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535.0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篇大作,它既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整套教材的基础。“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词涵盖了本学科的精华,所以需要先了解有关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而了解这门学科。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遇到“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专有名词,大家的生活经历及直观经验比较多,甚至还会不自觉地使用这两个词,但实际上很多人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并不是很清晰。基于对生活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了解”的认知层次,以感知和感受信息与信息技术为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的低年龄段进入中年龄段,三年级课程与二年级课程相比,多了很多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学生基本上都知道需要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去学习,所以对学习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三年级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了解不多,但是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两个词,有很多的直观经验,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就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在实例中感受信息的传递、加工等过程,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

3.在思考信息的有用性、真假性等活动中,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了解信息,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我们处于一个信息

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

的信息。我们先来感受一下丰富

的信息。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从现实生活

入手,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新授

1. 丰富的信息。

(依次出现图片)

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得到

哪些信息呢?

(再次出现一组图片)

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

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问:你还能说出其他的信息

吗?

各抒己见。

生回答:

会引起感觉的

变化,会联

想……

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大量丰富的信息,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信息。

(1)信息的获取。

问:那么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

问: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是无法获取的,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停着一只什么鸟,怎么办呢?

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

(2)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传递信息。

生回答。

阅读附文

相关内容。

生答。

从学生身边

的信息谈起,通

过大量的生活图

片,让学生辨析,

从而了解信息,

了解信息的获

取、传递及处理

的过程。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问:你还知道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吗?

(3)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信息后,要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计算机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问:你还知道哪些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事呢?

2. 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阅读《李

世民击鼓鸣金

退敌兵》的故

事。

小组讨

论,完成“讨

论坊”,并汇报

结果。

学习信息

处理的过程。

生回答。

通过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的

形式,扩大了学

生的知识面,促

进了学生对信息

及信息技术的广

泛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的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确定了让学生感知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说感受,师生再共同揭示——这些就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课堂上不仅仅有视觉的感知学习,还有活动的体验学习。猜词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游戏,体验信息的表达、传递及发布等过程,虽然第一节课并没有在机房上课,但在传统教室里的课堂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