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乡村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品质和吸引力,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1. 市场需求的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城镇化的推进,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市场需求的推动使得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进而带动了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加收入。
2. 产业升级与转型在旅游城镇化的推动下,张家界市深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产业升级与转型为乡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3. 远程就业和人才吸引随着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张家界市,为乡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一些外来人员进行远程办公,也为当地乡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了乡村人口就业状况的改善,推动了乡村振兴。
4. 文化传承与乡风民俗的保护旅游城镇化的推动下,张家界市加大了对乡村文化传承和乡风民俗的保护力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推动旅游文化与农村特色相融合。
212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作者简介:朱红彩(1997-),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体育融合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朱红彩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摘要:为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以体育融合旅游业发展,张家界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贺龙元帅的体育精髓、独特的民族文化等,构建新型的体育产业特色,在满足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的需求的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分析法对张家界市体育产业融合旅游市场的现状、政策、策略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今后张家界市体育产业和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产业;旅游发展;张家界市国发〔2014〕《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体制创新,推动职业体育改革,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丰富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力量介入。
充分发挥体育+旅游的职能,对市场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文明不断完善等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的湘西北部边陲,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成立地级市。
其旅游资源种类颇多,地理位置显赫,山、水、岩溶、峡谷、漂流、晚会、戏曲等自然的人文民俗特色,集巍、崎、美、险、隐于一身,号称“三千奇峰,八百秀水”。
它是“飞机穿越的自然山洞、大峡谷的悬空走廊、百米岩壁、山地车速降的千百台阶、赛车惊险挑战的99道弯”等开拓了传统的山水观光型城市的张家界,推动体育产业向改革、向市场全面协调发展,打造出体育与旅游的高度融合,使体育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中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推动作用。
一、张家界市体育产业概括“体育+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磅礴发展,根据最新政策修订的《张家界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将更全面地指导张家界市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刺激消费市场活力。
张家界市始终坚持放眼世界,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建设国际旅游精品城市,组织策划一系列轰动世界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
湖南省张家界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国家五大森林公园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由于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张家界旅游市场在逐步壮大。
本报告将从市场调查的角度分析张家界的旅游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容量和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张家界市年接待游客人数逐渐增加,截至2019年底,累计接待游客数已经突破5000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数占比约为98%。
旅游旺季主要分布在每年的4月至11月,其中7月和8月是旅游高峰期,游客人数达到了每月200万人次以上。
该市的游客分布较为广泛,以国内游客为主要消费群体,其中主要来自河南、广东、湖南、江苏、浙江、北京等省份和地区。
二、游客消费结构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对相关产业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如酒店、餐饮、交通和手工艺品等,游客消费结构主要以门票、饮食、住宿、交通和购物等为主要消费构成,比较符合其他旅游区域的消费模式。
景区门票收入是该市旅游消费的主要来源,占据了游客总消费的60%以上,饮食、住宿、交通和购物消费占比分别为15%、10%、8%、7%左右。
三、市场竞争状况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张家界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但是也面临着来自其他旅游城市的激烈竞争,如黄山、九寨沟、桂林等。
在游客消费行为方面,近年来,受游客消费升级和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影响,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这也给张家界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未来几年该市旅游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预计在5%左右。
张家界市通过打造“绿色、健康、文化、品牌、创新”的特色旅游品牌,全面推行旅游“六大行动计划”,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加大投资打造旅游核心区、旅游度假区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逐步形成国内领先的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了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人民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下面我们将就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行探讨。
一、旅游开发旅游业是一种以“体验”和“美好回忆”为核心的服务业,其产品主要是景点,这就要求旅游业对景区的开发要有创意和差异化。
开发旅游景区包括选址、规划、建设和运营等环节。
选址环节要考虑景点自然美景和文化价值,规划环节要注重景区的游客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环节需要形成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建设理念,而运营环节需要优化旅游线路的设计,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厦门鼓浪屿是一个形成完整的历史和文化的岛屿,其作为旅游景点,不仅保留了岛上的历史文化建筑,而且在保护岛屿的同时发展了旅游产业,并建立了游客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如酒店、公园和旅游街区等。
这种开发模式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对保护海岛生态系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自然遗产和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要求旅游业在开发中注重环保,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以张家界为例,由于其自然风光和地质景观的独特性,成为湘西旅游的重点景区。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张家界市政府采取了“票贵游少”、“限流控量”等措施并严格实施,保证了景区的环保和安全。
三、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实现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 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开发。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开发自然资源以便开发出更具创意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取得高速进展,张家界作为全国的闻名旅游景点,当前张家界旅游业进展现状良好,旅游业是全市的支柱性产业,大力进展旅游业,优化区域产业进展结构,实施旅游业长期高速、快速、稳定、进展始终是景区的重点进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张家界旅游业进展现状是良好的势头,游客接待量稳步上升,旅游创收可观。
张家界市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历史悠久,民族特点显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据张家界市公安局2022年底统计,全市18个少数民族共有1187804人,占全市总人口1645587人的72.18%。
其中,有土家族1042580人、白族113630人、苗族27250人、回族1458人。
近年来,张家界市各级政府及其民族工作职能部门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富强进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看法》,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旅游从业人员创建民族风味饭店、民族建筑宾馆、民族文化景点和民族特色消遣场所等,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个环节为海内外游客供应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民族文化旅游景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了张家界老院子、秀华山馆、土家风情园、大庸府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馆、军声画院、绿色大地生态园、袁家寨子、茅岩河平湖游、土家古镇苦竹寨和江垭古城等10多家规模较大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
张家界老院子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张家界绿色大地生态园被湖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牌。
秀华山馆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牌。
开拓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场所全市10多家旅游演艺场所表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节目,每年门票收入超过2亿元。
宝峰湖推出了湖南省第一台实景演出节目《梯玛神歌》。
宝源传媒投资1.2亿元打造的民族歌舞剧“圣歌武陵”在武陵源区张家界大剧院上演。
投资1.6亿元的“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于2022年在武陵源区开业,将土家、苗族、侗族、白族等民族文化融合其中,成为湖南民族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的“金”字招牌,被中央宣扬部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论张家界市可持续发展————以张家界市旅游业为例摘要:旅游是张家界立市之本。
目前盛行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是一种一维线性叠加的方法。
采用二维评价体系,构建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套方法,并对张家界地区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张家界地区自然环境对这种发展模式的支持是可持续的,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受人文系统的限制。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市张家界以旅游建市、兴市。
1988年设市至今,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加。
第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已实现三、二、一,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将近50,已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
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快车道。
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旅游为龙头,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
二、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
张家界建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
目前,张家界市全民办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体制不完善。
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三个不适应”,即世界级的风景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适应,世界级的风景区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2 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各自为阵”。
旅行社审批不严,尚有“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是一个旅行社”的状况存在;旅行社旅游报价偏低,旅游商品。
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导游队伍鱼龙混杂,正规导游人才匿乏,野马导游泛滥,“乱讲、乱导、乱争、乱要”现象十分普遍;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的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管理失控。
张家界红色旅游发展汇报人:2023-12-13•红色旅游背景与意义•张家界红色旅游景点介绍•张家界红色旅游线路规划目录•张家界红色旅游市场分析•张家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张家界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01红色旅游背景与意义红色旅游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以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起源红色旅游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
发展历程红色旅游起源与发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红色旅游目的与意义意义目的拥有贺龙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著名红色景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知名红色景点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融合地理位置优势旅游产业基础张家界将自然山水风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广阔。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成熟,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张家界红色旅游资源优势02张家界红色旅游景点介绍贺龙故居及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是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而建立的。
景点概述景点特色参观体验故居保存完好,展示了贺龙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是了解贺龙及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游客可以在此感受贺龙同志的革命精神,了解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030201贺龙故居及纪念馆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瑞塔铺镇,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
景点概述此地保存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许多历史遗迹和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景点特色游客可以在此重温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参观体验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景点概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是为纪念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
景点特色纪念馆展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张家界市为例(一)
摘要:旅游是张家界立市之本。
自开发旅游以来,已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
本文针对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探讨了该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市;旅游法制化
Abstract:ThetravelingisZhangjiajiesetsupfoundationofthecity.Sincethedevelopmenttraveling,hasb uiltthequitegoodfoundation,tourismpropstatusalreadybeginningtoappear.ThisarticleinviewoftheZ hangjiajietourism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hasdiscussedthiscity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 entbasicstrategy.
keyword: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Zhangjiajie;Travelinglegalization
前言
张家界以旅游建市、兴市。
1988年设市至今,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
199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境外游客15.15万人次,增长3.99倍,实现旅游收入9.46亿元,增长44.3%。
12年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达2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已达27亿元。
全市拥有旅行社50家,大小旅馆400多家,其中涉外星级宾馆31家,床位2.78万张,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第一、二、三产业的排序已实现三、二、一,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将近50%,已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
作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快车道。
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旅游为龙头,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
1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障碍因子
1.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
张家界建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
目前,张家界市全民办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体制不完善。
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三个不适应”,即世界级的风景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适应,世界级的风景区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1.2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政出多门,各自为阵”。
旅行社审批不严,尚有“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是一个旅行社”的状况存在;旅行社旅游报价偏低,旅游商品
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导游队伍鱼龙混杂,正规导游人才匿乏,野马导游泛滥,“乱讲、乱导、乱争、乱要”现象十分普遍;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的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旅游车辆车况较差,宰客狠,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管理失控。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严重损害了张家界市的旅游形象。
1.3旅游环境容量有限
张家界市目前游客一般都云集于十分集中的、经过豪华包装的核心景区。
对外宣传可逗留十天的线路,实际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天。
游客专门来一次张家界,旅游消费都不大。
旅游是一次性消费,虽可以通过有力的促销手段为核心景区增加旅游人数,但短期内再次来游览的可能性相当小。
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到当前的水平,已到了考虑扩大游客消费量的时候了。
张家界核心景区范围有限,大量游客云集,既限制了游客的活动空间,又增加了景点的承载力,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环境质量下降。
据专家测定,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日环境容量为10017
人,依据核心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及游道状况,测定张家界的游客日容量为5885人。
眼下张家界主景区无论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均已突破了这道警界线。
武陵源的过度开发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
1.4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
张家界因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而立市。
长期以来,着力开发以武陵源为主体的山、水、洞、林自然旅源,形成了高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是湖南的旅游极品项目。
但由于过度倚仗武陵源,对人文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影响了张家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5旅游环境破坏严重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张家界市重开发轻保护,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在风景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并且逐步挤占核心景区。
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SO2、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52%。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污染。
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
朱镕基总理对此有重要批示:“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公署提出,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经变成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精耕细作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范围内,武陵源景区的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提请中国政府对景区内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给予关注,使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这无疑是亮出了面临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删除的黄牌警告。
2张家界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策略
2.1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把张家界规划建设成为独具湘西风格和旅游城市特色的湘鄂渝的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争取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50万左右,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
总体规划中应包括:①基础设施规划—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同张家界旅游市场相适应、相对接的规划和风景区、市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设施规划;②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张家界、袁家界、天门山、九天洞等景区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③老景区的适度完善开发和新景区的建设规划;④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包括市区群众生活区,武陵源行政生活区,以及进入张家界道路两侧附近村镇、农村居民点的住房设计规划。
总体规划要体现权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2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