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956.00 KB
- 文档页数:47
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指适合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和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1. 温度: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差异较大。
例如,热带作物喜欢较高的温度,而寒冷地区的作物则对低温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在种植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的耐寒或耐热能力选择适宜的种植区。
2. 光照:光照是植物合成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作物对充足的日照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对于部分遮阴作物来说,适当的阴影有助于它们生长和发展。
3. 降水:降水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水分要求的差异较大。
一些作物喜欢干旱条件,而另一些则需要较高的湿度。
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工作,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质,提供养分和水分供作物吸收利用。
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种植区域和改良土壤时需要考虑作物的土壤适应能力。
1. 土壤质地:不同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差异较大。
砂土、壤土、黏土等土壤类型的养分和水分保持能力不同,因此在种植作物前应了解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
2.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大部分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来改善土壤环境。
3. 土壤养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较大。
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测试,掌握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其他因素除了气候和土壤条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主要蔬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黄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西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甜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南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西葫芦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苦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冬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 番茄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9. 茄子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
辣椒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韭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菜豆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豇豆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马铃薯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15.大白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6.结球甘蓝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7.花椰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8.芥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9.菠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芹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芫荽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2.莴苣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3.茼蒿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4.萝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5.胡萝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三章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一节园艺植物与温度的关系一、园艺植物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每种园艺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同种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同一作物各个器官的发育对温度要求还不一样。
(一)园艺植物三基点温度不同园艺植物虽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都有各自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是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将严重影响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园艺植物生长速度快,发育良好。
园艺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植物,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开始生长;起源于亚热带的植物在15~16℃开始生长,起源于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更高,一般在18℃以上开始生长。
由于园艺植物起源地不同,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栽培地域的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
适地适栽是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不同园艺植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一些多年生的宿根木本与草本园艺植物耐寒性较强,例如木本的落叶果树冬季地上部枯黄脱落,进入休眠期,此时地下部可耐-12~-l0℃的低温;石刁柏、茭白、金针菜、玉簪、金光菊及一枝黄花等宿根草本园艺植物,当冬季严寒到来时,地上部全部干枯,到翌年春季又萌发新芽,其地下宿根能耐0℃以下甚至到-10℃的低温。
菠菜、大葱、大蒜、金鱼草、三色堇等一、二年生的园艺植物也较耐寒,其植株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 -5℃的低温。
这些园艺植物在我国除高寒地区以外,可以露地越冬。
而萝卜、胡萝卜、芹菜、豌豆、蚕豆、甘蓝类等蔬菜作物,以及金盏花、紫罗兰等花卉作物属于半耐寒园艺植物,其不能忍耐长期-2~-1℃的低温。
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生长,而在北方冬季需采用防寒保温措施才可安全越冬。
黄瓜、番茄、茄子、甜椒、菜豆、热带睡莲、筒凤梨、变叶木等则属于喜温园艺植物,其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30℃。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1】摘要: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如何改良土壤更好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程度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关键词: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关系 1 土壤水分 1.1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常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束缚水:紧紧吸附在土粒表面,不能流动,也很难为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叫束缚水。
土粒越细,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束缚水越多;毛管水:土粒之间小于0.1毫米的小孔隙叫毛细管,毛细管中的水可以在土壤中上下、左右移动,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
因此,毛管水对作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重力水;是土粒之间大于0.1毫米的大孔隙中的水分。
由于受重力作用只能向下流动,所以叫重力水。
在水稻田中,重力水是有效的水分。
在旱田中,重力水只能短期被植物利用,如较长期地充满着重力水(即地里积水),则土壤空气缺乏,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1.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并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束缚水和重力水都是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水,只有毛管水是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
当土壤中只存在着束缚水时,因作物不能利用,而表现出萎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
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毛细管中开始充水,当土壤中毛细管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
土壤有效水的数量是田间持水量减去萎蔫系数的数值。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多少,主要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砂土和粘土有效水都低于壤土。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毛细孔隙增加,有效水含量高。
2 土壤养分 2.1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根据作物吸收土壤的难易,可把土壤养分分为两类。
一类是速效态养分又叫有养分,另一类是迟效态养分又叫潜在养分。
速效态养分以离子、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和土壤胶粒表面上,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
迟效态养分存在于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中,难溶于水而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分解成可溶性的速效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