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
- 格式:wp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生物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窒息性毒及刺激性毒等;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毒、有机毒、无机毒等;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在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半成品、副产品、辅助剂、废弃物均可成为生产性毒物。
这些生产性毒物可呈气体、液体、烟雾、蒸汽、粉尘等形态存于生产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造成不同程度危害。
按照接触毒物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不同,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三种类型。
有些毒物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如铅、锰等,急性中毒较少见,而有些毒物如氯气、硫化氢、砷化氢、氰化氢等主要引起急性中毒,其慢性中毒极为少见。
多数毒物因接触条件不同,既可引起急性中毒,又可引起慢性中毒,如苯,一氧化碳等。
中毒可以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等多个系统和脏器造成损伤。
不同的毒物对人体的损伤不同,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也不同。
如:急性苯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可造成醉酒状、视物模糊震颤、抽搐、谵妄、昏迷,慢性苯中毒以血液系统的损伤为主,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等。
正己烷中毒主要损伤周围神经,严重者可造成四肢瘫痪。
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主要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造成损伤、可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恶心、呕吐、腹绞痛、贫血等,并可造成流产、胎儿发生畸形。
婴幼儿铅中毒可以影响智力发育。
职业中毒不仅对劳动者造成伤亡,而且,也给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预防职业中毒:毒物进入人体达到一定量以后才会发生职业中毒,因此只有防止毒物进入人体内,或限制进入人体内的毒物量,就可以防止职业中毒的发生。
1)首先进行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工艺改革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急性氯气中毒是吸入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
轻症者表现为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或哮喘性支气管炎;重症者表现为严重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泡性肺水肿等。
1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 综合分析,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2 诊断及分级标准2.1 氯气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尚未达到中毒程度。
胸部X线表现: 无异常发现。
2.2 轻度中毒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
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 一般以下肺野较为明显。
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3 中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2.3.1 临床表现a. 咳嗽、洛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b. 气短、两肺弥漫性哮鸣音。
2.3.2 胸部X线表现a. 肺纹理增多、增粗,两下肺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不规则斑片状模糊阴影。
b. 两肺野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网状阴影,或散在性细粒状阴影,肺野透明度降低。
c. 显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
以上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2.4 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2.4.1 临床表现a. 咳嗽、咯大量白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 ,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
b. 严重窒息。
c. 中、深度昏迷。
d. 猝死。
e.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2.4.2 胸部X线表现a. 大片均匀密度增高阴影。
b. 大小与密度不一和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 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
分析历年的中毒案例,我国刺激性气体中毒案件以春、夏两季为高发期。
主要毒物为氯气中毒,其次是无机酸、氨气和光气。
从行业看,中毒案高发为化工行业,其次是纺织与服装工业、制造、服务与商业和水处理,再次是食品酿造、运输与仓储。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氯化氢等,对人的损伤以局部刺激、损害为主,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吸入毒物的浓度、吸收快慢和接触时间有关,当刺激作用过强时会引起全身反应。
一、刺激性气体职业中毒的表现:1、氯气中毒:不慎吸入少量氯气即可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咽喉痛、咳嗽等;然后会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和头痛、头晕的症状。
如果短时间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还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2、二氧化硫中毒:(1)接触少量的二氧化硫可出现眼部灼痛、流泪、打喷嚏、咽喉痒痛、咳嗽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发生急性化学性肺炎。
(2)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可发生肺水肿,发生肺水肿者可频繁咳嗽,咯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光气中毒:光气毒性较高,能够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对人的眼睛及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
根据接触浓度不同,中毒者可以出现流泪、畏光、咽部不适、咳嗽、胸闷等症状,重度中毒者会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可能死于呼吸衰竭。
4、氨气中毒:(1)呼吸道吸入,短期吸入可引起咽痛、咳嗽、痰中带血、胸闷、呼吸困难;中毒者伴有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喉头水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
(2)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3)眼接触,可引起角膜穿孔、晶体混浊、虹膜炎,甚至失明。
(4)全身中毒,当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导致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嗜睡、昏迷,甚至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5、氯化氢中毒:如果不慎吸入氯化氢酸雾或盐酸酸雾,会对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鼻咽部烧灼感和红肿、喉痉挛、喉头水肿,严重的会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急性职业中毒有哪些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的急性职业中毒有哪些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经呼吸道或皮肤,短时间内吸收大量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气体的统称,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气、光气、HCL、氨气、氮氧化物、有机氟化物等。
人体接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流泪、咽痛、咳嗽、气急、烦躁不安等,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接触极高浓度时,甚至可引起电击样死亡。
特别提示: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有时与人的主观感觉并不完全一致。
水溶性高的气体,如氨气,人会感觉刺激性强,低浓度就能被发现,较高浓度时,感觉会非常难受,人本能的就会逃避。
水溶性低的气体,如光气、氮氧化物等,人有时感觉不到刺激的难受,因而易被忽视,而造成健康的严重损害。
另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表现出来,因此,一旦吸入刺激性气体,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留院观察,采取预防性治疗,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窒息性气体是指能引起机体缺氧的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单纯窒息性气体是指本身不具毒性,但当其含量较高时,能排挤空气中的氧气,使空气中氧浓度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如CO2、甲烷、氮气等,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危险性,特别是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是指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如CO、H2S、氰化物等。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在工业生产中,多由于意外事故而发生中毒,易造成中毒者严重健康损害甚至短期内死亡,对中毒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抢救人员也必须注意个人防护。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一是进入密闭干燥或储存有稻谷、番薯(这些有生命的植物会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等的地下室、地窖等要防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二是进入有水、有腐蚀、有臭味的下水道等密闭空间要防缺氧和硫化氢、沼气中毒;有燃烧的通风不良的空间,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常见剌激性气体急性中毒的急救及防治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中毒控制中心王莹一、概述刺激性气体引起呼吸系统中毒性疾患较多见,危害最大的是化学性肺水肿。
这些物质在空间扩散造成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的刺激损害,也能同时引起全身症状,某些有害因素(甲苯二异氰酸酯、氯、氨等)亦可引起职业性哮喘。
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但其理化特性不同,所表现的毒性大小,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水溶性较大的化学毒物,如氯、盐酸、氨等,在接触当时就出现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高浓度大量接触时,有强烈的粘膜腐蚀作用,短时间内可出现严重的肺水肿,而水溶性较小的化学毒物,如光气、氮氧化物、有机氟,在接触当时无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长时间的吸入,毒物渗透入肺泡中,在肺内逐步转化为对肺有破坏性的毒物,经过几小时~几十小时的潜伏期后出现肺水肿。
工业生产中,尤以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中,经常生产和应用各种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入侵人体的主要和常见途径是呼吸道,出现中毒性呼吸系统病损,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喉痉挛等呼吸道阻塞、中毒性肺炎、肺水肿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时可损伤脑、心、肾、肝等实质性脏器并出现气胸、肺大泡、纵隔气肿、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发生液氨外泄事件数十人中毒二、临床分类及特征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才可进行及时的救治。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救治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症状较轻”的患者,及时进行预防治疗非常重要,请仔细阅读文章。
1 临床病变轻重程度与毒物理化特性有关(1) 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氨、三氯氧磷、氯甲酸甲酯、氟化氢等,人体接触由上、下呼吸道吸入后,较快出现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咽痛、咳嗽、胸闷等,易引起接触者的警惕。
常可获得预防性治疗的机会。
(2) 水溶性小的化学物:如光气、有机氟裂解气、热解物、残液气、氮氧化合物,硫酸二甲酯等,人体接触由上、下呼吸道吸入者,较缓慢出现刺激反应,首见症状是头昏、头痛、鼻塞、咽部不适或声音嘶哑、胸闷等感冒样症状,不易引起接触者的警惕和重视。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毒性作用及急救要点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或者短期内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毒物) ,引起人体功能性或者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
常见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物有(按毒物作用分类):窒息性毒物,如 CO、氰氢酸或者氰化钠、硫化氢、苯的氨基、硝基倾倒物;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一甲胺漠气、四氟乙烯;麻醉性毒物,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二氯乙烷;神经性毒物,如磷化氢、漠甲烷、有机磷农药;溶血性毒物,如砷化氢;代谢性毒物,如五氯酚及五氯酚钠。
一、报告登记1.接到报告后应问询并做好的记录(1)报告人的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如报告来自医院,要问清收治人数、临床初步诊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地点、名称,便于进一步核实。
(2)中毒发生的时间、主要毒物或者可疑物。
(3)中毒人数和程度、患者的去向。
2.接报人还应做好的工作(1)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接报状况,请示派出调查处理队伍。
(2)通知本单位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理豫备。
(3)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状况,反映要求和建议,以便采取暂时掌握和应急求援措施,准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患者。
二、现场调查与处理1.现场调查的目的(1)确定造成危害的物质。
(2)对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向现场求援者供应求援建议。
(4)对临床工提出处理建议。
(5)对公众、媒体和决策者供应建议。
(6)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动身前的豫备(1)化学物毒性信息资料的应用:结合报告内容复习有关职业中毒防治文献,包括网上查询、查阅数据库软件、专业杂志、书籍,也可请教有关专家。
依据资料和经验初步估计引起中毒的危害物。
(2)检查突破性化学物中毒应急调查包是否处于完好状态:①照像机;②录音机;③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或者快速检气管 (连手泵);④玻璃注射器、铝箔袋(连采气装置及配套的长橡皮管);⑤职业中毒患者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包括采样记录)、座谈会记录单,如系卫生监督部门应随带监督执法文书。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氨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短时间接触高浓度氨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可伴有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其他并发症。
1 诊断原则根据吸入高浓度氨气的职业史,以症状、体征为主要诊断指标,胸部X线征象及血气分析等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排除其它疾病,方可诊断。
2 诊断及分级标准2.1 氨气刺激反应仅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2.2 轻度中毒根据以下指标,综合判断,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症状: 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并可伴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体征: 眼结膜、咽部充血、水肿,肺部有干性罗音;胸部X线征象: 肺纹理增强或伴边缘模糊,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血气分析: 在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可低于预计值10~20mmHg。
2.3 中度中毒根据以下指标,综合判断,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症状: 声音嘶哑,剧烈咳嗽,有时伴血丝痰, 胸闷、呼吸困难,并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乏力等;体征: 呼吸频速,轻度紫绀、肺部有干、湿罗音;胸部X线征象:-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或呈网状阴影;或肺野透亮度降低;或有边缘模糊的散在性或斑片状阴影;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血气分析: 在吸低浓度氧(小于50%氧)时,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60mmHg。
2.4 重度中毒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2.4.1 根据下列指标综合判断症状: 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体征: 呼吸窘迫,明显紫绀,双肺满布干湿罗音;胸部X线征象: 两肺野有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的斑片状、云絮状阴影,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状或呈蝶状阴影;符合严重的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血气分析: 在吸高浓度氧(大于50%氧)情况下, 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60mmHg。
2.4.2 呼吸系统损害程度符合中度中毒,而伴有严重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所致窒息;或较重的气胸或纵膈气肿;或较明显的心、肝或肾等脏器的损害。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在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了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这种中毒少见,往往发生在生产过程出现意外时。
(2)慢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这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1.能进入身体的化学性物质叫“毒物”。
读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叫“中毒”。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过程中所见到的毒物: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等状态。
〈1〉呼吸道吸收(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经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毛细血管。
〈2〉消化道——手被毒物污染,清洗不干净,随食物、饮水、吸烟等进入消化道——经小肠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3〉皮肤——毛囊(与脂溶性、水溶性有关)——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但比较慢)3.毒物的毒作用:毒物对正常人生理活动影响是间接的。
毒物在体内表现出对某些组织、部位或系统的毒作用有选择性。
当这些组织、部位或系统发生变化后——产生全身性中毒表现。
如有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由于胆碱脂酶被抑制产生——已酰胆碱蓄积——出现中枢神经障碍。
如一氧化碳中毒——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形成——缺氧——脑水肿——肺水肿。
如苯——急性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慢性中毒血液系统损害。
如砷化物中毒——引起溶血。
如氰化物中毒——引起细胞内窒息。
如铅中毒——中毒性脑病、腹绞痛、慢性中毒垂腕、周围神经病。
如汞中毒——震颤、易兴奋、神经系统病变。
如锰中毒——引起帕金森样表现——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如镐中毒——慢性中毒、骨质疏松、软化病理性骨折。
如二硫化碳中毒——神经系统改变、动脉硬化、如铬中毒——鼻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穿孔。
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
1、定义
1.1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刺激性气体,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
1.2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是指在工作场所,职业人群接触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的事件。
2 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
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
3 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类别
刺激性气体是急性职业中毒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常见的有各种无机酸、成酸氧化物和成酸氢化物,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卤素及其化合物,如:氟、氯、溴、碘、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氟硅酸、四氟化硅、二氟化氧、三氟化氮、三氟化氯、五氟化硫、十氟化硫、六氟化铀、溴光气、三氯化碘、氯化碘、溴化碘、四氟乙烯、氯化苦、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等;一些酯类、醛类和醚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甲酯、氯乙酸乙酯、氯甲酸氯甲酯、氯甲酸三氯甲酯、丙烯酸甲酯、溴乙酸乙酯、甲醛、乙醛、丙烯醛、氯甲醚、双(氯甲基) 醚等;一些强氧化剂和环氧烷类化合物,如臭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一些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氨、一甲胺、二甲胺等碱性气体。
4 医疗救援
4.1 中毒现场急救所需的特需器材和装备
4.1.1 特效解毒剂:刺激性气体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4.1.2 现场清洗装置:现场淋洗装备、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清洗装备。
4.2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
此类气体对人体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局部症状,如果接触浓度高、时间长,则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如昏迷、抽搐。
接触水溶性高的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后立即出现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咽痛、呛咳、胸闷、气短、头痛、头昏、恶心、乏力,严重时引起喉痉挛和声门水肿,甚至肺水肿;水溶性低的刺激性气体如光气、臭氧、八氟异丁烯等对上呼吸道剌激性较小,初期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但可在数小时后发生肺水肿。
液态挥发性刺激性毒物如氢氟酸、盐酸、硝酸等直接接触皮肤,可发生灼伤。
4.3 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的现场救援原则
4.3.1 迅速脱离现场: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场所,安静休息,避免活动,注意保暖,必要时给予吸氧。
密切观察24-72小时。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检伤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以保证医务人员抢救。
另在抢救中毒患者的同时,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刺激性气体不同泄漏紧急疏散距离如下表所示:
皮肤毛发15分钟以上,对于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或引起化学性烧伤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并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溅入毒物要优先彻底冲洗。
4.3.3 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保护各脏器功能,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4.3.4 应用特效解毒剂:刺激性气体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4.3.5 救治要点:尽快查清毒物种类,明确诊断,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病因不明时,应当先进行抢救,同时查清毒物。
治疗的重点在于维持心脑肺等脏器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