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46 KB
- 文档页数:2
立秋梧桐树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立秋梧桐树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描写秋天梧桐树的诗句《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李清照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刘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李煜梧桐叶上3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鹧鸪天》周紫芝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闺怨》白居易梧桐树,3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更漏子》温庭筠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忆秦娥》李清照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
--《清平乐》晏几道2. 秋天梧桐树的诗句《诗经· 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2.《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萋萋,雍雍喈喈。
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3.《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掩盖,叶叶相交通。
4.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5.高超《咏别》“ 预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6. 广群芳谱·木谱6桐》“ 梧桐1叶落,天下尽知秋。
”7.朱淑真《菩萨蛮· 秋》:“ 秋声乍起梧叶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8.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9.赵长卿《卜算子·秋深》:“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
”10.孟郊《秋怀》:“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101.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3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1叶叶、1声声,空阶滴到明。
”102.张辑《疏帘淡月》“ 梧桐雨细。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篇2:《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一.错过的诗句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释义: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释义: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释义: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4、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释义: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
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5、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释义: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6、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其十五》释义: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前月下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释义: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8、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释义: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9、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释义:曾经照见过桃花人面,如今,人面不在,思悠悠、恨悠悠的愁思都化为一江春水,无声无息向东流去。
10、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乐婉《卜算子·答施》释义:想要结束这段爱情却终究舍弃不了。
你我如果是前生没有缘分,那么就等待来生,再结为夫妻。
《浣溪沙》诗词鉴赏《浣溪沙》诗词鉴赏《浣溪沙》诗词鉴赏1红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炉次第添香兽③。
红锦地衣随步皱④。
佳人舞点金钗溜⑤,酒恶时拈花蕊嗅⑥。
别殿遥闻箫鼓奏⑦。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红日:《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
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
透,透过。
③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
金炉,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
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
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④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
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
随步皱,指金锦织成的地衣随人的舞步的移动而打皱,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时红锦地毯随着舞女旋转打皱的情形。
皱,明刻本《类说》卷三十四误作雏。
⑤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舞点:萧本二主词作舞急;吕本二主词作舞黠;《诗话总龟》、《西清诗话》、诗人玉屑》中均作舞彻。
舞点,按照音乐的节拍舞完了一支曲调。
点,音乐的节拍。
金钗溜:头上的金钗滑落了。
金钗,又称金雀钗,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
溜,滑落。
⑥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
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
这是当时方言。
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
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
《扪虱新语》中作将。
时拈,常常拈取。
花蕊,这里代指花朵。
嗅,闻。
⑦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
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
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
【推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清润风光雨后天宋代:晁端礼清润风光雨后天。
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译文:清润风光雨后天。
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注释:清润风光雨后天。
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kūn)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后因称梦为“蝶梦”。
鲲弦:即鹍弦。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夏日雨后,风光清润。
绿窗前蔷薇初谢,琉璃瓦如美玉生烟。
下片抒情,闲情寄梦,幽怨入曲,而结以小楼月圆,不尽之情复归于写景,弥觉隽永。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杨花[明代]陈子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光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光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光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释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详情参见韩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杨柳枝》(本书第十二辑)的注释。
“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道名,多设歌楼妓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
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
“春晖”,指春光。
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赏析:上片“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是对柳如是处于名妓生活的写照。
这里明写杨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语意双关。
“百尺”,指柳如是当时居住高楼,名望甚高,难以攀折。
“撩乱飞”,”思绪撩乱纷纷之意。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1全文赏析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幺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热门】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
这里比喻柳絮。
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
乍:初,刚。
池馆:池沼馆阁。
这里主要指池沼。
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他在《与徐勉书》中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意思是说因多病而腰围消瘦。
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称。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汉书·苏武传》: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
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请求匈奴归还苏武。
匈奴诈言苏武已死。
后汉派使者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沼泽中。
匈奴单于大惊,致歉汉使。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
鹧鸪,禽名,善啼。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
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思念妻子,作此词以怀念之。
一说此词是李璟的作品,见《李璟李煜词补遗》。
因明代所刊《类编草堂诗余》署为李璟所作,故《补遗》误收。
应据元刻本定为东坡词。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描写下雨前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描写下雨前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求描写下雨之前的诗句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王昌龄《行路难·双丝作绠系银瓶》释义:西山日落后雨水稀稀稀稀,旁边有云朵漂移着没什么寄予的样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王驾《雨晴》释义: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1朵花。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释义:我这1辈子就应当做1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释义:楚江覆盖在细微小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释义:雨后新晴,天涯消失1道彩虹,万里秋空1片澄明。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崔道融《溪上遇雨2首》释义: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1般密织,野禽由于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释义: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似乎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心情。
——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释义: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好像也在仿照着秋天的伤感心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丽应须好句夸。
——苏轼《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释义: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美的景观应当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释义:秋雨料峭,寒意肃然,北风萧瑟,秋江清爽2.,下雨的诗句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3、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晓泓婕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1、薄情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2、读《离骚》。
洗尽秋江日夜潮。
——纳兰容若《忆王孙》3、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4、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容若《木兰辞》6、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7、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8、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纳兰容若《采桑子》9、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纳兰性德10、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
一声诗韵锁窗寒。
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
来时容易去时难。
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11、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12、西风乍起,?励志,人间天上!除却我心而外,芸芸谁会秋凉。
不忍见萧萧黄叶,匆忙忙闭锁疏窗。
闭锁疏窗,几多旧事,几度思量。
当年春光窄窄,春睡足足,春意芳芳。
与你诗词时垒,酒浓茶醉,胜若为你梳妆。
而今只影空怀远,不解香魂何处。
只道是当时笑语,当时乐事,非是寻常。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故事赏析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注释五色芝:即灵芝。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注释五色芝:即灵芝。
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火三月不灭。
后世便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不理政务,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庭,颇有文名,陈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赏析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
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
“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
“西山”句,回忆曾将“西山晴雪”写入新诗的旧事,借眼前之景写怀念旧君情。
下片转写现实。
“焦土”二句,写蒙古军烧杀掠抢,社稷倾覆,故都化为焦土,而花枝树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复一年自开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
最后以亡国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沦为异国臣民,在亡国后又独自重游故都,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全篇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世事变迁,寓黍离之悲,是血泪和流的国难实录,语极痛切,情极感人。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篇2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1、出自:《天净沙·秋》朱庭玉〔元代〕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翻译:庭院前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尽,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2、出自:《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苏轼〔宋代〕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翻译:三更时分,夜雨点洒在梧桐树叶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梦中场景再也找寻不到。
3、出自:《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纳兰性德〔清代〕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翻译: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4、出自:《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李煜〔五代〕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翻译:深秋时节,梧桐树下,辘轳金井旁,落叶满地。
5、出自:《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唐代〕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翻译: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悬挂着刚刚升起的月亮。
古诗《浣溪沙》赏析古诗《浣溪沙》赏析1张泌——《浣溪沙》【年代】:唐【作者】:张泌——《浣溪沙》【内容】: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依约残眉理旧黄,翠鬟抛掷一簪长,暖风晴日罢朝妆。
闲折海棠看又拈,玉纤无力惹余香,此情谁会倚斜阳。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锦帷鸳被宿香浓。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飞莺语隔帘栊,杏花凝恨倚东风。
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
人不见时还暂语,令才抛后爱微嚬,越罗巴锦不胜春。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
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
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烘一街烟。
【作者】:张泌(生卒年不详),字于澄,常州(今江苏常州)人。
起初担任过句容(今江苏句容)尉,南唐后主任为监察御史,历任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
南唐亡国后,随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迁为郎中,故基本上属于南唐词人。
传说后主李煜死后,张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坟上祭奠,哭得颇为伤心。
由此可见,他对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释】:①泛:透出。
【赏析】这首春夜怀人的小词,抒写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与刻骨相思。
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独立寒阶,睹景思人。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
当初一别,人间既难再见,便只有在梦中寻访,以慰相思。
这首词委婉含蓄,情味深长而又真挚感人。
《花间集》:张子澄时有幽艳语,“露浓香泛小庭花”是也。
时遂有以《浣溪沙》为《小庭花》者。
《餐樱庑词话》况周颐云:张泌词,其佳者能蕴藉有韵致,如《浣溪沙》诸阕。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锦帐重重卷暮霞。
屏风曲曲斗红牙。
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
满庭芳草衬残花。
译文卷起映照着晚霞的重重锦绣帐板,在曲曲的屏风旁无聊地击打着拍板,失意者因为什么事离开了家。
梦魂中也到不了所思念的人身边,一觉醒来太阳开始西斜快要落山了,满院的芳草衬托着残花。
注释浣节沙:浣节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屏风:室内隔扇,以木为之,多有雕绘。
斗红牙:竞拍红牙演唱也。
斗,此指竞相演奏。
红牙,红木拍板,演奏时用以节乐。
恨人:失意抱恨者。
此处作者自指。
芳草:这里比喻远行的丈夫。
残花:暗喻因相思过度而憔悴不堪的女主人公。
赏析: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比作“恨人”,当为哲宗绍圣元年(1094)后眨谪在外所作。
词人身在客中,面对筵宴,不但不能解除愁苦,反而更增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浣溪沙·渔父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庇:遮盖。
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
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赏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清代:纳兰性德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标签思念、感伤译文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注释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赏析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
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1,等闲离别易销魂2。
酒筵歌席莫辞频3。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4。
注释:1一向:即一晌(shǎng),片刻、片时之意。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2等闲:随便、轻易。
销魂:伤神、愁苦。
3莫辞频:不要嫌酒筵歌席太频繁。
4“不如”句:化用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爱。
此句又见作者《木兰花》词:“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赏析:本篇也是《珠玉词》中的名作,其传诵之广远,几乎可与同调名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阕相比美。
词的主旨,不过是伤别念远,叹时光之有限,主张及时行乐。
表现手法也很简单,取眼前景物人事,以排遣愁怀。
首句,叹年光有限;次句,言离别伤神;第三句,直言以酒自遣,及时行乐;过片两句承“离别销魂”而来,抒发其特大特深的宇宙人生之感慨。
末句忽作转语,主张:与其徒劳无益地伤离念远,不如怜取眼前,取乐于当下。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千年以来众多读者的共鸣,主要原因在于它“情中有思”,在寻常感情的抒写中表现了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性的体悟。
试看词中虽然叹人生之有限,伤春光之短暂,恨情人之远离,但却不一味地沉溺于感伤与愁苦之中,而是善于自我排遣,跳出愁城,对人生进行一种理性的节制和反省;在认识到一味“念远”、“伤春”之徒劳无益以后,词人转而采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做出了“不如怜取眼前人”的理性的选择。
诚如叶嘉莹所指出的:“至于‘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仅仅是‘眼前’一个‘人’而已,而是所该珍惜把握的现在的一切。
”(《大晏词的欣赏》)本篇所借以打动人心的,主要就是这种既实在又超脱、既认真却不拘执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该被定性为“消极思想”的。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宋代:秦观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古诗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翻译赏析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前言】《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写景,回忆美好;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描写现状。
全词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怀人之心、相思之意。
【注释】①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②翻:同“反”。
③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④屧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⑤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翻译】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赏析】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
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
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