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
紫玉米,又称青玉米或黑玉米,属于玉米的一种变异品种。
相比普通的黄色玉米,紫
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紫玉米研
究的进展,主要包括其成分和功能、生理和遗传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紫玉米的主要成分包括花青素、类黄酮、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花青素是紫玉米的主要
色素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紫玉米
中特殊的花青素成分包括花青素苷和玉米黄质素,这些物质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
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紫玉米中还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锌、硒、铁等矿物质。
研究发现,紫玉米中的花青素主要通过抑制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生成和清除自由
基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
紫玉米中的类黄酮成分具有抗炎、抗血栓、抗肿瘤等作用。
紫玉米中的天然存在的活性物质也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抗衰老等功能。
紫玉米的紫色状况主要由花青素苷的积累和表达调控所致。
研究发现,紫玉米的花青
素苷合成途径与酚合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4-羟基苯丙烯酸
(4-hydroxycinnamic acid,4HAC)及花青素合酶(Anthocyanin synthase,ANS)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紧密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转录因子Pw1的表达与紫玉米中花青素的积累
有关。
后续的研究揭示了多个基因和通路的共同作用,进一步解析了紫玉米紫色形成的分
子机制。
最新紫色玉米技术研究报告最新紫色玉米技术研究报告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黄色玉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人们的视觉感受来说较为单调。
近年来,人们对于颜色丰富的食物的需求越来越高,紫色玉米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改良品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针对最新的紫色玉米技术进行研究,希望给读者提供有关紫色玉米的全面了解。
二、紫色玉米的起源与特点紫色玉米起源于南美洲,被认为是一种近亲自然杂交品种。
紫色玉米蕴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多酚等。
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对于预防一些慢性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紫色玉米还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对于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肠道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三、紫色玉米的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紫色玉米适宜生长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进行播种前,应该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和调理,以确保植株的生长环境。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足够的翻耕,同时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2. 种子处理与浸种为了达到最佳的播种效果,紫色玉米种子应该进行处理和浸种。
一般来说,种子处理可以采用浸泡在1000ppm的赤霉素溶液中6小时,然后放在通风处晾干。
浸种可采用0.2%的多菌灵溶液浸泡2小时,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3. 合理施肥与灌溉紫色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氮、磷和钾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措施,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同时,定期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
四、紫色玉米的农药与病虫害防治作为农作物,紫色玉米也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
其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灰斑病、玉米赤星病、玉米孢子虫等。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的防治方法,如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培养天敌昆虫等。
同时,也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合理使用农药有助于提高抗性与产量。
据eurekalert网站2006年7月19日报道,新型克隆玉米基因将帮助解答父母代基因经过不同寻常的相互作用后是如何对后代产生持续影响的。
该研究发现显示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好农作物,并且揭开复杂基因疾病的秘密。
这项新研究发现另外一种分子,即脱氧核糖核酸的小兄弟核糖核酸是基因相互作用(副突变)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副突变并不符合正统孟德尔遗传法则。
资深研究人员维基?L?钱德勒是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州大学第五生物研究院的主管,她说,“副突变以惊人的速度违背孟德尔遗传法则。
我们知道副突变存在已经50年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破译其潜在运作原理”。
在标准遗传情况下,后代从他们的父母那里继承基因,这些基因在孩子和父母的身上表现出同样的功能。
当副突变产生后,来自父母的一种基因命令下一代体内的其它基因表现出不同功能。
尽管这些发生副突变的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与父母体内的一样,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却不相同。
即使子女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专横”型基因,副突变还是一样会发生。
副突变最初是在玉米中发现的,后来陆续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其它生物体中发现。
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州大学植物科学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教授钱德勒说,“在前期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一种产生副突变所必需的基因。
现在我们已破译该基因的运作内容。
这太令人感到兴奋了,因为它将帮助我们解答副突变运作机理”。
钱德勒的研究首次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称之为依赖核糖核酸的核糖核酸聚合酶,这种酶是产生副突变所必需的。
玉米是美国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
更好地了解植物基因将有助于培育人员开发出改良农作物物种。
了解副突变和类似非孟德尔遗传现象同样与人类健康存在联系。
人类的一些疾病,我们知道这些疾病中存在的基因成分,但是却很难破译。
非孟德尔遗传影响可能会帮助我们破译这些疾病。
钱德勒说,“父母代基因的相互作用改变子女代体内某种基因的功能将会产生一种非常意想不到的遗传模式,这种模式将使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鉴定工作变得错综复杂”。
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紫玉米是一种颜色鲜艳、口感香甜的玉米品种,因其富含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紫玉米的研究进展迅速,针对其营养价值、功能成分及应用价值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研究。
本文就紫玉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紫玉米的产地、分类、营养价值、功能成分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取得。
一、产地与分类紫玉米的发源地可追溯到美洲,随后传入了中国。
在中国,紫玉米的主要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区。
根据颗粒颜色的不同,紫玉米可分为紫色和黑色两类。
紫色品种中的花色素主要为紫色素,黑色品种中的花色素主要为黑色素。
这两类紫玉米在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功能成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营养价值紫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紫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且氨基酸组成均衡,易于人体吸收。
而且,紫玉米所含的脂肪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紫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E、维生素C、钙、锌、镁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三、功能成分紫玉米富含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常见食品中所不具备的功能成分。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花青素还具有抗炎、降血压、保护视力等功效。
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紫玉米所含的这些功能成分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备受关注。
四、应用价值紫玉米由于其独特的颜色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在食品工业、保健品工业、药品工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紫玉米可加工成各种食品,如紫玉米面粉、紫玉米制品、紫玉米制品等。
这些制品不仅颜色艳丽,口感鲜美,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
紫玉米还可用于保健品制造。
经过提取和加工,紫玉米中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制成各种保健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紫玉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传统药材中有一定的应用。
紫玉米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肖春玲;张少颖;孙英【摘要】试验采用85:15的80%乙醇与0.2 mol/,L的柠檬酸溶液提取紫玉米色素,对其色素的光谱性质做了研究;通过建立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双氧水及Fe<'2+>螯合能力体系等试验,测定并对比了紫玉米和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该色素为紫玉米色素,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清除自由基(DPPH·和·OH、O<,2>)的能力明显优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其色素粗提物在0.04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89.88%;对·OH的清除率达到84.87%;在0.035 mg/mL时,对O<,2>-的清除率达到85.82%.此外,紫玉米色素粗提物的总还原能力、双氧水清除能力略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Fe<'2+>螯合能力约是EDTA的一半,并且其抗氧化能力的大小与紫玉米色素浓度高低相一致.【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1(026)002【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紫玉米;色素;抗氧化活性【作者】肖春玲;张少颖;孙英【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临汾041004;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临汾041004;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临汾0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紫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原产于秘鲁,后引进我国[1]。
紫玉米色素是从紫玉米籽粒中提取的一种花色苷。
花色苷类色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许多的生理作用,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等。
目前,对紫玉米色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剂的选取、浸提技术及提取工艺上[2-5],对紫玉米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在国内外少有报道。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合成色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天然色素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紫糯玉米遗传与育种探析作者:秦太辰邓德祥卞云龙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1期摘要概述了紫糯玉米的遗传与育种研究现状,包括玉米籽粒色素的分布与遗传、紫糯玉米色素遗传与转座子、市场需求与紫糯玉米的遗传、紫糯玉米育种方法以及花糯玉米形成的原因等内容,对市场开拓各色品种寄予瞻望,同时指出紫糯玉米的育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紫糯玉米;糊粉层;转座子;遗传与育种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043-02近年糯玉米市场争夺日益激烈,市场经济的导向已进入玉米育种的领域。
可喜的是,一批优质、高产的白色糯玉米杂交种领先问世,赢得消费者的赞扬,育种家也获得相当丰厚的回报。
糯玉米的市场开发,将带动紫玉米的育种。
笔者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从事糯、甜玉米育种工作[1],80年代进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对紫糯玉米的遗传与育种进行了试验。
现将紫糯玉米遗传与育种工作简述如下。
1玉米籽粒色素的分布与遗传玉米籽粒的色素,分布在果皮、糊粉层与胚乳淀粉三部分。
果皮的色泽有多种,至少受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又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基本属2对基因遗传,果皮由子房壁形成,其色泽属母本基因型,不显花粉直感效应。
糊粉层的颜色多种多样,较为复杂。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细胞学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玉米糊粉层的紫色受9个控制花青素形成的基因主宰,即A、A2、B2、B22、C、C2、In、R与Pr,此外还涉及到有关等位基因。
这9对基因中有7对互补。
以后又指出紫色素形成主要受7对基因的主宰,涉及到显性基因与抑制基因[2]。
据扬金水报导[3],玉米R基因位点呈现多态性,影响玉米不同器官花青素的形成,并发现大量等位基因(近100个)以及紧密连锁基因S和P。
这都与籽粒颜色有关。
墨西哥黑玉米rRNA 的基因转录的调控区(NTS)含有10个亚重复序列,各由165~232个核苷酸组成,同源性92%~96%,显示出丰富多样性,基因转录调控区的差异,同时也反应了基因编码序列相当保守[3]。
紫玉米植株茎叶色素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对天然植物生理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开发为人类健康造福的天然植物功能产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然食用色素因为安全、无毒且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日益受到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及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所以对植物花色苷色素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外已将植物花色苷色素应用到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个领域,我国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市场,但是,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色素品种单一,生产成本高,色素性质不稳定。
因而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色素资源以及稳定性好的天然食用色素迫在眉睫。
紫玉米植株色素含量高,生产成本低,色素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色素提取材料。
对紫玉米植株色素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该植物资源得到迅速、合理、有效、全面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这一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有助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本研究以一种紫玉米杂交种“齐319/lx530”植株为材料,对该玉米植株色素的提取工艺、初步纯化、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为紫玉米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该紫玉米植株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9.9nm,据此判断该色素是一种花色苷类色素。
2、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值;确定该玉米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浸提溶液pH4.0。
3、浸提级数(x)与浸提量(y)成y=4.5526e—1.3556x函数关系,确定浸提级数为2级。
4、该色素的主要理化性质如下:色素溶液pH 1~7时颜色基本没有变化,pH﹥8时色素吸收峰和颜色发生变化;Fe3+、Cu2+可使其生成黑色絮状沉淀;在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光照条件下均稳定存在;对高温、抗坏血酸、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均较敏感。
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
花青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其有助于植物对光线的吸收和光合作用。
紫玉米中丰富的花青素含量使得其具有许多健康功效。
研究表明,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管生成等多种作用。
紫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
矿物质,如维生素E、维生素C、镁和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
紫玉米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其抗肿瘤作用。
花青素被认为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
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研究表明,紫玉米中的花青素可以抑制人类乳
腺癌、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导致细胞凋亡。
紫玉米提取物还可以增强
放射疗法和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潜力成为一种辅助治疗肿瘤的天然药
物。
除了紫玉米的营养和功能性研究外,科学家们还致力于解析紫玉米的遗传特性和种质
资源。
紫玉米的遗传特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和种子颜色形成机制,为培育高
产紫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紫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还可以鉴定特殊品种和优
异基因型,为紫玉米的遗传改良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紫玉米的研究备受关注。
紫玉米是一种富含花青素的变异玉米品种,在改善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
本文将对当前紫玉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紫玉米的生理成分紫玉米中含有许多花青素和花青素苷,如硼蝶素、天然抗氧化剂玻璃烷苷(Zeaxanthin)、花青素4、花青素3等等。
其中,甜玉米、糯玉米和紫玉米中,紫玉米含有的花青素最多。
紫玉米中的花青素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以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二、紫玉米的保健作用1.抗氧化作用紫玉米中的花青素能够抵御自由基的侵害,并防止细胞氧化损伤,延缓人体的老化和疾病的发生。
2.降低血糖和血压紫玉米中的花青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血压。
3.抗炎和抗肿瘤紫玉米中的花青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抗炎作用,并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化,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三、紫玉米的应用价值1.食品加工紫玉米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如糕点、面包、糖果等。
紫玉米还可以提取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质等成分,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营养品的生产中。
2.药物研究紫玉米的花青素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抗氧化、抗炎、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等。
未来可以将其应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四、紫玉米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紫玉米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可以通过遗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探索紫玉米生产和利用的新途径和方法,促进紫玉米的发展和利用。
综上所述,紫玉米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在保健、食品加工、药物研究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应持续推进紫玉米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其产业化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紫玉米研究进展综述作者:王小星郭冰刘贵海王要闯郭纪坤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3期摘; 要:紫玉米色素主要富集于玉米籽粒皮层、茎秆、穗轴、叶片等部位,其来源丰富、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文综述了紫玉米的品种资源创制、色素成分、营养价值及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紫玉米的開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玉米;花青素;黑色食品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065-03Abstract:Black food is deeply loved by consumers,and purple corn pigment is abundant in corn seed cortex, stem, spike shaft,Leaf,etc..Its source is rimeihuoch with high safety,and it also has certain nutrition and pharmacology, and with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foreground.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urple corn variety resources,main components of purple corn pigment, nutritional value, 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urple corn.Key words:Purple corn;Anthocyanin;Black food近年来,黑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2]。
一般认为,农作物的营养品质与种皮或果皮的颜色密切相关,颜色越深、其营养价值越高[3]。
紫玉米也被称着黑玉米,是玉米家族的1个类型,紫黑色籽粒为其主要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市场对紫玉米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4]。
紫玉米色素主要富集于玉米籽粒皮层、茎秆、穗轴、叶片等部位,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可用于食品、药品、饮品和化妆品等[5]。
作为天然黑色素,其来源丰富、安全性高,是合成色素的换代产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植物黑色素中,紫玉米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功效最好[6]。
本文综述了紫玉米品种资源创制、花青素的主要成分、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紫玉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品种资源紫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原产于秘鲁,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但是紫玉米种质资源十分缺乏,种质基础特别狭窄。
并且受食用的要求,紫玉米往往要加上糯性,成为紫糯玉米,才能在口感上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
因此,要想选育出花青素和籽粒产量均高的品种,十分不易[6]。
经过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长期努力,种质资源引进与自主培育并重,当前紫玉米品种资源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中华黑玉米、黑(紫)色糯玉米杂交种黑糯1号、黑糯2号、黑糯3号、意大利黑玉米、墨西哥超大黑玉米、靠山一号、河“琢紫1号”等[7]。
近些年来,随着紫玉米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少农业科研单位都加大了紫玉米方面的科研力量和资源的投入力度,科研成效逐渐显现,先后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质的新品种。
如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郑黑糯1号;安徽省濉溪县农科所培育出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黑攻瑰1号、淮科糯2号、濉黑糯3号;广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黑珍珠黑糯玉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闽紫糯1号;山西省农科院选育的晋黑糯3号、晋糯8号、晋糯10号;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黑糯600,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陇糯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桂黑糯609等。
这些紫糯玉米品种的育成,大大丰富了我国紫玉米品种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食用品质的要求。
2 花青素的主要成分紫玉米籽粒中所含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或花色苷,它是天然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可溶性黄酮类物质。
1947年,花青素物质首次在花生仁包衣中发现,随后在紫薯、桑葚、葡萄、紫玉米、草莓中也发现了花青素。
花青素的种类繁多,已发现天然存在的花青素就有250多种。
其中,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牵牛花色素和锦葵色素等6种常见于植物中[8]。
自然条件下,花青素通常与糖类物质结合的形式存在。
紫玉米中花青素含量丰富,并且由于紫玉米籽粒和植株生物产量高,现已成为工业提取花青素的理想原料。
刘炬[9]研究发现,东北黑玉米中花青素含量很高,花青素质量分数为2.01%,具有工业大量生产的可能性。
经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分析,淮科糯2号品种穗轴中天然黑色素含量高达5%,子粒中高达0.8%[10];濉黑糯3号品种穗轴中天然黑色素含量高达4.5%,籽粒中高达0.3%[11]。
经过提取后分析,玉米籽粒中的花青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二丙二酸酰基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丙二酸酰基葡萄糖苷、2个矢车菊素-3-丙二酸酰基葡萄糖苷同分异构体,以及2个芍药素-3-丙二酸酰基葡萄糖苷同分异构体[12-13]。
其中,矢车菊类占(73.3±4.7)%、芍药素类占(17.5±5.1)%、天竺葵类占(9.3±0.7)%[14]。
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紫玉米植株色素提取物有6个峰,国内紫玉米植株色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45.96%,3′,4′-二羟基花色素-3-葡萄糖苷为12.99%,而秘鲁紫玉米色素主要成分含量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44.2%、矢车菊素-3-葡萄糖-丙二酸为23.2%、芍药素-3-葡萄糖苷11.5%等[15]。
3 营养价值研究表明,紫玉米比普通玉米营养更为丰富。
其中,紫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在9.88%~11.09%,比普通玉米高1.23倍;脂肪含量在5.21%左右,比普通玉米高1.3倍,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因而紫玉米很适合高血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食用。
紫玉米的硒含量是普通玉米的5~10倍。
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比普通玉米高2~8倍,钙含量是普通玉米和其他谷物的4~6倍,钾含量是普通玉米和其他谷物的3~9倍。
紫玉米中氨基酸的含量可高达5.6mg/mL,比普通玉米氨基酸含量高73%。
大部分谷类作物中不含有Vc,而黑糯玉米中Vc含量较高,达4.83mg/100g[16-17]。
4 生理活性4.1 抗氧化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会导致衰老等一系列变化。
紫玉米色素丰富的矢车菊花色苷,B环上有2个OH基,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可捕捉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抗氧化用。
其抗氧化机理为在自由基发生剂存在下,可产生具有抑制氧化能力的代谢产物,以及能捕捉自由基的原儿茶酸,具有双重抗氧化作用[18]。
4.2 延缓衰老衰老是一种生命现象。
周波等[19]利用紫玉米植株中提取的花青素对果蝇进行实验,发现花青素可延长果蝇寿命,最多可延长15.5%。
因此,可确定黑玉米色素具有抗衰老作用。
4.3 抑制肿瘤紫玉米色素与PhIP(2–氨基–N–甲基–5–苯基咪唑并吡啶)的致突变性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Zhao等[20]研究证明,花青苷对人类结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结肠细胞无抑制作用。
Hagiwara等[21]研究表明,紫玉米色素对PhIP诱发大肠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表明紫玉米色素可作为保健食品,在抑制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4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紫玉米中的花色素能明显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血小板的聚集,抑制高脂饮食引起体重、脂肪和血脂增高,抑制高脂肪、高蔗糖所诱发高血糖症,使高胰岛素血症完全恢复正常,并且能抑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增高。
参考文献[1]马仕本.开发黑色食品大有优势[J].食品信息,1997(12):11.[2]梁世喜.黑五类食品集团发展势头旺盛[J].食品信息,1998(16):19.[3]马越,赵晓燕,徐亚民.黑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9):115-117.[4]赵良.黑玉米健康食品新亮点[N].市场报,1999-04-09.[5]杨振东.紫玉米色素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清洗剂,2009,6:100-104.[6]史振声,贾森.紫玉米不同组配方式的花青素含量及产量比较[J].种子,2012(31)7:13-18.[7]高云.黑甜玉米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开发利用[J].食品科学,2000,21(12):59-61.[8]赵文涛.紫黑甜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9]刘炬.东北黑玉米花青素含量的测定[J].广东化工,2018,45(6):207.[10]蔡士兵.超黑糯玉米新品种淮科糯2号[J].中国种业,2012,2:65.[11]周素.英黑糯玉米新品种濉黑糯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8:137-138.[12]Petroni K.,Pilu R.,Tonelli C.Anthocyanins in corn:a wealth of genes for human health[J].Planta,2014,240(5):901-911.[13]Zhao X.Y.,Corrales M.,Zhang C.,Hu X.S.,Ma Y.,and Tanscher B.,2008,Composi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nthocyanins from chinese purple corn (Zea mays L.)[J].J.Agric.Food Chem.,56(22):10761-10766.[14]Pascual–Teresa S,Santos–Buelga C,Rivas–Gonzalo J C.LC–MS analysis of anthocyanins from purple corn cob[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2,82(9):1003-1006.[15]周波,李新华,王晓红,等.玉米紫色植株色素主要成分的结构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2008,20:842-845.[16]杜连起,韩连军.论黑玉米的开发利用[J].玉米科学,2000,8(4):92-94.[17]保健型黑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其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7,7:3-4.[18]凌关庭.紫玉米色素及其生理功能[J].粮食与油脂,2002(10):46-49.[19]周波,王晓红,郭连营,等.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延缓衰老的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38-140.[20]Zhao C,Giustim M,Malik M,et al.Effects of commercial anthocyanin-rich extracts on colonic cancer and nontumorigenic colonic cell growth[J].J.Agric.Food Chem.,2004,52:6122-6128.[21]Toyoshi T,Kohda T.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of purple corn color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Foods & Food Ingredients Jounal of Japan,2004,209(8):671-679.(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