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乐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14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乐器调研报告总结中国乐器调研报告总结中国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乐器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中国乐器在现代音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不仅在传统音乐表演、民间艺术等领域中,中国乐器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流行音乐、电影配乐等领域中也逐渐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尝试在自己的音乐中加入中国乐器的元素,以独特的音色和风格吸引听众的注意。
此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乐器也逐渐受到了外国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
然而,虽然中国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逐渐扩大,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其中之一是乐器本身的制造和传承问题。
中国乐器制造需要经过复杂的手工工艺和专业的技术,但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影响,许多传统乐器制造工艺逐渐消失,导致制造过程中的缺失和质量下降。
另外,中国乐器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境,传统的乐器制作技艺在当今社会中渐渐被年轻人所遗忘,导致传统乐器技艺的断代传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应该加强对中国乐器制造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技艺培训,挖掘潜力并传授给年轻一代,以确保传统乐器制造技术的传承和提高质量。
其次,在教育领域加强对中国乐器的推广和教育,开设更多的乐器学习课程和培训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乐器,从而推动中国乐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乐器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升。
然而,乐器制造和传承方面的问题仍需引起重视和解决。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乐器制造工艺,并加强乐器教育的推广,我们有信心能够使中国乐器在世界范围内展现更加独特和魅力的魅力。
调查报告主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时间:2014/05/31-06/01对象: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内容:戏曲,民族乐器,民歌方式:问卷调查背景介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可分为器乐与乐器、中国曲艺、戏曲艺术、宗教音乐、音乐文化交流、古诗与新曲等大类,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它不仅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而被人传唱,更化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刻入国人的骨髓。
它融合了古今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又独具地方特色,将许多传统经典元素以音乐形式传承了下来。
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流行文化的泛滥,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
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组开展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与认识的调研,旨在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里的现状也试图借此探寻新的对策与出路。
一、戏曲文化二、民族乐器三、民歌对于民歌的调查,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对经典民歌,著名民族音乐家的了解情况与方式以及对他们的态度设置询问。
一方面了解民歌的普及度,另外也为民歌的推广做准备。
从结果来看,较之流行音乐,传统的民歌戏曲显然受冷落,仅占样本总量的21.43%。
而对于民歌的态度也不是很强烈。
对于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的了解除了耳熟能详的几位,其他的知之甚少。
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较之欧美等西方音乐,国内的音乐还是占据主流。
对于民歌和港台乐的喜爱程度远大于欧美流行乐而西方古典音乐则几乎很受有喜爱的。
这一点从大家对于民歌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出。
比较喜欢和一般喜欢的参半,没有不喜欢的。
而对于经典的民歌了解情况也一般,仅限于非常熟悉的歌曲。
综上所述,样本大学生首先对于音乐基本常识的了解就知之甚少。
其次,对于民歌的了解仅仅限于表层的听说过,均没有更深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于民乐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在他们当中对于传统都有着一份情怀。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代部分大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很欠缺,而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更少,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关于传统民族器乐进展路径的调研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耐人寻味。
在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当中,民族器乐占据着很重要的部分。
不同的民族器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制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器乐,并通过这一系列民族器乐的表演,使生活得到了进一步进展。
民族器乐的富强进展标志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进步,而民族文化中不同器乐的进展都经受了一系列困难的过程,本文将对传统民族器乐的进展之路及其历史进程进行简洁的探究分析。
传统民族器乐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而且不同人对民族器乐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风格迥异的器乐演奏中,我们能够得到不同的体会与感悟。
时至今日,民族器乐凭借其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风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宠爱。
不断解决进展当中的问题,是促进当下民族器乐进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了解传统器乐文化学问时,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乐曲所要彰显出来的情感,还能形成肯定的民族意识,丰富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一、传统民族器乐的基本概况与影响要想进展中国传统民族器乐,首先要了解民族器乐的基本学问及其主要内涵。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乐器,这些乐器可以向我们传达出不同的声音与节奏,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这一系列演奏特色迥异的乐器就统称为民族乐器。
在我国,民族乐器有着格外悠久的历史,而且其种类繁多,风格也各不相同。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生活的感想是不同的,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通常会应用到这些乐器。
可见,乐器是人们寄予情感与表达思想的帮助道具。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同地区形成了具有共性特色与风格的演奏乐器。
然而,在乐器进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严峻的问题。
人们对乐器的生疏不够充分,对乐器的进展持反对态度,对乐器的应用不够机敏广泛等等问题都使得民族乐器曾经一度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民族乐器在人们的探究下正在一步步地改善与进展。
很多怀有音乐梦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制造出了更多乐器表演技巧。
创作出好的民族器乐作品是很多音乐人的追求,通过民族器乐,我们可以生疏到一个人的内涵,一个民族的特色,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宏大之处。
家乡传统音乐乐器调查报告家乡传统音乐乐器是我们文化宝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将为您介绍家乡传统音乐乐器的种类、历史背景及其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
一、背景介绍家乡传统音乐乐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它们是人们表达情感、记录历史和传递智慧的工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我们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音乐风格。
二、家乡传统音乐乐器的种类1. 古筝古筝是家乡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乐器之一。
它由梧桐木制成,有十三到二十一弦。
古筝在家乡的音乐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民族音乐演奏和传统乐曲创作。
2. 口弦口弦是一种用眼睛看不见的音乐乐器,它是由乐手的口腔和舌头制造的声音发出的。
家乡的民间艺人常常运用口弦演奏,使音乐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3. 西塔琴西塔琴是家乡音乐中的一把弹拨乐器,产自家乡的特殊木材制成。
它有六根弦和一是指板,乐手用手指或木拨子演奏。
西塔琴因其独特的音色和优雅的外观而备受喜爱。
4. 二胡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有两根弦,并用琴弓拉奏。
它是家乡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胡所发出的悠扬动听的音色让人陶醉其中。
5. 铜管铜管是家乡传统管乐器的代表之一,由铜制成。
它的声音悦耳动听,常常用于家乡的民乐演奏和重要的庆典仪式中。
三、传承和发展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音乐乐器逐渐被现代乐器取代,但我们家乡对于传统音乐乐器的热爱和坚持没有改变。
许多乐器音乐学校和社团积极推动传统音乐乐器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音乐比赛、演出和培训课程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些创新性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例如,将传统音乐乐器与现代乐器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
然而,我们仍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音乐乐器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家乡的传统音乐。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重视对年轻人的音乐教育,让他们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音乐乐器,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家乡民俗音乐与舞蹈调查报告一、引言民俗音乐与舞蹈是一种人们通过固定的动作和声音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它们通常与特定地域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本报告将对家乡的民俗音乐与舞蹈进行调查,以了解和展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背景介绍家乡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多样化民俗文化的地方。
该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音乐与舞蹈。
三、民俗音乐调查在对家乡的民俗音乐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器乐演奏:家乡的民俗音乐常常使用传统乐器进行演奏,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这些乐器在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曲调和节奏:家乡的民俗音乐曲调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有力。
它们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3. 民歌传承:家乡的民俗音乐常常以民歌的形式传承下来。
这些民歌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感悟,是家乡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舞蹈调查在对家乡的民俗舞蹈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舞蹈形式:家乡的民俗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龙、舞狮、舞蹈剧等。
每一种舞蹈都有着独特的动作和造型,展示了家乡特有的风情和生活方式。
2. 舞蹈主题:家乡的民俗舞蹈常常与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等相关。
这些舞蹈通过精妙的编排和舞技,生动地表达出特定主题的情感和意义。
3. 舞蹈服饰:家乡的民俗舞蹈在服饰方面也非常讲究。
舞者们身着绚丽多彩的传统服装,展示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味。
五、结论通过对家乡民俗音乐与舞蹈的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形式。
这些民俗音乐与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寄托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家乡的民俗音乐与舞蹈,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汉族民歌调研报告总结汉族民歌调研报告总结汉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汉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状况,通过实地采访和资料收集,了解其特点、题材、形式以及传承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汉族民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不同地区和民族间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总体来说,汉族民歌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汉族民歌的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爱情、友情、家庭、自然等。
这些歌曲不仅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辛酸和快乐,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汉族民歌在形式上多样化,包括山歌、田园歌、季节歌、儿童歌等等。
多数民歌采用四声调的形式,旋律简单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在表演形式上,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多种方式。
再次,汉族民歌的传承方式多样且富有活力。
一方面,许多老一辈的民间艺人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将民歌传给后代,使得民歌能够代代相传。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促使汉族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许多专业表演团体和学校也开设了民族音乐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歌传承者。
尽管汉族民歌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挑战,特别是受到了娱乐消费、流行音乐的冲击。
为保护和传承汉族民歌,有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汉族民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民歌,编纂整理民歌选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传承汉族民歌的技艺和知识。
学校、社区等地应设立民族音乐课程,培养更多的优秀民歌传承者。
再次,加强舞台表演和宣传工作,增加民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民歌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动汉族民歌的创新发展。
总之,汉族民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通过加强保护、传承和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族民歌的优秀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音乐调研报告
《音乐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推动音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下音乐市场的状况,探讨人们对于音乐的偏好和需求,以及音乐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调研方法
1. 网上调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大众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等信息。
2. 实地访谈:走访音乐厂商、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了解他们对音乐产业的看法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
1. 音乐偏好:根据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流行音乐是大众最喜欢的音乐类型,其次是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
另外,90后和00后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度更高。
2. 音乐需求:调研发现,大部分人认为音乐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因此对于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有更大的需求。
3. 音乐产业:音乐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数字音乐、线上音乐直播和音乐IP开发上。
另外,音乐直播和音乐节等音乐活动也受到了大众的热捧。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音乐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可以为
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高质量音乐作品问世,让人们享受到更丰富的音乐文化。
家乡传统民歌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传统民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在我们这个地方流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民歌,本次调查报告将深入研究家乡传统民歌的特点、形式以及文化意义。
二、背景介绍家乡位于海拔1500米的高原,气候宜人,人们勤劳善良,喜爱音乐。
传统民歌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历经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三、调查目的及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方式、歌词内容、乐器伴奏以及演唱场合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方法主要通过访谈、观察和录音等形式进行,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经过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1. 传统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化:包括独唱、合唱和重唱等不同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场合下,演唱形式也会有所区别。
2.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传统民歌的歌词通常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民生活、历史故事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乐器伴奏丰富多样:传统民歌通常由琵琶、二胡、笛子、锣鼓等传统乐器伴奏,以此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韵味。
4. 演唱场合多元化:传统民歌通常在婚礼、葬礼、节庆等场合进行演唱,同时也有专门的音乐会或比赛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歌。
五、文化意义与传承保护传统民歌是我们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歌对于维护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1. 传播本土文化:传统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传递着本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是家乡文化的重要代表。
2. 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民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纽带,通过演唱和传承传统民歌,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3. 吸引旅游资源:传统民歌作为一种文化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4. 传承与保护:加强对传统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举办比赛活动以及建立传统民歌档案等,以确保传统民歌不断传承和发展。
汉族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汉族民歌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汉族民歌是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产物,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汉族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方式,推广汉族传统音乐文化。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2. 探究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3. 分析汉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保护情况;4. 推广汉族民歌,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和网站,了解汉族民歌的发展历程;2. 田野调查:前往汉族聚居区,与当地民众交流、采访,了解他们对汉族民歌的理解和传承情况;3. 参观观摩:观看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感受汉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和艺术表现。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汉族民歌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经历了战国、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进。
2. 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汉族民歌多样性明显,包括山歌、田园歌、工人歌曲等不同类型。
音乐风格大致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北方民歌以高亢豪放为主,南方民歌则以柔美婉转为主。
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合唱、伴奏等多种形式。
3. 传承和保护情况: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汉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些困难。
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部分传统民歌的传承形势并不乐观。
4.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虽然部分汉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困境,但随着文化多元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民歌,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发展。
五、调研结论1. 汉族民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 加强汉族民歌的传承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广汉族传统音乐文化;3. 增加汉族民歌的曝光度,增加演出和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4. 加大对汉族民歌的保护力度,保护好现有的民歌作品、音乐人才和艺术传统。
2010中国乐器行业年度报告(四)民族乐器——中国乐器协会——一、主要经济数据2010年民族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3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91亿元,同比增长26.13%,工业销售产值15.68亿元,同比增长25.75%,出口交货值5.81亿元,同比增长30.19%,工业产品销售率98.52%。
12个民族乐器主产区按工业总产值排名,分别为河南、山东、广东、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福建、陕西、天津、江西,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附表1,2010年部分民族乐器生产企业产品产量见附表2。
根据中国乐器协会和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部分民族乐器产量统计,2010年我国共生产各类民族乐器70.76万件,同比增长21.64%,其中:古筝19.66万架,同比增长25.46%,,琵琶6.98万把,同比增长33.20%,二胡26.74万把,同比增长3.6%,扬琴3.03万台,同比增长16.98%,阮3.59万把,同比增长48.34%,京胡1.78万把,同比增长32.83%,月琴9033把,同比增长0.9%。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生产各类古筝61298架,比上年增长18.62%,扬州地区骨干企业共生产各类古筝7.9万架,同比增长77.13%;二胡产量前三位的企业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河北乐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分别生产了4.78、4.69、4.63万把;古琴由于近年来社会需求量上升,产量不断增加,2011年起古琴产量单独统计立项,2010年共有6家企业生产了9270张古琴。
二、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加大支持力度2010年,国家有关部委及地区政府都加大了对民族乐器行业的扶持力度。
5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共计349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90项,扩展项目159项,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列入扩展项目的传统技艺目录,包括有:北京市海淀区的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马头琴制作技艺、上海市闵行区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贵州省凯里市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扬琴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扬琴作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乐器,一直以来都在各个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乐器市场的发展,扬琴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扬琴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扬琴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市场概述1. 扬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扬琴起源于中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其他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扬琴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扬琴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扬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逐渐增长,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市场分析1. 扬琴的使用领域扬琴在音乐演奏、表演、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扬琴作为一种独特的乐器,能够产生温柔、优雅的音色,因此在古典音乐、民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中都有应用。
2. 扬琴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扬琴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一些乐器制造商之间。
这些制造商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扬琴产品和定制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3. 消费者对扬琴的需求和偏好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扬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品质和音色上。
他们对于制造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较高,同时也偏好具有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扬琴产品。
四、市场机遇和挑战1. 国际市场的开拓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扬琴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巨大的机遇。
然而,面对各种文化和音乐习惯的差异,扬琴制造商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2. 创新与差异化竞争扬琴市场竞争激烈,制造商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与其他乐器相结合或使用新材料制造的独特扬琴产品可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3. 教育市场的拓展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扬琴作为一种传统乐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扬琴教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制造商可以通过与音乐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来开拓这一市场。
五、市场建议1. 提高产品质量制造商应该不断提高扬琴产品的质量和音色,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乐器的需求。
乐器杂志 -87-琴界纵横从表格中可以,发明专利数量逐年增长,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的数量有所波动,呈波浪形。
从专利申请的总数来看,2015年和2016年的总数相同,达到专利数量最高值1356项,2017年专利总数有所下降,总数值为1317项。
2018年,专利的申请数量是近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共计2032项。
其中,民族乐器专利申请数量为731项,占比三分之一强。
2019年统计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所回落,将至1401项,但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在近十年来仅次于2018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从公开(公告)的乐器发明专利的类别来看:乐器配件、电子乐器、民族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的公开(公布)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前4位。
并且,在公开(公告)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中,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主要从西洋铜管乐器的制造出发,研制发明相关制造装置,摸索西洋铜管乐器标准化制造的工艺、方法,完善、提高西洋铜管乐器的结构、外观、声学品质。
具体有如下:津宝乐器发明专利《低音太阳号弯头轧封口机》《调音管自动调节式大抱号》《小号弹簧管加工一体机》《小号阀芯活塞加工机》《小号连接管压弯机》《小号连接弯头内径修整机床》《小号连接管切割机》《小号嘴子管成型机床》《长号拔管机》《萨克斯管体拔孔机》《萨克斯管身拔孔机》《萨克斯弯头轧边机》《萨克斯弯头焊口整形机》,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自主研发了《钢琴油漆件边位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钢琴弦槌木芯成形方法和钢琴弦槌木芯成形机》、《钢琴弦槌自动钻孔机、多角度钢琴弦槌自动钻孔机和钢琴弦槌自动钻孔系统》等。
再次,乐器替代材料的研制是乐器行业近年来面临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的一项举措。
聚酯纤维替代木材、仿生皮替代蛇皮等等,都是一直以来不断市场观察探索的课题。
第四,2011年以来,电子商务不断渗透到乐器行业中来,一些企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智能化营销,甚至成立专注于电商业务的音乐制品子公司。
在天猫、京东线上设立直营店、旗舰店。
乐器销量调查问卷报告范文本次调查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旨在了解不同类型乐器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偏好。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以下是调查的主要发现:1. 乐器销售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吉他是销量最高的乐器,占据了调查样本中乐器销售额的40%。
其次是钢琴和电子键盘,分别占据了25%和20%的销售份额。
其他乐器的销售额相对较低,如小提琴以及打击乐器等。
2. 消费者偏好通过调查发现,吉他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而钢琴和电子键盘在中老年消费者中更受青睐。
而打击乐器和管乐器等则相对较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3. 购买因素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乐器购买的主要因素。
除了乐器品质和音色外,价格和品牌也是消费者在购买乐器时最为关注的因素。
同时,售后服务和品牌口碑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类型乐器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偏好。
针对这些结果,乐器销售商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增加销售额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吉他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这可能与流行音乐、民谣音乐等类型的流行有关。
钢琴和电子键盘在中老年消费者中更受欢迎,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注重音乐教育和艺术修养。
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乐器销售商可以通过定向营销和产品定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销售。
除了了解消费者偏好外,我们也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乐器时更注重品质、音色、价格和品牌等因素。
因此,乐器销售商可以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提高乐器的音质和表现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同时,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和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此外,品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乐器销售商可以加强品牌塑造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选择。
总的来说,本次乐器销售调查为乐器销售商提供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和消费者偏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营销策略,提高销售业绩。
民间音乐调查报告篇一: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子课题评审揭晓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子课题评审揭晓至XX年5月底,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子课题申报工作全部结束,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于XX年6月初组织专家经过3天的严格评审,从全国70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和省市艺术研究单位报送的218份子课题申报材料中,确定了56个子课题。
目前,“中心”与入选子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的工作合同已签署完毕。
子课题的评审主要从歌种、乐种与区域、民族的分布状况以及申报人的学术准备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强调子课题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力求通过个案调查的途径反映民间音乐现状。
序号 1子课题选点及名称北京古琴音乐现状调查及分析(1980-XX)2 3 4北京小调现状调查智化寺京音乐现状考察现当代上海与杭州古琴发展现状调查报告5 6河南板头曲现状调查山西晋东南地区(长治、晋城)上党八音会现状调查7山西河曲民歌现状调查韩军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范丹珩王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山西大学姚艺君袁静芳胡斌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负责人章华英单位中央音乐学院8 甘肃河州花儿现状调查郝相礼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9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达斡尔族、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民歌现状调查张天彤中国音乐学院10 内蒙古族锡林郭勒长调现状调查11 黑龙江赫哲族民间音乐现状调查12江苏无锡、苏州十番锣鼓、十番鼓现状调查13 山东省济南古琴音乐现状调查14 山东嘉祥鼓吹乐现状调查15 浙江嵊州锣鼓现状调查 16江西茶灯歌现状调查17 江西吹打乐(全省)现状调查18 江西宜春地区宜春“三星鼓”现状调查19 湖北江汉丝弦现状调查 20 湖北三峡库区薅草锣鼓现状调查21 鄂州牌子锣现状调查 22湖北省长阳县桃山、巴东县野三关“土家族跳丧鼓”现状调查23 巢湖秧歌现状考察 24四川成都道教音乐现状调查25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 26 四川羌族民歌现状调查27 四川巴塘弦子现状调查 28 福建泉州北管现状调查29福建宁德畲族民歌现状调查30 南音(泉州、厦门、晋江)现状调查杨玉成内蒙古师范大学桑海波中国音乐学院陈超上海音乐学院张斌山东师范大学刘勇中国音乐学院杨茹文上海音乐学院饶兴华江西省群众艺术馆陈汝陶江西省艺术研究所张维刚江西财经大学刘正维武汉音乐学院胡军武汉音乐学院蔡际洲武汉音乐学院周耘武汉音乐学院孟凡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甘绍成四川音乐学院伍明实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伍明实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伍明实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王耀华福建师范大学蓝雪菲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福建师范大学31 新疆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歌曲现状调查32 新疆塔吉克民族民间歌曲现状调查33 贵州黔南布依族“大歌”与“小歌”现状调查 34贵州黔东南苗族民歌现状调查35 贵州黔西北苗族民歌现状36 黑龙江鄂伦春民歌现状调查37 云南布朗族民歌现状调查38云南彝族海菜腔现状调查39 云南佤族“玩调”现状调查40 哈尼族“拉巴”(红河、西双版纳、思茅、玉溪等地区)现状调查41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民歌(景洪、勐海、勐腊)现状调查42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歌 43陕北民歌现状调查 44 新疆伊利锡伯族民歌、器乐和萨满音乐现状调查 45 西安鼓乐现状调查 46 贵州南侗大歌现状调查 47 左权民歌现状调查 48 豫中乡村吹歌乐现状调查报告49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以库车县墨玉县、察布查尔县海诺克乡为例王宝龙新疆艺术学院王宝龙新疆艺术学院龙德云贵州师范大学杨昌树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吴太祥会陈明贵州省毕节学院陈恕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杨民康中央音乐学院张兴荣云南艺术学院张兴荣云南艺术学院白学光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黄凌飞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峰中国音乐学院乔建中上海音乐学院肖学俊新疆艺术学院许德宝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田联韬中央音乐学院李延红赵海英山西大学齐琨中国艺术研究院周吉新疆艺术研究所50 重庆沿江城镇重庆川江号子资源调研 51 陕南民歌现状调查 52 广东潮州音乐现状调查 53江西赣州、广东梅州客家山歌现状调查54 宁夏民歌现状调查 55 承德清音会现状调查56 秦皇岛市抚宁鼓吹乐现状调查段明重庆艺术研究所许德宝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陈学希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钟善金东莞理工学院马金星宁夏艺术研究所宋建龙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庞彦强杜滇峰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周大明篇二:民间音乐田野调查表说明音乐田野调查表说明一、基本情况表1、2、3、4、5、6、7、8、9、题目:指搜集内容的名称(歌名、曲名、剧名、舞名、乐名)。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民间歌谣作为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而民间歌谣正是其中一部分。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歌谣的现状和特点,本次调研对民间歌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对民间歌谣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地域分布、主题内容、传承方式等相关情况,为保护和传承民间歌谣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民间歌谣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发放。
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对民间歌谣的了解程度、歌谣的使用场景以及对传承和发展的期望等问题。
2. 实地访谈: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访谈,与当地老百姓交流他们对民间歌谣的感受和看法。
四、调查结果1. 地域分布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间歌谣在我国各个省份都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其中以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的民间歌谣传承最为活跃。
2. 主题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显示,民间歌谣的主题内容涵盖了生活、劳动、爱情、战争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受欢迎的主题是爱情和劳动,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优美爱情故事和辛勤努力的向往。
3. 传承方式民间歌谣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和书面记载两种形式。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民间歌谣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流传的,但也有一部分歌谣通过书面记载的方式进行传承。
4. 传承困境虽然民间歌谣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魅力,但目前仍面临一些传承困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只有少数人非常了解民间歌谣,并能够自如地演唱或传承。
大多数人对民间歌谣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完全不了解。
五、调查分析1. 地域分布:民间歌谣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活跃度,这与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地域特点有关。
2. 主题内容:民间歌谣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关注和体验。
调查报告
主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时间:2014/05/31-06/01
对象: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
内容:戏曲,民族乐器,民歌
方式:问卷调查
背景介绍;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可分为器乐与乐器、中国曲艺、戏曲艺术、宗教音乐、音乐文化交流、古诗与新曲等大类,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它不仅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而被人传唱,更化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刻入国人的骨髓。
它融合了古今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又独具地方特色,将许多传统经典元素以音乐形式传承了下来。
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流行文化的泛滥,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
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组开展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与认识的调研,旨在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里的现状也试图借此探寻新的对策与出路。
一、戏曲文化
二、民族乐器
三、民歌
对于民歌的调查,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对经典民歌,著名民族音乐家的了解情况与方式以及对他们的态度设置询问。
一方面了解民歌的普及度,另外也为民歌的推广做准备。
从结果来看,较之流行音乐,传统的民歌戏曲显然受冷落,仅占样本总量的21.43%。
而对于民歌的态度也不是很强烈。
对于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的了解除了耳熟能详的几位,其他的知之甚少。
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较之欧美等西方音乐,国内的音乐还是占据主流。
对于民歌和港台乐的喜爱程度远大于欧美流行乐而西方古典音乐则几乎很受有喜爱的。
这一点从大家对于民歌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出。
比较喜欢和一般喜欢的参半,没有不喜欢的。
而对于经典的民歌了解情况也一般,仅限于非常熟悉的歌曲。
综上所述,样本大学生首先对于音乐基本常识的了解就知之甚少。
其次,对于民歌的了解仅仅限于表层的听说过,均没有更深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于民乐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在他们当中对于传统都有着一份情怀。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代部分大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很欠缺,而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更少,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这也与身边的感受相当。
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也反映出,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
另外多数学生对于传统音乐只是表层的了解,却不会欣赏传统音乐的美,这也严重影响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继承与发扬。
另外较为乐观的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认同感很强烈,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大部分人抱有很大的希望和积极的态度。
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
同时也需要一些切实的做法。
要认识到,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与时代相呼应的,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改革民族乐器,改编民族器乐,就要培养民族音乐理论人才,培养民族音乐作曲家,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民族音乐要发展,只凭高水平的演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
使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以此提升人们的都市文化品位,最终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应让更多人接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只有这样,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