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五年级《故事背后的想法》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7.65 KB
- 文档页数:4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二、主题回顾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21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武松-《景阳冈》-《水浒传》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篇1】《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引入新课。
二、学生静读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三、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练习。
群文阅读资料: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 了解裙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
2. 通过裙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掌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中所涉及的四篇裙文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1.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裙文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对裙文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裙文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1.3.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裙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使其愿意主动去阅读和探索裙文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中所涉及的四篇裙文作品。
2. 了解裙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其历史渊源和传承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裙文作品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2.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裙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裙文作品所传达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激发学生对裙文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和探索裙文作品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三、教学过程3.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视瓶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发学生对裙文阅读的兴趣。
简单介绍裙文阅读的概念和历史渊源,让学生初步了解裙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3.2.呈现中心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中所涉及的四篇裙文作品,并结合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和探索这些裙文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关键段落或情节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裙文作品的感悟和思考。
3.3.拓展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裙文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文本阅读,在阅读比较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强化对寓言故事的结构形式的掌握,从而学会抓故事主角、事情发展变化快速阅读寓言的方法。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明白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找到几篇故事中的共同点;2.从故事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怎么做。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寓意师:课件出示寓言故事的关键词,学生猜。
并一一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总结。
师:记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做了什么事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傻)(二)进入新课1.师:我们来读读《汉人煮箦》,看看这个人又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寓言《汉人煮箦》)2.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3.师生共同完成阅读单。
小结:是啊,我们了解这个人物的行为之后,知道他傻在哪儿,故事的道理就知道了,还能从中受到启发,这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4.寓言的含义。
(二)阅读方法提示:1、寓言是故事,是故事就有……(故事主角、故事变化),讲故事的目的是……(道理)。
2、请同学们速度稍快的默读这三篇寓言故事,看看它们分别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指名回答。
(四)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单:阅读记录表寓言主角怎么想怎么做结果《丑妇效颦》丑妇觉得西施皱眉美也学着皱眉显得更丑,被别人讨厌《猴子和骆驼》《邯郸学步》寓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五)拓展延伸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几篇故事是关于做事方面的,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学过关于哪些方面的故事?如:学习方面的《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做方面的《孔融让梨》(六)总结(七)作业设计课后多阅读寓言故事,从中联系实际进行交流。
(八)板书设计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丑妇效颦》《骆驼和猴子》不知变通《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教学反思群文阅读课的教学,我从刚开始对何为群文阅读的含义进行了解,到怎样教学都进行了观摩学习,因而在这节课上我努力的把学生推到前面,给他们创设一种自由的讨论交流氛围,力争让群文阅读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散文和群文的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2. 群文的意义和作用。
3. 阅读和分析散文和群文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散文和群文的文本材料。
2. 课堂展示工具,如投影仪或白板。
3. 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一段有趣的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散文和群文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散文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概念,并分别向学生讲解散文的记叙性、抒情性和议论性特点。
接着,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散文作品,并以其内容或风格进行分类解读,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散文的兴趣。
第三步:讲解群文的意义和作用(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群文的概念,并说明群文对于了解不同群体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有重要意义。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群文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理解群文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人文价值。
第四步:阅读和分析散文和群文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和分析散文和群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如首读整体把握、细读文本内容、注重情感体验等。
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从文字、语言、结构等方面分析文本的特点和主题。
第五步:学生互动讨论和分组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分享对散文和群文的理解和感悟。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或觉得有意思的散文或群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第六步: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活动,要求学生以散文或群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主题或话题来创作作品。
完成作文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相互评价,并选择代表作品进行展示。
写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群文的定义和特点;2.学会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解读群文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4.激发学生对群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群文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分析经典群文作品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群文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学习使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包括前瞻性阅读、主题词汇预测等,提高理解和把握群文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部分:1.教师介绍群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展示相关群文作品的图片或摘录其中的片段,引导学生了解群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教师以小组或个人形式,给学生分发一篇经典群文作品,并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提问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3.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群文作品的见解和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加深对群文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4.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挑战。
例如,对于阅读较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简化版的群文作品或提供更多的词汇解释和背景知识。
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群文的魅力,并提供更多的群文作品供学生阅读。
例如,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每个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群文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2.教师鼓励学生创作群文作品,并组织课堂朗读和分享。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掌握了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阅读群文作品,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或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个性化的辅导。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5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诗歌、故事、报纸文章等。
2. 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主题、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等。
3. 文学鉴赏:欣赏各类文本中的优美语言和艺术形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画,引发学生对图画的猜测和想象。
通过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2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5年级学生阅读的文本,比如一篇童话故事。
教师可以选择朗读或请学生共同朗读。
然后以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步:文学鉴赏(30分钟)选择一首适合5年级学生阅读的诗歌,教师可以朗读或请学生共同朗读。
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艺术形式。
可以针对诗歌的节奏、押韵、形象描绘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借鉴。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文本,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文学的魅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文学鉴赏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反映了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的个人展示和总结展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拓展延伸:1.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本,包括诗歌、童话、寓言、科普文章等。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总结: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1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
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
(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
(板书)二、互动学习(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
教发音方法。
(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tnl)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
(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二)学习复韵母ei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
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
(出示ei)3、练习发ei的音。
(指名读师正音齐读)4、请小朋友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ei的音和形5、谁能根据四声发音的方法,读出ei的四声。
小学民间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了解和传承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增强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确定教学活动的主题和选取相应的民间故事。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音频、视频资源。
3. 确定学生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角色分工明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唱歌、音频剧等方式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2. 故事导读(1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况。
3. 群体阅读(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群体阅读,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朗读员,其他学生跟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 合作讨论(15分钟)小组成员就故事中的问题、情节或人物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5. 故事再现(2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所阅读的故事,选择一个情节进行再现表演,可以使用音乐、道具等辅助手段,以增强表现力。
6. 分享交流(15分钟)各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分享交流,学生可以互相观摩,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和感受。
7.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每个故事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对故事进行评价和赏析。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对民间故事进行创作和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故事阅读互动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合作互助、表达清晰等方面。
2. 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和合作情况。
3. 学生完成的相关任务和评价。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在集体阅读、合作学习和群体表达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群文阅读教案《5童话中的想不到》教学设计教案名称:《5童话中的想不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和解读童话中的隐喻和象征,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青蛙王子》等。
3.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呈现童话故事的封面和标题,激发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并简要谈谈自己对于童话故事的看法。
第二步:朗读(15分钟)教师朗读一个精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
然后,学生们分为小组,交流他们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并讨论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继续进行小组讨论,选择另外一篇童话故事《小红帽》。
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角色,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第四步:展示成果(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于角色的分析和解读。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和进行回答。
第五步:合作创作(30分钟)学生重新组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合作创作的方式改编和演绎这个故事。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包括故事情节、角色设置、台词编写等等。
最后,每个小组上演他们重新改编的童话故事。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于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回顾和分享每个小组改编的童话故事的特点和创意。
教学延伸:1.学生可进一步研究其他童话故事,并进行类似的分析和讨论。
2.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并进行表演或分享。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群文阅读指导课——五年级《故事背后的想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对比情节链,了解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有不同的版本的;2.重点了解不同版本的故事,背后是作者不同的表达主题;3.确定表达主题,借助“情节链”,改编书中的一个故事。
【课前准备】提前完成三个版本《小红帽》的阅读,完成情节填写。
【教学过程】一、交流《小红帽》,讨论情节链课前我们阅读了三版《小红帽》的故事,并且填写了三个故事的情节。
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的情况。
1.对照情节图说说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课堂讨论:①你更喜欢哪个版本?②思考:为什么同一故事会有不同的版本?小结:不同版本的故事,背后的原因是多种的,今天我们重点来讨论不同的版本背后不同的表现主题(想法)。
二、交流《龟兔赛跑》,配对情节梯1.出示四个版本的故事主题,猜想对应的情节。
2.出示三个情节链,一一配对。
小结:人物始终是乌龟和兔子,事件始终是跑步,可是因为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不同,故事情节就发生变化了。
三、尝试改编或续写《渔夫的故事》1.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故事情节2.根据主题和情节完成故事3.小组交流,推荐精彩故事。
【教学实录】师:课前我们阅读了三个版本的《小红帽》,并且填写了三个故事的情节链。
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的情况。
(投影呈现学生作业)第一篇《小红帽》小红帽去看望祖母——大灰狼吃了外婆和小红帽——猎人营救小红帽第二篇《小红斗篷》小红帽去看外婆——透露外婆的地址——大灰狼先吃了外婆,再吃了小红帽第三篇《小女孩与大灰狼》小红帽去看望祖母——大灰狼装扮成外祖母的样子——小红帽射死了大灰狼师:对照情节图,你们来说说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1:三个故事都是写小红帽去看外婆。
这三个故事的开头、起因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故事都是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接着到了外婆家。
师:是,故事的主要情节一样。
谁来说说不同的地方?生3:三个故事的结局都不一样。
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生:我喜欢第一个故事。
小学群文阅读指导课《童话故事里的“三位”》教学案例概述: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小学群文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案例,主题为“童话故事里的‘三位’”。
该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三位”角色,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和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三位”角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角色特点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学内容:1. 介绍童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有基本的了解。
2. 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三位”角色,如“三个小猪”、“三只小熊”等。
3. 讲解每位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
4. 引导学生分析童话故事中角色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5. 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以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1. 介绍童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有基本的了解。
2. 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三位”角色,如“三个小猪”、“三只小熊”等。
3. 讲解每位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
4. 引导学生分析童话故事中角色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5. 分组或个人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6.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童话故事中的“三位”角色以及故事背后的寓意。
7. 结束课堂,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和欣赏童话故事。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反应,以评估他们对故事和角色的理解能力。
-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内容,以评估他们对故事背后寓意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分发小测验或作业,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的记忆和理解。
参考资料:---以上是《小学群文阅读指导课《童话故事里的“三位”》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
学生群文阅读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学生群文阅读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群文阅读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群文阅读优秀的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故事情节和人物细节刻画之间的重要关系,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速读简单理解文章中角色的情绪,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选文分析】本次以“读出角色的情绪”为主题的文章出自--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四年级下),共安排五篇文章,分别如下:《放寒假喽》郑春华《成绩单》【法】勒内.戈西尼《“大白兔”糖纸》殷健灵《妹妹跌倒了》王淑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明】吴承恩【教学目标】1、能够用以前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的文章,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重要的关系。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通读文章,概括出表现人物情绪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角色”是什么意思吗?(幻灯片1)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
生:电视剧中的人物。
师:书籍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就是“角色”。
师:同学们知道角色是什么了,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情绪又是什么呢?”生1:发生好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
生2:发生不好的事情就会感到悲伤。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看在同学们这么积极的回答老师问题的份上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生:好师:同学们想不想做游戏?生:想(伴有兴奋的情绪体验)师:那大家高不高兴?生:高兴。
群文阅读教案《9童话中的想不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9童话中的想不到》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和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群文阅读,学习童话故事的特点和寓意;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运用童话故事中的寓意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9童话中的想不到》故事书;2.PPT或黑板、白板;3.教学素材:童话故事的图片;4.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情况。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故事(10分钟)1.准备一些童话故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兴趣;2.询问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了解和喜欢程度;3.介绍本课要学习的童话故事《9童话中的想不到》。
Step 2:理解故事内容(20分钟)1.让学生进行个人阅读故事《9童话中的想不到》;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3.整合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
Step 3:深入讨论(20分钟)1.利用PPT或黑板/白板,展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寓意;2.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传达了什么思想和价值观?-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你可以改变故事的结局,你会怎么做?3.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然后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观点。
Step 4:拓展活动(30分钟)1.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3.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一些寓意,并讲解给同学听。
Step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寓意和自己的收获;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故事中的寓意和价值观;3.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Step 6: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思考和理解;2.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群文阅读《三个结局的故事》教案阅读书目:《不会汪汪叫的小狗》《当帽子从米兰上空纷纷坠落时》《大胡萝卜》教学目标:1.学习《不会汪汪叫的小狗》故事中的三个结局,体会三个结局的有趣,感悟三个结局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同想法。
2.小组合作学习故事《当帽子从米兰上空纷纷坠落时》结局,体会三个结局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同想法。
3.创编《大胡萝卜》故事结局,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喜欢读书,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故事,出示《白雪公主》《寒号鸟》《羿射九日》《嫦娥奔月》故事图片。
大声读出这些故事的名字。
读过这些故事吗?下面抢答猜故事,老师说结局,学生猜故事。
这些故事或悲或喜,都只有一个结局。
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结局可不只一个,有三个呢!二、学习《不会汪汪叫的小狗》。
(一)自由读《不会汪汪叫的小狗》故事前半部分,了解故事内容,填写表格。
1.师引导:这是一只不会汪汪叫的小狗,因为不会叫,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故事前半部分,然后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表格内容。
3.教师梳理总结表格内容。
这只小狗真可怜,因为不会叫,所以努力学习叫。
它先是遇到一只小公鸡,努力跟公鸡学习叫,结果引来狐狸的嘲笑;接着它遇到杜鹃,跟杜鹃学习,结果差点没命。
按照这种反复结构的写法,故事的结局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三个结局。
(二)学习三个结局。
1.读故事的三个结局,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探讨作者写三个结局原因。
这样的故事有趣、好玩;多个结局,多个选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局。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结局,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3.体会作者写三个结局所表达的不同想法。
师:这些结局,不单单是好玩、有趣,从三个结局中,老师读出了三个想法。
猜一猜老师是读哪个结局时产生了这个想法的。
(1)出示老师读三个结局后的想法。
A.找到正确的老师很重要。
B.有时候,“缺点”会变成“优点”。
C.要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让自己更优秀。
五年级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十月二十三日, 星期五, 晴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四世纪前的中国文化。
2.阅读理解神话故事并提取关键信息。
3.分析并比较不同文化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
二、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古代中国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这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2: 阅读和理解 (20分钟)教师分发神话故事《射日》,并要求学生默读,并在默读后回答问题。
问题:1. 《射日》是一个来自哪个朝代的故事?2. 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要射日?3. 主人公如何射日?结果如何?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的答案,然后教师将答案整理并进行讲解。
Step 3: 小组活动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份不同的神话故事,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2.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3. 这个故事有什么道德教育意义?4. 和《射日》这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Step 4: 小组分享 (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神话故事,并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讨论结果。
学生可以在其他小组分享时记录重要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Step 5: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全课内容,并强调神话故事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展开拓展:1. 你认为为什么各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2. 每个神话故事都有什么特别之处?3. 我们可以从神话故事中学到什么?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做一个小结。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文化,还能够比较各个文化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
群文阅读:
《故事背后的想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对比情节链,了解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有不同的版本的;
2.重点了解不同版本的故事,背后是作者不同的表达主题;
3.确定表达主题,借助“情节链”,改编书中的一个故事。
【课前准备】
提前完成三个版本《小红帽》的阅读,完成情节填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小红帽》,讨论情节链
课前我们阅读了三版《小红帽》的故事,并且填写了三个故事的情节。
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的情况。
1.对照情节图说说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课堂讨论:
①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②思考:为什么同一故事会有不同的版本?
小结:不同版本的故事,背后的原因是多种的,今天我们重点来讨论不同的版本背后不同的表现主题(想法)。
二、交流《龟兔赛跑》,配对情节梯
1.出示四个版本的故事主题,猜想对应的情节。
2.出示三个情节链,一一配对。
小结:人物始终是乌龟和兔子,事件始终是跑步,可是因为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不同,故事情节就发生变化了。
三、尝试改编或续写《渔夫的故事》
1.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故事情节
2.根据主题和情节完成故事
3.小组交流,推荐精彩故事。
【教学实录】
师:课前我们阅读了三个版本的《小红帽》,并且填写了三个故事的情节链。
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的情况。
(投影呈现学生作业)
第一篇《小红帽》
小红帽去看望祖母——大灰狼吃了外婆和小红帽——猎人营救小红帽第二篇《小红斗篷》
小红帽去看外婆——透露外婆的地址——大灰狼先吃了外婆,再吃了小红帽
第三篇《小女孩与大灰狼》
小红帽去看望祖母——大灰狼装扮成外祖母的样子——小红帽射死了大灰狼
师:对照情节图,你们来说说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1:三个故事都是写小红帽去看外婆。
这三个故事的开头、起因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故事都是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接着到了外婆家。
师:是,故事的主要情节一样。
谁来说说不同的地方?
生3:三个故事的结局都不一样。
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生:我喜欢第一个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猎人解救了小红帽。
师:相对另外两个版本,这个结局比较美好。
生:我喜欢第三个,在第三个故事里小红帽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杀死了大灰狼。
师:你喜欢大快人心的结局(笑)。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红帽最初的版本是被大野狼给吃了,直到格林兄弟对故事进行改编,请出猎人杀死了大灰狼,小红帽才被解救出来。
听到这里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认为这些童话在非常长的时间里经过了很多次的改编,所以我们读到的很多不是最初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