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28.66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园林设计思路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山东省济南市250001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园林景观建设越来越多,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也越来也受到重视。
为保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要分析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认知、感知等各项需求,按照环境心理学相关知识科学展开设计规划。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学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园林设计要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感觉理论;景观环境引言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现阶段快速发展的边缘性科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可提升园林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从而为人们提供缓解压力的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美学及舒适度的追求。
1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学的必要性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艺术以及美学的展现。
园林设计师应具有较高艺术设计能力和深入理解大自然的能力。
园林设计师的设计可以通过各种花草树木,实现美学上的平衡以及生态上的和谐,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对缓解当今城市中人们的压力有着重要作用。
为此,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在园林设计中,有利于满足人们对于美学以及舒适度的追求。
2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为保证园林设计能更符合受众的认知及各方面需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心理学开始在园林设计领域中得到应用与重视。
根据学者研究发现,民众对环境的空间感知,和周围建筑环境以及自身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联,确保民众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环境,对周围事物位置进行有效认知,能更加方便民众生活。
同时,空间感知也会对民众释放身心产生积极影响,园林的科学建设,为优化民众的生活环境提供可靠支持,对环境与人之间关系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强调园林设计需要按照以人为本原则,要分析民众的日常生理及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愿景的环境,高质量完成园林设计任务。
园林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及展望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园林设计师必须不断自我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出更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对环境的需求!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展望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o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design more suitable environment to meet people’’s growing to the environment needs!Key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Landscape design; looking1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设计的宗旨是要设计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所以,居于其中的人对环境的感受是否良好比环境本身更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
这就是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这也使得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感受自己的设计。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不断深入人心,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师开始关注并应用环境心理学。
1. 1 环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1. 1. 1 认知地图认知地图的5 种关键维度为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
现代园林设计中环境心理学应用的现状研究摘要:园林设计中的心理学主要从环境心理学入手,研究人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系,目前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本文主要分析行为心理学在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中国对景观中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大大落后于世界,还未能普遍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在大多数城市景观仍然是一种绿化而不能称之为景观设计。
而国外的研究相对全面而深入,不仅研究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对以人类的行为心理为主的园林设计理论有相关研究。
一、环境心理学的定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述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是主要指的是物理环境,例如噪音、空气质量、拥挤、温度、个人空间、建筑设计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统一的,对行为发生均有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无论是一山、一水或是一个植物空间,都有许多环境的心理因素需要加以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本身空间位置的关系,所起到的作用,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及置身其中的相关感受。
这就要求设计师能运用相关设计来展示出所设计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使人对物体的感知得到控制。
二、环境心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一)环境认知环境认知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主要在于人对环境的知识如何获得并进行加工的过程。
例如在园林中设计不同的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类似公路边的指示牌,使人对环境的产生认知,能够在大脑中绘制出地图,寻找到相关路径。
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园林设计主要是依赖于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体验、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植物、公共设施、道路、水景的设计与布局能更好的帮助人区分路径、区域、边界、节点、标志;更好的区分人与人的距离;与人类的生活、休闲需要同步,为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健康园林与环境心理学引言:园林技术专业涵盖了设计、建设和维护各类园林景观的技术与知识。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园林和环境心理学逐渐成为园林技术专业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健康园林和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健康园林的概念与特点健康园林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创造出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环境。
与传统园林相比,健康园林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园林景观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健康园林的特点包括:绿色环保、生态友好、景观多样性、舒适宜人等。
二、健康园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改善心理健康:健康园林的景观美丽、宜人,可以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 促进身体健康:健康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户外运动场所,鼓励人们进行锻炼和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 改善社交关系:健康园林提供了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缓解孤独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4. 提升工作效率:健康园林的景观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技术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园林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园林环境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类心理需求的园林景观。
1. 情感与认知: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环境的情感和认知,通过了解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喜好和情感反应,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园林环境。
2. 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空间需求,通过研究人们在园林中的行为和活动,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布局园林空间,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3. 环境恢复与压力缓解:环境心理学研究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恢复和压力缓解作用,通过创造具有放松和舒适效果的园林环境,设计师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精力和减轻压力。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考虑人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要求,营造出适合其身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将环境心理学渗透设计工作中,不但丰富了园林设计的探究方向与内容,还能提高园林整体审美水平。
本文将主要围绕环境心理学和园林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探究前者在后者中的应用。
关键字: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审美水平环境心理学源于美国,诞生于20世纪末,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分支,还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边缘性科目,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其探究范畴主要有人造和行为与大自然间的互相关系;人们行为和物理环境与阅历间的互相联系;侧重关注物理环境,还尤其注重环境和主体作用的交互性。
1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园林属于一种单独的科目,其所重点探究的内容便是如何对社会要素、大自然展开科学的运用,进而对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领域展开建设。
简而言之就是,园林之所以存在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在设计园林的进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便是如何减少环境和人的冲突联系,而且让设计的园林能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
然而若无法对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充分掌握,便不能有效掌握园林设计中的各个因素间的联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满足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氛围展开设计。
但环境心理学身为一门单独的科目,其重点在于对景观和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展开探究。
所以,在园林设计的实际进程中,一定要对环境心理学展开一定的运用探究,以此符合现阶段时代发展对园林设计提出的全新要求[1]。
2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2.1个人空间方面所有人都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空间区域,一般被叫做个人空间。
当某个物体闯入个人空间时,人体便会出现相应的应急反应。
依据有关调研显示,所谓个人空间并不是一个圆柱体,人的头脑在感知个人空间时表现最佳,随着往下则愈来愈差,从而生成了锥形感应磁场,并且伴随移动空间也开始渐渐转变,比如视野前或者迁移方向的个人空间比较宽阔,但视野死角与逆向的空间感知力会减少。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环境心理学应用园林艺术设计技术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创作形式。
它旨在营造一个与人自然亲和、舒适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需求。
在园林艺术设计中运用环境心理学,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行为,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园林空间的品质和用户满意度。
首先,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人们对不同环境的心理感受和需求。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可以了解人们对色彩、形状、材质、光线等设计元素的好恶和偏好。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指导设计师在园林艺术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以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理期望的园林环境。
其次,环境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师理解人们对环境的情感和认知。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而这些情绪和情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对园林环境的情感反应,如愉悦、平静、兴奋等,进而通过设计手法来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此外,环境心理学研究还能够深入了解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方式,从而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景观布局、景点设置等手段,使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更加准确和舒适。
另外,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设计师解决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社会经历的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和喜好是不同的。
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对园林环境的需求和期望,进而在设计中考虑这些差异性,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园林空间。
比如,在设计公共园林时,可以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设置适宜散步和休息的座椅和休息区域;对于年轻人,可以提供更多体育活动和娱乐设施。
除了上述应用,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还能够帮助设计师提高园林环境的可持续性。
通过研究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可以了解人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认知和行为偏好。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导人们更好地保护和珍视园林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园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园林设计不仅要求满足审美和功能需求,更要求融入环境心理学理念,提升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品质。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为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园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意义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改善环境来影响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园林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预期,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富有吸引力的园林空间。
此外,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如何运用环境心理学原理优化园林设计,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满意度。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如何运用环境心理学知识优化园林空间布局?如何通过环境心理学理论指导植物配置设计?如何借助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评估园林设计的有效性?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和园林设计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成果。
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不同类型园林空间的使用情况和用户评价,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成功与失败案例背后的原因,验证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五、研究步骤1. 文献综述:收集和阅读有关环境心理学和园林设计的文献,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
2. 实地调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园林空间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使用者和周围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人们在园林空间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
3. 案例分析:选择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手法,探讨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其中的应用;同时,选择失败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揭示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健康园林与环境心理学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园林作为一种绿色环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的景观,还能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健康园林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园林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1.1 绿色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身处绿色环境中能够减轻人们的压力和焦虑感,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和清新的空气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1.2 园林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园林中的运动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为人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免疫力。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以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
二、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2.1 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颜色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蓝色可以让人们感到平静和放松,红色则能够激发人们的活力和热情。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是创造健康园林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自然元素的融入园林设计中的自然元素,如水、石、木等,能够给人们带来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这些元素的融入能够增加园林的自然度,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同时,自然元素还能够吸引鸟类和昆虫等生物,丰富园林的生态环境。
2.3 空间布局的考虑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和安全,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休息区和交流区,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促进社交和交流。
三、健康园林的实践案例3.1 日本的“森林浴”日本提出了“森林浴”的概念,即通过在森林中散步和呼吸清新空气来改善身心健康。
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成为了日本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欧洲的城市公园欧洲的城市公园以其精心设计的绿地和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注重人们的身心健康。
浅析环境心理学在园林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7T01:30:19.93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张小艺[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应用环境心理学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营造舒适的园林环境与人们的行为关系。
张小艺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应用环境心理学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营造舒适的园林环境与人们的行为关系。
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在园林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及不足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工程设计1.环境心理学概念背景环境心理学是20世纪50和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这一现象受到了P·Ehrlich等学者的注意,他的《人口爆炸》(1968)和哈丁的《公共资源的悲剧》(1968)反映了人口、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的行为等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研究方式和态度,它对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克(R.Barker)等人提出了一种行为公式:B = f (PE),以及心理场论,对环境心理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
1960年左右,犹他大学的心理学课程由卡尔文·泰勒和其他人组成。
以此为依据,举办了有关专题讨论会,出版一批学术论文,对环境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
美国于1969年发表的《环境与行为》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因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匮乏等实际问题而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殊的关注。
心理学家们更多地注意到了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与环境心理学有关的问题。
当前的环境心理学仍侧重于人的心理、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生理、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园林设计研究摘要:园林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加入为园林设计带去了新的思路,促成全新的园林设计体系的形成,展现了新型的园林设计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彰显了园林设计的人文关怀。
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望持续推动园林设计发展。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方案引言: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中重要的分支,因此其具备交叉学科的属性,尤其是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更加彰显了环境心理学的实用性。
而园林设计也因环境心理学的加入使得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将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如何缓解人们压力方面,在满足园林艺术性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园林设计舒适性的追求。
1.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环境心理学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对于景观环境的转变,同时也使得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促使人们对于园林设计做出新的评价。
1.1景观环境的利用以往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更多的是考虑美学与艺术的观点,因此最终呈现的园林设计其更加具备艺术性,反而缺少了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于环境舒适度以及感官的需求。
但是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转变了以往的设计理念,其更加注重人的意志,倾向于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以便在设计园林时能够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根据环境的特点对设计方案进行整改,并在此过程中考虑群众的心理需求,找寻其中的切合点,以便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其园林设计也能对新的模式进行探索,探寻新的设计规律,从而重新对空间以及景观进行规划。
1.2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景观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引导作用,因此人的行为会随着景观的变化而产生转变。
基于刺激行为曲线的视角,园林景观的变化会在标准范围之内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一旦超出人们的承受界限,其对于人们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是造成审美疲劳等。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所谓园林艺术,主要是指相关设计者通过对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充分
灵活、科学合理的运用,创建出生态平衡、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它是一种美学艺术,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人们服务。
基于此,
笔者认为园林设计,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立足于人的
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审美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
脱离实际情况,园林设计就会失去其意义,对于相关设计要素难以充分有效地把握,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运用
1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1.1艺术性与视觉性
美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包含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而园林规
划是这三者的协调统一。
园林规划设计是为了使城市更加美观,凸显景观建筑的
艺术气息,汇集人的审美要求和实用功能。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园林设计可以
运用发散性的思维,结合当代人文、影视、戏曲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与当代
艺术有机结合,加深园林的艺术性气息。
同时,设计人员需要着重考虑到设计的
观赏性,可以从布局、线条、色彩等视觉元素出发,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文化
思维、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出园林的视觉美观。
1.2人性化与生态性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设计出符合人的需求的园林空间,人的心情、行为、
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这涉及到行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园林规划设计融合众多
领域,从人的外部感知到内部思维,人性化的需求带来了景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设计时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使人和自然更加协调。
现代社会讲究的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园林设计需要遵循自然规则、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原则,从
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等多方面让大自然与人们生活融为一体。
1.3民族性与文化性
园林规划设计本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而优秀的艺术创作又于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等紧密相关。
将园林规划融合传统文化、民族特征,以现代园林的设计
理念和思维进行再创造,打造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优秀园林。
1.4前卫性与创新性
园林设计是一门专业学科,在设计时也需要有独特的创造性,一个设计如果
没有自己的创造思维,那就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
对于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不仅
需要创新思维,还需要把握园林规划设计时代需求,运用新颖形式,结合未来发
展要求。
2园林景观中的环境心理学原理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和行为知觉的角度,分析了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活动、反应及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环境和空间是互相融合渗透,人们依赖于其
生存的环境,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环境。
环境心理学中的唤醒理论认为环境
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人们会尝试对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探索而达到降低唤
醒水平的目的。
环境负荷理论中的环境负荷是指当人处在环境中,接受到的比如
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类形式的刺激,当环境负荷超过个人信息处理能力后,人
们就会因此产生疲惫、焦虑等不良情绪。
环境心理学中私密性是指对接近自己或
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是人对户外空间的一种心理需求。
领域性是一种行
为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个人和群体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暂时或永久拥有或占有某
一场所或区域。
环境心理学中的个人空间是人身体周围存在着的一个看不见边界
的空间范围,跟随人的移动而移动,遇到侵犯和干扰这个范围的行为,人们就会
变得焦虑和不安。
3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3.1情感设计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情感理念变得尤为重要。
想要获得成功的设计,首
要的就是激发感情共同点,引起情感的共鸣。
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也同样适用,
一个好的设计必定是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情感共鸣的。
以黄山为例,黄山的两个
松的命名给人舒适之意,“迎”与“送”表达谦和之意,传达一种人性的关怀,所以
能引起人们的认同感,最终达到吸引消费的目的。
情感设计的基础在于要了解人
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深入人们的内心,求得情感上的一致性与吻合性。
3.2美感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对于人还是对于物,人人都希望能够接触、拥有
美好的事物。
因此,对于外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美感设计理念在园林设
计中的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它能博得游客的好感,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设
计的理念:美好。
设计的初衷是美好,不仅在于被设计物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能
够激发人们内心的美好,从而使整个世界变得美好。
3.3几何图形设计
几何图案于自然形象,随着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不断加深,对几何图案在
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抽象的
集合形构成的图案纹样。
)三大特征几何图案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形成并
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特征。
几何图形的设计理念在园林的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不
仅是因为它的样式使得人们感觉舒适、美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几何理念使得设计
变得合理化。
凡事都讲究一个理,有理可依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当一切变得合
理化,才能更加长久。
几何图形的应用使得园林变得生动起来,不再一整块,但是也不再是一个个
分割的独立体,而是一个个相互联系的个体。
正是这些个体,才构成了园林的美好。
都说距离产生美,园林中的距离设计使得园林的内涵更为丰富,舒适度也大
大地提高了。
3.4私密性
从园林设计的对象而言,是为了服务于群众,因此,园林景观应当是公共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公共空间通常存在一些私密性。
尤其是在休息区域,
人们经常在长椅上进行一些私密性的交流活动。
为了满足人们的私密性需求,相
关设计者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应当尽可能提供私密区域,保证人们可以进行
集中交流,不被其他人打扰。
在设计时通常有两种方案:第一,半封闭式。
这种
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与外界沟通,在空间结构上比较封闭,不会被其他人贸
然打扰;第二,开敞式。
这种设计方法使交流空间的视野开阔,光线充足,没有
很强的限定感,但是至少有一面是封闭的,才能对交流空间进行限定,使人们的
注意力不会被轻易分散。
3.5认真把握景观的实用价值
设计人员在对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之中,必须意识到景观设计工作涵盖到诸多学科,因此,其必须认识到,园林景观对于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不仅有着美化效用,同
时景观本身亦能够实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处理。
这便是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所应当
着重加以把握的景观的实用价值。
4结语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人空间、人际距离、领域性、私密性等方面和层次上,相关部门和设计者应当加强对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景观环境利用、景观环境评价的研究,希望以此提升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实践运用,提升人们对风景园林的好感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为人们创设出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雷.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J].居舍,2017(21):90.
[2]向燕琼,贺雪佼.试论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J].西部皮
革,2016,38(04):33.
[3]赵润东.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2014(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