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期末思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9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来说,其重要性何在?

答:(1)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2)特别是从长期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技术创新的能否源源不断的发生,技术创新的潜力有多大。

(3)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

(4)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研发,但研发的投入成本很大,而且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因此风险也很大。一种是引进新的技术,但技术内化在新的机器设备当中,要引进新的机器设备,就需要资本投入。

(5)金融部门是企业融资和风险分担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一个经济中,如果金融部门没有效率,那么技术创新就无法顺利进行。

2. 什么是金融体系的功能?不同功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金融体系有三个基本功能:

(1)动员资金:经济中的剩余资源都分散在社会个体中,一个好的金融体系需要能够把这些资源很好地集中起来

(2)配置资金,即把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有效地配置到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去,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分散风险:在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无论对资金供给者还是资金需求者都存在着各种风险,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够很好地降低个体所面临的风险,而且做到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最重要:资金配置

(1)剩余多,下一期可动员资金数量增多

(2)资金配置效率高,回报率高,储蓄意愿增加。

(3)将资金配置到回报率最高的产业部门,最有能力的企业家,有效避免道德风险的前提下,金融体系的风险会大大降低,整个经济的系统风险也会降低。

看一个金融体系是否有效,关键看它的配置效率如何。

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于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来说,分别有何不同?

答:直接融资(股票市场);间接融资(银行)

对于资金供给者而言,直接融资的风险很高,收益也高;间接融资将钱投入银行,商业银行收到中央银行的监管,有存款的再保险机制,投资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而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或其他资金需求者却必须面对银行的严格监督。这在一定能程度上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总而言之,股票市场收益高,风险也高;银行风险低收益也低。

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从成本的角度讲,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了说服资金供给者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债券,需要做许多工作,包括请投资银行上市前的准备和上市后请有公信力的会计公司定期审计业务报告等。相反,如果通过间接融资,因为资金的直接供给者只是银行,交易成本比较低廉,其融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从风险的角度讲,由于很少或不受到资金供给者的监督,直接融资的资金需求者可以较为自由地使用筹集到的资金,赚钱就分红,不赚钱就不分红。一旦经营失败,也不必负担偿还责任,因此风险较小。相反,如果跟银行借钱,到期不能还本付息,银行就可以强迫企业破产清算,所以风险较大。总而言之,股票风险小,成本高,银行风险大成本低。

4.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需求特性,是否有所不同,不同在何处?

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需求特性会有所不同。

5. 一国经济在理论上是否存在“最优金融结构”?为何存在,又是由什么东西所决定的?答:在理论上存在“最优金融结构”。

存在的原因:金融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系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也就是在一个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的金融安排,如股市、大银行、小银行等。而这些金融安排在配置资金时,都需要克服资金使用者存在的风险:

(1)企业家风险,即保证使用这些资金的企业家具备一定的企业家才能,并能够克服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这是指某个企业可能本身经营不错,但企业家也许会窃取企业盈余从而增大资金供给者面临的风险。

(2)技术风险,即新技术能否创新成功的风险。

(3)市场风险,即使成功研发了信技术,这种新技术也不一定有市场价值。

不同的金融安排在克服上述三种风险的能力上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金融安排对不同规模的资金动员和配置的成本也不一样。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金融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克服风险,并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

一个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取决于金融体系中各种合适的金融安排和该阶段最优产业部门的企业资金需求规模特性和风险特性相匹配的情况。

6. 中国现有的金融结构是怎样的?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目前这样的金融结构的?

答:我国特有的金融结构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辅以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

(1)1978年改革开始以后,国家为了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经济的控制逐渐放松,即遵循所谓的“放权让利式”改革。随着资源配置的计划控制减弱,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由非政府部门掌握的剩余也多了起来,加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步步走向深入,自主权扩大,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2)国家为了重建金融体系,开始改变原有的资本分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先后重建了四家专有银行。

(3)90年代又恢复了证券市场,外汇管理也逐渐放宽,人民币大幅贬值。

(4)但是,在国有企业完全市场化以前,金融市场化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本成本不断上升,然而国有企业因为背负着政策性负担,没有自身能力,所以也根本无法负担高昂的资本价格。(5)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国家并没有让金融体系市场化,而是让其带有很强的政策性。(6)四大国有银行的80%以上的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其它融资渠道如证券市场,也基本上与非国有企业无缘。

(7)除了银行以外,国家陆续开始恢复和重建保险、信托和证券等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很快,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8)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相比四大国有银行在资金总量上相差甚多,而且也存在一系列像股票市场、信托投资公司一样的问题。

(9)金融市场上表现出的各种乱象,与金融市场本身承担着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制等因素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7. 中国目前的最优金融结构应该是怎样的?该如何改革?

答:最优金融结构,应该是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同时辅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为什么应该是这样的呢?

原因:

(1)我国现今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依然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和昂贵。

(2)这样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当前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仍然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是资本密集型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

(3)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能够的技术相对成熟,产品也相对成熟。而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中,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和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沿,企业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