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人大孙久文版)
- 格式:pdf
- 大小:24.06 MB
- 文档页数:33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 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绪论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答: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区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发展和空间差异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因此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2、区域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答:“区域”尺度上的积极发展问题有许多特点:①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
②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
③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产业系统和地域系统,所以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必然的关系,区域的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④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障碍和发展道路等许多方面差异是必然的。
⑤区域经济由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3、我国地方经济现象有哪些?答:①历史上中原的政治经济重心从西(渭河流域)向东(洛阳、开封等)的转移,和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都与地方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格局变换有关。
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仍然发育了明显的地方经济。
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使我国中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得以发展,彻底改变了那里的传统产业面貌,初步形成了这些省份的工业体系。
④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层出不穷的时期。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答:①地方经济的发展现象。
②地方经济的差异现象,表现为水平的差异和垂直的差异两个方面。
③地方经济的地方经济竞争现象。
④地方经济的地方联合现象。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育明教育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区域经济学目录以及考研参考书一、招生目录简介二、参考书详解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901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参考书101思想政治理论1、《考研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核心考点》风中劲草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题》肖秀荣②英语《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新东方③数学1、《李永乐考研数学--数学复习全书+习题全解》李永乐2、《经典400题》李永乐3、《李永乐考研数学历年试题解析真题》李永乐④《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刘英骥编著)《经济学教程》2012年第三版,经济日报出版社(张连城编著)孙久文叶裕民编著《城市经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谭善勇王德起编著《房地产经济学》第2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张跃庆等公共课参考书简介一、英语篇一、【考研1号】《考研真相》很多学生在复习英语时都会有三个困扰:词汇量少,文章难以理解以及没有做题技巧,掌握不了规律。
尤其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来说,这些问题俨然是横阻在他们通向高分之路上的三座大山,难以逾越。
而《考研真相》则以符合学生特点的整体思路和学习方法,具有针对性地为其铺就了复习之路,帮助他们在考场上挥荆斩棘,取得理想的成绩。
帮助词汇记忆——大纲词汇注释、MP3学生们词汇量匮乏的原因有二:一是原有的基础词汇不多,二是缺乏记忆方法,单词总是背过就忘,即使有固定的词汇资料和复习计划,收效也并不理想。
这本书首先在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便捷。
很多同学记忆词汇的方法是只对单词进行简单机械地背诵,这样不仅无法有效地记忆单词,更不能掌握单词的多种释义和用法,很难实现单词的记忆和运用。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点、产业分布情况等,帮助理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势,帮助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指导。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地理区域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体制条件。
•区域间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研究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
•区域政策与规划:分析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指导区域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
2. 请简单描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主要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帮助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地理区域或企业的实践案例,了解其特点、经验和成功因素。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具体地理区域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和归纳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规律性。
具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导。
•数量模型:通过建立和运行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地理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和数据回归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经济假设和关系。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相互补充和支持,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著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17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
第一章:导论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 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着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17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增长极: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是指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产业集群相关知识)P126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
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生产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行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贸易条件: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价格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
(T=Px/Py*100%, T表示贸易条件。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