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8.19 KB
- 文档页数:3
一、简答题1. 被控对象、被控量、干扰各是什么?答:对象:需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装置的工作进程。
被控量:被控对此昂输出需按控制要求变化的物理量。
干扰:对生产过程产生扰动,使被控量偏离给定值的变量。
2. 按给定信号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哪些类型?答: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3. 什么是系统的静态?答:被控量不随时间改变的平衡状态。
4. 什么是系统的动态?答: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不平衡状态。
5. 什么是系统的静态特性?答:系统再平衡状态下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6. 什么是系统的动态特性?答:以时间为自变量,动态系统中各变量变化的大小、趋势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
7. 控制系统分析中,常用的输入信号有哪些?答:阶跃、斜坡、抛物线、脉冲。
8. (3次)传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答: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响应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激励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9. 系统稳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系统的所有特征根必须具有负的实部的实部小于零。
10. 以过渡过程形式表示的质量指标有哪些?答:峰值时间t p 、超调量δ%、衰减比n d 、调节时间t s 、稳态误差e ss 。
11. 简述典型输入信号的选用原因。
答:①易于产生;②方便利用线性叠加原理;③形式简单。
12. 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答:系统的输出参数对输入参数的响应的数学表达式。
13. 信号流图中,支路、闭通路各是什么?答: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其中的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送方向。
闭通路: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且与其他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
14. 误差性能指标有哪些?答:IAE ,ITAE ,ISE ,ITSE二、填空题1. 反馈系统又称偏差控制,起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 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参考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
3. 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g(t)=10e -0.2t +5e -0.5t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ss s s 5.052.010+++。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上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人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或变化。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一般是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的。
各种自动控制系统都有衡量其性能优劣的具体性能指标。
控制装置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调节系统中的调节器决定了系统的控制规律,对系统的控制技师有着很大影响。
理论简介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自动控制理论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到五十年代末期,自动控制理论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通常把这个时期以前所应用的自动控制理论,称为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的反馈控制系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和频率法。
进入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控制理论一一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研究多变量、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及高效能等各种复杂控制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已成功地应用在航天、航空、航海及工业生产等许多方面。
目前,现代控控制理论正在大系统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等方面向纵深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者相轴相成,各有其应用场合。
常用术语1)被控对象被控对象是一个设备,由一些机械或电器零件组成,其功能是完成某些特定的动作,这些动作通常是系统最终输出的目标2)系统系统是由一些部件组成的,用以完成一定的任务。
3)环节环节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组成,其任务是完成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局部过程。
4)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量产生反作用的信号或因素。
若扰动产生于系统内部,则称为内扰;若其来自于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抗。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题答案及试题自动控制理论课后题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自动控制理论课后题的答案及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1.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答案:自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件,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测量和控制的系统。
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输入信号、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
试题: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案: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输入信号、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
输入信号是指控制系统中的目标信号,通过传感器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
传感器是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状态的装置,将测量结果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
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传感器信号进行比较和计算,生成控制信号输出到执行器中。
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相应的控制动作,作用于被控对象。
2.什么是反馈控制?它的优点是什么?答案:反馈控制是指通过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控制调节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能够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节,使系统更加稳定、精确和可靠。
试题:简述反馈控制的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答案:反馈控制的原理是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比较和计算,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执行器中,实现对被控对象的调节。
反馈控制的优点是能够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状态,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节,使系统更加稳定、精确和可靠。
通过反馈控制,可以减小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的敏感度,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韧性。
3.什么是开环控制?它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开环控制是指在控制过程中,不考虑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和外界干扰,只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控制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控制过程简单,但对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敏感,容易产生稳定性和精度问题。
试题:简述开环控制的原理,并说明其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后附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简答题1 简述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 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过程4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5 试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6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二、分析计算题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被控对象、被控参量和控制量2 发动机电压调节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其特点。
3液面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干扰量、被控制量及被控制对象,并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该系统的给定值、被控制量和干扰量,并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图1-7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操纵电位计发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负载Θr给定值Ur 前置放大器功放执行元件被控量Wm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的例子+E-EUr操纵电位计R1R2R3R4放大器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Wd Wm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减速器负载5火炮随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该系统的原理框图。
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简答题1 简述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及其数学表示形式2 简述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3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4 给出组成控制系统典型基本环节二、分析计算题1 有源电网络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u ,输出量为)(2t u ,试确定该电网络的传递函数2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原理图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e ,输出量为)(t o θ,试确定其微分方程。
图中,电动机电枢输入电压;电动机输出转角;电枢绕组的电阻;电枢绕组的电感;流过电枢绕组的电流;电动机感应电势;电动机转矩;电动机及负载这和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电动机及负载这和到电动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使用一定的处理能力和控制手段,实现对实现输入状态与输出状态的调节和控制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有许多基本的控制方式,如定点控制、反馈控制、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等。
定点控制主要实现输出与设定值的追踪,通常采用比较控制的方式,利用反馈控制循环调整输出,以达到目标值的精确追踪。
反馈控制是指利用系统的反馈信号对输出进行闭环控制,以达到保持系统输出稳定的目的。
比例控制是基于反馈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反馈信号的增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参数,调节输出量,以达到输出稳定的目的。
积分控制是基于反馈控制的基础上,以输出稳定为前提,系统利用积分运算,改变输出,以达到定点控制的目的。
微分控制是基于反馈控制的基础,以达到输出稳定为前提,利用反馈信号的微分,改变输出,以达到相应变化的快慢为目标。
模糊控制是一种特殊的控制方式,它利用人类经验积累的模糊知识,建立模糊控制规则,使自动控制系统以和人类大致相同的控制方式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容错能力。
- 1 -。
上篇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本章要点本章简要介绍有关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以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自动控制系统则是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或对象;被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或输出量;决定被控量的物理量称为控制量或给定量;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所有因素称为扰动量。
扰动量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给定量和扰动量都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量。
通常情况下,系统有两种外作用信号:一是有效输入信号(以下简称输入信号),二是有害干扰信号(以下简称干扰信号)。
输入信号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律或代表期望值,并作用于系统的输入端。
干扰信号是系统所不希望而又不可避免的外作用信号,它不但可以作用于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且可能不止一个。
由于它会影响输入信号对系统被控量的有效控制,严重时必须加以抑制或补偿。
第二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自动控制有两种基本的控制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与这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系统分别称之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不存在反馈关系,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作用不发生影响的系统。
这种系统既不需要对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没有反向联系。
电加热系统的控制目标是,通过改变自耦变压器滑动端的位置,来改变电阻炉的温度,并使其恒定不变。
因为被控制的设备是电阻炉,被控量是电阻炉的温度,所以该系统可称为温度控制系统,如图1-1所示。
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系统结构和控制过程简单,稳定性好,调试方便,成本低。
控制系统分类简述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简单的家用电器到复杂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确的控制和调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单概述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是最基本的控制系统分类。
开环控制是指输出信号不反馈到系统输入的控制方式。
简单来说,它根据预设的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但无法对输出进行实时调节。
闭环控制则是利用反馈信号来调节输出,使系统能够更准确地达到期望的状态。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2. 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根据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是否连续,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两种类型。
连续控制系统使用连续变化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控制,适用于需要实时调节和连续运行的系统,例如温度控制系统。
而离散控制系统则使用离散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控制,适用于周期性的操作和采样,例如数字化的音频控制系统。
3. 线性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是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来分类的。
线性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使用线性方程和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需要使用非线性的数学模型和先进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设计。
非线性控制系统常见于复杂的工程和物理系统,例如飞机操纵系统和化学反应系统。
4. 单变量控制和多变量控制单变量控制和多变量控制是根据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变量个数来分类的。
单变量控制系统只涉及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变量,例如家庭中的温度控制系统。
而多变量控制系统涉及多个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多变量控制系统需要考虑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设计更复杂的控制策略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总结回顾:控制系统的分类涉及开环与闭环控制、连续与离散控制、线性与非线性控制以及单变量与多变量控制。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或装置有哪些各环节的作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组成,控制装置包括:(1) 给定环节给出与期望的输出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
(2) 测量变送环节用来检测被控量的实际值,测量变送环节一般也称为反馈环节。
(3) 比较环节其作用是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与给定环节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4) 放大变换环节将比较微弱的偏差信号加以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机构或被控对象。
(5) 执行环节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
常见的执行元件有阀门,伺服电动机等。
2、什么是被控对象、被控量、控制量、给定量、干扰量举例说明。
被控对象指需要给以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被控量指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给定值、要按给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被控量又称输出量、输出信号。
控制量也称操纵量,是一种由控制器改变的量值或状态,它将影响被控量的值。
给定值是作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并作为控制依据的物理量。
给定值又称输入信号、输入指令、参考输入。
除给定值之外,凡能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因素,都是干扰,干扰又称扰动。
比如一个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其控制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箱的水位,给定量是水箱的期望水位。
3、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哪些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与复合控制。
4、什么是闭环控制、复合控制与开环控制有什么不同若系统的输出量不返送到系统的输入端(只有输入到输出的前向通道),则称这类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所施加的控制作用,若能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有输出到输入的反馈通道),即根据实际输出来修正控制作用,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种控制原理被称为反馈控制原理。
复合控制是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既有前馈通道,又有反馈通道。
5、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按元件特性分、按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按系统输入信号的时间特性进行分类,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
过程控制工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或被控对象、测量变送器等环节组成。
2、调节阀按能源不同分为三类: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
3、自动控制系统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按给定值特点分类可分为三类: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4、过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稳定、经济。
5、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机理法建模、系统辨别法建模、混合法(机理分析+系统辨别)建模。
6、理想流量特性有四类,分别是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
7、定比值控制系统包括: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和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8、控制器参数整定法有:经验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振荡法、响应曲线法。
9、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除少数无自平衡的对象以外,大多数对象均可用一阶、二阶、一阶加纯滞后、二阶加纯滞后这四种典型的动态特性来加以近似描述。
为进一步简化,也可以将所有的对象的动态特性都简化为一阶加纯滞后的形式,用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K表示对象的静态放大系数,T表示对象的时间常数,表示纯滞后时间。
10、调节器的比例度δ越大,则放大倍数Kc越小,比例调节作用就越弱,过渡过程曲线就越平稳,但余差也越大。
积分时间T i越小,则积分速度越大,积分特性曲线的斜率越大,积分作用越强,消除余差越快,微分时间T d越大,微分作用越强。
11、定值控制系统是按测量与给定偏差大小进行调节的,而前馈调节是按扰动量大小进行调节的;前者是闭环调节,后者是开环调节。
采用前馈-反馈调节的优点是利用前馈调节的及时性和反馈调节的静态准确性。
12、防止几分饱和有哪三种方法:限幅法、外反馈法、积分切除法。
13、测量变送器的要求:准确、快速、可靠。
14、在串级控制系统中,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有:逐次逼近法、两步整定法、一步整定法。
二、选择题1、下列控制系统中,哪些是开环控制(C),哪些是闭环控制(ABD)A、定值控制B、随动控制C、前馈控制D、程序控制2、对某PI控制系统,为了防止积分饱和,采取下列措施,问哪一条是不起作用的(D)C、采用高低阻幅器 B、采用调节器外部积分反馈法C、采用PI-P调节器D、采用PI-D调节器3、如果甲乙两个广义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完全相同(如均为二阶对象),甲采用PI作用调节器,乙采用P作用调节器。
机电控制第一次作业1.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以及基本要求。
答: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特征分类:1.恒值给定控制系统,其特征是给定量一经设定就维持不变。
2.随动控制系统,也称伺服系统,其特征是给定量是变化的,而且变化的规律是未知的;3.程序控制系统,其特征是给定量按事先设定的规律而变化。
按系统中的元件特性分类:1.线性控制系统,所有元件都是线性元件,分析这类系统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2.非线性系统,含有一个或者多个非线性元件,分析这类系统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该类系统的动态特性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按系统中的信号形式来分类:1.连续控制系统,系统中的运动状态和各个部分所传输的信号都是连续变化模拟量的系统称为连续控制系统。
2.离散控制系统,系统中的某一处或多处信号是以脉冲序列或数码形式传递的系统称为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2.快速性,3.准确性。
3.中间继电器和接触器有何异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继电器来代替接触器起动电动机?答:中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
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
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
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
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
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
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
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在不超过几安电流设备中可以代替接触器启动电动机,但是那样的电动机是很小的,所以一般不能代替交流接触器的。
4.既然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装有熔断器,为什么还要装热继电器?装有热继电器是否可以不装熔断器?为什么?答: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的作用各不相同,在电动机为负载的电路中,熔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最简单有效的短路保护电器,它串联在电路中,当通过的电流大于规定值时,使熔体熔化而自动分断电路,它分断的电流大,作用的时间短,以保护负载。
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一、填空1.机电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
2.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是以机械、液压以及电子技术为主,通过通信技术将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3.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形式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二者的区别在于控制器与被控对象是否存在反馈。
在反馈中,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称为偏差信号。
4.按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诊断系统和开发系统。
6.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OGC指操作指导控制系统,DDC指直接数字控制系统,SCC指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指分布式控制系统,FCS指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7.PLC是指可编程序控制器,按照结构分,PLC可分为组合式和固定式。
8.PLC的工作方式是循环扫描,与计算机的中断处理不同。
9.主令控制器主要用于电气传动装置中,按一定顺序分合触头,达到发布命令或其它控制线路联锁、转换的目的。
10.行程开关按结构形式分为直动式、滚轮旋转式、微动式。
11.控制系统的检测器件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12.传感器按信号变换特征分为结构型和物理型,按能量关系分为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
13.工程机械用于测量距离和位移的传感器有电感式传感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液位计)、磁敏式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14.工程机械用于测量速度的传感器有超声波传感器。
15.工程机械用于测量转速的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16.工程机械用于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有电感式传感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液位计)、磁敏式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17.工程机械用于测量力的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柱式,环式测力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测力传感器)、压电式单向测力传感器。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1、化工自动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自动检测,自动保护,自动操纵和自动控制等。
2、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的区别。
闭环控制系统有负反馈,开环系统中被控变量是不反馈到输入端的。
3、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哪些环节组成。
自动化装置及被控对象。
4、什么是负反馈,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意义。
这种把系统的输出信号直接或经过一些环节重新返回到输入端的做法叫做反馈,当反馈信号取负值时叫负反馈。
5、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6、自动控制系统衰减振荡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及影响因素。
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过渡时间,振荡周期对象的性质,主要包括换热器的负荷大小,换热器的结构、尺寸、材质等,换热器内的换热情况、散热情况及结垢程度等。
7、什么是静态和动态。
当进入被控对象的量和流出对象的量相等时处于静态。
从干扰发生开始,经过控制,直到系统重新建立平衡,在这一段时间中,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和信号都处于变动状态之中,所以这种状态叫做动态。
第二章,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1、什么是对象特征,为什么要研究它。
1/9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控制质量与组成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的特性都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被控对象的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很大。
2、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类机理建模: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列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从而获取对象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对象的特性,对实验得到的数据或曲线再加以必要的数据处理,使之转化为描述对象特性的数学模型。
混合建模:将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结合起来的,先由机理分析的方法提供数学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对其中某些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参数利用实测的方法给予确定。
3、反映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
各有什么物理意义。
它们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
放大系数K:对象重新稳定后的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
对象的放大系数K越大,就表示对象的输入量有一定变化时对输出量的影响越大。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控制对象分类
1.连续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连续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如化工、石油、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2.离散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离散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如自动包装、自动装配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3.混合控制系统:是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的结合,主要用于对同时具有连续和离散生产过程的系统进行控制。
二、按照控制方式分类
1.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不对被控对象的输出进行反馈调节,而是直接根据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控制。
2.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的输出进行反馈调节,根据输出与预定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控制。
3.开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同时采用开环和闭环控制方式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复杂系统进行控制。
三、按照控制器分类
1.单变量控制器:是指控制单个变量的控制器,如PID控制器、比例控制器等。
2.多变量控制器:是指控制多个变量的控制器,如模型预测控
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
3.分散控制器:是指控制系统中各个部分各自独立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4.集中控制器:是指控制系统中各个部分通过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控制的控制器。
四、按照控制对象的数量分类
1.单变量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只有一个被控对象的控制系统。
2.多变量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有多个被控对象的控制系统。
3.分布式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各个被控对象通过分布式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四、按照控制系统的层次分类
1.基层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最底层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2.中层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处于中间层次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高层控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规划和管理。
以上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不同的控制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