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20.92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自主游戏幼儿园游戏设计优质课件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材第四章《自主游戏》,主要围绕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自主游戏的概念、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教师掌握如何创设有趣、有益的自主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主游戏的概念,掌握自主游戏的分类及设计原则。
2. 学会创设丰富多样的自主游戏环境,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掌握自主游戏的观察、指导方法,提升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主游戏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法。
教学重点:自主游戏的概念、分类以及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自主游戏案例视频、白板、笔。
2. 学具:自主游戏设计模板、纸张、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视频中的自主游戏属于哪种类型?b. 游戏环境创设有哪些亮点?c. 教师在游戏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自主游戏概念及分类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自主游戏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3. 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法讲解(15分钟)阐述自主游戏设计原则,并以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实施方法。
4. 创设游戏环境实践(10分钟)分组讨论,让教师们运用所学设计原则,为幼儿创设一个有趣、有益的游戏环境。
5. 例题讲解(15分钟)分享一个自主游戏设计案例,讲解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
6.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所学,自主设计一个自主游戏,并简单阐述设计理念。
教师们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自主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自主游戏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实施方法。
2. 游戏环境创设要点。
3. 自主游戏设计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为幼儿园设计一个自主游戏,并详细说明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
答案示例:游戏名称:《快乐农场》设计思路:以农场为主题,设置多个游戏区域,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农场的乐趣。
镜子游戏大班游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游戏活动教材《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第四章第一节“镜子游戏”。
具体内容包括:镜子游戏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玩法,重点以“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两类镜子游戏为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镜子游戏的含义,掌握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理解镜子游戏的含义,掌握游戏的基本玩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卡片、动作卡片、语言卡片、音乐播放器。
学具:每组一套动作卡片和语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手持镜子,邀请一名幼儿进行动作模仿,其他幼儿观察并猜测模仿的动作。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镜子游戏的含义,展示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的例子。
(2)教师示范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的玩法,强调模仿的准确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动作卡片,按照卡片上的动作进行模仿。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准确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张语言卡片,按照卡片上的语言进行模仿。
(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语言不准确的地方。
4. 游戏环节(10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按照音乐节奏进行动作模仿。
(2)教师随机抽取语言卡片,幼儿进行语言模仿。
六、板书设计1. 镜子游戏的定义、特点、分类。
2. 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镜子游戏,记录下最有趣的模仿瞬间。
(2)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最喜欢的动作或语言模仿。
2. 答案:(1)记录下最有趣的模仿瞬间,可文字描述或拍照。
(2)画作形式不限,能表达出幼儿的喜好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次课程中,幼儿对镜子游戏的兴趣较高,参与度较好。
(2)部分幼儿在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个别辅导。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编号:教学过程:导入部分:【提问导入】你觉得什么是角色游戏?你在幼儿园见过哪些角色游戏呢?角色游戏是幼儿在虚构的情境中扮演角色,通过创造性地模拟角色的行为方式及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愉快地学习社会准则,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一种典型的自发性游戏。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有关角色游戏的组织和活动指导。
基本部分:一、角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教师讲解】1. 社会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模仿角色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体验社会关系及其态度倾向,从而了解社会生活、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
2. 象征性角色游戏中,有“以人代人”的象征,也有“以物代物”的象征。
3. 戏剧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既是演员,也是导演,还是观众和制作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构思脚本,边构思边行动展开故事情节。
【图片欣赏】图片见PPT。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1. 情境迁移【举例】在非吃饭时间做出吃饭的举动。
2. 替代物使用【举例】用细细的纸条当面条3. 角色扮演【举例】将体温计放到娃娃腋下,说“医生给你量个体温”。
(三)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案例分析】阅读教材119页和120页的案例,说说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总结】1.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教育因素蕴含在角色扮演、游戏材料的使用和情节的发展之中。
2.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模拟社会交往,获得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也是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
3.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角色游戏既是幼儿建立积极情感的途径, 也是他们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
4.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许多语言交往的机会。
游戏前的协商;游戏情节的交流;游戏结束后的分享,都是幼儿练习语言的好时机。
(四)角色游戏的发展不同年龄幼儿在替代行为、角色扮演水平、游戏的情节复杂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班游戏海底探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游戏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索乐趣》,详细内容为“海底探宝”。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在模拟的海底环境中,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探索和认知海底生物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底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海底生物的特点及其分类。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认知、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底生物模型、图片、卡片、模拟海底场景、教学PPT 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海底的景象,引导幼儿关注海底生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海底生物模型、图片和卡片,讲解海底生物的基本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海底生物,观察并描述其特点,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
4. 海底探宝游戏(15分钟)设置模拟海底场景,让幼儿分组寻找隐藏的海底生物,找到后进行描述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海底生物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海底生物分类:鱼类、贝类、甲壳类等。
3. 探索过程:观察、描述、分类、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海底生物。
答案: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完成画作。
2. 作业题目: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海底生物知识。
答案:幼儿向家人描述海底生物的特点和分类,增进亲子互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力、想象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海底生物。
(2)开展家庭作业:收集海底生物资料,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2024年小班游戏轮船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游戏活动教材第四章《小班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具体内容为“轮船”游戏。
本章详细介绍了轮船游戏的操作方法、游戏规则以及其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轮船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海洋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轮船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游戏规则。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船模型、海洋背景图、卡片、小旗子、音乐播放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海洋音乐,展示轮船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轮船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轮船的基本结构(船体、船帆、螺旋桨等)及其功能。
介绍游戏规则,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游戏实践(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轮船。
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展示轮船作品,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船接力赛,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轮船的基本结构:船体、船帆、螺旋桨等。
2. 游戏规则。
3. 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轮船。
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轮船,家长可协助完成。
2. 作业题目:与家人分享轮船游戏过程中的趣事。
答案:幼儿可口头或书面描述游戏过程,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海洋馆,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部分。
2. 教学难点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谁是赢家幼儿游戏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第四章“角色扮演游戏”,详细内容为“谁是赢家”游戏。
该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谁是赢家游戏道具(包括卡片、角色扮演道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游戏地图、角色卡片、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游戏规则讲解(5分钟)介绍游戏道具、角色和规则,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组示范为例,讲解游戏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分组游戏(15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队长,进行游戏。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所学,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谁是赢家游戏记录表。
要求幼儿记录游戏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角色分配、策略运用等。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类似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社交能力。
(2)鼓励幼儿创新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详细说明。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解析:对于幼儿来说,理解并遵守规则是一项挑战。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幼儿逐步掌握规则。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教案《小青蛙找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小青蛙找家》是一堂以幼儿园中班幼儿为对象的游戏教案。
本节课选取了教材《幼儿游戏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认知发展游戏”中的内容,详细讲述了小青蛙的生态特点及其生活环境,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青蛙模型、生态环境图片、PPT课件、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绿色手工纸、剪刀、胶棒、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青蛙模型,讲述小青蛙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播放小青蛙的歌曲,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模仿小青蛙的动作,活跃课堂氛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青蛙的生活环境。
教师示范制作小青蛙手工,讲解制作方法,并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小青蛙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青蛙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青蛙找家》2. 内容: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小青蛙的生态环境小青蛙手工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青蛙,并描述它的家。
2. 答案示例:我制作的小青蛙是绿色的,它有一个美丽的荷叶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游戏环节的设计等,以便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大班幼儿创新游戏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幼儿游戏教材第四章“创新游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创新游戏的特点与分类,学习设计简单创新游戏,通过实践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创新游戏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创新游戏。
2.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创新游戏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创新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认识创新游戏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白板、彩色粉笔、游戏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创新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游戏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创新游戏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让幼儿对创新游戏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设计简单创新游戏,引导幼儿思考游戏设计的要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创新游戏。
5. 创新游戏实践(10分钟)每组展示并实施设计的游戏,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创新游戏概念2. 创新游戏分类3. 创新游戏设计方法4. 创新游戏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新游戏。
答案要求:游戏名称、游戏目标、游戏规则、所需材料、操作步骤。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场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家人、朋友共同开展创新游戏活动。
同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创新游戏实践的指导4. 作业设计的要求和评价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解释创新游戏的概念,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创新游戏,它与传统游戏有何不同。
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第一节游戏的实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不同的研究者试图对游戏的本质、特点、功能等有关问题给予解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
一、什么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它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
在人类社会中,从古至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有儿童的游戏。
但对游戏的研究,却是与文化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一些研究儿童教育的教育家首先注意到了游戏,并对游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主张,而且对后来的儿童教育及其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国外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一)剩余精力说该学说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他认为生物都有保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精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以外,还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
(二)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该学说由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
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游戏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一种天赋的本能活动。
游戏时间的长短随动物进化的程度而异,越是高级的动物,在成年后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越复杂,需要练习的时间越长,幼儿期越长,游戏的时间越长。
最初是实验性游戏,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这种感觉运动游戏逐渐发展到建造游戏和高级智能的练习。
然后是社会经验游戏,包括争斗、追逐、模仿、社会和家庭游戏等。
实验游戏的目的是发展自制能力,社会经验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际关系。
(三)游戏欲望说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反对格罗斯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引起儿童游戏的欲望有: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等等。
(四)复演说美国心理学霍尔认为,儿童游戏反映了从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
第三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强化物
3.发现学习
4.接受学习
二、简答题
1.幼儿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2.举例说明应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3.什么是强化物?幼儿园中常用的强化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
4.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教师、同伴等对幼儿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
5.简要解释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中怎样合理地应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一、填空题
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_________,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_________的一种独特的_________,也是促进幼儿_________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3、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些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践性。
4、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_________游戏、_________游戏和_________游戏。
5、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入手。
6、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游戏地点、游戏_________和幼儿游戏的_________等。
7.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
9. 游戏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构游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表演游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部分。
15. 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
16. 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入手
17. 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游戏
2、创造性游戏
3、角色游戏
4、结构游戏
5、表演游戏
6、有规则游戏
7、智力游戏
8、平行游戏
9、合作游戏
10、指导游戏
三、选择题
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四、是非判断题
()1、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
()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
()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
()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
()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五、简答题
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
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
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角色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
5、什么是结构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
6、什么是表演游戏?有何教育作用?
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该如何指导?
六、分析论述题
1、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
2、创编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各一,并指定游戏的目的、规则、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