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9.30 MB
- 文档页数:25
舞龙课概述一、舞龙运动的概念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二、舞龙运动的背景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舞龙运动伴随着龙的诞生和龙文化的发展而出现,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
几千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开展。
自1992年原国家体委研究拟定《全国舞龙竞赛规则》开始,舞龙运动正式纳入体育比赛项目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舞龙运动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起来。
特别是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和国际龙狮总会的正式成立,更标志着舞龙运动开始进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并被世界所接受,短短的13年时间,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国际龙狮总会,以世界舞龙锦标赛为代表的各种国际性和国内舞龙赛事活动的不断举办,世界和国内舞龙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和技艺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舞龙运动独有的体育和文化魅力,表明了这项运动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舞龙运动的功能(一)、教育功能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
”因此,从事舞龙这项运动,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的方面的教育与锻炼,它更能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它还能增进对各民族文化更直观和深入地了解,能激发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
(二)、民族凝聚功能钱其琛总理撰写的《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文章中指出:“从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说,龙文化首先体现中华民族团加合力的精神内涵”;“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舞龙和赛龙舟都需要运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而无法运用单个人的力量完成,在这种集体的合作中,如果单个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个集体的节奏中去,所有人都会招致失败”;“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三、名词解释:1、舞龙(狮)运动:舞龙运动时一项集娱乐、喜庆、技能、健身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运动,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能锻炼人的体魄和意志。
2、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左右两侧交替作八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有,也可以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
3、C级难度动作:是指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专项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舞龙(狮)技巧动作,高难度的舞龙(狮)组合动作,并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
四、简答题:一.舞龙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有哪些?答:1.动作规格,分值为7分。
①姿势正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技术熟练,出色完成全部动作给予满分。
②与动作规格有差距,轻微错误扣0.05分;明显错误扣0.1分,严重错误扣0.2分。
③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最多扣0.3分。
2.布局、结构、精神面貌,分值为1.5分。
①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动作顺序、方位、路线正确,有很好的表现力给予满分。
②改变规定套路动作顺序,运动方向线路,每出现一次扣0.1分。
③完成套路节奏松散,运动员精神面貌不足,缺乏表现力,根据程度扣0.1至0.5分。
3.音乐伴奏,分值为1分。
①音乐伴奏的节奏与舞龙动作、构图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乐曲完整,很好地烘托舞龙气氛给予满分。
②与以上标准有差距,根据情节扣0.1至0.5分。
4.服饰,分值为0.5分。
①运动员的服饰符合规则要求,给予满分。
②与标准有差距,扣0.1至0.2分二.舞狮自选套路的评分标准有哪些?答:1.动作规格分值为5分①人体姿势正确,龙的形态饱满,技术方法合理,步型、步法规范,配合协调,圆满完成套路全部动作,给与满分。
②表现与规格要求不符(有失误),每出现一次轻微失误扣0.1分,每出现一次明显失误扣0.2分,每出现一次严重失误扣0.3分。
2.艺术表现分值为3分①运动员精神饱满,神态演示丰满逼真,充分展示龙的精神神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视完成情况给与0.5-1分。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传统舞龙运动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传统舞龙运动创新与发展方面,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笔者从传统舞龙运动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创新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传统舞龙运动的历史背景传统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百姓文化,它最早的形式是让人们用芦苇或草编制成的龙形成列,通过反复舞动,表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崇敬和祈愿。
这种形式的百姓文化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化艺术。
到了明朝清朝时期,舞龙更演化成了一种年节、婚嫁等现实生活的集体表演形式,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直到今天,舞龙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精髓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二、传统舞龙运动的现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舞龙运动也逐渐走向了文化多样化的阶段。
现在的舞龙不仅是简单的表演,而是融合了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元素,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度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艺术门类。
对于传统舞龙运动的发展,有以下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多样化: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音乐、舞蹈、灯光、动画等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演出形式。
如今舞龙已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表演,而是通过在表演中加入奇幻风格、灯光效果、音乐等元素,突出舞龙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二是专业化:传统舞龙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百姓文化艺术升华为一种以专业为基础的艺术门类。
现在已经成为了专项运动,除了在民间文化活动中广泛应用以外,舞龙运动也独立地参加了各种文艺比赛,并且有更加规范的比赛规则。
三、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在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受众精准打造。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在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中,需要关注年轻人,向他们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此外,在传统婚礼等民俗活动中,舞龙运动的活动也能够得到发扬光大。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作者:韩以轩2012年5月24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被称为“龙的故乡”。
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精神、一种企求、一种寄托、一种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劳、勇敢、奋进、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
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
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一、舞龙运动基本技术:1.8字舞龙动作。
运动员将龙体在人体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运用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
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
2.游龙动作。
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运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
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
3.穿腾动作。
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
要求在穿越和腾越时,龙形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
4.翻滚动作。
龙体呈立圆或斜圆状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
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360度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
舞龙运动的内容和分类舞龙运动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体育运动,起源于中国南方,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集群体舞蹈、手工艺术和体育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
一、舞龙运动的内容舞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龙舞。
龙舞是一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传统舞蹈,它以中国传统龙文化为基础,运用身体语言和动作来表现龙的形态、气势和神态。
舞龙的动作要求舞者身体柔韧、协调,具有舞蹈和体育竞技的特点。
舞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掌握龙舞的技巧和精神内涵,才能在表演中体现出龙的神韵和气势。
舞龙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制作龙头和龙身。
制作龙头和龙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手工艺技巧和美学素养,同时也需要对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制作龙头和龙身需要选用优质的材料,如竹子、布料、漆等,然后经过切削、缝制、涂漆等工艺步骤,最终制成一条栩栩如生的舞龙。
二、舞龙运动的分类舞龙运动可以分为传统舞龙和现代舞龙两种类型。
1.传统舞龙传统舞龙是指按照传统的龙舞形式和技巧进行表演的舞龙。
传统舞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舞龙通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活动中进行表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现代舞龙现代舞龙是指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舞蹈、音乐和舞台表演元素的新型舞龙。
现代舞龙更加注重舞蹈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同时也更加注重舞龙的商业化和娱乐性。
现代舞龙通常在商业活动、娱乐演出和文化交流等场合进行表演,如商场开业、节日庆典、文化节目等。
三、舞龙运动的意义舞龙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舞龙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舞龙运动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龙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2.促进身体健康舞龙运动是一种集舞蹈和体育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通过舞龙运动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
传统舞龙的技巧与动作传统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种集艺术、体育和民俗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舞龙以其独特的技巧和动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传统舞龙的一些技巧与动作。
一、舞龙技巧1. 龙身的运动:舞龙者通过手中的龙头和龙身,以及用脚拖着的龙尾,呈现出龙的游动形态。
在舞龙的过程中,需要将龙头部分竖直高举起来,配合龙身和龙尾的扭动,形成龙身的起伏与流动感。
2. 抖动的技巧:舞龙时,舞龙者可以用力抖动龙身,使龙身上下摆动,打出震撼的效果。
在抖动的过程中,舞龙者需要掌握节律感和力度的变化,使龙身的抖动线条流畅、有力而不失稳定。
3. 龙身的卷绕:舞龙者可以通过手中的绳索将龙身卷绕成各种形状,如圆环、螺旋等。
这种技巧需要舞龙者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能够准确地掌握龙身的卷绕节奏和形状。
4. 龙尾的拖行:在舞龙中,龙尾的拖行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舞龙者可以用脚用力拖着龙尾,使其在地面上摩擦产生摩擦声和尘土飞扬的效果。
这种拖行可以增加舞龙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
二、舞龙动作1. 龙头的抬举与下压:舞龙的过程中,舞龙者可以通过手中的龙头让龙头抬举或者下压。
抬举时,龙头高高举起,表现出龙的威风和庄严;下压时,龙头低垂,展现出龙的灵动和柔和。
2. 龙身的扭动与翻身:舞龙者可以通过手的左右移动,使龙身左右扭动起伏。
同时,在扭动的同时,舞龙者还可以通过伸缩手臂的动作,使龙身上下翻卷,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形态。
3. 龙尾的甩摆与旋转:在舞龙中,舞龙者通过腿部的动作,使龙尾上下甩摆,增加龙尾的动感。
同时,舞龙者还可以通过手的旋转动作,使龙尾围绕着龙身快速旋转,形成旋涡状的效果。
4. 龙身的延伸:舞龙者可以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使龙身在空中延展出各种线条和动态。
这种延伸动作可以营造出龙的飞舞感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舞龙的表演中,舞龙者的合作非常重要。
舞龙需要多人协同配合,共同操作龙头、龙身和龙尾,准确地掌握节奏和配合动作,才能演绎出流畅、美丽的舞龙形象。
舞龙运动发展现状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一、介绍舞龙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源自于古代的祭龙仪式。
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舞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舞龙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所带来的思考。
二、舞龙运动的发展现状1. 舞龙运动的起源和历史•舞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龙仪式,通常与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相关。
•早期舞龙形式简单,多为龙头、龙身和龙尾三个部分,使用竹子、布料等制作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的形式逐渐丰富,增加了舞动、翻转等动作,也采用了更精致的材料。
2. 舞龙运动的普及程度•舞龙运动在中国各个地区广泛普及,成为庆典活动、节日表演等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在中国,舞龙运动也受到许多海外华人的喜爱,成为他们保持民族传统的一种方式。
3. 舞龙运动的比赛项目•舞龙运动逐渐形成了竞技化的比赛项目,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参与。
•舞龙比赛主要评分标准包括舞技、表演动作、团队协作等方面。
技巧高超、整体协调的队伍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4. 舞龙运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舞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重视。
•许多舞龙传统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和传承。
三、舞龙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1. 推动民族文化传承•舞龙运动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通过比赛、表演等形式,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年轻一代通过参与舞龙运动,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促进了传统体育的发展。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舞龙运动需要团队合作和默契,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参与舞龙运动的过程中,队员们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3. 增强身体素质•舞龙运动需要较高的体能和灵活性,参与者需要经常进行身体训练和舞蹈练习。
•通过舞龙运动的参与,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
4. 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舞龙运动不仅是体育活动,也是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