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昌江县秋季杂交稻制种最佳抽穗杨花期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89.81 KB
- 文档页数:2
杂交稻制种花期预测与调整技术合理错期是花期相遇的基础,但错期安排并不等于花期相遇。
在异交栽培过程中,总会因天气、肥力、水份、病虫害、田管等因素影响父母本平衡生长,造成花期不遇。
这就要求在栽培过程中做好系统记载,及时掌握分析父母本生育进度差异,为预测花期及采取调控措施提供依据。
一般花期预测原则是:以叶龄差为基础,双方长势为辅助,剥查幼穗来验证。
花期预测是制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预测的目的在于制定好相应的调整措施,达到花期相遇,夺取制种高产。
第一节花期预测何为花期相遇?不同地区、不同组合标准不一致。
制种田花遇标准主要取决于各组合双亲抽穗扬花特征特性。
以明恢63等长生育期恢复系配组制种,父本单株分蘖多,群体开花较分散,以父本早2天始穗为理想花期。
生育期中等的二晚早中熟组合制种,父母本同时抽穗为理想花期,而大多数早杂组合及部分抽穗集中的早熟准主要取决于各组合双亲抽穗扬花特征特性。
以明恢63等长生育期恢复系制种,或抽穗扬花较分散的母本制种,母本早2-3天始穗为理想花期。
必须注意到:由于父母本生育期差异较大,它们的幼穗分化历程也有较大差异,一般长生育期恢复系(如明恢63)较短生育期不育系(如金23A)幼穗分化历期长5-7天,所以,不同组合在幼穗分化的不同阶段所要求的生育期差异不一致。
拿二晚中熟组合如中优253、金优桂99制种来说,幼穗分化前期父本早2-3天,中期双亲基本同期,后期母本早1-2天为理想花期。
一般来说,双亲花期差异在此标准上差异1-2天属基本相遇,相差3天以上为花期不遇,必须加以调节。
预测花期相遇与否的方法较多,有生育期预测法、利用回归公式预测法、水稻叶龄(指数、余数)预测法、幼穗剥查法等。
通过多年制种实践证明,幼穗分化进期以前以叶龄法较可靠,幼穗发育进期后用剥查法,预测花期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标准易于掌握,是预测花期最普遍采用的方法。
一、叶龄回归预测法通常花期不遇在幼穗分化2-3期后才被发现,此时采取调整花期措施往往补救偏晚。
杂交水稻制种之认识杂交水稻制种,就是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按一定行比相间种植,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受精结实,生产出杂交种子。
现以今年眉山三苏川江优527为例,讲述自己对杂交水稻制种的认识。
川江优527以R527为父本,F32A为母本,R527播抽期为120-122天,F32A 播抽期为63天。
1.准确确定父母本播期选择好最佳抽穗扬花期,是制种高产的关键。
所谓最佳抽穗扬花期,就是开花时穗部气温28℃-32℃,相对湿度70-85%,昼夜温差达8-9℃,且光照充足,利于异交结实,制种产量高,低于27℃和高于35℃都容易影响授精结实率。
(1) R527播期确定根据最佳抽穗扬花期特征,眉山对应的日期为7/10-7/16,根据R527播抽期为120-122天和前期有可能出现低温对秧苗的影响,以及R527理想花期为父早母3天,故确定R527播期为3/5(一期),3/12(二期)。
浸种,18-25℃,浸48h,温度更低则为56h,温度高则减少时间。
一般情况,亩用父本0.5kg,为减少风险,平均分为两份,一期与二期相隔7天播种。
催芽,低温情况下,即时温度达到45-48℃,捂12h。
催芽方式:①温室催芽②传统催芽,低温用青草捂,热水浸淋,堆放高度1.5-2尺,放置温度表,12h即可露白破口。
播种,父本秧地5-5.5尺开厢,播两期。
2叶1芯前不关水(温度低情况),沟里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不关水。
(2) F32A播期确定根据最佳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理想花期结构, F32A播抽期为63天,以及与R527叶差要求为9.5-9.8叶,故确定F32A播期如下表表1 F32A在眉山三苏几个地方的播期与制种生育指标品种组合亲本播期始穗期播始天数叶差时差花遇情况川江优527(望苏)R527 3/5 7/5 122 9.5-9.7 63-65 父早母3天F32A 5/7-5/9 7/8 62川江优527(百家)R527 3/5 7/7 122-123 9.6-9.8 65-66 父早母2天F32A 5/9-5/10 7/9 62-63川江优527(陈沟)R527 3/5 7/6 122-123 9.6-9.8 66-67 父早母2-3天F32A 5/10-5/11 7/9 62-63川江优527(三苏)R527 3/5 7/8 123-124 9.7-9.8 66-68 父早母1-2天F32A 5/10-5/12 7/11 61-62催芽播种:采用露芽方法,白天流水泡种,晚上露,3天时间出芽长根,亦可采用加温催芽法;用“稻拌成”或“好年冬”,“丁硫克百威”拌芽谷防鸟防鼠,一包拌2斤干种,直播,泥浆踏谷,母本亩用种量3kg。
杂交水稻制程花期调节技术作者:汤雪猛来源:《种子科技》 2009年第10期花期相遇良好是实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关键,而花期是否相遇,在于及早预测并及时采取调节技术措施。
花期调节是在花期预测的基础上,对花期不遇或者相遇不良的制种田块采取栽培管理措施或其他方法,促进或延迟父本或母本开花时期,从而达到父母本花期相遇的目的。
杂交水稻制种首先是根据父母本播种至抽穗时间的不同,通过调节父母本播种期来确保花期相遇的。
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秧苗素质、栽插深浅和肥水管理等的差异,仍然会导致花期不遇或相遇不好。
因此,从出苗后到开花前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进行花期调整,以保证制种田花期相遇良好。
1 秧田期和分蘖期调节秧田期和分蘖期调节的依据是“对应叶龄”数。
通过叶龄观察,如果发现某一亲本的“对应叶龄”数明显超过另一亲本,就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初步调整。
1.1 秧龄调节法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秧龄的长短对移栽后秧苗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即秧龄的长短影响播始历期的长短。
秧龄超过一定阶段,抽穗期就有推迟的趋势。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适宜的秧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果父本早于母本,可以适当提早母本的插秧期,缩短母本秧龄;若母本早于父本,可推迟母本的插秧期,适当延长母本秧龄,达到协调父母本生育期的目的。
1.2栽培技术调节一是通过移栽时间来调节。
如果母本早于父本,母本可以安排在上午移栽,田间保持落水层,加重植伤,以推迟母本发育:如果母本迟于父本,则母本可安排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移栽,田间保持5 cm左右的深水层,以减少高温造成的植伤,促进母本发育。
二是采用移栽方法调节。
如果母本早于父本,母本拔秧后洗泥移栽,减慢活棵的速度,推迟母本发育;如果母本迟于父本,则母本带泥移栽,提早活棵,促进母本发育。
三是肥水调节。
在大田管理上实行科学管水,科学施肥,防止肥水管理不合理而出现僵苗或过旺苗而导致花期不遇。
1.3 中耕调节法根据中耕伤根的原理,对生长偏快的亲本采取深中耕,对发育偏慢的亲本实行浅中耕。
水稻抽穗杨花期管理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而抽穗与开花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抽穗杨花期的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抽穗与开花期概述水稻的生长期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育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抽穗期通常是指水稻生育期的第二个阶段,从开花到心形叶顶端抽穗止,约为20~30天。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花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抽穗与开花期主要由以下两个阶段组成:1.抽穗期:也称作爆秧期,是指水稻的幼穗在形态上开始伸长,一段时间后将形成穗花。
此期不仅是抽穗的积累阶段,还是水稻后期生育阶段形成穗体的关键时期。
2.杨花期:是指水稻穗花开放的时期,即稻穗从初步判断成盘形,到空穗花期结束,这一过程约为1420天左右。
在这1420天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水稻花药的发育和花粉释放。
水稻抽穗杨花期管理技术水稻抽穗杨花期的管理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农艺措施,控制抽穗杨花期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目前,主要的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光照和温度水稻在抽穗杨花期的光照和温度对其花期影响十分显著。
光照越长,水稻抽穗杨花期就越早;温度越高,水稻的花期就越短。
因此,在抽穗杨花期管理中,通过调整光照和温度,可有效地控制水稻的花期。
具体做法包括:•缩短日照时间:在日照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可遮盖浮沉薄膜或搭建遮阳网等对水稻进行遮盖,从而缩短其日照时间。
•调整温度:适时喷水、追肥、修剪杂草等措施,可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光合效率。
同时,加强农田的通风和灌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有利于水稻的花期调节。
2. 合理施肥水稻在抽穗杨花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元素,在施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适量施氮肥: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生物量,但过量的氮肥会延长水稻的花期,并降低水稻的品质。
•控制磷、钾、微量元素:磷和钾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要控制它们的施用量,过量的施用会直接导致水稻杨花期延迟。
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主要技术措施
王存余;王兰华;蒲运锋
【期刊名称】《海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总结了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技术措施,认为花期调节有两个关键时期的调节,即秧苗期和分蘖期调节、幼穗分化期调节,并提出各时期调节的具体措施。
【总页数】2页(P14,32)
【作者】王存余;王兰华;蒲运锋
【作者单位】海南省昌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海南昌江572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2
【相关文献】
1.杂交稻制种调节花期不遇的几种方法 [J], 赖世膺;夏良敏
2.用多效唑调节杂交稻制种花期简报 [J], 何祖其;宋长保
3.一项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新技术研究初报 [J], 李文宏;曾大力;滕胜;陈金节;彭应财;钱前
4.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的几种方法 [J], 黄同星
5.多效唑调节杂交稻制种花期的效应及其解除 [J], 孙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调节技术研究与应用试论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调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刘昌波--------------------------------------------------------------------------------[-04-09] ·作者:·来源:摘要:杂交水稻制种要获得优质、高产,关键是父母本必须花期相遇,花期调节要“早预测、早发现、早调节”,调节技术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要早促、稳促,控要控得准要以肥水调节为主,其它调节为辅关键词:水稻制种花期调节应用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达到花期相遇,是制种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农户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户掌握技术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土壤肥力、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即使技术人员做到了科学、准确地调差,部分田块花期不遇仍然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及时、准确、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方案,督促农户落实到位,保证花期全遇笔者将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花期调节技术介绍如下:1、秧田期和分蘖期的调节在此期所采取调节措施的依据,主要是同期对应叶龄,即同一时期以前生产此组合父母本的叶龄为多大,后期花期才能相遇父母本的叶龄与同期对应叶龄比较,若偏差较大,后期就有花期不相遇的潜在危险,就应及早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进行调整水稻制种的花期调节要求也是“早预测、早发现、早调节”,其好处在于时间充裕,难度小,且一般来说,对植株的形态和产量都不会有影响1.1.培育壮秧父母本壮秧是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和高产的基础杂交制种强调父母本要“一等苗对一等苗”,就是要避免“父比母弱”或“母比父弱”的现象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移栽后生长发育正常,容易达到花期相遇1.2.秧龄调节法水稻母本和父本秧龄的长短对移栽后秧苗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关系,即秧龄的长短影响播始历期的长短秧龄超过一定阶段,抽穗期就有推迟的趋势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适宜的秧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父本早于母本,可以适当提早母本的栽插期,缩短母本的秧龄;若母本早于父本,可推迟母本的栽插期,适当延长母本的秧龄,达到协调父母本生育期的目的1.3.栽培技术调节一是通过移栽时间来调节如果母本早于父本,母本可以安排在上午移栽,田间保持落水层,加重植伤,推迟母本发育;如果母本迟于父本,则母本可安排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移栽,田间保持5cm左右的深水层,以减少高温造成的植伤,促进母本发育二是采用移栽方法调节如果母早父迟,母本拔移后洗泥移栽,减慢活棵的速度,推迟母本的发育;如果母迟父早,则母本带泥移栽三是在大田管水上科学管水,科学施肥,防止肥水管理不合理而出现僵苗或过旺苗而导致花期不遇1.4.中耕法调节根据中耕伤根的原理,对生长偏快的亲本采取深中耕,对发育偏慢的亲本实行浅中耕2、幼穗分化期的调节根据水稻发育的生理特点,父母本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对生育期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敏感期:一是幼穗分化四期前,这时植株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肥料、激素等的影响;幼穗发育会明显地推迟或加快;花粉充实期,即幼穗发育的长七期,这时由于大量花粉粒需要碳水化合物充实,若采用割叶等措施,会使抽穗期明显地推迟因此,在水稻生长进入幼穗分化后,应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期及时进行调整2.1.幼穗分化四期前的调节2.1.1.水分调节利用制种田亲本对水分敏感程度的不同进行水促旱控若父本早于母本,可在一期到三期控水晒田,控制父本发育;若母本早于父本,则一期到三期灌水,促进父本生长经过水促旱控,一般可调节二至三天2.1.2.肥料调节偏施N肥有推迟始穗的作用,偏施肥有促进提早始穗的作用实践中,如果父早母迟,可对父本行偏施N肥,每亩偏施尿素5-8Kg;或每亩用K肥8-10Kg偏施母本,也可以用KH2PO-g兑水50Kg喷施母本,连续二至三次,一般能调节二至三天。
水稻杂交制种花期调节措施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调节措施
1、3天以内不调节
2、10天以内的调节措施
提前始穗:调花宝2天,父250g-母500g/亩磷酸二氢钾2天,920提前2天。
Ⅲ-Ⅳ期磷酸二氢钾与920可结合施用,3天1次连喷3-4次,可提早3-5天。
后期调花宝结合920施用,可提早2-3天。
延迟始穗:多效唑100g~600g 1-4天,氮肥前期5-6天,后期2-3天,撒施尿素Ⅲ期母本5-10kg,父本5-7kg,2-4天。
父本割叶Ⅳ期前重割叶推迟3-5天。
父本前期施氮肥与割叶可结合施用,效果更好,可推迟8-10天。
母本前期多效唑也可与尿素400g-700g/亩混合叶面喷施,可推迟5-8天。
3、10天以上的调节措施
再生稻制种:生育期不同的父母本割始历期也不同,如明恢63割始历期26-30天,珍汕97A割始历期21-26天,父比母长4-6天,父本要比母本适当早割5-6天左右。
母本珍汕97A花期早于父本10天左右,可在父本Ⅲ期末到Ⅳ期初时只割除母本,10天以上的始穗时先割父本后割母本。
割始历期随留桩节位下降而延长,随留桩节位上升而缩短。
每降低1个节位始穗期延迟1-3天,父本延迟较多,汕优63再生制种父本留倒2-3节茬高45-50cm,母本留倒3-5节茬高15-20cm。
父本比母本提前割茬天数要与父母本留桩节位一并考虑。
水稻插秧期、分蘖期、杨花期、结实期需求特性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很多地区都有种植,水稻种植管理过程中,各个生育期对水的需求量不相同,通过大田排灌来满足水稻生长时期的需水量,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以根促苗、以苗促穗,稳产高产”的目的,那么水稻如何科学管水?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1、插秧期水稻大田插秧时,田块水层控制在2厘米左右,需要有薄水层但水不能太深,这样可以把握株行距一致。
要求:浅插,直插,不漂秧,不缺蔸,缓苗快。
2、分蘖期水稻分蘖期采用浅水与湿润灌溉相结合,分蘖期间稻田不能长期深灌,当稻田水深达5厘米时分蘖推迟,分蘖总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
水稻分蘖中期要适当保持露田湿润,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水稻分蘖末期田间禾苗封行,及时晒田,晒田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3、抽穗杨花期孕穗到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耐旱性最弱的时期,此期如果缺水,幼穗发育受害或受阻。
此期田内水层管理应保持3厘米左右,灌好“养胎水”,防止干旱受害。
抽穗开花期间高温热害天气,灌溉条件好的可采用田间灌跑马水(边灌边排保持稻田10厘米左右水层流动)以降低田间温度。
寒露风影响可灌深水10厘米左右保温。
4、灌浆结实期抽穗后水稻开花受精,籽粒开始灌浆,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增加土壤氧气来维持根的生理机能,同时也利于保持叶片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促使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增加粒重。
进入黄熟后,需水减少,一般不再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使籽粒能获得更多的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水稻种植各个时期的管理了,不同时期需求条件不一,为了有效保证水稻生长,以及后期产量质量,这几个时期的科学管水很是关键,稻农们要注意了。
关于水稻各个时期需水管理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做好3点现在是8月中下旬,很多地方中稻和晚稻都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有农友反映,为什么这几年抽穗期遇到高温,产量都很低呢?对于水稻中后期管理,重要的还是保叶活根,提高结实率。
下面农农老师从3个方面来谈谈水稻抽穗扬花期的管理。
喷施好农药在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是较为关键的,影响水稻产量包括稻飞虱、卷叶虫、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其中稻飞虱3天时间就可以造成水稻倒伏,卷叶虫伤害功能叶会导致水稻减产,稻曲病等严重影响水稻品质。
水稻后期病虫防治时间一般是破口后5-7天,稻瘟病严重区域需加上杀菌剂三环唑预防,抽穗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加上三唑类杀菌剂预防稻曲病,防治稻飞虱可以使用呋虫胺、吡蚜酮,防治卷叶虫用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三病可以使用肟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戊唑醇。
管理好水水稻抽穗扬花期水分管理很关键,一般建议保持浅水层,水稻在这段时期的水分需求还是较大的,齐穗后可以使用干湿交替方式管理水分。
水稻瘪谷多颖花退化田间保持水层,有利于水稻抵御高温和低温的对于水稻灌浆的影响,水稻穗期和灌浆期,都需要光合作用产物,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灌浆,而高温和低温的影响,也会造成部分颖花衰退(颖花在扬花后3-5天内如果不能完成初始灌浆),不能完成灌浆,籽粒变成瘪谷。
喷施好肥料水稻处于抽穗期到灌浆期,如果叶片泛黄,可以施用穗肥和粒肥,一般一亩地撒施尿素5-10斤,氯化钾5-10斤,穗肥是孕穗期撒施,粒肥是始穗期撒施,一亩地可以撒施5-10斤尿素,如果水稻贪青切勿使用!叶面肥很关键,1个小配方能增产:很多农友询问,如何来喷施叶面肥呢,建议大家在喷施农药时,也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叶面肥在孕穗期和始穗期喷施。
孕穗期(也可以是“破口药”时):使用硼源库20克+99.7%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60斤喷施一亩。
始穗期(抽穗10%)~齐穗期:建议99.7%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兑水30-60斤喷施一亩。
杂交水稻制种的花期调控技术-文档资料杂交水稻制种的花期调控技术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生产上种植的水稻80%以上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通过异交获得种子,因而花期相遇是水稻异交结实的前提条件,也直接关系到制种产量的高低。
花期相遇技术是通过改善制种亲本的外部条件,提高制种产量,减少和避免了制种中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花期不遇,确保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提高授粉受精率,利于异交结实。
1最佳抽穗扬花期的选择和安排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是制种能否高产的关键。
其主要温、湿度和光照的量化指标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日平均气温28~32℃,不可连续3d低于26℃或高于38℃;相对湿度75%~85%,无连续3d低于70%或高于90%;日照充足,无连续3d 以上雨日的微风天气条件。
因此,各地在制种季别安排上,扩大早夏制,稳定夏制,减少秋制。
具体到制种基地最佳抽穗扬花期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点要考虑:一是根据前述花期的技术参数,查明当地气温最高的月旬和应当错开的时间(如早熟稻、晚熟稻的扬花期);二是根据父母本的生育规律及生育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进行调控;三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降雨规律等,尽量避免连续阴雨、高温干旱或天气多变的危害性季节。
综合上述因素,陕南水稻制种所在地如汉中市汉台区实行早夏季制种,抽穗扬花期定在7月上旬末至下旬初,此时雨季刚过,大伏天未到,日平均气温23.9~26.7℃,相对湿度80%左右,平均日照8.6~10.3h,与早熟杂交水稻花期安全隔离,7月下旬至8月5日前后灌浆、成熟、收获,正是晴朗少雨的三伏天,母本的黑粉病和穗上萌芽可得到有效控制。
2花期相遇的标准理想的花期相遇是指父母本盛花期全遇。
虽然不同组合的花遇标准由于亲本的开花习性、花期历时、异交性能和制种季别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要求母本早父本1~2d抽穗(如汕优10号、II优92),有的要求父本早母本1~3d(如汕优63、汕优64),也有的组合要求父母本最好同天始穗(如汕优48-2、II优63),但是都有1个共同点,就是要求盛花期相遇的程度越高越好。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要点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啊,首先得选好亲本。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下来的。
比如咱平常挑苹果,要是品种没选对,口味就不行。
这水稻的亲本要是选不好,后面制出来的种子质量肯定不行。
我在这上面就有过困惑,到底根据啥来选呢?后来才知道,要考虑亲本的特点,像抗病性啊,生长周期啊这些。
那些抗病能力强的亲本,能够让后代种子种出来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容易生病。
而生长周期合适的双亲组合,能更好地适应本地气候。
再就是播种这一环节。
哎呀,刚开始我还以为就跟普通种地一样,把种子撒下去就完事儿了。
真不是这么简单。
杂交水稻制种讲究父母本的错期播种。
这就和排队似的,两个人要配合得好。
早播或者晚播了,花期就对不上了。
花期要是对不上,那就没法儿杂交授粉了。
所以要根据它们的生育期去精细地计算好播种的时间间隔。
说到花粉授粉,这也是个重难点。
这就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传粉一样,但咱这得人工助力。
制种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都有讲究。
像我们那遇到一次高温天气,当时就担心花粉活力下降,影响授粉。
所以在高温的时候可能就要通过去调整稻田里的水分等措施,来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保护花粉的活力。
还有收获的时候啊,我总结,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太早收获,种子还没完全成熟,质量不好。
太晚收获呢,又可能面临种子脱落等问题。
这就好比摘水果,不熟摘下来不能吃,熟过了掉地上烂了也不行。
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资料来源也很重要。
我就是看了很多专业的农业书籍,还有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
像袁隆平爷爷相关的著作,里面就有很多关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阐述。
还有网上一些权威农业平台的文章也能提供很好的参考。
不过嘛,我也清楚我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全面深刻,但这些就是目前我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学习上的一些要点心得。
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田块的选择。
有的田土肥,有的瘦,对于杂交水稻制种,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那是最好不过了。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合理安排花期和播差期,保证花期花时完全相遇。
气温应在23℃-35℃之间,相对湿度应为75%-85%,昼夜温差应在8℃左右。
根据基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扬花授粉期,再根据亲本生育特性确定播差期。
2. 确定播差期的方法是:叶差与时差相结合,以叶差为主,时差为辅。
若父本前期出叶速度快,应延长叶差,缩短时差;反之则缩小叶差,延长时差。
3. 建立制种基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并确保与其他水稻田隔离。
4.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消毒等环节,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5. 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6. 在秧苗成熟后进行收割,并妥善保存种子。
以上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的主要步骤,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质量和产量。
杂交水稻制种的花期调控技术作者:涂强吴兆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6期摘要花期相遇是杂交水稻提高异交结实率、保证产量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从抽穗杨花期的选择和安排、花期相遇标准、播差期的确定和安排、花期的预测及调节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制种的花期调控技术,以期指导杂交水稻制种工作。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调控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211-02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生产上种植的水稻80%以上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通过异交获得种子,因而花期相遇是水稻异交结实的前提条件,也直接关系到制种产量的高低。
花期相遇技术是通过改善制种亲本的外部条件,提高制种产量,减少和避免了制种中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花期不遇,确保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提高授粉受精率,利于异交结实。
1最佳抽穗扬花期的选择和安排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是制种能否高产的关键。
其主要温、湿度和光照的量化指标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日平均气温28~32℃,不可连续3d低于26℃或高于38℃;相对湿度75%~85%,无连续3d低于70%或高于90%;日照充足,无连续3d以上雨日的微风天气条件。
因此,各地在制种季别安排上,扩大早夏制,稳定夏制,减少秋制。
具体到制种基地最佳抽穗扬花期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点要考虑:一是根据前述花期的技术参数,查明当地气温最高的月旬和应当错开的时间(如早熟稻、晚熟稻的扬花期);二是根据父母本的生育规律及生育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进行调控;三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降雨规律等,尽量避免连续阴雨、高温干旱或天气多变的危害性季节。
综合上述因素,陕南水稻制种所在地如汉中市汉台区实行早夏季制种,抽穗扬花期定在7月上旬末至下旬初,此时雨季刚过,大伏天未到,日平均气温23.9~26.7℃,相对湿度80%左右,平均日照8.6~10.3h,与早熟杂交水稻花期安全隔离,7月下旬至8月5日前后灌浆、成熟、收获,正是晴朗少雨的三伏天,母本的黑粉病和穗上萌芽可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