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修辞学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9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学术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汉语修辞学的专业教材,更是一本能够引领读者深入思考的思想之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修辞学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修辞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和深远影响。
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作者通过对修辞学的概念、分类、功能和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修辞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修辞学并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巧妙地传达信息,更加深刻地打动人心。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修辞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和深远影响。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语言,修辞手法在其中的运用更是千变万化。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我发现修辞不仅仅存在于诗词歌赋之中,更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广告宣传、政治演讲、新闻报道等领域,修辞手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着汉语的表达方式,激发着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修辞学的学习,我不仅仅对汉语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汉语的美感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修辞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在修辞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也可以发现语言的奥秘和魅力。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更加热爱汉语,更加珍视语言的力量,也更加懂得如何用修辞的魅力打动人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现代汉语修辞学》,我对修辞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汉语的美感和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修辞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一种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更加深入地体会汉语的美感和魅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修辞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一、修辞: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p1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p2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p3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 p7-112. 代表著作(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
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三)《现代汉语修辞学》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 p13第三章语音修辞第一节语音与修辞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 p15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
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一种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巧。
修辞,在古人那里,称为“文”,即写作;在今人眼里,则称为“语言表达技巧”。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指导,遵循认识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三大原理,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修辞的本质,二是研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是修辞?怎样运用修辞?一般说来,我们对修辞的基本定义是:“利用语言符号和人类普遍共同的生活知识,对语言进行选择或调整,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强烈、更生动,更完美。
”(黄伯荣《现代汉语》, 2002年第3版),这也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的全部内容。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就是现实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运用什么修辞格,怎样用这种修辞格等问题,目的是创造出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词义上讲,修辞是一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表达技巧。
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在言语交际中如何选用词语,如何安排句子结构,怎样掌握语言节奏,如何处理停顿等技巧。
这里不但包含着语法修辞,还涉及到逻辑修辞。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修辞在汉语表达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手段的创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活动,是语言感情活动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
因此修辞活动必然会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要从现代语言观出发,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去考察修辞现象。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修辞格。
1、标志性特征一,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它的根据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同时又是广泛被人们承认的。
二,灵活性和简练性。
这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作用。
语言表达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后感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的艺术表达和修辞手法。
而现代汉语修辞学则是对汉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学习,我对汉语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修辞手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首先,现代汉语修辞学让我对汉语的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修辞学的研究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我对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门美丽的语言。
其次,现代汉语修辞学让我对修辞的运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修辞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还学习了如何在实际语言表达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通过大量的例子分析和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有说服力。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对语言的运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最后,现代汉语修辞学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欣赏和理解。
在修辞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还学习了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修辞分析,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修辞学的学习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有味道。
总的来说,通过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学习,我对汉语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修辞手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修辞学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修辞学的学习也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欣赏和理解,让我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有感触。
修辞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有说服力。
绪论一、什么叫“修辞”?修辞,就是表达者(写说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和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对象:研究现代汉语运用中的诸种修辞现象。
范围:由于各民族语言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方面就存在差异,比方说汉语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一切可能性,而在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就未必都能做到。
同时,由于各民族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运用中产生的修辞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修辞学都有自己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尽相同。
大致说来,古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辞格、字句锻炼、篇章布局等几个方面;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除了在中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上述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之外,还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等。
即如修辞文本(即传统所说的“辞格”)的分析,亦不仅仅局限于表达一个方面,而是从表达与接受两个方面来进行。
三、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的关系如何?与语法学的关系: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修辞学是系统地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而语法学则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与逻辑学的关系:修辞学与逻辑学也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诸种规律的科学。
而逻辑学则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
”“从说话写文章的内容上考察思维符合不符合逻辑规则及规律,也就是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的事。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1. 介绍现代汉语修辞学是对现代汉语中修辞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是一种使用特定的语言手法和结构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
张弓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家,他对现代汉语修辞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张弓的研究成果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他研究了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本类型、表现形式和功能,揭示了修辞在汉语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1 修辞的基本类型张弓将现代汉语修辞分为四大基本类型:声音修辞、词汇修辞、句法修辞和篇章修辞。
声音修辞主要是通过声音的运用来达到修辞效果,如押韵、律动等。
词汇修辞是通过精确的词语选择和运用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句法修辞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来实现修辞目的。
篇章修辞是通过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排列来达到修辞效果。
2.2 修辞的表现形式张弓将现代汉语修辞的表现形式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反问句、排比句、夸张修辞等。
他通过详细的实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揭示了这些表现形式在汉语修辞中的特点和作用。
2.3 修辞的功能张弓认为,现代汉语修辞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
修辞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深入人心。
修辞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性,提高表达的审美效果。
此外,修辞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他人的语言,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启示张弓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修辞有很大的启示。
他的研究表明,修辞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的现象,而且在汉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现代汉语修辞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和艺术性。
此外,张弓的研究也揭示了修辞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辞方式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辞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4. 结论张弓是中国现代汉语修辞学的重要研究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修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绪论一、什么叫“修辞”?修辞,就是表达者(写说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和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对象:研究现代汉语运用中的诸种修辞现象。
范围:由于各民族语言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方面就存在差异,比方说汉语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一切可能性,而在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就未必都能做到。
同时,由于各民族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运用中产生的修辞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修辞学都有自己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尽相同。
大致说来,古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辞格、字句锻炼、篇章布局等几个方面;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除了在中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上述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之外,还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等。
即如修辞文本(即传统所说的“辞格”)的分析,亦不仅仅局限于表达一个方面,而是从表达与接受两个方面来进行。
三、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的关系如何?与语法学的关系: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修辞学是系统地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而语法学则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与逻辑学的关系:修辞学与逻辑学也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诸种规律的科学。
而逻辑学则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
”“从说话写文章的内容上考察思维符合不符合逻辑规则及规律,也就是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的事。
”可见,修辞学与逻辑学是有密切联系的,两者都必须研究语言。
一般说来,修辞是要建立在符合逻辑规则和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连逻辑都不讲,说话写文章连逻辑事理都不符合,那么要想表达得好,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章一、追求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境界,一般说来有哪几种修辞文本模式?大体说来,具有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文本模式,主要有双关、折绕、讳饰、藏词、留白、倒反、用典、推避、讽喻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境界,并不仅仅限于上述九种修辞文本模式,只是说这九种模式是“基本式”而已。
事实上,其他修辞文本模式,可能有时也能臻至这种境界。
二、汉民族人为什么在言语交际中有追求婉约含蓄效果的心理倾向?试略述理论依据。
汉民族人之所以热烈地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境界,从普遍意义上看,这是因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是基于人类的一种‘距离’美学心理。
表达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曲折、含蓄的方法说出来,让接受者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才能领会,这样就在心理上起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同时在接受上有一种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汉语修辞中,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建构具有婉约蕴藉韵致的修辞文本,这是因为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中国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悠久的历史,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分不开的。
大致说来,汉语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文化根由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一是政治环境特别是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专制政体与儒家思想的禁锢所形成的思想言论不自由的政治环境的制约;二是汉民族人由于实践理性影响而对思想与情感的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针’所形成的崇尚含蓄蕴藉的民族心理的导引;三是中国历代崇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文学传统的推崇。
而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又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密不可分。
”三、请分析下列诸例各有哪些修辞文本,并说明各属于哪一类型模式,试简略说明其表达和接受效果。
1、然而曾几何时,知命之年,倏尔而逝;耳顺之年,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连古稀之年也没能让我有古稀的感觉。
(季羡林《过年的感觉》)藏词。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由《论语》中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藏词而来;“耳顺之年”,指六十岁,由孔子所说“六十耳顺”藏词而来;“古稀之年”,指七十岁,由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藏词而来。
2、小孩子上山就得采花;到海边就得拾贝壳,书呆子进图书馆想捞新智慧——出门人到了巴黎就想······(徐志摩《巴黎鳞爪》)留白。
巴黎是浪漫之都,出门人到了巴黎想做什么,不便明说,故意留而不言,让读者自己意会。
3、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
如果字果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要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梁实秋《写字》)折绕。
意谓写字的人能写好的人不多,所以他们要追着要主动给别人写字,而非别人求他。
4、·····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
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
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折绕。
意谓吻唇吻颊。
5、四十岁了,没有多余的情感和时间可以挥霍,且专致地爱脚跟下的这片土地吧!且虔诚地维护头顶的那片青天吧!生平不识一张牌,却生就了大赌徒的性格,押下去的那份筹码,其数值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是余生的岁岁年年,赌的是什么?是在我垂睫大去之际能看到较澄澈的河流,较清鲜的空气········(张晓风《情怀》)讳饰。
意谓“临死”。
6、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
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
(梁实秋《孩子》)推避。
“我不敢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法,其实意思说得非常明白:孩子小时不管教,长大了必然不会好。
7、我虽然为了真理,勇往直前,但也绝非暴虎冯河式的血气之勇,而是谋而后动的、先立于不败之地的。
(《李敖回忆录》)用典。
暴虎冯河,意谓徒手搏虎,无舟渡河。
典出于《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意谓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8、爬着山,不免微喘,喘息仿佛是肺纳的饥饿。
由于饿,呼吸便甜美起来,何况这里是山间的空气,浮动着草香花香土香的小路。
这个春天,我认真的背诵野花的名字“紫花藿香蓟”、“南国蓟”、“昭和草”、“桃金娘”·······可恨的山野永远比书本丰富,我仍然说不出鼻观里吸进去的芬芳有些什么名字。
(张晓风《专宠》)倒反。
“可恨”即为“可爱”,情深难言。
第二章一、譬喻修辞文本从形式上看,可区分为哪几种基本模式?譬喻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一般可以从形式上将之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所谓明喻,是一种形式全备的譬喻模式,它的典型格式是“A像B”。
其中,A 是本体,B是喻体,“像”是喻词,恰似联系本体与喻体的桥梁。
喻词除了“像”比较常见外,还有“好像”、“好比”、“如同”、“仿佛”、“若”、“如”、“好似”、“似”等等,有时这些喻词还与“一样”、“似的”、“一般”等等配合使用。
所谓隐喻(或称暗喻),是一种以“是”、“变成”等喻词绾合本体与喻体抑或省略了喻词的譬喻修辞文本模式。
它的典型格式是“A是B”、“A,B”(此格式,古代汉语较常见。
如“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所谓借喻,是将本体与喻词一并省略了的譬喻修辞文本模式。
二、譬喻修辞文本的建构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譬喻文本的建构,必须遵循“新颖”、“自然”、“贴切”三个基本原则。
所谓“新颖”,就是要在一般人看不出相似点、不可能联系搭挂得上的两个根本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点,并将它们“远距离”地拉配在一起,“使其匹配能出人意表”。
也就是说,建构出来的修辞文本既要出乎他人意料之外,又要入乎情理之中。
所谓“自然”,就是“选择喻体与本体相匹配时,喻体要与本体匹配得合理,两者之间确有相似点,不生硬,不勉强”,给人的感觉不是“为譬喻而譬喻”,是水到渠成的表达。
所谓“贴切性”,就是“表达者所作的比喻要得体,要正确地传递出自己心中真正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不能言不由衷,言不达意,效果要与动机相一致,产生好的接受效果”。
三、比拟可以区分为哪几种类型?比拟一般可区分为两类,一是“将人拟作物的,称为拟物”,一是“将物拟作人的,称为拟人”。
四、何为摹状修辞文本,有何表达和接受效果?摹状(或称“摹绘”、“摹拟”),是一种摹写自然界或其它事物情状以获致叙写的形象性和逼真性效果的修辞文本模式。
摹状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凸显所叙写内容对象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在接受上,使接受者经由文本的摹写而产生联想想象,从而通过再造性想象复现表达者修辞文本所叙写的情境,使接受者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等亲历感,进而大大增加文本接受的兴味,同时使文本更具审美价值。
五、什么是示现修辞文本?它可分为几种情况?示现,是一种将未听未闻的事象叙写得如见如闻、生动真切的修辞文本模式。
根据示现修辞文本生成的不同情形,一般可将其区分为“追述的示现”、“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三类。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象已经摆在眼前一样”,“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六、列锦修辞文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表达和接受效果如何?列锦的基本特征,就是突破汉语语法规则,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铺排,在实现表情达意的同时,展现一种画面美感效果。
列锦修辞文本,由于突破了常规的汉语句法结构模式,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的语法或逻辑联系都没有明显地标示出来,因而从表达的角度看,就增加了语言表达的张力,使表达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更具丰富性、形象性和深邃性;从接受的角度看,由于修辞文本隐去了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的语法或逻辑联系标识,这就给接受者的解读文本增加了困阻,但同时也由于表达者在语言文字上没有明确限死各语言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就给接受者在解读文本时以更大、更多的自由想象或联想的空间,从而获得更大、更多的文本解读的快慰与审美情趣。
七、语言实践中为何会有飞白修辞文本的建构?语言实践中,之所以有飞白修辞文本的建构,这是表达者为了形象、生动地再现所叙写(或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故意记录(或虚拟记录)其说写的错误,以此让接受者有如见其人的逼真感或忍俊不禁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