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作品2: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 格式:doc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26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设计单位:土人景观设计公司位置:中国其他分类:滨水内容:实景照片图片:17张•下载原图标签:滨水实景照片这个生态廊道由一个垃圾堆砌和废水排放通道改造而来,它的设计说明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景观环境是可以被改造并容纳到生态系统之中的,从而成为人们每日的生活景观,另外还能为周围的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包括缓解洪涝和干旱灾害,为住区居民提供自然的生物多样性,设计将人行道与自行车道相融合,便于上班与娱乐之用,同时创造精神和美学价值,刺激城市发展。
The Qian'an Sanlihe Greenway is transformed from former garbage dump and sewage drainage. It stands as an example ofhow a neglected landscape can be recovered as 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everyday landscape with restored ecosystem capacity in providing multiple services,including mediating flood and draught, providing habitats for native biodiversity,integrating pedestrian and bicycle paths for commuting and recreational uses, creating spiritual and aesthetic benefits, and catalyzing urban development.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2•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3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4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5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6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7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8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9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0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1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2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3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4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5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6 •下载原图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17 •下载原图。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29•【字号】唐政字〔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唐政字〔2024〕19号迁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迁政呈〔2023〕1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迁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重要的精品钢铁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新兴区域中心城市、滨水生态园林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迁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7.8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3.4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8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2倍以内。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完善农业空间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提升燕山等重要地区生态功能,实施滦河、西沙河、青龙河等河流保护修复,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严格保护河北迁安国家级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背缸人杨秀云①"桑干河的水又深又宽,夏天背着缸过河要脱裤子……"东窑沟人侯弟江在电话里说这话时,正是初春时分的深夜。
充满热情的声音搭建起一条无形的桥,引渡我走进桑干河畔的昨天,目睹一个个背缸人从幽深的暗夜里走出来,走在突兀的崖头下,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弯腰曲背,步步跋涉……②桑干河被连绵起伏的太行山、燕山余脉相夹,水势骤然汹涌,形成极具震撼力的大峡谷奇观。
当地人称此处为"大险崖”。
武家沟镇东窑沟村位于大峡谷东端,属古幽州,自古为制陶之地。
也许是一次意外的山火,也许是一次顽童的淘气,石头、泥土被河水搅起来悴火后掏出又黑又亮可以盛水放东西的物件,权且叫它"陶"吧!从此,世世代代靠一方水土养家糊口。
《鹿县志》记载,"汉代上谷郡太守景丹亲率部下出寻,发现此地土质粘润筋骨,便命人建窑烧陶,遂成村落。
"金元时东窑沟制陶形成规模,明清极盛,手工作坊百余家,古窑百多座,陶器远销京津、山西、内蒙古等地,村里运送陶器的骡马数千匹,沿路车马店繁盛一时。
制陶技艺代代相传,一个山川环绕的古村落由此留存后世。
③冬天里曾走进东窑沟。
一个个贴着红斗方的大缸,披着薄阳,静立在陶片斑驳的石头台阶上,背靠同样陆离斑驳的石墙,如一袭黑衣或褐袍的老人从时光中走来,手捧满满的祝福,憨憨地列队迎来送往,一立千年。
他们见过"咯隆隆"响着的勒勒车满载陶器渐行渐远,见过背上高耸"缸峰"的骡马启程扬起一路飞尘,见过背缸人顶着满天星光重重踏响石板路时的兴奋和疲惫……"缸"队引路,我缓缓走过"古陶一条街",走进曾经烈火熊熊如今静默地呈上图文实物的环形隧道"古陶窑遗址",置身琳琅满目的"民俗博物馆",欣赏了形形色色的粗陶制品,缸瓮坛罐、锅盆壶碗……程亮的黑、水润的绿、清新的黄,还有明艳的霞红、饱满的深棕……拙朴、淳厚、光华、靓丽,多姿多彩如原生态的山川河流。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项目简介本案例综合运用雨洪生态管理的渗透、滞蓄和净化技术,以及与水为友的适应性设计,并结合污染和硬化河道的生态修复,用最少的钱干预,保留现状植被,融入艺术装置和慢行系统,并将生态建设与城市开发相结合,构建了一条贯穿城市的、低维护的生态绿道,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系统服务。
1场地现状与挑战本案例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项目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km,宽度约100-300m。
市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却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
三里河作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许多记忆。
历史上的三里河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
但在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位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如何通过生态恢复,使得三里河重现昔日风光,是本案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本案例设计的主要目标为对三里河进行生态修复,使之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旱涝,净化水体,提供多样的生物栖息地,形成同时满足通勤与休闲需要的多功能非机动车通道,提供审美启智的精神服务,促进城市发展。
三里河从一条无水而且被污染的河流,经过生态修复后,成为一条生机盎然、亲人的河流。
设计的几大关键技术有:(1)针对缺水问题,延续之前的滦河补给,并采用自然力,利用高差将滦河水引入三里河。
引入与洪水为友的水弹性技术模块,运用“蜿蜒拟自然水道+湿地链”的做法来恢复水生态系统弹性以应对滦河水位变化,少水时可以利用湿地泡和水坝来存水,水多时,滨河活动带可以作为行洪通道。
(2)针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重建,引入生态系统仿生修复技术模块,在已构建的丰富的地形结构基础上,通过乡土植物混播,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乡土自然群落。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景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生态廊道中的河流湖泊,道路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成为了城市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生物、游憩、景观效应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整治和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发展中及早确立生态廊道与斑块、基质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思想将在城市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方面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价值。
1城市绿色廊道概括1.1城市绿色廊道概念及分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基本模式由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景观基质和城市景观边界组成。
城市绿色廊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呈现线状或带状空间形式,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具有栖息地、过滤或隔离、通道、源和汇五大功能作用[1],包括了道路、河流、各类绿化带、植被带等。
城市绿色廊道又可分为绿化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1]。
1.2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城市绿色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改造作用,提高城市居住适宜度,建设美好的城市形象,而且对城市的交通、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绿色廊道具有以下作用:(1)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居住环境,增进居民健康。
(2)绿色廊道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仅连接城市中孤立的景观源点,而且与郊区的绿地进行适当连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迁移和栖息提供了保障。
(3)具有游憩休闲作用。
城市绿色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开敞休憩空间,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闲需求,为居民提供了优美、适宜的居住环境。
(4)大部分开敞的绿色廊道,能够在灾时作为避震疏散场所,保证了城市的安全性。
(5)维护城市绿色环境的可持续性。
2国内城市绿色廊道研究我国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景观破碎度高,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也大有进展。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综合练习(一)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时空变化较大,成渝地区是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口分布密集区。
下图为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位置、2000—2020年地区总人口变化及东西两侧人口数量占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格局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因素是()A.消费水平B.国家政策C.自然环境D.产业基础2.目前,成渝地区人口稠密的主导因素()A.交通B.经济C.资源D.气候3.与2000~2010年相比,推测2010~2020年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东南侧()A.劳动力廉价B.就业机会增加C.老龄化加剧D.城镇化水平低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
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
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
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图24.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5.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A.河和田B.河和路C.路和居D.路和田6.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的13个城市组成,北京、天津组成双核结构,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图是城市群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此完成下面小题。
7.北京——天津双核结构的形成,有利于()A.增强京津在区位和功能上的趋同B.促进京津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C.促进京津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D.提高京津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8.在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将使北京、天津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B.第二阶段将促进技术和产业向北京、天津集中C.第三阶段将推进周边城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D.整个过程将大幅增加区域中心城市人口的规模9.河北省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A.承接京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B.承接京津高等院校和文化产业转移C.发展相似的城市职能辅助京津D.为京津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读“2017-2019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报,根据《关于修订〈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的通知》(建城[2006]101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办城函[2009]388号),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组织专家考察评审和社会公示,并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决定授予浙江省安吉县“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授予34个项目“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土人设计作品“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两岸环境整治建设项目”位列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名单中。
该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河东区三里河沿岸,项目主要为河道改造及沿岸景观设计。
河道部分干枯,较多区域为污染。
秉承生态与人文的设计理念,方案用“三明治”式的带状绿地结构,在一个污染的城区河道上,恢复了一个生态的绿色基底,在此基底上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廊道。
合解决了河道清污、生态重建、民众休闲、遗产利用、文化体现等问题。
通报全文如下:关于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的通报建城[2010]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委、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市容园林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市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关于修订〈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的通知》(建城[2006]101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办城函[2009]388号),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组织专家考察评审和社会公示,并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决定授予浙江省安吉县“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授予“北京市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整治项目”等34个项目“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希望获奖城市和单位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戒骄戒躁,继续扎实开展工作,争取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驻马店市小清河地区绿地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夜景总体鸟瞰图中心区黄昏鸟瞰图项目名称:驻马店市小清河地区绿地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委托单位(甲方):驻马店市人民政府设计单位(乙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土地规划资质:甲级 010017城市规划资质:甲级 [建]城规编第(081005)旅游规划资质:甲级 旅规甲05-2007园林设计资质:乙级 A211005750-6/2建筑设计资质:乙级 013151-SY城市规划设计专用章:院 长:俞孔坚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总规划师:轰 伟 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硕士编制完成时间:2013年 01月首 席 设 计 师: 俞孔坚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生态城市设计中心 主 任: 轰 伟 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硕士生态城市设计中心 副主任: 刘玉杰 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硕士生态城市设计中心规划总工: 李向华 风景园林硕士生态城市设计中心建筑总工: 鲁晓静 建筑学硕士项目监理: 李光明 高级城市规划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王 冬 景观规划师 景观设计学硕士项目组成员: 李光明 高级城市规划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赵 苏 景观规划师 景观设计学硕士冯 聪 景观规划师 景观设计学硕士杜彦斌 景观设计师张瑞霞 景观设计师李 森 景观设计师马佳玲 景观设计师 种植设计李 炎 景观设计师郭建华 城市规划师刘 硕 城市规划师李 耿 城市规划师黄政委 景观规划师 景观设计学硕士孟慧杰 景观规划师 景观设计学硕士蒋 理 景观设计师常冠宇 景观设计师张力骋 景观设计师王家琦 建筑师10.公园分区规划10.1公园分区索引 10.2公园分区规划 10.2.1城市林影区 10.2.2关王庙区 10.2.3车舆广场区 10.2.4中心湖区 10.2.5湿地科普区 10.2.6冶剑广场区 10.2.7绿色廊桥区11.公园管线工程综合规划11.1公园南区管线工程综合规划 11.2公园中区管线工程综合规划 11.3公园北区管线工程综合规划三、小清河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1.规划背景2.规划用地现状3.空间结构规划4.总图设计4.1南区 4.2中区 4.3北区5.道路及竖向规划5.1南区 5.2中区 5.3北区6.绿化系统规划6.1南区 6.2中区 6.3北区7.建筑控制导则7.1平面设计原则 7.2建筑选型8.用地控制建议8.1地块编码 8.2详细地块规划一、总体规划部分1.规划背景2.现状分析3.定位及策划4.总体规划设计5.综合防灾规划二、小清河地区绿地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1.规划背景1.1项目背景 1.2编制目标 1.3规划范围 1.4规划依据 1.5工作框架2.规划用地现状及分析2.1 区位条件 2.2 综合现状分析 2.3 自然条件 2.4 建筑条件3.公园总平面设计4.空间结构规划5.公园道路及竖向规划5.1公园道路系统规划 5.2公园地形竖向规划6.公园种植规划6.1公园绿化原则 6.2公园种植规划7.公园水系统规划7.1水系规划原则 7.2水系统规划 7.3堤岸设计8.公园服务设施规划8.1公共设施规划 8.2照明设计 8.3公共艺术设计9.规划时序9.1分期规划 9.2投资估算………………………………………………………………………………………………………………………………………………………………………………………………………………………………………………………………………………………………………………………………………………………………………………………………………………………………………………………………………………………………………………………………………………………………………………………………………………………………………………………………………………………………………………………………………………………………………………………………………………………………………………………………………………………………………………………………………………………………………………………………………………………………………………………………………………………………………………………………………………………………………………………………………………………………………………………………………………………………………………………………………………………………………………………………………………………………………………………………………………………………………………………………………………………………………………………………………………………………………………………………………………………………………………………………………………………………………………………………………………………………………………………………………………………………………………………………………………………………………………………………………………………………………………………………………………………………………………………………………………………………………………………………………………………………………………………………………………………………………………………………………………………………………………………………………………………………………………………………………………………………………………………………………………………………………………………………………………………………………………………………………………………………………………………………………………………………………………………………………………………………………………………………………………………………………………………………………………………………………………………………………………………………………………………………………………………………………………………………………………………………………………………………………………………………………………………………………………………………………………………………………………………………………………………………………………………………………………………………………………………………………………………………………………………………………………………………………………………………………………………………………………………………………………………………………………………………………………………………………………………………………………………………………………………………………………………………………………………………………………………………………………………………………………………………………………………………………………………………………………………………………………8283839199106116125132140 147154162164168169171173175177179181183185187188201202010*******515151525253535454555657585960636467 686971 7576目录驻马店市小清河地区绿地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说明书规划背景1.项目背景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淮河上游丘陵平原地区。
景观视角下生态廊道探析——以迁安三里河为例作者:刘红秀,孙玉珍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7期刘红秀,孙玉珍【摘要】打造生态城市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生态廊道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结合课程的学习,对景观视角下的生态廊道设计手法进行探析,主要从生态廊道的意义作用以及运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生态廊道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原理,探析生态廊道在景观设计中所营造的景观氛围及其作用,归纳出在景观设计中生态廊道灵活运用的方法与目的。
【关键词】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景观生态;三里河一、传统生态廊道的理解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破坏程度逐步加剧,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性。
在此基础上,生态廊道一词被提出,传统的生态廊道侧重于生态的恢复与重建。
大部分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摹本,以恢复环境原有地貌特征或者人工建造为主要手段,考虑的是廊道对生态功能的作用,如森林、水体等单一景观环境,所以传统的生态廊道被定义为供野生动物使用的狭带状植被、水体,具有保护物种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并能促进两区域内生物因素运动的生态性廊道,通常被分为自然生态廊道和人工生态廊道两种。
二、景观中生态廊道的意义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是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一种特殊的线性或带状要素类型,是景观唯一的线型要素,在景观中起到分隔或连接的作用,大部分景观都被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连接,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足以说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将生态廊道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污染控制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打破孤岛效应将破碎的城市绿地连接起来。
三、景观视角下生态廊道的设计手法景观生态廊道的设计,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景观空间和生境进行营造,保证生态廊道的生态功能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其连接性,建立联系与连接,考虑整体布局,完善景观格局以及城市规划道路网络,减少景观破碎化现象、生境的消失与隔离。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土人作品)项目名称: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地点:迁安市类别:城市绿道,线性公园规模:135公顷设计时间:2007/3-2007/7建成时间:2010.5委托方:迁安市建设局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该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把带状绿地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来建设,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公里,宽度约100-300米,为一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却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
三里河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许多记忆。
她卵石河床,帮底坚固,因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
虽久经暴雨洪水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旱涝之灾,素有“铜帮铁底”之称,为沿岸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
1913年西李显庭就在三里河创建了迁安第一座半机械化造纸厂,开北方造纸之先河。
1917兴建水利碾磨坊,1920年以后沿河各村先后建水磨坊8处。
这种原始的水利碾磨在三里河上一直延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为电力所代替。
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为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于是,市政府决定彻底改变三里河面及两岸面貌,全面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
上游湿地休闲段生态水岸与人工自然重塑——河北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Hebei SanLiHe qianan region项目名称: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地 点:迁安市类 别:城市绿道,线性公园规 模:135公顷设计时间:2007/3-2007/7首席设计师:俞孔坚设计团队:王云峰、石春、封显峻、肖敏、胡含宇、李鑫、张林、丛鑫建成时间:2010.5委 托 方:迁安市建设局所获奖项:迁安三里河环境治理工程获得了2009年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该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把带状绿地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来建设,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公里,宽度约100-300米,为一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
挑战与目标环境整治在三里河治理工程(沿三里河埋设截污管道)实施之前,三里河曾是迁安市城区的排污通道。
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其中,造纸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危害最大),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河床淤积。
三里河治理工程实施后,三里河则成为迁安市河东区最重要的雨水排放通道。
近年来,由于滦河水位和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三里河已经变成了一条季节性河流。
在一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内,河床裸露,河底的淤泥臭气熏人。
随着水量的日益减少,三里河河道也在不断变窄,两侧村庄不断向河道侵入。
目前城区河段保持在7——8米宽,城区外则保持自然状态。
在三里河两侧,分布有杨柳等乡土树木。
雨洪、引水调控水是三里河的灵魂,也是本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规划综合考虑防洪、引水工程、城市雨污排放和水景营造等问题,提出以下规划对策:防洪问题——采用双台式堤岸处理手法——保持现状河道的走向和宽度基本不变,作为行洪主河道和深水区;——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在沿岸增加浅水区和湿地景观带;——利用老河床的低洼地势,规划滨河活动带,控制灌木的种植,作为特大洪水的行洪通道;——外侧的城市滨河带高程与城市道路和用地的高程持平。
[转]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土人作品)2012-5-14 09:10
项目名称: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地点:迁安市
类别:城市绿道,线性公园
规模:135公顷
设计时间:2007/3-2007/7
建成时间:2010.5
委托方:迁安市建设局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该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把带状绿地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来建设,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公里,宽度约100-300米,为一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
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却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
三里河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许多记忆。
她卵石河床,帮底坚固,因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
虽久经暴雨洪水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旱涝之灾,素有“铜帮铁底”之称,为沿岸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
1913年西李显庭就在三里河创建了迁安第一座半机械化造纸厂,开北方造纸之先河。
1917兴建水利碾磨坊,1920年以后沿河各村先后建水磨坊8处。
这种原始的水利碾磨在三里河上一直延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为电力所代替。
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为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于是,市政府决定彻底改变三里河面及两岸面貌,全面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
2007年初委托“土人”设计。
工程包括污水截流,引水和生态重建等所有内容。
工程分为三段:上游引水段、中部城市段、和下游湿地公园段。
从2007年4月开工到2010 年初,经两年的持续建设,除下游湿地公园仍然在建外,其他两段均告完成。
“芦苇丛生、绿树成荫、雀鸟栖息”的优美环境已然重现这座北方钢城。
生态廊道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考虑到滦河水量的不确定性,三里河设计为串珠式的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的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拟自然河道设计,营造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场地中原有树木都保留,从而形成众多树岛,令栈道穿越其间;整个工程倡导野草之美和低碳景观理念,大量应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水草繁茂,野花烂漫。
沿绿带建立了一个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向沿途社区完全开放,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城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