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5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要学习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目涉及《诗经》、《离骚》、汉乐府民歌以及南北朝五言诗,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孔雀》是篇伟大的爱情悲剧,“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青春期的学生对这个话题会比较感兴趣,因而要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树立自己正确的爱情观。
另外《孔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木兰辞》合称“汉乐府双壁”,因而其乐府民歌特色需要予以重视,通过这一首诗歌来了解汉乐府这一时代文学的特色。
(二)教学内容《孔雀》我要讲的内容可分为两大模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其典范性,为什么为典范,哪里体现出典范。
(三)教学目标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社会背景,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形成自己的深刻认识;了解本诗铺陈、善剪裁的艺术手法,以及质朴明快的语言和浑厚刚健的风格。
进而理解汉乐府民歌为什么足可以代表一个时代。
(四)重难点焦、刘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本诗的艺术特色;理解其何以为典范。
二、教法与学法课前预习,自学诵读:自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学习借题改写诗歌三、教学流程一、导入:以沈德潜、王世贞等大家对《孔雀》的评价导入沈德潜《古诗源》把《孔雀东南飞》看成是我国“古今第一首长诗”;胡应麟《诗薮》称赞它“不假雕饰,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并再三断言“诚为千古绝唱”,“断不可学”;王世贞也盛推它为“质而不理,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的“长篇之圣”。
古代的文学评论大家们是如此推崇《孔雀东南飞》这首爱情悲剧长诗,那么究竟它能否配得上这样的评价,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并且感受一下其中的爱情滋味。
我认为这样的导入既有语文味,也能够吸引学生,从文学评论的层面上去鼓励学生深入研究。
同时这样的评价也道出了该诗的典范性,可以照应我的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反映了汉末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1)作用与地位《孔雀东南飞》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的优质教材。
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礼教对个体的压迫,进一步体会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赴死的悲剧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3)教学要点本文的教学要点包括: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兴等;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挖掘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价值;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古代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如韵律、对仗、比兴等。
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②运用启发式、问答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②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②掌握古代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①挖掘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价值。
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孔雀东南飞》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文本是古代文学名篇《孔雀东南飞》。
此文出自北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中的《魏书》卷16,被誉为“魏晋文学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内容讲述了卫玠被张绣包围之时,因数知军无援,衣食匮乏,形体赢瘦,最终临危不惧,通过装弱虚、以退为进战胜敌军。
该文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价值,展现了古人的机敏、智慧和胆略,是一个很好的文本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孔雀东南飞》的文本来源、作者及主要内容。
(2)理解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提取出其中的人生哲理。
2.能力目标:(1)能够感悟文学作品的情感力量,挖掘文学作品的人生哲理。
(2)能够通过分析文字表达方式,深入理解概括文本主旨。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及探究人生的态度和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赏析古代文学名篇《孔雀东南飞》为主,设计了“借船之喻,感悟人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此文深度体验历史人物的冷静、机敏、智慧和胆略,同时也培养学生思考、探究人生的态度和能力。
1.前期准备(1)教学目标确定:认识《孔雀东南飞》的文本来源、作者及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通过分析文字表达方式,深入理解主旨。
(2)教学方式:展示、分析、讨论、交流。
(3)教学资源: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课本等。
(4)教学步骤:导入、讲解、分析、讨论、总结。
2.导入(1)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进入“借船之喻,感悟人生”的主题。
(2)为学生介绍《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3.讲解(1)通过解读学生所熟悉的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详细叙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与心态的变化,探究造就历史人物胜利的心态和能力。
(3)分析文字表达方式,如用“小字”形容自己表现出“弱者”的态度、用“大字”表现自己的荣耀和胜利。
《孔雀东南飞并序》说课稿《<孔雀东南飞并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雀东南飞并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全诗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
但对于这首篇幅较长、情节复杂、文化背景深厚的叙事诗,理解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可能对古代的婚姻制度、礼教观念等缺乏深入的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对诗歌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此外,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古代文化常识也可能成为学生理解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乐府”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诗歌的情节结构,概括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罪恶,感受古代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反抗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孔雀东南飞并序》说课稿《<孔雀东南飞并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雀东南飞并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孔雀东南飞并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汉末建安年间为背景,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悲剧故事,深刻反映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和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善用比兴、铺陈等手法,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诗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对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家庭观念以及女性地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于诗歌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长篇叙事诗,尤其是像《孔雀东南飞并序》这样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和复杂人物关系的作品,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的婚姻制度和文化背景相对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和诗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
(2)培养学生追求自由、平等、美好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的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铺陈等手法的运用。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篇1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解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雀东南飞》。
本文属于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描写,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
通过本文的解读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 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 - 掌握本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 分析本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 发现并理解本文中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理解文中的深层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文中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前几节课所学的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课堂。
2.提出问题:你们读到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吗?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3.解答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
第二步:分析文本1.让学生阅读《孔雀东南飞》,并思考以下问题:–文中的主题是什么?–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何?–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集体讨论。
第三步:理解深层意义1.提问:文中的孔雀和杨绛有什么联系?他们代表了什么意义?2.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进行讨论。
第四步:总结归纳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选择孔雀和杨绛这样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结束本节课的讨论。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析课文《孔雀东南飞》,学生们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能够分析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理解了文中的深层意义,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说课稿•教学目标:1.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2.掌握本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分析本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4.发现并理解本文中的深层意义。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一单元选录了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诗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
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对抗封建礼教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
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和通过语言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乐府诗2、学习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掌握诗的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征4、体会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困难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
5、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长篇叙事诗,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识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拟难以掌握,所以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五、教与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篇一:《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选录了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反抗封建礼教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和通过语言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乐府诗2、学习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掌握诗的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征4、体会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艰难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5、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长篇叙事诗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识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较难以掌握所以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五、教与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说到诵读教学它即是传统的又是时新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强调朗读和诵读加强学生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美妙所以我打算在本节课中运用一系列的教读活动品读活动背诵活动让整节课充满朗朗的读书声(2)启发教学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分析、提出见解并恰当的表达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合作探究法新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等在授课中我将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到本课中分小组讨论人物的情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教师的点拨下对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产生深层的思考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学习方法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提问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欣赏等方法总之是一切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六、教学过程(一)教学时间设计本课为教读课文将共设两个课时来完成(二)具体过程(简要说说)1、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初步的认识2、介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可见它又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乐府诗起于汉武帝时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由于乐府诗是来源于各地的歌谣而这些歌谣又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如《孔雀东南飞》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父母不应干涉儿女的婚事又如《陌上桑》写罗敷严辞拒绝太守的调戏就反映了官占民女为妾的事实可见汉乐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3、疏通、理解借助注释、字典等疏通诗句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1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2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3可怜:可爱(楚楚可怜)4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5纤纤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6念:记挂(念念不忘)7却:退出来(望而却步)8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9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10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11要yāo:邀(要功要买)12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4、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朗读)本诗故事性强又是五言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让学生先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读完后让学生们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检验读书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层)然后再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提示他们按故事情节全文划分段落层次讨论之后进行提示和明确5、把握情节发展与结构全诗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按情节发展可分为5个部分:(1)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2)发展一(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3)发展二(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①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②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③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4)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5)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6、小结《孔雀东南飞》取自真人真事叙述描写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诗尾以鸳鸯双飞作结通过美丽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仲卿夫妇争取婚姻自由的不可战胜的意志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内容的了解进行了整体的把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重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作业请大家课下进行思考剧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人物形象是样的下节课请同学上台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1、回顾和导入《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就算是反面形象比如焦母和刘兄的塑造也各有特色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得力于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两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说说对剧中人物的看法2、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语言(主要是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3、欣赏铺陈排比的艺术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4、欣赏起兴和尾声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禽鸟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是民歌的特点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像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5、引导学生共同背诵精彩诗段并鉴赏诗作内容“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要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6、小结本诗是叙事诗在它出世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首诗歌确实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7、作业为了让学生课下能对本诗有更深的体会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情感我将给学生布置作业课下比较《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异同写一篇自己的感想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篇二:《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我想将这首诗改编成小话剧并在课内演出将比较抽象的诗歌改编为直观性很强的话剧;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创设情景教学(3)比较阅读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的改编和话剧的表演中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初步的认识(二)课前检查1对原诗的改编是否忠于原作2能否把握基本矛盾3结构安排是否合理(三)安排学生表演1剧本分两部分:刘兰芝在焦府为第一幕回到刘家为第二幕两幕之中可各分几场让学生分组表演2结尾部分处理:配乐朗诵采用《化蝶》乐曲为背景音乐由一位同学在背景音乐中用低缓压抑的语调来朗读:两家求和葬和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用《化蝶》乐曲来演绎使话剧难以表现的浪漫主义结尾得到了很好地处理朗诵的最后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既吻合原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意境又表达出结尾部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泣如诉的配乐朗诵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演出结束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1提问:刚才演出的小话剧中同是感情深厚爱情专一敢于反抗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和刘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异明确: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对封建家长制有一定的幻想性格比较软弱焦母体现的是封建家长的冷酷自私专制蛮横;刘兄贪财慕势是一个势利小人体现了封建家长的庸俗和丑陋说明:该问引导学生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以养成细微之处留心的习惯并进而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2提问:从诗歌中看刘兰芝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具有许多美好的品德那么这样一个优秀女子为什么却被“遣归”了呢明确:诗中说焦刘二人“共事二三年”可尚无孩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无后”是一个女子致命的弱点再者作为一个独自抚养儿子寡居多年的母亲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焦仲卿与刘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说明:这问题有很大的思维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回答问题的能力(五)拓展延伸南宋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另娶他人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恰巧与陆游相遇一对有情人相对无言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见到这首词和之不久唐琬抑郁而亡而陆游也抱恨终生播放这两首词的朗诵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说明:这一内容的扩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摧残及其吃人的本质梁祝的化蝶焦刘的孔雀东南飞陆唐的钗头凤个不是以悲剧结尾个不沾染着青年人的血泪从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刽子手就是封建礼教几千年来冷酷的封建礼教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数的悲剧后面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地追求(六)布置作业思考:焦仲卿的母亲爱她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她儿子的美满婚姻四反思语文教学中可以打破文体的限制从兴趣出发从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搞好素质教育篇三:《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二、教法和学法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二)课前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四)重点突破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兰芝离家时:善良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一直到“自挂东南枝”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后世的诗文创作有深远影响。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情投意合的年青夫妇被活活拆散,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的悲剧故事,是本单元的一个新诗流派—乐府诗。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习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了解“偏义复词”的含义并积累本诗中的偏义复词。
2、通过翻译重要句段,积累本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通读全文,分析文中重要人物的形象特征,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通过品读诗歌中的重要文段,巩固学习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四、说重点1.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2.通过品读诗歌中的重要文段,巩固学习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五.说难点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六、课时安排:三个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 1、欣赏歌手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听完王倩丽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了梁祝这两位有情人最后只能化为蝶才能双双飞,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就是封建制度,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一对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三,梳理情节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2、全诗可分为五部分:(一)开端 1—6(兰芝被遣)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之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已成定局(二)发展 7—12(夫妻誓别)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三)进一步发展 13—21(兰芝抗婚)写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四)高潮 22—31(双双殉情)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五)尾声 32(告诫后人)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两人化为鸳鸯四,探究阅读话题: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关于铺排1、朗读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2、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明确:严妆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明确:铺排即铺陈、排比,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刘兰芝出众的美丽,知书识理,有涵养她的自尊、外柔内刚她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她要用美,给仲卿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她要用美,彰显对仲卿最深挚的爱;她要用美,表示她的委屈与不满;她要用美,表现自己的坚强和自尊本段文字也很优美,请大家结合刘兰芝的内心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明确:第二段,按时间顺序铺陈,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明确: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显得错落有致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对表现兰芝的性格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极写婚事的热闹,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能否想起来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二】个性化的语言1,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读后思考:刘兰芝不舍得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分析:这完全是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维护了自尊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总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有不满,但又坚决有力,毫不掩饰,(从她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和小姑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和婆婆告别:态度上表面自谦自责,而她善良、温顺中别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反抗意味的刚性,语气上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婆婆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和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既有与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的归的悲愤(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明确:她知道哀求无效,所以干脆地答应了,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完全绝望了(4)(课下)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A.被遣之前B.夫妇誓别C.夫妇诀别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最难忘的应该就是刘兰芝,难忘她的出众的外在美,难忘她高贵的内在美可是当我们看到美的东西备受折磨与摧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痛的而*的美就在于当美被泯灭的时候,又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悲剧美,下一次课我们将一起探究*的悲剧根源及悲剧的意义。
关于高中语文《说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课程背景《说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出自明代作家施耐庵的《水浒传》。
本篇课文通过描写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勇猛和智慧,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并进一步学习并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课文的主题与价值观•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与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词语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与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主题与情节理解•课文中的价值观分析•词语和句型的运用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思想价值•如何进行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实际运用四、教学准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教学辅助材料:PPT、讨论提纲等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引入与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和东南飞行的相关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想象课文的情节。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孔雀东南飞》,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价值观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探究式学习与交流。
4. 语言运用与写作(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然后进行语言运用练习。
•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正义与勇气的作文或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集体讨论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根据所学的内容和课堂讨论,布置以下作业:•完成写作任务:写一篇关于正义与勇气的作文或心得体会。
孔雀东南飞教案说课稿第一篇:孔雀东南飞教案说课稿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及课本剧的研究,使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深刻认识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以及人生观。
2、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深刻认识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以及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讨论,总结四、教学过程(一)、补充介绍:(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
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
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3)“比兴”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比喻,“兴”是由一事物引出另一事件。
这种手法后人写诗常用,且“比兴”可合用。
本诗说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被焦仲卿母活活拆散,最终造成的悲剧,开头用“比兴”手法落笔。
这种手法在《诗经》的首篇《关雎》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为雎鸠鸟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关关地鸣叫,美丽贤惠的姑娘啊,是君子的好匹配,作者用雎鸠鸟互相鸣和,引出男女相爱。
(4)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
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功能与反抗封建礼教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
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和通过语言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所以我将指示目标设定为:学习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式的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情感目标设定为:体会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艰难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
另外因为新课标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了强调,所以我将能力目标设定为:人能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性格特征,针对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识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较难以掌握,所以我把对此的分析作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学法分析本文虽然是古诗文且篇幅较长,但是故事性很强,容易读懂,所以我会让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待学生读完后用提问法检验学生自读效果。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在学习古文时,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往往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采取提问式和探究式结合的方法,对文章结构内容字词等进行大量的提问,由简到难一步步启发学生,对人物分析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性讨论,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教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和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
问: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
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故事里,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遭遇挫折,但是,爱情的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民族。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记录中国古代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古诗——《孔雀东南飞》。
这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
人教必修2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必修2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人教必修2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篇一:《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五)难点突破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兰芝被休。
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
放乐曲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篇二: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一单元选录了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诗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
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反抗封建礼教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
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和通过语言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乐府诗2、学习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掌握诗的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征4、体会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艰难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
5、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长篇叙事诗,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识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较难以掌握,所以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五、教与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说到诵读教学,它即是传统的又是时新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强调朗读和诵读,加强学生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美妙。
所以我打算,在本节课中,运用一系列的教读活动,品读活动,背诵活动,让整节课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2)启发教学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分析、提出见解,并恰当的表达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新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等,在授课中,我将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体到本课中,分小组讨论人物的情感。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教师的点拨下,对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产生深层的思考。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学习方法,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提问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欣赏等方法,总之是一切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时间设计本课为教读课文,将共设两个课时来完成。
(二)具体过程(简要说说)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初步的认识。
2、介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可见它又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乐府诗起于汉武帝时,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由于乐府诗是来源于各地的歌谣,而这些歌谣又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
如《孔雀东南飞》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父母不应干涉儿女的婚事。
又如《陌上桑》写罗敷严辞拒绝太守的调戏,就反映了官占民女为妾的事实。
可见,汉乐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3、疏通、理解借助注释、字典等疏通诗句。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1堪: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2徒: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3可怜:可爱。
(楚楚可怜)4纷纭: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5纤纤xiān: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6念:记挂。
(念念不忘)7却:退出来。
(望而却步)8窈窕yǎotiǎo:美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9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
(怅然若失,怅然而返)10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
(否极泰来)11要yāo:邀。
(要功,要买)12络绎: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4、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朗读)本诗故事性强,又是五言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篇三:《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我想将这首诗改编成小话剧,并在课内演出,将比较抽象的诗歌改编为直观性很强的话剧;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