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器械培训课件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28.50 KB
- 文档页数:32
目录•医疗器械法规概述•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制度•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与使用环节法规•医疗器械广告、宣传与监管要求目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器械法规实施评价与未来展望医疗器械法规概述医疗器械分类根据风险等级和使用目的,医疗器械可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一类医疗器械风险最低,三类医疗器械风险最高。
医疗器械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类疾病、损伤或残疾的设备、器具、器材、材料或其他物品。
医疗器械定义与分类法规体系及监管机构法规体系我国医疗器械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
监管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其下属机构负责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法规对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性01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通过法规的规范和监管,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公众使用医疗器械的健康和安全。
02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法规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利于行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03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法规对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制度0102注册制度定义医疗器械注册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上市销售、使用的过程。
申请与受理企业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资料,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后,予以受理。
技术审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申请资料进行技术审评,重点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审批(如需要)对于需要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方可进行。
审批决定根据技术审评结果和临床试验审批情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030405备案公示经审查合格的医疗器械,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contents •医疗器械概述•医疗器械结构与功能•医疗器械安全与风险评估•医疗器械维护与保养•医疗器械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监管政策解读与合规指南目录01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现状法规与标准法规标准02常见医疗器械结构01020304手术器械诊断器械治疗器械辅助器械手术器械诊断器械治疗器械辅助器械工作原理及功能实现选型时需考虑手术类型、操作习惯等因素,使用时需注意消毒、保养等问题。
手术器械诊断器械治疗器械辅助器械选型时需考虑测量精度、稳定性等因素,使用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定期校准等问题。
选型时需考虑治疗原理、适用人群等因素,使用时需注意安全性、舒适性等问题。
选型时需考虑患者需求、使用环境等因素,使用时需注意正确使用、定期维护等问题。
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03化学安全防止医疗器械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保证与患者或操作者接触的材料安全无毒。
确保医疗器械产生的辐射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热安全控制医疗器械产生的热量,避免对患者或操作者造成烫伤。
电气安全确保医疗器械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对患者或操作者造成电机械安全防止医疗器械产生机械性伤害,安全性能要求及标准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初步风险识别风险矩阵评估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概率风险评估(PRA)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设计阶段预防措施在医疗器械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选用安全可靠的零部件和材料等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04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由于电源线路老化、电源插头松动等原因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长时间使用或操作不当导致机械部件磨损、断裂等,影响设备性能。
传感器损坏或老化导致设备无法准确感知和测量。
软件程序出现错误或病毒感染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电源故障机械故障传感器故障软件故障维护保养方法与周期建议定期保养日常保养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保养要求,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包括更换易损件、清洗内部部件、校准传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