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作物的生长环境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80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光、温度、水分、养分(营养物质)、土壤。
多个作物的基本生活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采取某一技术方案或措施时,要考虑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
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布规律中国农业地域自然区域的划分:东部季风区(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牧业区)、青藏高寒区(牧业区)1、东部农业区:南北界限:秦岭——淮河南北差异:①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②土地利用方式:南:农林牧用地均衡;北:林牧用地偏少。
③适生作物与熟制:南,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北,早熟的耐寒喜凉作物、春麦,一年一熟,冬麦,两年三熟。
2、西部牧业区:南北界限: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土地利用:北方以天然草地放牧业和灌溉的绿洲农业为主要利用方式,林地比重小。
南方以广大天然草地放牧业为主要方式,耕地严重不足,牲畜、农作物、林牧都具有高寒区特点。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表现: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强度增加等。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产品市场平衡,人类消费结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2、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
3、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毁林发展“现金农业”、弃牧毁草开垦、草场过牧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漠化等。
耕地影响生态系统的原因:耕地是物质的贮存库和转化器,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碳,随后以自然凋落和根系分泌等形式输入土壤,经分解,最终以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返回大气。
农作物生长条件
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生长条件,包括:
1. 土壤:适宜的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应具备一定的含水量、透气性、肥力和PH值等因素,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
2.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不同,对不同的作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3. 湿度:适宜的湿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湿度过高会影响作物通风、透气和光照等条件,也容易引起病虫害的滋生。
4.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5. 水分:水分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水分条件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综上所述,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光照、湿度、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条件的调节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 1 -。
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农作物的生长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中气温、LIST 和降水量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气温。
气温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温度高的地方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温度低的地方更适合于寒带作物的生长。
例如,热带作物香蕉在温度较高的地点生长得好,而寒带作物苹果在温度较低的地点生长得更好。
二是光照。
光照是农作物的一项重要需求,光照越多,农作物的生长越好,而光照不足时,尤其是阴雨天,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停止。
据统计,地球上农作物最较好生长的地点,正是LightIntensity最高的地方。
三是降水量。
水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力条件,一般来说,降水量多的地方,农作物能够生长更健康。
如果降水量少,易造成农作物旱涸,增加了浇水的次数,增加了农民的作业量,对农作物的生长也会产生影响。
四是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结构不同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如果有氮、磷或钾元素,这些元素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易生长效果好;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含量不够,就必须施肥,以促进农作物生长。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简介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作物生长对光线、温度、湿度、土壤和营养等环境要求较高,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了解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调控环境因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光线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来源,是作物生长的基本要素之一。
光线的质量、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光质对作物生长有不同影响。
蓝光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增加根系发育和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效率;红光对激发植物的繁殖生长有很好的作用;紫外线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调节光质来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
其次,光强度对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强度越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生长发育也越好。
不同作物对光强度的要求不同,决定了它们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例如,大多数蔬菜作物对光强度要求较高,以保证充足的光合产物供给;而一些阴性作物对光照要求较低,它们更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中生长。
最后,光照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进入不同生长阶段也有重要影响。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光周期的控制,通过调控光照时间可以促进和抑制作物的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作物对温度的要求通常可以分为生长下限、最适温度和生长上限三个范围。
首先,生长下限温度指作物开始生长的最低温度,低于该温度作物生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止。
不同作物的生长下限温度各有差异,这也是一些作物只能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原因之一。
其次,最适温度是作物生长最为理想的温度区间。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
不同作物的最适温度也有所区别,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最适温度来调控环境温度。
最后,生长上限温度是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
超过生长上限温度,作物会出现脱水、光合作用受阻、叶片烧伤等现象,甚至可能发生死亡。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是指能够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系列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了解并掌握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要求。
一、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生长环境要求较为特殊。
水稻栽培的关键在于水分的提供。
水稻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光照。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20℃至35℃之间,相对湿度在70%至80%之间。
二、小麦的适宜生长环境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
小麦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低、光照较长。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0℃至25℃之间,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三、玉米的适宜生长环境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灵活。
玉米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高、光照较长。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8℃至32℃之间,日照时间在8小时以上。
四、大豆的适宜生长环境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
大豆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气温较高、湿度适中。
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5℃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60%至80%之间。
五、蔬菜的适宜生长环境蔬菜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灵活。
蔬菜适宜生长的环境因蔬菜种类而异,但一般来说,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在60%至80%之间。
六、水果的适宜生长环境水果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
水果的适宜生长环境与具体的水果种类有关,但一般来说,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气温在15℃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60%至80%之间,并且需要适量的光照。
结语:了解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要求对于科学种植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作物类型和地理环境特点,合理调节种植环境,提供适当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以确保作物能够得到有效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总结首先,农业概论是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农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专升本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对农业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习方法和复习重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农业发展概述1.农业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农业的历史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通过种植、畜牧、渔业等方式生产农产品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包括生产性高、劳动密集、时间不可逆、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等。
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农业时期、机械化农业时期和现代化农业时期。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食品、农副产品、原料和能源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
3.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经营化农业、社会化农业”,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经营化、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二、农业生产1.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适生环境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播种期、萌芽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阶段,不同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而相对适生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
2.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土壤的结构主要包括颗粒组成、孔隙度、土壤质地等,而肥力则指土壤中提供给作物生长的养分,主要包括有机质、养分元素、微量元素等。
3.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包括供水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栽培技术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三、农村经济1.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农业部门、农村第二产业、农村第三产业、生态经济等。
2.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产业开发,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农村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链的健全。
3.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资源浪费等问题。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败。
下面将就地理常见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介绍。
一、水稻的生长条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1500-2000毫米的降雨,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水田。
此外,水稻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土壤的PH值应在5.5-7.5之间。
二、小麦的生长条件小麦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
小麦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小麦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为适中,一般每年需要500-800毫米的降雨。
小麦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较为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玉米的生长条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玉米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玉米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600-1000毫米的降雨。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但较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四、大豆的生长条件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主要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大豆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大豆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500-900毫米的降雨。
大豆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较为适宜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五、棉花的生长条件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棉花对阳光的需求较高,日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棉花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棉花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每年需要600-1000毫米的降雨。
农业科普大全认识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业科普大全:认识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以此来增进对农业科普的理解。
一、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
水稻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同时,水稻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其生长和发育。
在土壤方面,深厚肥沃的稻田土壤对水稻的生长非常有利。
二、玉米的生长环境要求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宽松。
玉米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温度为20℃-30℃。
此外,玉米对照相条件的要求较低,但宜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区进行种植。
对土壤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但要求土壤疏松、肥沃、保水能力强。
三、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小麦是我国主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
小麦生长温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0℃-20℃。
同时,小麦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其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
四、蔬菜的生长环境要求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蔬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蔬菜对气候的要求较为宽松,但温度适宜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的关键。
一些蔬菜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如番茄、黄瓜等,而有些蔬菜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如菠菜、生菜等。
对土壤的要求也因蔬菜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要求土壤保水能力强、排水性好。
五、水果的生长环境要求水果是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不同水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柑橘类水果适宜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生长,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光照充足有利于果实的丰产。
苹果适宜在寒温带和温带地区生长,对温度要求较高,但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
对土壤的要求各种水果也有所差异,但通常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哎,说起作物生长啊,那可真是个讲究的活儿,得跟伺候自家孩子似的,细心又耐心。
你想啊,大自然里的每颗种子,都怀揣着破土而出的梦想,它们对生长条件那可是挑剔得很呢。
不过,别担心,咱们用大白话聊聊,保证你一听就懂,还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土地的温情。
首先,得说说阳光这事儿。
阳光啊,就像是作物的“充电宝”,每天得给它们晒足了才行。
你想想看,人要是整天不见光,是不是就蔫儿了?作物也一样,没有阳光的滋养,它们就长不壮实,叶子也绿油油的没精神。
所以啊,农民伯伯们总是挑着好天气播种,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恩赐。
再来说说水,那可是作物的“生命之源”。
水得适量,多了容易淹死根儿,少了又渴得慌。
就像咱们喝水,多了肚子胀,少了喉咙干,作物也是这个理儿。
农民伯伯们得根据天气、土壤情况,还有作物的需求,精准地给它们浇水。
有时候还得用上滴灌、喷灌这些高科技手段,让每一滴水都用到刀刃上。
土壤呢,就像是作物的“温床”,得松软肥沃才行。
你想啊,如果床板硬邦邦的,谁愿意躺上去?作物也一样,它们喜欢那种松软的土壤,这样根儿才能扎得深,长得旺。
农民伯伯们会定期给土地松土、施肥,就像咱们给房间打扫卫生一样,让土地保持最佳状态。
还有温度,这也是个大学问。
作物跟人一样,怕冷也怕热。
太冷了容易冻伤,太热了又容易中暑。
农民伯伯们得根据作物的习性,选择合适的季节和地点来种植。
比如,有的作物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那就得种在南方或者温室里;有的作物耐寒耐旱,那就适合在北方或者干旱地区生长。
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外,作物生长还得靠风啊、雨啊这些自然因素的帮忙。
风可以吹走病虫害,让作物呼吸更顺畅;雨则可以带来养分和水分,让作物茁壮成长。
当然啦,这些都得是适量的才行,多了少了都不好。
总之啊,作物生长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每个条件都是不可或缺的演员。
农民伯伯们就像是导演和剧务人员一样,得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和调整着每一个环节的节奏。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场演出顺利进行下去让每一颗种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我们所需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然而,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条件。
以下是一些地理常见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1. 小麦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才能生长。
小麦喜欢温和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但同时也需要充足的排水系统,以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土壤方面,小麦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pH值在6-7之间。
2. 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才能生长。
玉米喜欢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但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土壤方面,玉米喜欢肥沃的土壤,pH值在5.8-6.8之间。
3. 大豆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它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才能生长。
大豆喜欢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但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土壤方面,大豆喜欢肥沃的土壤,pH值在6-7之间。
4. 水稻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才能生长。
水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5摄氏度。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充足的水源,但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土壤方面,水稻喜欢有机质丰富的土壤,pH值在5.5-7之间。
5. 马铃薯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它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才能生长。
马铃薯喜欢凉爽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但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土壤方面,马铃薯喜欢肥沃的土壤,pH值在5-6之间。
6. 蔬菜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蔬菜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蔬菜喜欢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是指能够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了解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严峻,掌握农业知识并实施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常见的农作物为例,介绍它们的适宜生长环境及相关管理措施。
一、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及管理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的了解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1. 水稻适宜生长环境:- 水稻对水分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的水田水深为10-25cm。
- 水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5摄氏度。
- 水稻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2. 水稻的管理措施:- 控制灌溉水的深度和水质,保证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
- 合理配置水田的排水系统,避免水稻长期积水。
- 给水稻提供适宜的肥料,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营养需求。
二、小麦的适宜生长环境及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适宜生长环境的了解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1. 小麦适宜生长环境:- 小麦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 小麦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 小麦对光照的需求较高,一般需要每天8小时以上的阳光照射。
2. 小麦的管理措施:-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避免小麦在高温季节生长。
- 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养分供应。
-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小麦的生长健康。
三、玉米的适宜生长环境及管理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玉米的适宜生长环境的了解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1. 玉米适宜生长环境:- 玉米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2摄氏度。
-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 玉米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
2. 玉米的管理措施:- 控制灌溉水的深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1.简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①作物的自然环境地球:提供作物生存的一切物质基础太阳:基源动力作物的人工环境:地膜②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⑴生态因子: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外界自然条件包括人为因子、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气候、土壤、地形)⑵生活因子:光温水养气光补偿点:照光后,作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并随光合强度增加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表现光合速率等于零,这时的光合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后,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而增加,呈现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温度概念有哪些?①平均温度:日,旬,月,年平均。
②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温度,反常的低温或高温。
高温伤害是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继续上升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如小麦干热风。
冻害:指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作物组织内部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冷害:指生长季节内0摄氏度以上的低温对作物的伤害。
霜害:指秋、春季节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到0或0以下,在作物叶面结霜(或者未结霜)使其受害。
③界限温度:用于反映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育与温度条件之间的关系。
④三基点温度: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3个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最低和最高温度时,作物停止生长,但可维持生命活动。
⑤积温:作物某个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期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值总和。
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⑥无霜期:一个地区连续大于0℃天数的总和,也就是晚霜之后到早霜之前的一段时间。
蒸腾系数:每生产1单位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倍数。
需水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作物一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地理常见农作物生长条件地理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不同的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下面将以常见农作物为例,介绍它们的生长条件。
一、水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对水的需求非常高。
水稻要求充足的水源,同时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
一般来说,水稻适合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地区生长,比如江南地区。
此外,水稻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一天的光照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二、小麦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都相对较高。
小麦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同时,小麦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黄壤和黄褐土是最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类型。
三、玉米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对阳光和温度的要求较高。
玉米喜光,需要每天充足的阳光照射。
此外,玉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玉米的生长。
对于土壤要求,玉米对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
四、大豆大豆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为宽松。
大豆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对于土壤要求,大豆对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
五、蔬菜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各异。
以西红柿为例,它对光照要求较高,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而像胡萝卜这种根茎类蔬菜,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六、水果水果的生长条件各不相同,以苹果为例,它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
苹果需要较低的温度来刺激花芽分化,但在果实成熟期,温度过低会影响果实的甜度和品质。
此外,苹果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光合作用。
对于土壤要求,苹果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总结起来,不同的农作物对于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它们适宜生长的地理条件不同。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合理选择种植地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