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银川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996.02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银川市为例1

赵健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大都是结合新区开发建设进行的相关规划研究,而针对全市域开展的生态战略研究在规划业界还较少。本文以银川市为例,从最宏观的层面开展对银川的生态本底研究,创新性的提出生态战略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推进模式,进而提出银川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力求对于其他相关类型的规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市域生态战略生态安全格局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规划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并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生态城市和城区的建设实践。截至2012 年,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地级(含)以上的城市共有280 个,提出将生态建设作为重大目标的城市占到所有地级市的97.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主管部门,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审批了16个生态试点城市、示范城区的申报,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标杆作用【1】。

从理论和实践发展来看,国际生态城市已经逐渐从生态学界、城市规划界的理论探讨和示范项目阶段,逐渐开始走向引领世界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日本的新九州地区等。但其实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念与方法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目前的生态

1论文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典型类型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2)》支持

城市试点、示范大都是结合新区开发建设进行的相关研究。基于此背景,在我国城市开展市域层面的生态战略规划研究就更有示范意义。

二、全域生态要素识别

2.1银川生态建设正当其时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2万,城镇人口150万。银川市远离海洋,身居内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银川城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居西北五省首府城市之首。人均绿地面积居首,单位GDP能耗位列第二位。银川市地理区位独特,是中原地区的生态屏障;其生态本底较脆弱,半沙漠化的地貌使得生态保护尤为重要。

2.2识别银川市域生态要素

生态规划需要考虑诸多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以及城市建设、历史文化等人文要素。自然要素的识别是对环境基底的初步认知,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环境要素的本底特征,从而能够系统地分析环境特征的优势和制约条件。

从生态要素构成上,我们将银川的银川平原、贺兰山脉、九曲黄河、湖泊湿地、沟渠体系、城市环境、林场森林、草原草场和荒漠沙丘这些银川的自然资源禀赋归纳为“九大要素”。这九个生态要素构成了银川全域的生态本底。

银川平原:由于高耸的贺兰山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和风沙,抬升了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蜿蜒的黄河带来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泥沙,才使得在亚欧大陆腹地、荒漠区和荒漠草原区之间出现了一片平畴千里、沟渠纵横、湖泽星布的富饶之区。

贺兰山脉: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30公里,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为主,主峰贺兰山,海拔3556米。贺兰山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中国众多自然和人文的分界线,包括内流区与外流区、荒漠区与半荒漠草原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农业区和牧业区等。

九曲黄河:黄河在流经青铜峡以前,受地势地貌影响,流域为单一干流。史前的黄河在银川平原上自由漫流,留下众多的古河道;自古以来,银川附近众多人工渠道多是以古河道线路为基底开凿而成,而银川市域内众多的湖泊湿地也多与黄河古河道遗迹有着紧密的联系。(图1)

图1银川自然要素识别

湖泊湿地、沟渠体系:据不完全统计,银川市域现有自然湖泊近200处,其中面积大于8公顷的湖泊有159处,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可谓湖泽星布、沟渠纵横,素有“塞上江南”美誉。

城市环境:城市建成环境是银川生态基底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清代宁夏府城到今天银川市区,二百多年内城区面积增长了近26倍。

林场森林:贺兰山区是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贺兰山东麓地区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

草原草场:林草地面积占全市50%左右,近三十多年来因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植被覆盖度降低,加重了土地沙化。近年采用中干旱带禁牧措施后,初步遏制了草地退化势头,覆盖度普遍得到提高。

荒漠沙丘:沙质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是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面积7.4万公顷,属于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台地区域,北距银川市不到10公里,西距黄河5—10公里,保护区集中分布于干旱沙地,荒漠草原和流动沙丘等,在我国荒漠地貌中具有独特的景观。

三、全域生态问题解析

通过对环境本底的认知,明确全域在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条件以及潜在风险。由于银川地处西北,气候相对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半沙漠化的地貌等导致了生态本底较为脆弱。由于银川地理区位独特,是中原地区的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尤为重要。

3.1 问题一、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均,湿地资源丰富但萎缩严重。

每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mm。贺兰山局地暴雨常引起洪水灾害,洪水资源量少且形成时间集中,较难利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