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
- 格式:ppt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6
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GB/T 32222-2015The test method of bleaching degree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peracetic acid for animal hair动物毛氢氧化物和过酸酐漂白度试验方法GB/T 31298-2014Electrical saf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信息技术设备电气安全GB/T 24345-2009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transporting safeties conditions of self-propelled vehicle机动车运输安全状态检验技术条件GB/T 5019.15-2012Fire-resistance tests - Evalu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of elemen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 Part 15: Test method for vertical elements of curtain wall systems防火试验建筑构件耐火性的评价第15部分:幕墙系统垂直构件的试验方法GB/T 28443-2012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5/4- turns valves五分四转节流阀准确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6389-1986Calibration and use of volumetric apparatus--Volumetric apparatu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10 milliliters or less容量器检定及使用10毫升以下容量器GB/T 4368-2008Clamps for oil-hydraulic pipe line 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fluids液压传递及分配用油压管路系统接头GB/T 28878-2012Linear motion guides - Test method for parachidity直线导轨阻尼性能试验方法GB/T 24687.7-2009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 -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for β-amylase activity of wheat - Colorimetry粮油检验小麦β-淀粉酶含量测定法色度法GB/T 16924-1996Protocol of file transfer ove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internationalcharacter set利用国际字符集通过通信网络传送文件的协议GB/T 7218.3-2017Ferrotitanium—The chemical analysis—Part 3:The 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钛铁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锡含量的测定GB/T 11411-2012Glass vessels for laboratory use - Volumetric instruments实验室用玻璃器皿容量仪器GB/T 26462-2010Adoption and use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in channel bonding multiple access systems联合信道多址访问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RRM)的采用和使用GB/T 24621-2009Real estate rental management service - Legal service房地产租赁管理服务法律服务GB/T 27787-2011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steurella haemolytica红细胞溶解性瘤胞杆菌的检测与鉴定GB/T 21709.10-2009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Part 10: Hopping rotating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滚筒法GB 30818-2014The safety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solar photvoltaic modules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全技术要求GB/T 4991.14-2008Terminal markings for motor vehicles - Part 14: Earth or grounding terminal markings机动车终端标记第14部分:接地端标记GB/T 12304.1-2014Test method of toothbrush―Part 1: Brush long-handled toothbrush牙刷第1部分:长柄牙刷GB/T 13958-1992Interface between DME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VHF and UHF bands and ODMEs used for air traffic servicesVHF和UHF频带内DME设备与空中交通服务用ODME的接口GB/T 15607-2008Working conditions specification of standard worker in post office industry邮政行业标准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GB/T 10358.2-2006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Ophthalmic optics -Part 2:Contact lenses光学和光学仪器眼科光学第2部分可视接触镜GB/T 28408-2012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ustomization method and specification信息安全技术定制方法及规范GB/T 31073-2014Gold-plated connectors for copper-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铜基通信网络用镀金连接器GB/T 32611-2016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Method for generating derived secret key using random-oritentioned matrix信息安全技术随机定向矩阵派生密钥生成方法GB/T 5095.3-1997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3:Cases of increased safety type “n”apparatus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的试验方法第三部分:“n”型增安型电器的试验GB/T 23532-2009Utility model -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 - General rule实用新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通则GB/T 354-2008Unbonded flexible pipelines for pile driving - Specification打桩养护用无粘结灵活管道装置技术条件GB/T 13670-2008Enamelled round winding wire - Specification for polyester imide enamelled roundcopper wire and polyamide imide enamelled roundcopper wire漆包圆绕组线多苯醚酰亚胺漆包铜圆线和多盐酸酰亚胺漆包铜圆线GB 50323。
1总则1.0.1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O.10g ,O.15g)和8度(0.20g) 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
1.0.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异形柱specially-shaped colu 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2.1.2异形柱结构structure with specially-shaped colu 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2.1.3柱截面肢高肢厚比ratio of secti 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 ness of colu mn leg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Gj ――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bl、Mbr ――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x、My ――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 ――轴向力设计值;Vc ――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EKi ――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j ――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d i -- 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d j ――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
2.2.2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3几何参数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ci ——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svj ――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 --- 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bj --- 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v ――箍筋直径;ea --- 附加偏心距;el -—初始偏心距;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 ——梁截面高度;hbO ——梁截面有效高度;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i――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cO――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H ――房屋总高度;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10――柱的计算长度;ra ---- 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a 一xa的回转半径;rmin ――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ci、Yci ----- 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坐标;Xsj、Ysj ――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0、Y0 ——截面形心坐标;a——弯矩作用方向角。
异形柱技术总结去年年底做了一个异形柱结构的检测鉴定,虽然之前很少接触异形柱,但经过这个工程后,还是学到了不少有关异形柱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一、异形柱的基本概念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大开间,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
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
我们先来了解异形柱的定义。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 49—200 6)对异形柱的定义是: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规程中目前仅列入了L形、T形和十字形三种界面形式的异形柱,因为对此三种截面积累的工程经验较多。
未列入的还有一字形,Z字形等。
一形柱和Z形柱截面类似,即两个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
目前,此两种类型的柱尚未列入规程中,以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后,应该也会经入规程的控制。
下图为几种异形柱及其钢筋配置:异形柱各肢肢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我们在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当不得不采用不等肢异形柱时,两肢的肢高比不宜超过1.6,且肢后差不大于50mm(详见《规程》条文说明第6.1.4条)。
柱截面肢高肢厚比是指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柱的肢高肢厚比不同时,柱的性能也会有不同的差异。
规程规定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试验表明,在此情况下,异形柱在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
二、异形柱与矩形柱的限值对比异形柱和矩形柱相比,在设计中差异时比较明显的,我们来看看这些差异:1.当建筑物构形式相同且所处地域的抗震烈度相同时,异形柱的最大适用高度要明显低于矩形柱的最大适用高度,详见下表:矩形柱:异形柱:2.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比起相同结构类型的矩形柱要严格一些,详见下表:异形柱:矩形柱:3.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比起相同结构类型的矩形柱要严格一些,详见下表:异形柱:矩形柱:4.在相同结构形式及相同抗震等级条件下,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明显严于同种结构类型的矩形柱,详见下表:异形柱:矩形柱:5.界定“扭转不规则类型”的控制点更严,抗规规定当结构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5时可界定为扭转不规则结构,而异规界定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l49—2006条文说明前言《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l49-2006经建设部2006年3月9日以415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大学(主编单位)。
(邮政编码:300072,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3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 结构计算分析5 截面设计6 结构构造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1 总则1.0.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是以T形、L形、十字形的异形截面柱(以下简称异形柱)代替一般框架柱作为竖向支承构件而构成的结构,以避免框架柱在室内凸出,少占建筑空间,改善建筑观瞻,为建筑设计及使用功能带来灵活性和方便性;同时结合墙体改革,采用保温、隔热、轻质、高效的墙体材料作为框架填充墙及内隔墙,代替传统的烧结粘土砖墙,以贯彻国家关于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利用废料、保护环境的政策。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和一般矩形柱结构体系之间既存在着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异形柱和矩形柱二者在截面特性、内力和变形特性、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导致在异形柱结构设计和施工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方面在目前我国现行规范、规程中尚未得到反映。
随着异形柱结构在各地逐渐推广使用,迫切需要异形柱结构的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异形柱结构设计施工、工程审查及质量监控的规程依据。
近年来国内各高等院校、设计、研究单位对异形柱结构的基本性能、设计方法、构造措施及工程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包括:异形柱正截面、斜截面、梁柱节点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异形柱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作用试验(振动台试验及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研究、异形柱结构抗震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异形柱结构专用设计软件研究及异形柱结构标准设计研究等。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是指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进行设计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定。
具体的设计规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工程项目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规程原则:
1. 承载力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的承载力需要满足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这包括考虑柱的受力情况、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等因素。
2. 构造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的构造设计需要满足结构施工和使用的要求,包括柱的几何形状、连接方式、支撑方式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构造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确保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材料选择:混凝土异形柱的材料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目标进行,包括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钢筋材料、连接件等。
设计时需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4. 抗震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设计时需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和结构的响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
5. 施工和检验要求:混凝土异形柱在施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程的要求进行,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和标准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施工和检验的可行性,确
保结构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结合专业的结构设计知识和经验,进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
设计师应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协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
规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安全、高效地完成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建设。
首先,该技术规范详细介绍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定义、分类、材料要求、施工方法、施工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定义部分明确了异形柱结构的含义,并解释了异形柱的多种形式和应用场景。
分类部分针对不同形式的异形柱,给出了具体的分类方法,并要求根据不同分类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材料要求部分规定了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等要求,并对钢筋、连接件以及其他常用材料的规格、性能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次,规程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规范。
设计部分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检查要点等内容。
基本要求部分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控制、耐久性等要求,并要求设计人员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处理。
设计计算方法部分详细介绍了异形柱结构的计算方法、参数的选择以及计算结果的验证等内容。
设计检查要点部分列出了设计审核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规程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施工进行了规范。
施工部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确定施工组织和管理措施。
施工准备部分包括施工设备、人力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准备等。
施工工艺部分详细说明了混凝土浇筑、养护、防渗等工序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施工管理部分要求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是一项权威的技术规范,对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遵循规程的相关要求,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并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1 总则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术语异形柱 specially-shaped colu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异形柱结构 structure with specially-shaped colu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柱截面肢高肢厚比 ratio of secti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ness of column leg 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bl、Mbr——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x、My——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Vc——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j-—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σ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σj——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
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几何参数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svj-—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b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v——箍筋直径;ea——附加偏心距;e1-—初始偏心距;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梁截面高度;hb0-—梁截面有效高度;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i——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c0——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H——房屋总高度;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l0——柱的计算长度;ra——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a一xa的回转半径;rmin-—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ci、Y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坐标;Xsj、Ysj——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0、Y0——截面形心坐标;α——弯矩作用方向角。
1总则1。
0。
1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O.10g,O。
15g)和8度(0.20g)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
1。
0.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
1异形柱specially-shaped colu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2.1。
2异形柱结构structure with specially—shaped colu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2.1。
3柱截面肢高肢厚比ratio of secti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ness of column leg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bl、Mbr——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x、My—-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Vc——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j--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σ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σj—-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2。
2。
2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
2.3几何参数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svj-—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b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v——箍筋直径;ea——附加偏心距;e1-—初始偏心距;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梁截面高度;hb0-—梁截面有效高度;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i——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c0——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H—-房屋总高度;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l0-—柱的计算长度;ra-—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a一xa的回转半径;rmin--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ci、Y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坐标;Xsj、Ysj——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0、Y0-—截面形心坐标;α——弯矩作用方向角。
1总则1.0.1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O.10g,O.15g)和8度(0.20g)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
1.0.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异形柱specially-shaped colu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2.1.2异形柱结构structure with specially-shaped colu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2.1.3柱截面肢高肢厚比ratio of secti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ness of column leg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bl、Mbr——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x、My——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Vc——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j-—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σ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σj——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
2.2.2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3几何参数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svj-—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b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v——箍筋直径;ea——附加偏心距;e1-—初始偏心距;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梁截面高度;hb0-—梁截面有效高度;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i——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c0——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H——房屋总高度;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l0——柱的计算长度;ra——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a一xa的回转半径;rmin-—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ci、Y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坐标;Xsj、Ysj——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0、Y0——截面形心坐标;α——弯矩作用方向角。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异形柱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17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地区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3.1.1当根据建筑功能需要设置底部大空间时,可通过框架底部抽柱并设置转换梁,形成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结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1.2异形柱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3.1.2(表略)的要求。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8度(0.30g)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仅限用于H、11类场地。
3.1.4异形柱结构体系应通过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对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采用部分由异形柱框架与部分砌体墙承重组成的混合结构形式;2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宜采用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3楼梯间、电梯井宜根据建筑布置及受力的需要,合理地布置剪力墙、一般框架柱或肢端设暗柱的异形柱;楼梯间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4异形柱结构的柱、梁、楼梯、剪力墙均应采用现浇结构。
抗震设计时,楼板宜采用现浇,也可采用现浇层厚度不小于60mm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非抗震设计时,楼板宜采用现浇,也可采用带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
3.2.5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其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刚度小的楼层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楼层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4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况乘以1.25〜1.50的增大系数;5受力复杂不利部位的柱,宜采用肢端设暗柱的异形柱或一般框架柱。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一、前言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本规程旨在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安全可靠性。
二、材料选用1. 混凝土:混凝土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钢筋:钢筋应选用优质的钢材,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钢筋的直径、弯曲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矩形钢管:矩形钢管应选用质量好、规格合适的钢管,表面应无明显的损伤或锈蚀。
三、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满足要求。
3.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与其它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四、施工工艺1. 矩形钢管的切割、焊接和整形等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保证矩形钢管的质量和尺寸精准。
2.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混凝土均匀浇筑并充实密实。
3. 钢筋的绑扎和焊接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其与混凝土的粘结牢固。
五、验收标准3. 施工单位应提供验收报告和相关材料,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总结第二篇示例: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二、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概述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组成的一种新型柱结构体系。
通过将钢管和混凝土进行组合,形成异形柱结构,在提高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还可以减小结构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三、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原则1. 异形柱的截面形状应适当选择,既要考虑结构的承载性能,又要考虑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
2. 异形柱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长度和钢管的规格。
3. 异形柱结构的连接部分应设有适当的节点设计,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异形柱混凝土施工方案1. 引言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以其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灵活性而备受青睐。
其中,异形柱作为一种特殊形状的结构柱,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异形柱混凝土施工的方案,并详细讨论施工的步骤、工具和材料。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异形柱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获得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并确保理解完全。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购买所需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检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现场,确保其与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相符,并且安全可靠。
•准备工具: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包括搅拌机、模板支架、抹灰工具等。
3. 异形柱施工步骤3.1 模板制作•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制作适应异形柱形状的模板。
•确保模板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定位。
3.2 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安装到模板中。
•钢筋的密度和排列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规范。
•确保钢筋固定牢固,并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3.3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安装和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使用搅拌机将预先配制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确保充分填满异形柱的内部。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通过振动等方法排除气泡,并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
3.4 刨平和修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待一定的固化时间。
•使用抹灰工具刨平和修整混凝土,并确保外观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固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保湿,以保证强度的发展。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异形柱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以确保工人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施工现场的通风良好,并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混凝土的密封环境中。
•确保搅拌机和其他设备在使用前经过检查,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结论本文介绍了异形柱混凝土施工的方案,并详细讨论了施工的步骤、工具和材料。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具有标准化程度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它的出台标志着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本规范是依据国家《建筑结构规范》GB xxx的有关规定编写,结合国内外有关规范及标准和我国工程实际编制的。
一、规范的起草背景1.规范的研究和起草2.国内外规范和标准的参阅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材料1.钢筋和钢筋混凝土构件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造材料和材料强度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加工、运输和储存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原则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受力原理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计算四、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工艺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组织设计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工序4.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质量检验五、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验收1.验收前准备2.验收程序及依据3.验收标准六、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使用和维护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使用前准备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使用注意事项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维护的意义和方法结语: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出台对于规范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遵循该规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
然而,作为一项技术规范,其实施过程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细则,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工程技术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等方面也会有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技术规范,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应用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它的实际应用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各项工程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律规范进行施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作为指导性的技术文件,能够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工序、每一道工艺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7.1.一般规定7.1.1.住宅设计中时,选择异型柱结构应慎重。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应遵守建筑所在地的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规范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7.1.2.现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7.1.3.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应满足表7.1.3.所示的要求。
7.1.4.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7.1.5的规定。
50%;否则,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当高度未达到30米,可加少量短肢剪力墙以控制位移或者在楼梯间设短肢墙来避免短柱,此时墙的抗震等级可按上表。
但当短肢墙承担地震倾覆力矩50%以上时,短肢墙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7.1.6.异形柱的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也不宜小于2.5。
肢厚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一"字型柱肢厚不应小于240mm。
异型柱最小长细比为1/20。
7.1.7.异型柱结构应尽量上下柱对齐,不宜采用框架梁托柱;当因建筑需要梁托柱时,托柱转换不应超过二次,同时还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7.2.计算要点7.2.1.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当斜交异形柱结构交角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7.2.2.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基本自震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的影响,折减系数可取0.6—0.7。
7.2.3.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
非抗震和抗震设计的异形柱梁柱节点均应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7.2.4.异形柱配筋应按双偏压计算;”Z”形柱应按剪力墙输入计算程序计算;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c与层高Hj之比θc不宜超过表7.2.4中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7.3.构造要求7.3.1.异形柱的轴压比不应大于表7.3.1限值7.3.2.最小直径应符合表7.3.2的规定7.3.3.每侧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建于Ⅳ类场地且高于30m的框架,表中数值宜增加0.1。
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篇一: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6. 问:规程限制异形柱截面各肢长不小于500mm的原因何在?答:规程此条隐含着可以采用不等肢的异形柱截面,即l、t、+形截面的两个正交方向的肢长或肢厚可以不相等。
规定此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双向正截面承截力要求。
因住宅等民用建筑层高不大于3m,要满足柱肢长度与柱肢厚度之比不大于4及柱净高与柱截面肢长之比不小于3这两条要求,截面最大肢长不会大于800mm。
如果,截面一个肢长为800mm,若另一肢肢长小于500mm,则柱的双偏压计算表明,该柱的两轴抵抗弯矩图是一个很扁的椭圆,即两轴的抵抗弯矩值相差很多,比“一”形柱好不了多少;2 各荷载角方向延性相差很多,为了保证其有一定的延性,即最小延性的荷载角时的延性达到抗震的要求,箍筋间距要加的很密,不是规程按轴压比确定箍筋间距的表中数值所能包含的。
随着两肢肢长比的变化,箍筋间距变化很大,不易用较简单的方法表达;3 柱截面双向受剪性能较差,此已在上面的条目中提到了,这里不赘述;4 因一般异形柱肢较薄(200mm或250mm),再加上肢较短(小于500mm),此柱上节点核心区过小,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可能不足。
5 伸入柱内的梁纵筋不够的25d或者30d要求。
7. 问:为什么规程中异形柱只限于肢长与肢厚比h/b≤4的构件?答:经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截面高宽比h/b≤4杆件为柱的特性,即杆件弯时其截面上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
当h/b 4时,由于民用住宅层高决定了柱高不是很长且其截面上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平截面假定不再成立。
因此,它已不属于柱的范围,其承截力特性还有待仔细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目前,还不具备总结出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并列入规程用以指导设计的条件。
8. 问:如遇到肢长与肢厚比h/b大于4且小于5的l、t、+形截面竖向构件怎样设计较妥?答:对于这种界于异形柱与短肢墙的构件,可采用异形柱规程和jgj-3中关于两者的正截面、斜截面、梁柱节点规定中较严的条款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