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B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4
西华大学课程考核参考答案(B 卷)第1页共4页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时间:110分钟课程代码:190601149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评分标准:选对一项得2分,不选或选错得0分参考答案:1、D2、A3、D4、B5、C 6(或6*)、C7、A8、B9、A10、B二、填空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大题共10道题,每道题2分,总计20分)评分标准:填空正确得2分,不填或填空错误得0分。
参考答案:1、强化阶段2、f cu,k >f ck >f c >f tk >f t3、小4、B5、Ia6、小偏心7、③8、抗扭箍筋;抗扭纵筋9、0.3mm 10、锚具三、简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1、评分标准:共有4个要点。
每点1.5分。
答错或未答得0分。
共计6分。
(1)支座边缘斜截面;(2)弯起钢筋弯起点处截面;(3)箍筋数量和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4)腹部宽度改变处的斜截面。
2、评分标准:共有2个要点。
给分点见参考答案。
答错或未答得0分。
共计6分。
参考答案:1)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2分)2)从公式分析提高B s 的措施(答对其中四种得分):(4分)(1)增大截面高度;(2)配置受压钢筋(3)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4)施加预应力;(5)增大纵筋配筋量(6)改变截面形状,如增加受压翼缘。
3、评分标准:共有3个要点。
给分点见参考答案。
答错或未答得0分。
共计8分。
参考答案:1)1l σ――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装订线装订线第2页共4页3l σ――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l σ――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3分)2)先张法有:1l σ、3l σ、4l σ后张法有:1l σ、4l σ(2分)1)减小1l σ的措施:①选择锚具变形小或使预应力钢筋内缩小的锚具、夹具,②尽量减小垫块的块数③增加台座长度;④一端张拉⑤采取超张拉的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益繁荣,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对于建筑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为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1.3 课程内容(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3)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4)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5)混凝土结构实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采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
2.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的操作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方法。
2.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8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3.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章节课时的分配,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者:张某某。
5.2 辅助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提供相关课件、案例、设计软件等技术支持。
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6.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1.1 课程介绍1.2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3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和要求1.4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能2.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3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2.4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三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3.1 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3.2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3.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3.4 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方法第四章:混凝土梁的设计4.1 梁的分类和受力特点4.2 梁的抗弯设计4.3 梁的抗剪设计4.4 梁的挠度和裂缝控制第五章:混凝土柱和墙的设计5.1 柱和墙的分类和受力特点5.2 柱和墙的抗压设计5.3 柱和墙的抗剪设计5.4 柱和墙的延性和抗震设计第六章: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6.1 框架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6.2 框架结构的梁柱设计6.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6.4 框架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七章: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7.1 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7.2 剪力墙结构的墙体设计7.3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7.4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八章: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8.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梁柱设计8.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体设计8.4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筒体结构设计9.1 筒体结构的特点和受力分析9.2 筒体结构的筒体设计9.3 筒体结构的抗震设计9.4 筒体结构设计的例题分析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10.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10.2 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分析10.3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实例分析10.4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例分析10.5 混凝土筒体结构实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目的和要求解析: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结构设计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1.3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1.4 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特性第二章:混凝土的设计强度2.1 混凝土抗压强度2.2 混凝土抗拉强度2.3 混凝土抗剪强度2.4 混凝土的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3.1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2 安全系数设计方法3.3 荷载组合与内力计算3.4 结构可靠度与极限状态方程第四章:梁和板的设计4.1 梁的设计4.2 板的Design4.3 受弯构件的设计4.4 受剪构件的设计第五章:柱和墙的设计5.1 柱的设计5.2 墙的设计5.3 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5.4 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6.1 连接的基本要求6.2 钢筋的锚固与焊接6.3 钢筋的连接方式6.4 混凝土构件的拼接设计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7.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7.2 地震作用及其效应7.3 抗震设防要求与抗震等级7.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方法第八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设计8.1 结构经济性的概念8.2 结构设计中的成本分析8.3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8.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设计案例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绘制9.1 施工图的基本知识9.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步骤9.3 常用施工图的符号与表示方法9.4 施工图的审核与修改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10.1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10.2 框架结构设计案例10.3 剪力墙结构设计案例10.4 筒体结构设计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受力分析以及材料特性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特别是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它是理解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的关键。
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掌握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以及耐久性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前提。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强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条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1.3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1.4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1.5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2.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2.3 混凝土的耐久性2.4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2.5 混凝土的强度理论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3.1 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3.2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3 安全系数设计方法3.4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3.5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步骤第四章:梁和板的设计4.1 梁的设计要点4.2 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4.3 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4.4 板的设计要点4.5 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第五章:柱和墙的设计5.1 柱的设计要点5.2 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5.3 柱的抗弯承载力计算5.4 墙的设计要点5.5 墙的抗压承载力计算第六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6.1 国内外主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介6.2 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规定6.3 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构件尺寸限制6.4 荷载及其组合6.5 结构耐久性和防火要求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7.1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流程7.2 抗弯承载力设计7.3 抗剪承载力设计7.4 挠度验算7.5 裂缝宽度验算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8.1 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流程8.2 单向板设计8.3 双向板设计8.4 板的翘曲验算8.5 板的构造要求第九章:钢筋混凝土柱和墙的设计9.1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流程9.2 轴压承载力设计9.3 抗弯承载力设计9.4 抗剪承载力设计9.5 柱和墙的稳定性验算第十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解读10.1 施工图的基本构成10.2 结构平面图的解读10.3 结构立面图和剖面图的解读10.4 钢筋图的解读10.5 施工图的变更和修改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11.1 地震工程基本概念11.2 结构抗震设计原则11.3 地震作用计算11.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设计11.5 抗震构造要求第十二章: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与修复12.1 结构加固的必要性12.2 常见的加固方法12.3 加固设计的计算方法12.4 加固材料的选用12.5 加固施工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分析13.1 结构经济性的重要性13.2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13.3 结构方案的经济比较13.4 材料选择的经济性考虑13.5 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十四章: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4.1 结构分析软件的介绍14.2 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14.3 参数设置和模型建立14.4 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果输出14.5 计算机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15.1 案例一:小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5.2 案例二: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15.3 案例三: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与施工15.4 案例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15.5 案例五: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优化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尺寸是(B)。
A.150×150×150;B.150×150×300;C.200×200×400;D.150×150×400;2. 复合受力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次序为:(B )A .Fc1 < Fc2 < Fc3;B. Fc2 < Fc1 < Fc3 ;C. Fc2 < Fc1 = Fc3;D.Fc1 = Fc2 < Fc3;3. 仅配筋不同的梁(1、少筋;2、适筋;3、超筋)的相对受压区高度系数ξ(A)A. ξ3>ξ2>ξ 1B. ξ3=ξ2>ξ 1C. ξ2>ξ3>ξ 1D. ξ3>ξ2=ξ 1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的条件是用来防止(A)。
A.斜压破坏;B.斜拉破坏;C.剪压破坏;D.弯曲破坏;5. (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B.Ⅱa状态;C.Ⅲa状态;D.第Ⅱ阶段;6.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B )A.两次升温法;B.采用超张拉;C.增加台座长度;D.采用两端张拉;7. 用ηei≥(或<=0.3h0作为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条件(D )A 是对称配筋时的初步判别;B 是对称配筋时的准确判别;C 是非对称配筋时的准确判别;D 是非对称配筋时的初步判别;8. 梁的剪跨比减小时,受剪承载力(B )A 减小;B 增加;C 无影响;D 不一定;9.配置箍筋的梁中,b、fc、h三因素哪个对提高抗剪承载力最有效?(A )A h;B fc;C b;D h、b;10.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拉构件(B)A 没有受压区,A's不屈服;B 没有受压区,A's受拉屈服;C 有受压区,A's受压屈服;D 有受压区,A's不屈服;11. 当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 A )等措施。
广州大学2007- 2008学年第1学期考试卷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形式(有限开卷,考试)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系:建筑工程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号:姓名:一、概念选择题(均为单选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总共40分)1.关于混凝土的疲劳强度,以下说法最正确且全面的是:( A )A.混凝土疲劳强度与荷载的重复次数和重复作用的应力的变化幅度有关;B.混凝土疲劳强度只与重复作用的应力的变化幅度有关;C.混凝土疲劳强度只与荷载的重复次数有关;D.混凝土疲劳强度与荷载的重复次数、重复作用的应力的变化幅度和试验机的性能有关。
2. 钢筋中的有害元素是:( C )A.碳和硅;B.硅和硫;C.硫和磷;D.磷和碳。
3.《规范》规定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根据:( A )A.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的切线,确定的弹性模量;B.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任意一点的切线,确定的弹性模量;C.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任意一点的割线,确定的弹性模量;D.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与峰值荷载点的连线,确定的弹性模量;4. 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即:( D )A.取极限强度的20%;B.取应变为0.002 时的应力;C.取应变为0.2 时的应力;D.取残余应变为0.002 时的应力。
5.检验硬钢性能的指标有:( D )(1)屈服强度(2)抗拉强度(3)伸长率(4)冷弯性能A.(1)~(4);B.(1)~(3);C.(2)~(3);D.(2)~(4);6.减少混凝土徐变可采用的措施有:( B )A.增加水泥用量;B.蒸汽养护混凝土;C.提早混凝土的加荷龄期;D.增加水用量。
7.对于热轧钢筋(如HRB235),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 B )A.弹性极限强度;B.屈服极限强度;C.极限抗拉强度;D.断裂强度。
8.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D )A.混凝土能够承受压力,钢筋能够承受拉力;B.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C.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D.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9.关于设计值和标准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材料强度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小于其标准值;B.材料强度设计值小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C.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D.材料强度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
第 页,共8页1 西南交通大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B课程代码 0171033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考试时间 13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成绩得分阅卷教师签字:【说明】1、本试卷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均指“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2、未指明“预应力”字样者,均指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3、无特别说明,本试题适用规范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材料特性可查阅规范或课本附表;4、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5、考试日期2020.05.09;6、本套试卷共七题。
其中,第一题与第七题为必答题,未按要求完成,本次考试无效。
第一题:考试诚信承诺书。
我郑重承诺:我愿意服从学校本次考试的安排,承认考试成绩的有效性,并已经认真阅读、了解了《西南交通大学考试考场管理办法》和《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我愿意在本次考试过程中严格服从监考教师的相关指令安排,诚信考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我愿意接受《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您是否同意:A. 同意B. 不同意 选择B 选项,本次考试无效。
班 级 任课教师 学 号 姓 名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第二题、如图所示,某钢筋混凝土柱直径为240mm,采用C40混凝土与HRB400钢筋(直径16mm)。
该钢筋混凝土柱受到轴心压力N长期作用,最后完全卸载。
假设:受力全过程,钢筋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开裂前混凝土始终处于弹性。
(共14分)(1)在轴心压力N加载的瞬间,钢筋压应变εs为300微应变,试求轴力N 的值。
(4分)(2)保持轴向压力N不变,三年后,测得钢筋压应变由300微应变增长到了800微应变。
此时将轴向压力完全卸载后,钢筋中仍然有压应变400微应变。
利用课程知识,解释钢筋应变变化的原因。
(6分)(3)根据上述信息,通过计算,分析卸载后混凝土的开裂风险(4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业1、2、3、4参考答案作业1一、选择题A D A DC DBA二、判断题1.× 2.√3.×4.×5.×6.√7.×8.×9.√10.√三、简答题1.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物理和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良好的黏结力;2)接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3)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试分析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承载力和受力性能方面的差异。
答:素混凝土梁承载力很低,受拉区混凝土一开裂,裂缝迅速发展,梁在瞬间骤然脆裂断开,变形发展不充分,属脆性破坏,梁中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未能充分利用。
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梁有很大提高,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可以代替受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力,裂缝不会迅速发展,直到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随后荷载略有增加,致使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梁破坏前,其裂缝充分发展,变形明显增大,有明显的破坏预兆,结构的受力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钢筋的抗拉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选用钢筋的原则是什么?答:1)较高的强度和合适的屈强比;2)足够的塑性;3)可焊性;4)耐久性和耐火性5)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黏结力。
4.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几类,其含义是什么?答: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疲劳破坏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5.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分为哪两种?荷载属于哪种作用?答: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或构件上的力,以及引起结构变形和产生内力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原理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比设计。
3. 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4. 熟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和设计原理。
5. 掌握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作用3.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4.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5.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组成材料、力学性能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混凝土结构原理及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源:收集混凝土生产、施工和检测的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学生直观了解混凝土结构和施工过程。
4. 实验设备: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检验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四章至第六章: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比设计(6课时)第七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5课时)第八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和设计原理(7课时)第九章: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5课时)第十章:混凝土结构案例分析与讨论(5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作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分析和设计原理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2. 教学难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计算和应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现场操作和质量控制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兴趣。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
(20 07 至20 08 学年第 二 学期 期末)(B 卷)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
1. 在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中,( )作为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f c 。
A. 比例极限
B. 峰值应力点
C. 收敛点
D. 临界点
2. c
c c E εσ='的是混凝土的(B )。
A. 弹性模量; B. 割线模量; C. 切线模量; D. 原点切线模量;
3. 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中( )
A.
混凝土承载力部分考虑了剪扭相关性,钢筋则没考虑; B.
混凝土和钢筋都考虑了剪扭相关性; C.
混凝土和钢筋均没有考虑剪扭相关性; D. 混凝土承载力部分没有考虑剪扭相关性,钢筋考虑了;
4.条件相同的矩形截面梁加配了受压钢筋后,其实际受弯承载力与不配受压钢筋相比( )
A. 仅在x>2a'的情况下提高;
B. 仅在x<2a'的情况下提高;
C. 不一定提高;
D. 肯定提高;
5. T、I形截面剪扭构件可分成矩形块计算,此时( )
A. 由各矩形块分担剪力;
B. 剪力全由腹板承担;
C. 剪力、扭矩全由腹板承担;
D. 扭矩全由腹板承担;
6. 在双筋梁计算中满足2a'≤x ≤ξb h o 时,表明( )
A. 拉筋不屈服,压筋屈服;
B. 拉筋屈服,压筋不屈服;
C. 拉压筋均不屈服;
D. 拉压钢筋均屈服;
7.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的主要特征是( )。
A.
受拉钢筋及受压钢筋同时屈服,然后压区混凝土压坏 B.
受拉钢筋先屈服,压区混凝土后压坏 C.
压区混凝土压坏,然后受压钢筋受压屈服 D. 压区混凝土压坏,距轴力较远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或受压均未屈服
8.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中,钢筋的级别及配筋率一定时,为减少裂缝的平均宽度m W ,应尽量采用( )。
A. 直径较小的钢筋
B. 直径较大的钢筋
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 多种直径的钢筋
9. 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关于荷载、材料强度取值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B. 荷载、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C. 荷载取设计值,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D. 荷载取标准值,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10.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变形和裂缝的各种原因是( )。
A. 结构抗力
B. 作用效应
C. 作用
D. 承载能力
11. 螺旋箍筋柱可以提高抗压强度,其原因是(C )
A.
螺旋筋参与受压 B.
螺旋筋使混凝土密实 C.
螺旋筋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D. 螺旋筋使混凝土中不出现内裂缝
12. 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1l σ应为( )?
A. 21l l σ+σ
B. 321l l l σ+σ+σ
C. 4321l l l l σ+σ+σ+σ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有以下三项: 性、 性和 性。
2. 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中最常见的破坏形态是 。
3. 受拉构件中,当轴向拉力位于钢筋'
s s A ,A 之外时,属 受拉构件。
4. 适筋梁从开始加载到破坏要经历三个阶段,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
5. 轴心受拉构件后张法施工中完成第二批损失后混凝土的应力为∏σpc ,则预应力钢筋的的应力为 ,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为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适筋梁破坏的三个阶段是哪三个阶段并说明分别应用于哪些计算中?
2. 什么是剪跨比以及其对承载力的影响?
3. Nu_Mu 关系曲线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什么是先张法并说明其施工工艺流程。
四、计算题(共48分)
1.(14分)已知一T 形梁截面设计弯矩M =650kN·m ,梁的尺寸b ×h= 300mm ×700mm ,b 'f =600mm ,h 'f =12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ξb =0.55),钢筋采用HRB335(f y =300N/mm 2),环境类别为一类(最小保护层厚度为25mm )。
求: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
2. (10分)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b ×h =250mm ×600mm ,混凝土等级C25,纵向钢筋HRB400级(f y =360N/mm 2),箍筋HPB235级(f y v 2
载设计值q =86kN/m (包括自重)
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确定既配箍筋又配弯起筋的钢筋用量。
3. (14分)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mm mm h b 400300⨯=⨯,计算长度m l 6.30=。
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kN N 300=,弯矩设计值m kN M ⋅=168。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钢筋采用HRB335。
mm a a s s 40'==。
求钢筋截面面积's A 和s A 。
4. (10分)已知矩形截面简支梁的截面尺寸mm 500200⨯=⨯h b ,计算跨度m 60=l ,承受均布
荷载,跨中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m KN 110k ⋅=M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2tk mm N 54.1=f ),在受拉区配置HRB335(25s mm N 100.2⨯=E )级钢筋,共
162202φφ+)mm 1030(2s =A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25=c ,梁的允许出现的最大裂缝宽度为限值是
mm 3.0min =ω。
试验算最大裂缝宽度是否符合要求。
附:①C30的混凝土f c =14.3N/mm 2
,α1=1.0。
C25的混凝土f c =11.9N/mm 2,f t =1.27N/mm 2,α1=1.0。
②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βc 当混凝土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混凝土等级为C80时取0.8,其间按直线内插取用。
③梁高500<h≤800,V>070bh f .t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250mm;V≤070bh f .t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350mm。
④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公式: 2
120014001
1ζζ⎪⎭⎫ ⎝⎛+=ηh l h e i 其中:N A f .c 501=ζ,当11〉ζ时,取11=ζ; h /l ..~h /l .h /l 0202001015130150115-ζ=ζ<=时,=时, 0150.h /l =时,可取η≤ ⑤0s k sk 0.87h A M =σ;f
f s te s te h )b b (bh .A A A -+==ρ50;sk te tk f ..σρ-=ψ65011
∑∑ν=i i i i
i d n d n d 2eq (其中vi =1.0)⎪⎪⎭⎫ ⎝⎛ρ+σψα=ωte ed s sk cr 08091d .c .E max (其中αcr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