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现代生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87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生物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3)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B.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C.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解析:选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是达尔文的观点。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选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4.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能合理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C.可以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D.可以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解析:选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物种大爆发做不出合理的解释。
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全章练习1.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2.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D.长期的生存斗争3.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B.适者生存C.过度繁殖D.捕食4.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6.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7.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8.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9.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③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④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10.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11.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12.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遗传和变异D.生殖和发育1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14.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七章名词解释1、永久型(constitutive)合成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其合成速率不受环境变化或代谢状态的影响,这一类蛋白质,如核糖体,核糖体蛋白、糖酵解体系的酶、DNA 聚合酶、RNA聚合酶。
2、适应型或调节型(adaptive or regulated)合成蛋白:这类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明显地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3、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指储存遗传信息的基因经过一系列步骤表现出其生物功能的整个过程。
4、基因表达调控:对基因表达过程的调节。
5、诱导(induction):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表达增强的过程,由原来关闭状态转为工作状态。
6、阻遏(repression):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水平降低的过程,由原来工作状态转为关闭状态。
7、调控基因(regulatory gene):是编码能与操纵序列结合的调控蛋白的基因。
8、阻遏蛋白(repressive protein):与操纵子(DNA)结合后能减弱或阻止其调控基因转录的调控蛋白称为,其介导的调控方式称为负调控(negative regulation);9、激活蛋白(activating protein):与操纵子结合后能增强或起动调控基因转录的调控蛋白称为,所介导的调控方式称为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10、操纵子:是指染色体上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包括一个操纵基因,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以及在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之间专管转录起始的启动基因(启动子)。
11、核糖体结合位点(RBS):指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一段非翻译区。
12、衰减子:是操纵子结构基因上游类似于终止子结构的一段DNA序列。
它可使操纵子的转录开始后还没有进入第一个结构基因时便终止。
13、细菌的应急反应:细菌遇到紧急情况,为了紧缩开支渡过难关,可以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各种转录、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合成过程被停止。
14、效应物(effector):某些特定的物质能与调控蛋白结合,使调控蛋白的空间构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对基因录的影响。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0·杭州高一检测)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归到物种中,物种是生物 ( )A.分类的基本单位B.进化的基本单位C.繁殖的基本单位D.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A正确。
种群是生物进化、繁殖和存在的基本单位,B、C、D错误。
2.(2020·天津高一检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解析】选C。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A错误。
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的生物多样性,B错误。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C正确。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低,D错误。
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
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进化出b、d、c,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d由a1进化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正确;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基因频率可能产生差异,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故C 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①自然发生②物种不变③过度繁殖④环境污染⑤生存斗争⑥遗传变异⑦适者生存A.①②③⑦B.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D.③⑤⑥⑦【解析】选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故选D。
2.(2020·石家庄高一检测)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拉马克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D.拉马克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解析】选A。
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A正确。
因为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B错误。
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C错误。
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的观点是错误的,D错误。
【补偿训练】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①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符合题意;因为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③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④符合题意。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解析】选B。
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产生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环境条件相差不大,也可能不会导致生殖隔离;若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人为地放在一起,由于不存在生殖隔离仍能产生可育后代。
2.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可以杂交成功。
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解析】选C。
两种杜鹃花在不同时间产生花粉,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差异,使得两者不能自由发生基因交流,这属于生殖隔离。
3.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
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解析】选D。
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B错误。
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甲、乙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4.2011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最早的驯养狗化石,距今大约有3.3万年历史。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表现为:①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③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自读教材·夯基础]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提示: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跟随名师·解疑难]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
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科学的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读教材·夯基础]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21.请利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
提示:长颈鹿在繁殖后代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有的脖子短。
在干旱的草原上,只有脖子长的才能获得更多食物,在代代相传过程中,有利变异(脖子长)逐渐积累,最后形成了长颈鹿物种.2.如何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提示: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②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微小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④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跟随名师·解疑难]1.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第7章第2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C[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个池塘内的全部蝌蚪B.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鸟D.一滴水中的双核草履虫[答案] D[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D符合题意。
3.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是()A.基因B.个体数量C.基因型D.基因频率[答案]A[解析]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基因代代相传。
4.基因库是指( )A.一个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 B5.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A.75%B.62.5%C.60%D.50%[答案]A6.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包括( )A.基因频率改变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现代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答案] 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各种可遗传变异D.自然选择[答案] 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9.一个果蝇种群有108个个体,果蝇的基因数约为104对,假如该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2×107,则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A.1×10-5B.2×10-5C.1×10-6D.2×10-5[答案] A二、非选择题10.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中个体的斗争会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2.下列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及物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蛙的胚胎发育早期,羊膜和羊水的形成增大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B.水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因不同阶段营养供给来源不同,所以不同阶段的代谢类型不同C.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分化和隔离逐渐形成新物种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4.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生物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5.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6.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S型曲线C.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J型曲线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7.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8.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畸变9.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