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
102 /矿业装备 MINING EQUIPMENT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分析□ 张 超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 山西长治 0462051 煤矿地质构造类型1.1 断层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纵向的大幅度位移,位移过后即形成断层构造。
断层构造较为明显的地表形态是地堑和地垒,而两者的判断也有其固定的依据,断层上升区域形成的地形被称之为地垒,当地垒占地面积和体积超过一定范围时,将会给煤矿开采工作带来较大的负担,影响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而随着地壳运动下降形成的断层则被称之为地堑,该区域的地壳相对较薄,因而地下承压水等会沿着地表缝隙发育,形成湖泊等地貌,该类地貌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煤矿开采质量,导致矿井中出现突水等问题,影响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
地堑和地垒分布于煤矿开采区域都会增加煤矿开采难度,同时其发育变化将会增加采煤的安全负担,研究人员要加强对地壳中不同作用力及其作用表现的重视,明确其走向差异和一定时间内的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煤矿开采战略。
1.2 褶皱构造褶皱也是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随着地壳相互挤压,中间凸起的区域称之为背斜,而中间凹陷的区域称之为向斜,这两类构造中形成的资源也会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背斜中会存储着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而受其地表特征的影响,向斜中一般会分布大量的水资源。
在外力作用,特别是风化作用等的影响下,向斜和背斜的对外呈现形态也会发生变化,需要研究人员加强重视四。
煤炭开采时受背斜的影响相对较小,受向斜中储水本文主要围绕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对常见的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劈理构造进行分析,探究其各自的发育规律和发育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综合其对煤矿生产造成的影响来调整煤矿生产方式,保证煤矿开采工作以更为安全高效的方式进行,提高煤矿综合效益。
构造等的影响较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开展,褶皱在挤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石和裂缝,该区域的岩层稳定性相对较低,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
研究人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应当结合褶皱发育规律,通过建模等方式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预测并制定预防性措施,提高其整体工作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开展,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矿区周边相关资源的开采效率。
宁阳煤田伏山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研究摘要:在论述釜山井田地层、构造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伏山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的规律为滑面的多级性、层位的选择性、滑动的方向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垂向构造的不协调性、垂向构造的不协调性、块段差异性及力学性质的复杂性。
指出滑动构造对煤层赋存及煤层开采的主要影响,对指导煤矿生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伏山井田;滑动构造;规律滑动构造是指地质体沿水平断层带(滑动带)运动所形成的构造组合,作为滑覆类型之一的中立滑动构造,其构造要素由下伏系统、润滑层、滑动面、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5部分组成[1],滑动构造的基本要素是构成滑动拆离的低强度和高应变的软弱层[2]。
地壳上部的沉积盖层和其中的煤系地层具有软硬层相间、成层性的特点,尤其是低强度和高塑性煤层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滑动层。
沉积盖层和煤系中的滑动构造的普遍性日益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认识。
宁阳煤田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宁阳断陷北部,属于汶泗凹陷的组成部分,受汶泗凹陷和郓城断裂的控制,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
凹陷带内保存了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并发育有上侏罗统的蒙阴组和第四系。
井田出于宁阳煤田最东端的中深部地段,总体形态为一走向近东西的单斜构造。
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和煤层沉积稳定,为华北型含煤构造,井田内中小断层发育。
1 地层1.1地层总述本井田含煤岩系为石炭-二叠系,属于华北型含煤构造。
井田地层系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厚度为1-25m,平均厚度为6.50m,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由砂质粘土、沙、砂砾石组成。
侏罗系:区内最大残厚为258.80m,属于陆相沉积,主要由巨厚层状黄色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组成。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区内最大残厚184.20m。
为内陆河湖相沉积,以杂色粘土岩、会-灰绿色砂岩为主,不含煤。
二叠系山西组:为本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61.60m,主要沉积贴点是以中粗-细碎屑岩为主夹可采煤层和浅色泥质岩。
一、矿井概况建北煤矿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南部,行政区属延安市黄陵县腰坪乡管辖,向北经店头至黄陵县城60km。
西、北、东以南沟、干沟、杀场沟、老林沟等为自然边界,南以原建庄井田中部无煤带为界与建新煤矿相邻。
二、井田构造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之陕北斜坡与渭北隆起的过渡地带。
建北煤矿位于黄陵矿区西南边缘地带建庄井田,地处庙彬褶皱区北部的马栏建庄构造带,以继承性长期发育的北东北西两向交织的宽缓褶皱构造为其主要特征。
地层倾角平均为2~3°左右,并在此背景上发育了一些短轴背斜,鼻状背斜等平缓拱形隆起的次级构造,断裂不发育,仅见有一些小断层或平移断层。
2.1褶皱构造特征2.1.1井田周边褶皱王家沟背斜:位于井田西南部,为一北东-南西向延展、向南东弯凸的弧形背斜。
向北与狼牙沟背斜相交,构成了建新矿井西北部的自然边界。
辽望台向斜:位于建新矿井内,王家沟与窑上隆起带之间,轴向北东-南西,与窑上背斜南段近于平行。
其轴线沿建8、10、N303、N403、3号等钻孔向南西方向倾伏开阔。
区内轴线长约8.5km,最大宽度4.5km,最大降深幅度约150m。
两翼倾角变化不大,一般在1~3°之间。
2.1.2井田内大型褶皱根据地质勘探成果,建北井田重力异常表明该区域整体为一自东而西呈由北东转向近东西向之斜坡带。
构造形态简单。
总体趋势为一大体西倾,倾角3°左右的宽缓单斜,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了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
根据煤层赋存状态,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可知,建北井田发育有一系列北东和北西向双向交织的褶皱构造,这些褶皱构造主要是同沉积构造,在聚煤期表现为一系列古隆起和古凹陷,并具有长期继承性发展的特点,不仅控制着煤系、煤层的分布范围和原始形态,而且也决定了当今煤层的赋存范围与形态。
建北井田主要的褶皱构造(图1)及其特征如下:图1 建北井田地质构造纲要图瓦窑坪背斜:位于井田北部外侧的瓦窑坪一带,呈北西向延展。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1. 煤层的形成与构造特征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长期压缩、干燥、变质形成的,因此,煤矿地质构造特征首先与煤层的形成和演化有关。
一般来说,煤层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有机物的积累和保存,而构造运动则对煤层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煤层的形成过程中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是煤层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煤炭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地构造运动可以导致煤层的隆起、沉降、变形等过程,进而影响煤层的形态、厚度、质量等特征。
例如,地壳的抬升和降沉可以导致煤层的调整和变形,形成煤层的诸多特征;同时,构造运动还会导致煤层的层序变化和断裂改变,进而影响到煤层的区域性分布和资源的利用。
(2)煤层的倾角和褶皱特征在地质构造中,煤层的倾角和褶皱特征是煤炭资源形成与保存的重要因素。
煤层倾角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煤层的分布、厚度和矿体形态;而褶皱则会导致煤层的水平方向变化和断裂的形成,影响煤层的连通性和局部质量。
因此,煤层的倾角和褶皱特征是影响煤炭资源的开发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3)煤储层的孔隙和渗透特征煤储层的孔隙和渗透特征是影响煤炭资源保存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由于煤是一种有机质的高分子复合物,其孔隙和渗透特征较为特殊。
煤储层内部可能存在各种类型的孔隙系统,例如微孔、中孔、大孔等。
这些孔隙的大小、数量和分布特征会影响煤储层的渗透性和储存量。
2. 煤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方法对于煤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将其应用于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中。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两种方法。
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电磁、重力、磁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测量不同物理参数的变化来获取煤炭资源的地质构造特征。
当代化工研究£2Modern Chemical Research UQ 2020•23技术应用与研究霍尔辛赫煤矿断层地质带构造待征分析*张思远(山西霍尔辛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046000)摘耍:国家政策的变化带动着社会生产力的革新,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矿井生产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霍尔辛赫煤矿相关背景介绍、区域概况阐述,从地层岩性、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探索出断层发育飽几个关联因素,借以为霍尔辛赫煤矿餉开采提供可靠餉理论依据,为矿区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餉保障.关键词:霍尔辛赫煤矿;断层发育;构造特征;矿井地质中阖分类号:T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ault Geological Zone in Huoerxinhe Coal MineZhang Siyuan(Shanxi Huoerxinhe Coal Industry Co.,Ltd.,Shanxi,046000)Abstract:Changes in national p olicies are driving the innovation ofsocial p roductivity.Unprecedented changes are taking p lace in all walks of life,and mine production is no exception.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of the Huoerxinhe Coal Mine,the regional overview,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 he stratum lithology,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 he mining area,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it explores several related f actors f or the development of f aults.The mining of H uoerxinhe coal mine provides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and brings great guarantee f or safe production in the mining area.Key words:Huoerxinhe coal mine;fault development^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mine geology1.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矿井生产的效益原大不如以往,工人积极性不高,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应用到矿井开采方面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这对于矿井生产相关方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指煤层地质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特征及其规律性。
地质构造特征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开采条件、煤层赋存状态以及煤矿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对于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煤矿勘探和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构造构造类型构造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岩层和岩块的形成和变形过程。
一般来说,地质构造在地球表面上呈现出的形态,可以分为隆起、断陷和地堑等不同类型。
隆起构造是指地区岩层上升形成凸起状;断陷构造是指地区岩层下沉形成凹陷状;而地堑构造则是指由两个相对坡度较大的山脊构成的沟壑地形。
在煤矿地质中,不同的构造类型对煤层的产状和储量分布有着不同的影响。
断陷区域的煤层多呈现为分散、沟槽状,而隆起区域的煤层则通常呈现为集中、凸起状。
二、构造活动性构造活动性是指地质构造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构造活动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煤层的形成和保存。
在构造活动性较强的地区,煤层往往会受到较为强烈的挤压和变形,从而影响其产状和储量分布。
而在构造活动性较弱的地区,煤层则往往会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产状和分布。
构造活动性还会影响煤层的破裂和断裂程度。
在活动性较强的地区,煤层破裂和断裂程度较大,导致煤矸石和采空区的形成。
这也是煤矿灾害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三、构造走向和倾向构造走向和倾向是指地质构造在地面上的展现形态。
构造走向是指构造线在地表上的走向方向,一般用角度和罗盘方向表示;构造倾向是指构造线在地面上的倾斜或倾角方向。
在煤矿地质中,构造走向和倾向的特征对于煤层地质勘探和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构造走向和倾向的分析,可以确定煤层产状和赋存状态,进而指导煤矿的勘探导向和开采方向。
四、构造强度和稳定性构造强度和稳定性是指地质构造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承载能力。
构造强度和稳定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煤矿区域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构造强度和稳定性较低的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通常会较高,山体滑坡、地裂缝、坍塌等问题会更加突出。
收稿日期:2012-04-16作者简介:刘瑾(1971—),女,河南新乡人,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现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
焦作煤田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刘瑾(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河南新乡453003)摘要:对焦作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矿井生产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焦作煤田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影响,主要发育了3组不同方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将煤田切割为次一级的小断块,且由南向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带性,形成了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基本构造格局。
关键词:焦作煤田;构造特征;断裂;伸展变形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0506(2012)07-0049-02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矿矿床形成、形变和赋存的首要地质因素。
分析研究煤田构造作用,可以有效帮助煤矿开展生产。
为了全面了解焦作煤田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笔者对煤田地质勘查及矿井生产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获取构造发育的一些情况。
1区域构造特征焦作煤田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南段,小秦岭—嵩山东西向构造带北侧,与黄河南岸的荥巩煤田遥相对应,形成一向斜构造。
研究区处于该向斜的北翼,地层总体呈舒缓波状单斜构造,走向一般为北东—北东东,倾向南东。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南部板块内太行构造亚区之太行断隆。
太行构造区总体以断块构造为特征,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发育有NE 及NW 向2组断裂,且多为高角度正断层,相互交织成网。
焦作煤田的构造面貌与太行构造区总体构造面貌高度相似,是断裂与断块的组合,是在隆起构造背景上形成的伸展构造形式,其特点为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体,形成地堑、地垒、掀斜断块等组合形态[1]。
2构造发育特征2.1全区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体焦作煤田地层平缓(倾角5ʎ 15ʎ),构造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褶皱不甚发育,仅在煤田南部发育有东西走向的恩村向斜。
区内断层按展布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3组。
(1)近东西向断层构成了区内断块的边界,主要有盘古寺断层(F 8)、凤凰岭断层(F 4-2)、南张门断层(F 212)等,它们对北东向断层起限制作用。
矿区地质构造及特征研究摘要:文章重点针对矿区煤矿地质特征、构造及岩浆活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矿区;地质构造;特征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的西北部,总体为侵蚀溶蚀中山地貌。
地形切割较深,地势总体上“中部高、南北低”。
飞仙关组地势陡峻,沟谷纵横,形成区内最高山脉,近东西向伸展,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成为南北沟溪的分水岭。
永宁镇组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地势相对较缓,岩溶地貌不典型。
含煤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呈带状缓坡地貌,其间耕地密布,村落聚集,一般标高在1800~1900m之间。
区内最高点为西部一把伞梁子,海拔2193.80。
最低点位于矿区外北东部农科河,海拔1640m,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内最大相对高差553.80m。
二、区域地质特征2.1区域地层在地层区划上,本区位于扬子区黔北川南分区筠连镇雄小区西部边缘地带,该区地层主要特点为:缺失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广泛。
该区西侧为昆明昭觉分区威宁小区,其主要特点为:上古生界分布广泛,发育较全,且泥盆系、石炭系属独山型。
两个分区大致以紫云-垭都断裂为界,本区则位于两者的交界附近,但地层特征接近于前者。
该区域地层系统,2.2 区域构造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遵义断拱的西部边缘地带,该区域构造线呈NE或NEE向,多由一些宽缓背、向斜组成,断层以NE向为主。
其南侧为六盘水断陷,其构造线以NW向为主,西测渐转为NE或近S-N向,背、向斜均较紧密,断裂构造以NW向为主。
两个三级构造单元之间大致以NW向紫云-垭都断裂带为界。
本区位于两者交界地带的可乐向斜北段南翼,因处于两个三级构造单位交界附近和受紫云-垭都断裂影响,该区域构造形迹较复杂。
见图1。
三、矿区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可乐向斜南西翼南段,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NW-SE。
倾向基本为NE方向。
倾角较陡,25~40º,一般为30º左右。
044城市地理是很多城市规划学者努力的方向。
把遥感、GIS 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应用到解决城市热岛问题中,是现在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到目前为止,许多专家、学者从城市规划学科方向提出了许多有效缓解城市热岛的策略,提出要在能源规划、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规划的各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同层面的通风廊道规划,也能很好的城市环境热岛效应。
但是现在城市问题依然严重,需要大家不懈的努力。
不足之处,目前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如果以后多从定量上来着手,更能从数据上反映问题,那么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更具有客观性。
参考文献:[1]Oke T R.Boundary Layer Climate [M ].Cambridge :Great Britain at the University Press ,1987.1-3[2]白杨,王晓云,姜海梅,刘寿东,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王丽娟,济南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D ].2009.06[4]刘淑丽,卢军,陈静,将城市热岛效应分析融入GIS 中应用于城市规划[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03[5]黄大田,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设计[J ].城市规划,2002.09[6]任超,袁超,何正军,吴恩融,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及规划应用[J ].城市规划学刊,2014.03(216)[7]卢军,赵炎,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措施的实验分析[J ].绿色建筑生态专项技术作者简介:袁琦(1990.9-)汉,四川巴中人,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法:城乡规划,学位:硕士。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5ZA0123西南科大博士基金:14ZX136杨村煤矿地层构造研究刘强1徐志峰1陈岩1王琪2(山东省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山东济宁272000)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大队地质技术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2摘要:研究一个煤炭采区的地质构造对于该采区煤炭的开发布置和生产利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9年第7期
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9-01-21
作者简介:李伟(1991-),男(汉族),山西天镇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矿井地质工作。
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研究
李
伟*
(山西古县西山登福康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2403)
摘
要:煤炭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水平。
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产能过剩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共同挤压了煤炭的生存空间,使得我国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减少产能以及整合重组的情况。
因此,我们就应加强研究与分析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准确地评价矿井构造的复杂程度,这样才能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率开采。
就针对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煤矿资源;地质构造;发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P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7-0102-02地质构造主要就是在一些作用力下使岩层发生形变,这样就会导致断层、劈理等构造会对地质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也就影响了煤矿资源的安全开采。
因此,我们就应合理地分析煤矿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为煤矿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这样才能促进煤矿资源的高效率开采,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
1
煤矿地质构造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加大。
而如何对煤矿开采进行高效的设计,确保其能够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水平是当前煤矿企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我们就应对煤矿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顺利展开,从而就能有效地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下面,就针对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1
断层构造
断层主要是由于地壳发生断裂,使破裂的岩块发生位移而成的。
其中,断层的规模大小是不同的,有些断层可以无限的延长,甚至可以切穿地壳,而有些断层则会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地垒或者地堑形态。
当出现断层现象时,在断层处往往会形成相应的泉水湖泊,这样就影响了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也就威胁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开采安全。
而倘若不及时地对断层问题进行解决,就会增大后期的维护难度,这样也
就无法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水平。
因此,我们就应首先分析与研究断层的发展规律,才可以促进我们了解到断层构造的主要走向以及不同位置的断层所受的形变力的影响。
其中,断层中心的位置由于受到形变力的影响较大,其就会出现很多弯曲和扭转的现象,且其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形变量。
而在一些垂直断层的方向上,在断层的位移过程中,越靠近断层面的位置就会加大位移所产生的形变程度,进而也就给相关煤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此外,断层发生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
其中,地垒主要就是指发生形变时岩石之间上升的断块,其大小规模一般都不确定,较大的断块可能有数百里,这样就会影响相关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展开。
而地堑主要就是由于断层之间的凹陷形成的,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了地壳在拉伸运动中会逐渐变薄,这样也会影响煤矿工作的安全顺利展开。
因此,只有提前做好地质发育情况的勘察工作,才能为煤矿工作的合理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才能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1.2
褶皱构造
褶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构造现象,其一般向斜是盆地,而背斜一般和石油有关。
因此,大多数的褶皱构造都较为复杂,但是其一般存在与边浅的地表,这样就降低了对煤矿资源开采的影响程度。
但是,当褶皱受到力的挤压时,其就会产生很多的裂隙,这样就会破坏整个岩石的完整性和强度,从而也就增大了煤矿开采
102
2019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
工作的危险性。
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煤矿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就应对褶皱的形态、类型、成因以及分布特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这样才能为后期煤矿开采工作的展开奠定安全性的基础。
此外,褶皱的向斜一般呈向形,背斜则主要呈背形,而褶皱之中一般都含有煤矿、水以及石油等物质。
因此,在选择煤矿开采区域时,就可优先考虑褶皱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作时间,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采成本,以此就能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劈理构造
劈理构造主要就是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使岩石发生形变,其形变量往往与岩石中的矿物数量以及岩石粒有关。
因此,在开采相应的煤矿资源时,一定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有效地结合开采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进而再展开相应的煤矿资源的开采工作。
其中,环境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劈理构造。
譬如:当降雨冲刷相应的劈理构造以后,就会加剧整个劈理构造的恶化,这样也就给煤矿工作的展开带来了难度。
因此,在开采煤矿资源时,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开采原则,并不断的遵循相关的制度和规定,这样才能促进采矿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
加强对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的分析与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矿地质开采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进而就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以此就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下面,就针对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2.1断层构造的发育规律
对于不同规模的断层而言,其发展规律也是不尽相同的。
其中,断层影响带最大的宽度一般都处于断层的中心位置,然后其会在两边慢慢变小。
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时,就应首先选择统一合理的对象,我们可以选择断层上层的最大影响带宽度,这样才能对其展开高效研究。
其中,断层的长度与断层影响宽度之间的变化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即:随着断层规模的不断加大,断层影响带的宽度就会增加,且增大的幅度会随着断层规模的不断变大而逐渐的降低。
此外,在断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旁边两侧的影响带范围也会随着增长幅度的加大而逐渐地减小。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正断层的影响带宽度最小,其次是平移断层,最后是逆断层。
虽然它们的发展规律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一定的数学公式。
因此,在开展具体的地质构造规律研究工作时,就可首先对发展规律公式进行研究与分析,确保实现对断层构造发育规律的掌握。
2.2褶皱构造的发育规律
褶皱构造一般都较为复杂,其一般都集中在比较浅的地方,而向斜一般都是煤矿资源较为富集的地方。
因此,有些褶皱的向斜一般都分布在煤层露出的位置,这样就会降低对煤矿的开采工作的影响程度,但是会给浅部煤矿开采工作的展开带来一定的难度。
而在一些褶皱构造中,由于其所受作用力的逐渐减弱,其走向一般都较为稳定。
譬如:10m左右的向斜或者背斜的起伏一般不是很大,其并不会给煤矿的开采带来影响。
但是,在褶皱部位展开相应的煤矿开采工作时,应首先对其构造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判断,进而再展开相应的施工活动,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3劈理构造的发育规律
劈理排列一般都较为整齐,但是其种类繁多,发育规律也不尽相同。
其中,劈理主要有:破劈理、滑劈理以及流劈理三种。
就针对多数的劈理而言,虽然其都能穿过岩石的夹层,但是其并不会给煤矿开采工作的展开带来较大的影响。
但是,在进行相应的煤矿开采工作时,仍需对劈理构造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3总结
不断地研究与分析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对于有效地促进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不断地促进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进而对煤矿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进行有效地剖析,这样就能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此就能有效地推动中国煤矿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施龙青,宋忠航,吕大炜,等.新汶矿区翟镇井田2#煤层小断
层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2015(7):34-37.
[2]辛成华.大同煤田东周窑井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分析[J].价
值工程,2013(16):321-322.
[3]丁允龙.纳雍县比德向斜北西冀煤矿勘查区构造发育规律
及其复杂程度[J].能源与环境,2016(4):40-41.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