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44
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补充说明各省(区、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我司《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通知》(气预函[2008]58号)下发后,先后有多个省就通知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询问。
为使各相关业务单位正确掌握通知的有关内容,我司根据一些省提出的共性问题,对《关于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的通知》进行补充说明如下:1、各计划单列市的预报经由计划单列市所在省气象局汇总后统一上报北京。
2、各省上传的城镇预报应统一打包成一个文件上传,不要分成几部分分别上传。
3、6:45时上传的预报应是包含5:00时已上传的省会和其他城市在内的本省全部县级及以上城镇24、48、72小时的预报结果。
其中,对5:00时已上传的省会和其他城市,在6:45前应视情况对其进行预报订正。
4、16:30时上传的预报应是包含15:30时已上传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内的本省全部县级及以上城镇24、48、72、96、120小时的预报结果。
其中,对15:30时已上传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16:30前应视情况对其进行预报订正。
5、10:30上传的预报应是本省全部县级及以上城镇的24、48、72小时的预报结果。
6、各省的上传预报文件名中的预报种类代码(“TYPE”)统一使用“SPCC”;在预报文件中的报头行(FSCI50 CCCC YYGG)中,表示预报生成时间的“YYGG”编码修改为“YYGGgg”,分别表示预报生成时间的日(YY)和时间(GGgg:GG-小时,gg-分钟)。
关于上传预报的文件格式补充说明详见附件1。
7、各省上传的城镇预报的预报要素主要应包含最高、最低温度、风向、风速和天气现象五个要素。
其中,天气现象、风向、风速的预报值应以保留一位小数的实数形式填写在预报文件中各预报时段项的第19、20、21列;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值应以保留一位小数的实数形式填写在预报文件中的24、48、72、96、120小时预报时段项的第11和12列。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为人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技术发展目前,数值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
通过建立大气环流模型,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求解,进而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此外,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地面观测等多种观测手段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2. 业务流程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模式运行、结果分析、预报发布等环节。
数据收集阶段,通过各种观测手段获取大气环境的相关数据;模式运行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数值模式中,进行计算和模拟;结果分析阶段,对模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提取有用的气象信息;预报发布阶段,将分析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发布给用户。
3. 业务应用数值天气预报在气象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航空、航海、能源、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数值天气预报,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此外,数值天气预报还为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展望1. 技术创新未来,数值天气预报将更加依赖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多元同化技术、高分辨率模拟等技术的发展将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更精细的预测结果。
2. 业务模式创新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模式也将不断创新。
一方面,气象部门将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数值天气预报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气象部门将不断改进业务流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将成为未来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重要方向。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公共气象服务可有意思啦,那我来给你讲讲它的业务流程吧。
一、气象数据收集。
气象数据就像是做菜的食材,没有食材可做不出美味佳肴呢。
气象部门有好多办法收集数据。
地面上有气象观测站,那些白色的小房子分布在各地,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时刻监测着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这些气象要素。
还有气象卫星在高高的天空中,像超级大眼睛一样俯瞰着地球,能获取大面积的气象信息,比如说云图啥的。
另外,气象雷达也很厉害,它像一个超级手电筒,专门探测降水情况,是要下小雨、大雨还是暴雨,它都能知道个大概。
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汇聚到一起,就为气象服务提供了最基础的材料。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
有了数据之后呢,可不能就这么直接用呀,得好好分析处理才行。
就像食材不能生着吃,得加工一样。
气象专家们会用各种专业的软件和算法来处理这些数据。
他们要找出数据中的规律,比如说为什么这个季节这个地方总是爱下雨,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这个过程就像是解谜一样,要从海量的数据里找到关键的线索。
有时候数据可能不太准确或者有缺失,那还得想办法进行校正和补充,就像给有点破的衣服打补丁,让数据完整又可靠。
三、气象产品制作。
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就可以用来制作气象产品啦。
气象产品种类可多了。
比如说天气预报,这是大家最熟悉的。
从短期的今天明天天气如何,到中期的未来一周天气趋势,再到长期的气候预测。
还有气象灾害预警,要是台风要来了,或者有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就会发出预警。
这个预警就像是给大家的一个紧急通知,告诉大家要小心啦,做好防范措施。
除了这些,还有气象科普产品呢,像一些有趣的气象小知识画册、动画视频之类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知道气象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气象产品发布。
气象产品制作好了,就得发布出去,让大家都能看到。
现在发布的渠道可丰富啦。
电视上有专门的气象节目,主持人会详细地给大家讲解天气情况。
手机上也有各种气象APP,大家随时随地就能查看天气。
兰州大学2007年“3+1”毕业生岗前培训班学习材料
县级预报业务流程
二〇〇八年七月八日杨志东内容结构
1、预报业务流程
●网络(pcvst、sdh、micaps);
Pcvst 卫星数据单收站——定时删除数据;
Sdh 保持畅通、网通;
Micaps 数据处理;
●预报服务(micaps、会商、分发、中、长、短期);
●预警(加密站、雷达、卫星云图、上级预警等);
“预警先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响应!”
各类预警信号14类、发布预警信号的流程、人工影响天气;
●决策服务信息(上级、农业气象、水利、遥感);
●灾情直报;
●121、电视天气预报;
●人工影响天气;
2、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新要求
●六大功能体系的关系,“三个系统一个支撑”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农业气象、交通气象、地质灾害、环
境气象(森林火险)、健康气象、气象灾害的评估、科普教育
等。
●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
1。
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是气象部门讨论沟通预报思路、交流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
为组织做好电视会商工作,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定期进行的各类全国性天气预报业务电视会商(以下简称常规会商)和根据天气形势及任务需要临时组织的全国性专题预报电视会商(以下简称专题会商)工作。
第二章会商的种类第三条常规会商包括全国早间天气会商、全国中期旬预报会商、定期组织的针对重要节日及重大气象服务任务的全国重大天气会商。
第四条专题会商是指根据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临时组织的天气会商。
第三章会商的组织第五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天气预报会商的组织工作。
除常规会商外,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时,国家气象中心可视情况组织专题会商;在此情况下局应急办、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和预报与网络司也可要求国家气象中心组织专题会商。
各省如遇紧急、突发的任务,需与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会商时,应优先采取电话会商。
如确需电视会商的,可提前与气象中心联系建议其组织安排专题电视会商。
第六条当专题会商与常规会商在时间上冲突时,可在常规会商中增加专题会商内容,如两种会商不能合并组织的,一般应优先安排专题会商。
第七条各相关职能司和省局要求临时安排专题会商时,一般应提前四个小时以上通知国家气象中心(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的应急会商除外)。
国家气象中心在接到通知后,通过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相关省气象台联系确定专题会商时间。
第八条国家气象中心在确定组织专题会商后,应及时将会商内容和会商时间通知相关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省气象台,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准备。
同时,国家气象中心视情况报告有关职能部门。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应将新增的专题会商填写到一周会商安排中。
第四章会商的准备第九条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并紧密结合预报服务需求确定天气会商内容和会商发言单位,一般应提前三个小时以上告知各会商发言单位的会商重点,要求其做好发言准备。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短期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1-3天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工作。
准确的短期天气预报对于人们出行、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和获取各类气象观测数据,如气温、湿度、降水、风速等。
还需要获取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雷达等卫星和雷达资料。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质量控制、格式转换和插值等。
这一步是确保后续分析准确性的基础。
3. 特征提取: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气象统计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提取出与天气现象相关的特征。
通过分析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提取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等特征。
4. 模型建立:根据收集到的特征和历史天气数据,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
5. 模型验证:通过对历史天气数据的预测,并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可以认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6. 预报发布: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将预报结果进行整理和编制,并及时发布给用户。
预报结果通常包括天气的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和空间范围等信息。
除了以上的流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1. 多元数据融合:将不同观测数据、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数据的优势,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 小尺度和局地化预报:针对小区域和局部地区,利用高分辨率模型和数据,进行更细致的预报分析,提高预报的精度。
3. 多模式集合预报:利用不同模型的集合成员预测结果,通过对集合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提高预报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4. 实时观测数据的利用:及时获取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充分利用实时数据进行模型修正和预报更新,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5. 经验和专家判断的融合:将经验和专家知识结合到模型预报中,利用经验规则和专家推理,提高预报的判断能力和准确性。
气象业务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气象业务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气象业务系统是指利用现代气象科学和技术手段,对大气环境进行观测、分析、预测和服务的一种综合性信息系统。
它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信息,还能为各行各业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实施目标。
本次气象业务系统的实施旨在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优化气象服务流程,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需求,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三、实施内容。
1. 系统升级。
对现有的气象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引入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确保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服务优化。
优化气象服务流程,建立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人才培养。
加强气象人才培养,提高气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为气象业务系统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 系统应用。
推动气象业务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农业、交通、航空、水利等领域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提升国家的气象灾害防范和气象资源利用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实施计划。
制定气象业务系统实施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实施目标、内容、责任人和进度安排。
2. 技术准备。
进行系统升级所需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设备的更新、软件系统的优化、数据接口的调整等。
3. 人员培训。
组织气象工作者进行系统升级和服务优化的培训,提高其对新系统的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
4. 系统测试。
对升级后的气象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实施推广。
将升级后的气象业务系统推广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五、实施效果。
通过气象业务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优化气象服务流程,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需求,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气象台服务流程(中英文版)Titl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cess气象台作为收集、分析和发布天气信息的重要机构,其服务流程至关重要。
首先,气象台通过地面和卫星观测设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
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至关重要。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s important institutions 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analyzing and releasing weather information, their service processes are crucial.Firstly,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collect a large amount of meteorological data through ground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 pressure, wind speed, etc.These data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weather changes.接着,气象台会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和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生成天气预报。
这些预报不仅包括未来的天气状况,还包括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警告,如台风、暴雨、寒潮等。
ex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ill use complex computer models and algorithms to process and analyze this data, in order to generate weather forecasts.These forecasts not only include future weather conditions, but also warnings of possibl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typhoons, heavy rain, cold waves, etc.然后,这些预报和警告将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公众和政府机构,包括网站、手机应用、电视和广播等。
宜昌市气象台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
以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制作0-6小时天气潜势预报产品,0-3小时短时预报产品,0-2小时短时预警产品,短时临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的强度和出现的具体地点。
⑴天气背景:当日预报值班员应了解前期天气背景、短期天气预报情况,随
时注意本地天气实况的变化。
⑵信息资料:按时查阅卫星、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常规天气实况资料等
信息,掌握天气的连续演变。
⑶分析处理:结合本地天气实况,预报员要分析判断天气过程是否发生、发
生时间、过程强度、持续时间、影响区域等。
⑷预报产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服务实际需要,制作短时临近预报产品。
⑸开展服务:按照服务程序和渠道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开展服务。
⑹跟踪服务: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补充订正,进行跟踪服务。
⑺后续流程:收集灾情、服务效果、经济效益等信息,进入灾情上报、灾害
评估、灾害天气建档等其他规定的业务流程。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图
短时、临近预报思路
宜昌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业务流程图
雷电监测和预警预报业务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