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6
- 格式:pdf
- 大小:124.09 KB
- 文档页数:9
国家文物局关于规范文物出入境展览审批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规范文物出入境展览审批工作的通知(文物博函〔2012〕5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近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和《文物入境展览管理暂行规定》,文物出入境展览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出入境展览管理,促进文物出入境展览交流的专业化、科学化,现就规范文物出入境展览审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策化展览能力建设,制订科学的展览大纲。
博物馆等文物出入境展览举办单位,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与境外合作博物馆沟通协作,充分做好展览前期准备特别是展览大纲研究编制,强调展览的思想性、学术性。
要积极组织我方专家主动参与展览选题、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图录编制以及有关学术研讨、宣传推广各项活动的方案拟订及论证,充分体现我方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准确传播中华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更好地满足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科学遴选文物展品,确保文物展品安全。
博物馆等文物出入境展览举办单位,要坚持文物安全第一的原则,从符合博物馆标准的角度,加强评估论证,强化安全措施,确保文物展品安全。
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未定级文物、未在国内正式展出过或未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物和其他保存状况差不适宜出境展览的文物,以及处于休眠养护期的文物,一律不得出境展览。
要避免选用博物馆基本陈列(含原状陈列)中的文物特别是核心文物出境展览,切实维护基本陈列(含原状陈列)的完整性。
三、完善交流机制,确定合适的合作办展主体。
禁止出境展出的64件顶级文物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64件禁止出国(境)文物图集1(20张)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其中八件以楠木为料制作而成。
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新石器时代。
食器,口径10.6×9.2、高5.7、底径7.6×7.2厘米。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
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
朱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9、1984年6月,在朱然墓出土的一双木屐:三国(吴)漆木屐前面是有一个孔栓绳子,后面有两个孔作成木屐的形态。
这个漆木屐和现在的木屐样子差不多,当年在日本展出时候还引起了轰动。
价值: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
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朱然墓漆木屐没有出土以前,一般认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通过朱然墓漆木屐的发现,木屐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
20、朱然墓出土“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三国(吴)。
盛食器,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内外颜色有区别。
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
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
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21、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
每块长约 80厘米,宽约 20厘米,厚约2.5厘米。
,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读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
道县一中2023届高三语文小题练习(十六)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路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蓝诸君患之。
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
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
”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
”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路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
王曰:‘然’。
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路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
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
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已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
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
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
”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
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
’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
”蓝诸君曰:“善。
”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
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与燕赵为王》)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B. 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C. 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D. 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举趾”意为抬脚,与《诗经》“三之日于帮,四之日举趾”同义,文中指中山君亲自前往拜见齐王的事情。
国家博物馆24件不能出境文物介绍
1. 陶鹰鼎
2.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3. 后母戊鼎
4. 利簋
5. 大盂鼎
6. 天亡簋(未展出)
7. “虢季子白”青铜盘
8. 四羊方尊
9. 孝端皇后凤冠
10.人面鱼纹彩陶盆
11. 滇王之印
12.舞蹈纹彩陶盆
13.子龙鼎
14.LUOTI浮雕彩陶壶
15.诅盟场面请铜贮贝器
16.船形彩陶壶
17.青瓷莲花尊
18.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19.红山玉龙
20.隋椭圆形绿玻璃瓶
21.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22.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23.隋绿玻璃盖罐(“镜里千秋”展馆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地方)
24.象牙梳
以上24件珍品,除备注外,都在负一层的「古代中国」展馆展出。
当然,国博里处处是国宝,件件是精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24件禁止出国的国宝之外,像三星堆青铜面具、击鼓说唱陶俑、金缕玉衣、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这几件也都在负一层的古代中国馆)等都是值得我们观看的珍宝。
文物禁止出境,保护国宝文化的重任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物流失和文化侵略也在不断加剧。
为了保护国宝文化遗产,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文物保护政策,禁止将重要的文物出境展览。
这些政策体现了我国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
首先,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可以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每一件文物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被移动或搬迁,就很有可能造成文物的损坏甚至失窃。
因此,禁止出国展览文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留在国内为人们所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国家文化和历史。
其次,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尊严。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我国有着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历史。
这些文化宝藏不仅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代表。
将这些文物带到国外展览,无疑是对国家文化和政治尊严的侵犯和削弱。
因此,禁止出国展览文物有助于维护国家政治和文化尊严,展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历史底蕴。
最后,禁止出国展览文物还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维护和传承。
由于我国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文物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但是,通过将文物留在国内进行展示和传承,可以促进文物的更好维护和传承。
同时,还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学习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禁止出国展览文物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必要措施。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激发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让国宝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国博2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的介绍和特点国博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然而,由于它们的独特性和价值,有些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只能在国内展示。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2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背后的原因。
1.《仰韶彩陶猪》:这件猪形陶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精致的制作工艺和鲜艳的彩绘使其成为中国陶器艺术的瑰宝。
由于其文化价值和稀缺性,这件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
2.《西周青铜钟》: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品。
钟身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整体造型庄重大气。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也是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
由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件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
3.《秦始皇兵马俑》: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陶俑的杰作。
兵马俑的壮观规模和细致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其独特性和重要性,这些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
4.《敦煌莫高窟壁画》: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壁画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它们不仅揭示了敦煌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由于其保存状况脆弱,这些壁画被禁止出国展览。
5.《明代宫廷画》:这是明代宫廷绘画的代表作品。
它们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这些画作不仅展示了明代宫廷生活的繁荣和盛世气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
由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
6.《清宫文物》:这是清代宫廷文物的代表作品。
它们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器物、衣物、书籍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清代宫廷的奢华和庄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状况。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这些文物被禁止出国展览。
7.《洛阳白马寺壁画》:这是中国佛教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它们不仅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由于其保存状况脆弱,这些壁画被禁止出国展览。
膅哪些文物是禁止出境的
肅
袁一、为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防止珍贵文物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标
准。
蒁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在开展文物出境审核工作时,执行本标准。
袇三、本标准以1949年为主要标准线。
凡在1949 年以前(含1949年)生产、制作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原则上禁止出境。
其中,1911 年以前(含1911年)生产、制作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袃四、少数民族文物以1966年为主要标准线。
凡在1966年以前(含1966 年)生产、制作的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物禁止出境。
羁五、现存我国境内的外国文物、图书,与我国的文物、图书一样,分类执行本标准。
薇六、凡有损国家、民族利益,或者有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影响的文物,不论年限,一律禁止出境。
莅七、未列入本标准范围之内的文物,如经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确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应禁止出境。
薂八、本标准所列文物分属不同审核类别的,按禁止出境下限执行肁九、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并定期修订。
羈十、本标准实施后,此前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其他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历史复习建议:出题频率较高,难度不大;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史中的先秦历史,尤其以春秋战国为重点,其次掌握秦汉、隋唐。
21.与西周东迁这一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14上幼)A.周幽王B.周文王C.周武王D.周平王【答案】D【解析】西周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
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
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
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故选D。
17.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15下中)A.秦穆公B.晋文公C.齐桓公D.楚庄王【答案】C【解析】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一位为齐桓公。
选C。
19.战国时代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雄称霸,史称“战国七雄”。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16上中)A.齐国B.鲁国C.楚国D.秦国【答案】B【解析】战国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故选B,鲁国不是。
19.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后灭亡的诸侯国是()(14下小、幼)A.赵B.燕C.韩D.齐【答案】D【解析】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故选D。
22.战国时期,主持修筑都江堰的历史人物是()。
(14上幼)A.李冰B.管仲C.吴起D.商鞅【答案】A【解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摘要:一、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重要性二、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制定背景三、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具体内容四、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作用与意义五、我国文物保护的政策与措施正文:【一、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重要性】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是指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禁止部分珍贵文物出境的清单。
这一名单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既体现了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也是确保珍贵文物安全、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
【二、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制定背景】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物出境展览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文物安全和保护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珍贵文物,国家文物局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三、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具体内容】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包括了众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如甲骨文、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四、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作用与意义】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文物安全、加强文物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可以确保珍贵文物在国内得到妥善保管,避免因出境展览等原因可能导致的文物损失和破坏。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国民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五、我国文物保护的政策与措施】为了加强文物保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出境展览管理办法》等。
此外,国家还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开展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研究等工作,以确保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总之,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确保珍贵文物的安全。
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
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3.07.31
•【文号】文物博函[2013]1320号
•【施行日期】2013.07.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的通
知
(文物博函〔2013〕13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规范管理,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2002年、2012年我局先后公布了第一、二批共计101件(组)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名单。
为适应出境展览文物安全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现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列入目录的94件(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
附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国家文物局
2013年07月31日
附件:。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于2002年1月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
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陶鹰鼎,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
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陶鹰鼎,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
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后母戊铜鼎,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亦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文物与博物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A. 南通博物苑B. 故宫博物院C. 南京博物院D. 中国国家博物馆答案:A解析: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2. 文物的主要价值不包括()A. 历史价值B. 艺术价值C. 实用价值D. 科学价值答案:C解析:文物的价值通常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实用价值不是其主要价值。
3. 以下哪类文物属于可移动文物()A. 古遗址B. 古建筑C. 石窟寺D. 书画答案:D解析:书画可以移动,而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4.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首要环节是()A. 藏品登记B. 藏品鉴定C. 藏品征集D. 藏品保护答案:C解析:藏品征集是藏品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5. 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于()A. 1946 年B. 1926 年C. 1906 年D. 1896 年答案:A解析: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46 年成立。
6. 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A. 铜和锡B. 铜和铅C. 铜和锌D. 铜和铁答案:A解析:青铜器通常是铜与锡的合金。
7.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是()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答案:B解析:宋代陶瓷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8. 以下哪种不是书画装裱的形式()A. 立轴B. 横批C. 折扇D. 册页答案:C解析:折扇本身不是书画装裱的形式,立轴、横批、册页都是常见的装裱形式。
9.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科学性B. 艺术性C. 趣味性D. 商业性答案:D解析:博物馆陈列设计应以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商业性不是其基本原则。
10. 考古学中,判断文化层年代的主要方法是()A. 放射性碳测年法B. 热释光测年法C. 类型学D. 地层学答案:D解析:地层学是通过研究堆积物的层位关系来判断文化层年代。
11. 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主要工艺不包括()A. 琢磨B. 雕刻C. 镶嵌D. 抛光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玉器制作主要工艺有琢磨、雕刻、抛光,镶嵌不是主要工艺。
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分为两个部分: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和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以下为详细介绍:一、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64件/组)这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品,如商代的司母戊铜鼎、西周的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等。
具体名单如下: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2. 陶鹰鼎(商代,中国历史博物馆)3. 司母戊铜鼎(商代,中国历史博物馆)4. 利簋(西周,中国历史博物馆)5. 大盂鼎(西周,中国历史博物馆)6.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国历史博物馆)7. 凤冠(明代,中国历史博物馆)8. 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9. 晋侯苏钟(一套14件,西周,上海博物馆)10. 大克鼎(西周,上海博物馆)11. 太保鼎(西周,天津艺术博物馆)12.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浙江省博物馆)13. 河姆渡出土陶灶(新石器时代,浙江省博物馆)14. 良渚出土玉琮王(新石器时代,浙江省考古研究所)15. 水晶杯(战国,杭州市)二、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共计37件)这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主要集中在书法作品领域,其中包括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卷、东晋王珣的《伯远帖》卷等。
具体名单如下:1. 陆机《平复帖》卷(西晋,故宫博物院)2. 王珣《伯远帖》卷(东晋,故宫博物院)3.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唐,故宫博物院)4. 欧阳询《梦奠帖》卷(唐,辽宁省博物馆)5. 国诠书《善见律》卷(唐,故宫博物院)6. 怀素《苦筍帖》卷(唐,上海博物馆)7. 杜牧《张好好诗》卷(唐,故宫博物院)8.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唐,辽宁省博物馆)9.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五代,故宫博物院)10. 林逋《自书诗》卷(北宋,故宫博物院)11. 蔡襄《自书诗》卷(北宋,故宫博物院)12. 文彦博《自书诗》卷(北宋,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都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禁止出境展览旨在保护这些文物的安全,并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