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
- 格式:pdf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在一些相邻的学科中或称之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它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改变。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观指导和制约着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作用于环境,造成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天命论的自然观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限于直觉地和表面地观察和记述自然现象,对自然规律尚无正确认识。
对林火、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力的恐惧产生了原始某某——从图腾、自然神、祖先神到人格神,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屈服;另一方面,征服自然的幻想与欲望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以及西方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等,均属征服自然幻想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天命论占统治地位的远古时代,地理环境决定论(Determinism,又称决定论)早已埋下了种子,这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征服论的自然观人类必将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即使在天命论占主导地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了征服自然的幻想和神话,有如上文所述。
战国时代孟子(公元前约372—前289)主X“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公元前约313—前238)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X“制天命而用之”。
这些伟大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无所作为的天命论,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减少了思想障碍,鼓舞人们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
四、协调论的环境观它既摒弃了“天定胜人”的天命论和决定论的环境观,也摒弃了“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环境观。
第八课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基础知识:1、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什么?答:(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3)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2、说一说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环境恶化危害。
答: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危害: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我国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答:(1)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答: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答:(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又会阻碍经济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6、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答:(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2)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我们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和技术,鼓励人们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追求。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法制建设,保护人权和民主自由,保证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提高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第三,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有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我们需要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还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培育,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第四,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研发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只有通过教育和科技的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社会挑战。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入国际组织,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需要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共同努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政治教案课题2.4.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
2.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自然资源总量人均拥有量耕地面积3126森林面积8107草原面积276淡水资源655矿产资源380提问:看了表格内容,你有何感想?一、我们共同的家园(板书)1.我国的资源国情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我国资源的特点。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2.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举出实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不和谐带来的危害。
小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不和谐带来的危看表格谈感想。
讨论我国资源的特点。
用材料背景引出本课内容。
了解我国资源现状,辩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害。
小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55页的三种观点:观点1.地球与其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如说是子孙借给我们的。
观点2.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
观点3.天堂和地狱大门的钥匙就捏在人类自己的手中。
保护好环境,地球就是人类的天堂;破坏了环境,地球就是人类的地狱。
小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的“相关链接”小结: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观察事物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知识: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项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贡献。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组成。
第一个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主要介绍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概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影响、我国资源现状及产生资源问题的原因、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因为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本层次是教学重点。
第二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主要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相对较强,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感悟和理解主要知识点,教学设计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设计和完成。
教学以视频《地球,你“肿”么了》拉开序幕,中间设计了三个活动:来自生活的调查——小马河村的故事——设计发展之路,围绕公益视频《小马河村的悲剧》而展开问题探究,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活动教学、情境感悟、小组合作、案例探究为主,以组织各学习小组展开生活调查和探究“小马河村的悲剧”为活动主线,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任务核心,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在讨论中明理,在学习中发现,在探究中提高。
1.3-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教学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当前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意识,但总体观念淡薄,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故需在行动上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
2、学生的需要: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尤其要明确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升华思想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1、故事导入:某校学生来到一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
在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言,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
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
同学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而陷入沉思……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是人类自己?此后果能否避免?2、材料透视: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A、人口爆炸图、素质不高图及相关数据(附录11)。
随着画面的推进,再配以音乐和解说,让学生进入角色,感染情绪。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B、资源现状的图片与数据(附录12),说明既“大”又“小”;联系生活中停水、停电的困扰进一步说明我国社会又一大极为严重的问题——资源问题。
我国资源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
(开发利用不科学合理,资源浪费大)C、利用学生熟悉的一首唐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配合环境问题典型图片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问题专题及可持续发展专题知识梳理一、课本知识梳理思品部分(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为什么说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P53,第2段)这主要表现在:(P53,第1段,略)2、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
(2)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4、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5、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保护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1)学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