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1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一、引言收入和支出是任何组织财务状况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而言,了解其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表,能帮助决策者明确资金流动情况,合理规划和使用资金,从而保证组织的财务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收入明细1、政府补贴:这是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补贴的具体金额和发放频率可能因政策、组织类型和运营需求而异。
2、会费收入: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费收入是一种常见的收入来源。
会员会费可以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以支持组织的日常运营和活动。
3、捐赠收入:捐赠收入对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都非常重要。
捐赠者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捐赠的金额和频率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4、服务收费:对于一些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服务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
这些服务可能包括教育、医疗、咨询等。
三、支出明细1、人员薪酬: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人员薪酬通常是最大的支出项目。
这包括工资、福利和其他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
2、运营费用:这包括诸如租金、水电费、设备维护等日常运营所需的费用。
3、采购支出: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可能需要购买各种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其运营需求。
这可能包括医疗用品、教育材料、办公设备等。
4、社区投资: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将一部分资金用于社区投资,以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
这可能包括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项目。
5、紧急支出:在某些情况下,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可能需要应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这可能需要额外的紧急支出。
四、结论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和支出明细表是其财务管理的关键工具。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资金需求,并制定合适的财务策略。
这也有助于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特点与管理对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103000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表单说明本表适用于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以及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查账征收居民纳税人填报。
纳税人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事业单位收入”、“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事业单位支出”、“民间非营利组织支出”等。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一)事业单位填报说明第1至9行由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填报。
1.第1行“事业单位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所有收入的金额(包括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按照会计核算口径填报。
2.第2行“财政补助收入”:填报纳税人直接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3.第3行“事业收入”:填报纳税人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第4行“上级补助收入”:填报纳税人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5.第5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纳税人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包括附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的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6.第6行“经营收入”:填报纳税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7.第7行“其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除本表第2至6行项目以外的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8.第8行“其中:投资收益”:填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各项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9.第9行“其他”:填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除投资收益以外的收入。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填报说明第10至17行由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
10.第10行“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填报纳税人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应当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表单说明:本表适用于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以及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查账征收居民纳税人填报。
纳税人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事业单位收入”、“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事业单位支出”、“民间非营利组织支出”等。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一)事业单位填报说明第1至9行由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填报。
1.第1行“事业单位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所有收入的金额(包括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按照会计核算口径填报。
2.第2行“财政补助收入”:填报纳税人直接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3.第3行“事业收入”:填报纳税人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第4行“上级补助收入”:填报纳税人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5.第5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纳税人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包括附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的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6.第6行“经营收入”:填报纳税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7.第7行“其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除本表第2至6行项目以外的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8.第8行“其中:投资收益”:填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各项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9.第9行“其他”:填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除投资收益以外的收入。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填报说明第10至17行由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
10.第10行“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填报纳税人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应当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什么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
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
2.事业单位应先编出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与经审核无误的所属下级单位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成本部门总的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状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状况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
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
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关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2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包括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行政事业单位常用财务分析计算公式: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数上期支出总数-1)100%2、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总额本期工资目平均人数3、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本期专项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4、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证费)本期支出总数100%5、人车比重衡量行政单位小汽车占有状况。
人车比重=期末工资目人数期末小汽车实有数∶1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1、经费自给率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常常性支出的程度。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2、资产负债率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编制1.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1)“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财政补助收入”项目金额减去“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3)“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或者根据“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
2.本期事业结转结余(4)“本期事业结转结余”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事业类收入”项目金额减去“事业类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5)“事业类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项目应当根据各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捐赠收入”项目应当根据“其他收入”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6)“事业类支出”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事业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或者根据“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填列。
“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项目应当根据各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3.本期经营结余(7)“本期经营结余”项目应当按照本表中“经营收入”项目金额减去“经营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年度报表)编制
(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某一会计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见表20-17)。
(二)本表“上年数”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本年数”栏内数字填列。
(三)本表“本年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上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中“年末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本年数”栏的数字填列。
2.“调整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如调整减少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以“-”号填列。
3.“本年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4.“本年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5.“本年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6.“本年财政补助支出”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支出”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本年发生额中的财政补助支出数填列。
7.“年末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表20-17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年报)
会事业03表。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一)事业单位填报说明第1至9行由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填报。
1.第1行“事业单位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所有收入的金额(包括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按照会计核算口径填报。
2.第2行“财政补助收入”:填报纳税人直接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3.第3行“事业收入”:填报纳税人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第4行“上级补助收入”:填报纳税人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5.第5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报纳税人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包括附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和附属的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6.第6行“经营收入”:填报纳税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7.第7行“其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除本表第2至6行项目以外的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8.第8行“其中:投资收益”:填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各项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9.第9行“其他”:填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除投资收益以外的收入。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填报说明第10至17行由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
10.第10行“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填报纳税人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应当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11.第11行“接受捐赠收入”:填报纳税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所取得的收入。
12.第12行“会费收入”:填报纳税人根据章程等的规定向会员收取的会费收入。
13.第13行“提供劳务收入”:填报纳税人根据章程等的规定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包括学费收入、医疗费收入、培训收入等。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大全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决策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来说,准确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是做出合理决策、评估单位绩效和监督财务运行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常见的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它就像是单位财务状况的一张“快照”,能够清晰地展示单位在特定时刻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
资产部分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反映了单位短期内能够变现或运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则体现了单位长期持有的资产。
负债方面同样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像短期借款、应缴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等,是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非流动负债例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还款期限相对较长。
净资产则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了解单位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偿债能力的强弱,以及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二、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
它好比是单位经营成果的“成绩单”,展示了单位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
收入部分涵盖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不同的收入来源反映了单位资金的多元化程度。
支出项目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通过比较各项收入和支出,我们能够判断单位的收支是否平衡,运营效率的高低,以及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
此外,收入支出表还会显示本期收支结余和累计收支结余。
收支结余是衡量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正数表示盈余,负数则表示亏损。
三、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专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