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一共有多少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
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
第一种是1938年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
复社是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
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
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
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
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
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
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
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
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
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
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
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
1991年古籍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
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
后来人民文学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
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
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
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
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日寇占领期间,许广平一度被捕,抄家时这部日记也被抄走,发还的时候就少了1922年这一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
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
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
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
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
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
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
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
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
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
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
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
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
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
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
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
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
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
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
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
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
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鲁迅代表作《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于一九三八年印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编辑的版本,该书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所收只是鲁迅的著作、译文和部分辑录的古籍,共二十卷,只收作者自己撰写的著作,包括创作、评论、文学史专著以及部分书信,并加了必要的注释,共十卷,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间印行,鲁迅代表作[专题]。
197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20卷的《鲁迅全集》。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鲁迅全集》,目前一般教科书所选用的鲁迅的文章均出自这个版本。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8卷的《鲁迅全集》新版本。
目录1 多次出版2 版本目录1938年版1973年版1980年版2005年版2009年版2012年版2013年修订3 学术影响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精彩书评4 作者简介多次出版编辑《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于一九三八年印行,其后多次出版不同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为1938年版,当时,出版全集需要报批,而鲁迅的一些作品集属于查封的对象,所以这本全集只能以民间的方式出版,由上海复社接手编辑,所用时间仅仅四个月,因此不免有些遗漏。
第二个版本是1958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0卷本《鲁迅全集》,第一次为鲁迅文集加了注释。
但名为“全集”,实则是最不“全”的一个版本。
因为这个版本只收集了鲁迅的创作、评论和文学史著作等,而他翻译的外国作品和编校的一些作品却另行出版。
第三个版本是1973年版,该版是由人民文学社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是根据1938年版重排,但是删除了书中蔡元培的序言,个别地方也作了一些改动。
这是在特殊年代下出版的一本全集,不能全面展现鲁迅的作品。
第四个版本是1981年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在1958年出版的10卷本基础上,又增加了《集外集拾遗补编》、《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并将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缺失),以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书信都收了进来,当时编撰该全集时,几乎动员了所有重要的学者,被公认为是阅读和研究鲁迅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版本。
鲁迅主要作品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主要作品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鲁迅主要作品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一件小事》(1919)、《社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祝福》(1924)、《药》(1919)、《狂人日记》(1918)、《阿Q正传》(1921)是前期小说,除《祝福》出自《彷徨》,其余均出自《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记念刘和珍君》(1926)、《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5)、《〈呐喊〉自序》(1923)是前期杂文。
《文学和出汗》(1927)、《友邦惊诧论》(1931)、《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人生识字糊涂始》(1935)等是后期杂文。
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文艺影响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鲁迅参考书目:(对鲁迅的研究,中国大陆、日本、欧美是重镇)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052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3李何林编.鲁迅论[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据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版重印4李长之.鲁迅批判[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5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9唐弢.鲁迅的美学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0乐黛云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1北冈正子.《摩罗诗力说》材源考[M],北京师大出版社,198312、孙玉石.《野草》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郜元宝.鲁迅六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4、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15、林非、刘再复:《鲁迅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16、郑家建.《〈故事新编〉诗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17、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上中下册;散篇,上中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8、朱正:《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19、曹聚仁.鲁迅评传[M],东方出版中心,200620、朱正、等.鲁迅史料考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1、伊藤虎丸.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2、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3、程麻.鲁迅留学日本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24、林贤治.鲁迅的最后1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
鲁讯作品介绍--------------------------------------------------------------------------------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6-01-17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侯小青鲁迅自1907年开始文学活动,至1936年逝世,近30年间留下700多万字的著作、译作,加上日记和书信约1000万字以上。
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集两本:《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本:《故事新编》;散文诗集一本:《野草》;回忆往事为主的散文集一本:《朝花夕拾》,以上共计35万字。
鲁迅的主要精力用于杂文创作,共出杂文集16本,计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杂文创作在他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杂文近700篇,约135多万字,占全部创作的80%,历时18年。
他整理、辑录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五本:《嵇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小说旧文钞》、《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研究论著两本:《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以上共约80万字。
翻译、介绍10多个国家的长、中篇小说和童话九本,短篇小说和童话78篇,戏剧两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以上共约310多万字。
陆续发现的未收进集子的文稿约有60多万字。
鲁迅接待过大约500多名来访的青年,亲手拆阅了约1200个青年给他的来信。
他亲自回信约有3500多封,现在能收集到的只有1400多封,约80万字。
他从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的日记(其中1922年佚),未作字数统计。
此外,鲁迅所编辑的报刊、杂志、丛书约40种,为青年作者写序或跋的书约50多种,为青年校阅、编选和介绍书稿有54种。
鲁迅全集一共有多少版本鲁迅1936年10月辞世;迄今75年间;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曾编辑出版过许多卷数不同、版本相异的鲁迅全集;但就编校内容质量与流传影响而言;在鲁迅着作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以下5种各具特色的全集版本:第一个版本为1938年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当时国民党一党专制;出版全集需要报批;而鲁迅的一些作品集属于查封的对象;所以这本全集只能以民间的方式出版;由上海复社接手编辑;所用时间仅仅四个月;因此不免有些遗漏..第二个版本是1958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0卷本鲁迅全集;第一次为鲁迅文集加了注释..但名为“全集”;实则是最不“全”的一个版本..因为这个版本只收集了鲁迅的创作、评论和文学史着作等;而他翻译的外国作品和编校的一些作品却另行出版..第三个版本是1973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是根据1938年版重排;但是删除了书中蔡元培的序言;个别地方也作了一些改动..这是在特殊年代下出版的一本全集;不能全面展现鲁迅的作品..第四个版本是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6卷本鲁迅全集;这是在1958年出版的10卷本基础上;又增加了集外集拾遗补编、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并将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缺失;以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书信都收了进来;当时编撰该全集时;几乎动员了所有重要的学者;被公认为是阅读和研究鲁迅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版本..该版本中没有收录鲁迅的译文部分..1981年的16卷本鲁迅全集曾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鲁迅全集版本;不仅深受中国内地读者欢迎;而且中国台湾的谷风出版社也据此出版了繁体字的鲁迅全集;日本东京的学刀研究社还与我国有关方面洽谈签约;以这一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编辑;于1984—1986年昭和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出版了日文版20卷本鲁迅全集..第五个版本是2005年由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8卷本鲁迅全集;该版从2002年5月开始修订;共改动近千处;修改、新增注释2000多条;增收佚文、佚信、原信100多封;收入鲁迅为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约10万字..但鲁迅的译文集仍未收入全集.. □宫仁。
鲁迅作品全编(个人整理),加粗了的为各校考过的考点。
鲁迅的创作:《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
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风波》1920,七斤《故乡》1921,闰土《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端午节》《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幸福的家庭》《肥皂》四铭《长明灯》“看 / 被看”《示众》“看 / 被看”《高老夫子》高尔础《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序言》《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理水》“看 / 被看”《采薇》1935、12,“看 / 被看”《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出关》《非攻》《起死》1935、12,《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1947年王士青出版了《鲁迅传》,这是第一部。
后来作者做了修改,1959年再出版。
但记者、作家曹聚仁说这部《鲁迅传》是“一团草”,于是他写了一部《鲁迅评传》。
在这部评传里,曹聚仁把鲁迅概括为虚无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这引起国内不少读者的不满,尤其是到了“”时期,这部书被定为“毒草”。
1990年林贤治出版了三大本的鲁迅传记,第一部叫《探索者》,第二部叫《爱的复仇》,第三部叫《人间鲁迅》。
全书写得开阔大气,悲欣交织,出版后作者好像意犹未尽,2011年又出版了《鲁迅最后的十年》,满怀激情地描绘了鲁迅最后十年的战斗生活。
王晓明写了《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作者抓住鲁迅的一个层面,进行细细评述,有人说像夜莺在吟唱。
朱正写过一本鲁迅传叫《一个人的呐喊》,全书史料丰富,读起来无枯燥之感,而且有滋有味。
“”期间石一歌写的《鲁迅传》,把鲁迅写成圣人,所以“”后此书再无人问津。
有个叫郑学稼的人写了《鲁迅正传》,该书对鲁迅进行了诋毁。
作家唐|是鲁迅生前的好友,读者对他写的鲁迅传记,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惜他《鲁迅传》只写了一半,就离开了人世。
同样学者林辰的《鲁迅传》,也只写了一半,就撒手西去。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启动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学者陈漱渝写了25万字的《搏击暗夜鲁迅传》,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场景为纬,论述清晰,形象扎实,重点突出,是一部颇有特色的人物传记。
该书于2016年出版。
日本也有鲁迅研究学会,有不少人写了鲁迅传和研究鲁迅的专著。
苏联学者波茨涅娃也写《鲁迅传》。
这样一算,国内外学者写的鲁迅传,共达50多部。
那么《鲁迅全集》有多少版本呢?统计,共有5种版本。
鲁迅逝世后,后经蔡元培、马裕藻、许寿裳、沈兼士、茅盾、周作人的共同努力,于1938年由“复社”出版了第一部《鲁迅全集》。
1958年,国家出版了10卷本《鲁迅全集》,同时还出版了10卷本鲁迅译文集。
这次出版把创作和译文割开了。
由于极“左”思潮的原因,还抽掉了不少文章。
鲁迅全集新疆人民版评价
鲁迅是文学大师,还是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科普作家,以及书法家、美术家、设计师。
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鲁迅,理解鲁迅。
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的《鲁迅全集》,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鲁迅。
早在1938年,就有《鲁迅全集》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三种《鲁迅全集》版本,即1956年的十卷本、1981年的十六卷本、2005年的十八卷本,为学习鲁迅、研读鲁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四种《全集》都有遗憾,“全集”并不“全”,鲁迅先生的一些著作没有收入,从而使鲁迅先生的成就没有能够完整地展现出来。
进入新世纪,光明日报出版社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组建了新的《鲁迅全集》编委会,历时五年,在以前各版的基础上,尽力搜寻鲁迅先生的遗稿,编辑成一套崭新的《鲁迅全集》。
这套《全集》力图全面反映鲁迅先生在创作、翻译、古籍辑校、科学普及方面的成就,并涉及鲁迅先生的书法、绘画、美术论著和书刊装帧设计等,是迄今为止相对最全面地反映鲁迅先生各方面成就和贡献的文集。
在收集、钩沉鲁迅轶文上,光明日报出版社版的《鲁迅全集》颇具特色。
诗歌方面,他们从《周作人日记》中录出了《别诸弟三首》(二辑)《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惜花四律》等,从周作人日记手稿中录出《题照赠仲弟》,对理解早年鲁迅的思想感受很有参考价值。
杂文方面,他们重新编辑了鲁迅逝世后出版的文章,
按照鲁迅先生生前的构想,辑录为《人海杂言》《荆天丛笔》,其中《《劲草》译本序》《《魏子〉序》等均系残稿整理而成。
鲁迅著作书目著作书目:《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期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惶》(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鲁迅全集》第一卷题目和注释拾补二则】鲁迅全集(全20卷).epub《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收入作者的著作、佚文和辑录的古籍,共二十卷,于1938年印行,最近在查阅《鲁迅全集》时发现第一卷若干文章在题目和注释上和鲁迅在《新青年》和《小说月报》等期刊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出入,根据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出版说明:“本版《全集》以1981年版为基础进行修订,根据增补不足,修正错讹的原则,补入迄今搜集到并经确认的佚文佚信,收入《两地书》的鲁迅原信和《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
对原有注释作了增补和修改,所收著作又据作者生前审定(或写定)的文本作了校核。
”再找出1981年版的《鲁迅全集》对比,发现2005年版出现的错误在1981年版同样存在(除了2005年版本在时间标注上改用了阿拉伯数字),而根据此版的出版说明:“注释方面,这次对十卷本的注释做了一些订正和增补;原来未加注释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字史纲要》,都已加注;增收的《集外集拾遗补编》等三种和书信、日记,也都加了简要的注释。
”可见对于注释部分,1981年版投入了很多心力去整理和修订,尤其到了2005年“所收著作又据作者生前审定(或写定)的文本作了校核”,所以严谨缜密的校核对《鲁迅全集》信息的准确具有重要意义,秉着这种态度,论者将发现的若干出入之处,请相关专家指正。
一、关于《热风》中《随感录二十五》和《三十三》的注释根据比对1981年和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一卷中《热风》中《随感录二十五》和《三十三》的注释是完全相同的,其中《随感录二十五》注释是“唐俟”而《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的目录中“随感录(二五)”的署名的确是“唐俟”,但是在文后的署名却是“俟”。
同理《三十三》在《鲁迅全集》中的注释是“唐俟”而《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目录中“随感录(三三)”署名是唐俟,而文后署名却也是“俟”。
是不是两个版本的《鲁迅全集》对《新青年》“随感录”中周树人所用的“唐俟”的笔名都用“唐俟”表示?或者都用“唐俟”来代替《新青年》“随感录”中出现的“俟”?就像但凡是《新青年》中出现的“鲁迅”或者“迅”这种笔名都会在《鲁迅全集》中用“鲁迅”表示呢?经查证,同样是发表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的“随感录(三七)和(三八)”在目录中的署名虽然都是“鲁迅”,但是在文后的署名却分别是“鲁迅”和“迅”,这一细节区分在两个版本的《鲁迅全集》的《热风》中有很一致的保持,其中《三十七》注释:“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
《鲁迅全集》一共有多少版本?
鲁迅1936年10月辞世,迄今75年间,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曾编辑出版过许多卷数不同、版本相异的《鲁迅全集》,但就编校内容质量与流传影响而言,在鲁迅著作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以下5种各具特色的全集版本:第一个版本为1938年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
当时国民党一党专制,出版全集需要报批,而鲁迅的一些作品集属于查封的对象,所以这本全集只能以民间的方式出版,由上海复社接手编辑,所用时间仅仅四个月,因此不免有些遗漏。
第二个版本是1958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0卷本《鲁迅全集》,第一次为鲁迅文集加了注释。
但名为“全集”,实则是最不“全”的一个版本。
因为这个版本只收集了鲁迅的创作、评论和文学史著作等,而他翻译的外国作品和编校的一些作品却另行出版。
第三个版本是1973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是根据1938年版重排,但是删除了书中蔡元培的序言,个别地方也作了一些改动。
这是在特殊年代下出版的一本全集,不能全面展现鲁迅的作品。
第四个版本是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6卷本《鲁迅全集》,这是在1958年出版的10卷本基础上,又增加了《集外集拾遗补编》、《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并将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缺失),以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书信都收了进来,当时编撰该全集时,几乎动员了所有重要的学者,被公认为是阅读和研究鲁迅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版本。
该版本中没有收录鲁迅的译文部分。
1981年的16卷本《鲁迅全集》曾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鲁迅全集版本,不仅深受中国内地读者欢迎,而且中国台湾的谷风出版社也据此出版了繁体字的《鲁迅全集》;日本东京的学刀研究社还与我国有关方面洽谈签约,以这一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编辑,于1984—1986年(昭和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出版了日文版20卷本《鲁迅全集》。
第五个版本是2005年由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8卷本《鲁迅全集》,该版从2002年5月开始修订,共改动近千处,修改、新增注释2000多条,增收佚文、佚信、原信100多封;收入鲁迅为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约10万字。
但鲁迅的译文集仍未收入全集。
□宫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