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长期天气过程特征与长期天气预报
- 格式:ppt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5章天气预报与气象服务1 天气预报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自治区气象台是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的正处级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于1956年1月,1989年气象台、通信台、气候资料室合并成立新疆气象业务中心,2000年新疆气象业务中心更名为新疆环境气象中心,对外发布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其他气象信息产品时,仍沿用自治区气象台的名称。
气象台内设四个科室:天气预报科,环境预报科,决策服务科,预报技术开发科。
天气预报科主要负责全疆及首府乌鲁木齐的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环境预报科主要负责制作与发布乌鲁木齐的环境气象预报;决策服务科主要负责制作和提供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指挥生产等所需要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预报技术开发科主要负责开发、研制、引进各种新的预报方法、预报工具等。
2004年自治区气象台的业务技术人员有28人,其中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1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7人。
自治区气象台是全疆天气预报、环境气象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气象灾情收集分发服务的预报业务中心,主要任务包括:负责制作并向公众发布全疆和乌鲁木齐的中短期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森林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负责制作并向公众发布乌鲁木齐的环境气象预报;负责加工制作全疆区域基本气象预报指导产品;负责对下级台站的预报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提供基本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承担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后效跟踪评估;承担与预报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研制、引进、升级、推广等工作。
(任宜勇、肖开提)1.2 天气预报时效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状况做出的分析和预测,是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
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预报时效定义如下:①短期天气预报是指0~72h内的天气预报。
其中0~3h预报称为现时或临近预报;3~12h预报称为超短期或甚短期预报;②中期天气预报是指72h以上至10d的天气预报;③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d以上的天气预报。
天气变化教案——如何进行长期天气趋势预测。
天气趋势预测的技术从过去就一直在发展。
从人类历史上最初的观察和经验,到现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我们的预测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在过去,天气预报主要基于经验和物理模型。
它们是基于地理和气象数据,通过使用简单的计算模型来预测天气的。
现代天气趋势预测通过使用更高级的技术,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
以下是目前主要的天气趋势预测技术:1.基于物理模型的天气预测基于物理模型的天气预测是我们最早的天气预测方式。
它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以及气温、风速、湿度、雨量等现象的演化。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收集和长时间的计算,因此它需要一些强大的计算能力。
2.基于统计学的天气预测基于统计学的天气预测是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
它利用历史天气数据来研究不同的天气模式,并假设这些模式会继续下去,因此可以将数据中的规律进行拟合,从而进行预测。
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但由于缺少一些重要的气象因素,它的准确性可能不如其他方法。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气预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气预测,也称为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预测。
它使用技术来识别不同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它使用这些模式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这种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将新数据集合成已知数据集,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代的长期天气预测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称为同化的方法。
同化是一种整合不同类型的气象数据的处理方法。
使用同化消除不确定性,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天气预测更加精确。
在进行长期天气预测时,需要考虑诸如地理、气象、农业、环境等因素。
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气象信息、卫星图像、遥感数据、氧同位素数据、地质学数据等等。
同时还需要明确预测的时间范围,从这个层面来考虑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因为一旦超出了几个月的时间周期,预测准确度将会急剧下降,同时还存在诸如异常天气、补偿下雨量等因素可能会对预测造成影响。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书中气像知识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气象知识第一章:天气的形成原理天气是地球大气层中气体的运动和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地球上的天气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首先,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它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会产生热量。
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的差异,受到的太阳辐射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其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也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一天之内会有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使得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位置也会有所变化。
第二章:气象要素天气的变化是通过观测和分析气象要素来揭示的。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和降水等。
温度是衡量空气热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气温的高低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夏天气温高会使人感到炎热,冬天气温低会使人感到寒冷。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通常用百分比或绝对湿度来表示。
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感,高湿度会使人感到闷热,而干燥的空气则会导致皮肤干燥。
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表示。
气压的变化会对风的形成和天气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风力是空气运动的强度,通常用级数或米每秒来表示。
风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和地面摩擦力有关,风力的不同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并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
降水的多少和形式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气象现象。
常见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天等。
晴天是指天空无云或只有少量云的天气,阳光明媚。
阴天是指天空被云层遮挡,阳光较少。
多云是指天空有较多的云层,但阳光仍能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
雨天是指有降水的天气,降水形式可以是小雨、中雨或大雨。
雪天是指有雪花降落的天气,雪花可以是小雪、中雪或大雪。
雷雨天是指有闪电、雷鸣和降雨的天气,这种天气通常伴随着强风和剧烈的降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1.引言在地理学中,气候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气候是地球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大气循环、气候要素与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等。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着重讨论关于气候的重要概念和影响气候因素的作用。
2.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它包括了不同季节的降水情况、温度范围、风向和风力等因素。
气候是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平均或常态天气。
3.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气压和风等。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
温度的高低对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在形式上的转移和沉淀过程。
降水能够滋润植物和提供水源,对地表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高低影响着人体的舒适度和作物的生长条件。
•气压是指大气层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风的产生和气候的变化。
•风是指由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向和风力上。
4.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某一地区气候不同的各种原因。
主要的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地形和高度、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等。
•纬度是从赤道到地区的距离,决定了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程度。
•海洋性和大陆性是指地区的气候受海洋或大陆的影响程度。
海洋性气候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而大陆性气候受大陆的干燥和寒冷影响。
•地形和高度是指地区的地势和海拔高度,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地形和高度的变化会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
•地球自转会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引起季节变化和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地球表面释放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强弱决定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和气候类型。
5.结论气候是地球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共同决定。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中,我们了解了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的重要性。
课程总体教学方案天气预报的区别特征和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学科的框架。
§1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区别(掌握)§2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历史回顾(理解)§3我国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发展概况(了解)第二章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4学时)本章内容是通过天气学的观点对中期天气过程特征的认识,重点需了解和掌握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及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的建立方法。
§1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掌握)§2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掌握)§3建立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的方法(掌握)§4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理解)§5暴雨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理解)重、难点: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预报思路和建模方法。
第三章中期数值天气预报(6学时)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是目前业务预报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今后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章重点内容是中期天气预报中大气模式的构造及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1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掌握)§2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简介(了解)§3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和解释(掌握)§4中期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系统(了解)重、难点:中期天气预报中大气模式的构造及物理过程的参数化处理方法,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第四章中期天气统计预报(6学时)中期天气统计预报方法是目前业务预报中最为主要的方法,本章在概括-•般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特别介绍了基于系统科学的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和中期动力统计预报的PPM和MOS方法,这些方法在一一般统计方法中并未介绍,需重点掌握。
§1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统计预报方法(掌握)§2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掌握)§3中期动力统计预报:PPM和MoS方法(掌握)重、难点:灰色系统预测方法、PPM和MOS方法。
第五章长期天气过程特征与长期天气预报(8学时)本章是长期天气预报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长期天气过程的特征、可预报性问题、影响因素、一般预报思路,其中长期天气过程的特征、影响的物理因子是重要内容。
天气与天气预报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课前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熟悉天气预报的内容,根据天气预报图模拟播报天气;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区分天气和气候、读懂卫星云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观看云的不同形态图片,课前搜集天气谚语等活动,认识到云和天气关系密切。
学习目标1.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综合思维)4.认识云的基本形态,体会云与天气的关系,学会看云识天气。
(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描述。
2.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难点:模拟播报天气。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古人依靠经验对天气作的预测,往往不够准确,因而会感叹“天有不测风云”;如今依靠卫星、计算机等科技手段,人们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
收看天气预报,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
运用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天气、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根据1.天气(1)概念: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2)天气状况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等。
(3)突出特点:多变。
2.气候(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
(3)判断下列语言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风和日丽昆明四季如春暴风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学生:“昆明四季如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属于气候,其他属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