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九第9讲中东-埃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18.42 KB
- 文档页数:7
考点09 中东、埃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一、单选题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约旦河(图中甲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在过去的50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从约旦河及其支流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
死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上空多浓雾。
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
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C.表层盐度高于底部D.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2.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①围湖造田②入湖河水减少③降水少,蒸发旺盛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3.有关湖面浓雾的主要成因及运动规律表述合理的是()A.浓雾主要由沿岸寒流导致B.浓雾主要因地形封闭形成C.夜晚湖面雾气向湖心集聚D.白天湖心雾气较岸边浓重【答案】1.D 2.D 3.C【解析】1.读图可知,死海北部有约旦河注入,淡水对湖泊起到稀释作用,所以盐度低于南部,A错;死海西部降水量多于东部地区,所以西部盐度较东部低,B错;由于盐类物质密度较大,下沉明显,所以深层盐度高于表层,C错;夏季死海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盐度高,而冬季受西风影响,区域内降水多,盐度低,所以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D对。
故选D。
2.结合材料可知,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活动影响,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②、③正确;死海盐度高,作物无法生长,不适合围湖造田,①错误;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导致南部湖底部分裸露,形成盐滩,④错误。
②③对,故选D。
3.寒流是属于海洋里的洋流运动,这里是湖泊,且材料里没有反应寒流相关信息,A错;地形是浓雾不易扩散的原因,而不是产生的原因,B错;夜晚,湖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降温容易形成浓雾,湖心形成低压,湖面雾气向湖心集聚,C对;白天,湖心气温低,气流下沉,不容易成雾,D错。
课时作业9中东—埃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中东地区不仅地理位臵十分特殊,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而且还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
读中东地区图,完成1—4题。
1.该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五海”中不是真正的海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里海地处内陆,与海洋和其他湖泊无联系,是一个内陆湖。
答案:D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C.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D.黑海及其沿岸地区解析: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答案:A3.该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解析:中东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答案:B4.在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下面不属于冲突原因的是() A.民族宗教信仰不同B.对土地的争夺C.对“圣城”耶路撒冷的争夺D.对煤炭资源的争夺解析: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而煤炭资源不丰富,不会发生争夺。
答案:D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在世界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是()A.咖啡B.茶叶C.黄麻D.棉花6.图中四城市中,为本洲第一大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示地区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是著名的长绒棉生产区,棉花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四个城市从其位臵上可以看出,乙为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答案:5.D 6.B读“非洲轮廓图和剖面图”,回答7—8题。
7.图示剖面是沿哪条线所作的剖面()A.①B.②C.③D.④解析:注意此剖面图两端均通过了山脉。
答案:B8.沿③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A.地中海沿海平原、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东非裂谷地带B.地中海沿岸山脉、东非高原、东非裂谷地带、撒哈拉沙漠C.德拉肯斯山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D.尼罗河冲积平原、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东非裂谷地带解析:③线北端是地中海沿海平原。
第九课非洲与埃及一、选择题读沿20°E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④所代表的地形区为( )A.四川盆地B.中央大平原C.刚果盆地D.亚马孙平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大陆降水量从北向南递减B.图中①地所在沿海石油资源丰富C.③地与⑤地自然带类型相同D.②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干冬雨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位置及剖面图判断:④处地形区为刚果盆地。
第2题,③地与⑤地均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类型相同;图中所示大陆降水量自中间向南北两侧递减,①地(非洲南端)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1.C 2.C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两条纬线横穿该国的北部和南部,经线纵贯该国的中部地区,且北部和东部临海,判断此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B.印度C.埃及D.巴西4.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5.该国发展经济优越的自然条件有 ( )①光照资源充足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地处交通要道④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为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晴天多,光照强,同时是世界著名石油生产国。
答案:3.C 4.C 5.A[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6~7题。
6. 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解析:据图可知,非洲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由出口为主地区变为进口为主地区,马达加斯加岛由进口为主地区变为出口为主地区,因此非洲东部地区变化最大,故A项正确。
答案:A7. 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更加便捷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C.中国需求扩大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解析:中国与非洲距离遥远,交通不便,故A、B两项错误。
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扩大,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C项正确。
课时提升作业九中东—埃及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5·海南地理)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B.提升国家形象C.分散开罗人口D.吸引国际投资2.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B.用地充足C.基础设施完善D.交通便利3.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B.制造业C.建筑业D.服务业【解析】1选C,2选B,3选D。
第1题,埃及新首都可以容纳500万居民,因此其缓解了埃及人口过多、过度集中在开罗的现状。
第2题,新首都建设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因原有土地为沙漠,土地很少利用,为埃及新首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第3题,埃及新首都的职能主要是政治、文化职能,因此与此相关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第三产业。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C.地形以平原为主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5.从甲运输石油到意大利,走水路依次要经过( )A.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红海B.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C.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D.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解析】4选A,5选C。
第4题,图示地区为中东地区,中东濒临五海,分别是里海、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
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中东大部分国家为阿拉伯国家,但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图表分项导练(九) 中东—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础过关练中东地区不仅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而且还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
读中东地区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五海”中不是真正的海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D.黑海及其沿岸地区C.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1.D2.A[第1题,里海地处内陆,与海洋和其他湖泊无联系,是一个内陆湖。
第2题,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2017·盐城模拟)读卡塔尔位置图,回答3~4题。
3.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主要原因是(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陆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4.20世纪90年代中期,卡塔尔人口约为54万,而现在的人口近80万,十几年间增加的人口约为90年代人口的一半。
造成卡塔尔人口短期内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B.大量外籍人口的迁入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提高D.城市化发展迅速3.D4.B[第3题,卡塔尔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第4题,一个地区人口短时期内大幅增长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下图为埃及土地农业利用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国土地农业利用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A.①绿洲②草地牧场③灌溉农业④旱地B.①旱地②绿洲③草地牧场④灌溉农业C.①旱地②灌溉农业③绿洲④草地牧场D.①灌溉农业②草地牧场③旱地④绿洲6.影响该国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B.气候A.地形D.水源C.交通5.B6.D[第5题,埃及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尼罗河沿岸为灌溉农业区,零星分布于沙漠中的则为绿洲农业,故图例②为绿洲。
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 . 150mmC. 200 mm D . 250 mm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O CiO lcm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解析第1 题,根据经纬线和湖泊、海洋等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中东地区(一部分) 。
甲大致地处南北向的中间位置,年降水量应在250 mm左右,又因位于北纬30°以北地区,地处亚洲西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故应选A 项。
第2题,甲地区的湖泊为咸水湖,不能用作灌溉水源,发展农业主要的矛盾是水源不足,不是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因此不能用建水库的方法解决。
临近海洋、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采取海水淡化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淡水。
除了开源措施以外,节流也是关键措施,因此改进灌溉技术,如变大水漫灌为滴灌是解决水源不足的重要措施。
第3题,从上题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甲地区发展农业主要是采取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资源由“少”变“多”,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 1.A 2.B 3.D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
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 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
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 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结合下图完成 4、5题。
4.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 乙地河谷地带存在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D. 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 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5. “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一、选择题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据此完成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是()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
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
第2题,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
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国家,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免税工业园区。
目前进驻的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子、服装等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西部附近鱼类资源丰富,其主要影响条件是()A.盛行上升流B.寒暖流交汇C.大陆架狭小D.河流入海口4.影响图中甲处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的因素是()①地形②洋流③大气环流④太阳辐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丹吉尔工业园突出优势是()A.劳动力廉价B.地价低C.地理位置优越D.政府支持答案 3.A 4.B 5.C解析第3题,该区域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受离岸东北信风的影响,图示海域盛行上升流,带来海洋底部营养物质,吸引鱼类在此汇集。
第4题,冬季甲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第5题,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离欧洲比较近。
丹吉尔工业园区位于摩洛哥的北部,临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中新世为地质年代新近纪的第一时期,开始于2 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
课时提升作业九 中东一埃及 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5 •海南地理)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 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 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1~3题。
1.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A. 平衡地区发展B. 提升国家形象C. 分散开罗人口D. 吸引国际投资2. 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3.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A.农业B.制造业C.建筑业D.服务业【解析】1选C, 2选B, 3选D 。
笫1题,埃及新首都可以容纳500万居民,因此其缓解了埃及 人口过多、过度集中在开罗的现状。
第2题,新首都建设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因原有土地 为沙漠,土地很少利用,为埃及新首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第3题,埃及新首都的 职能主®首都 /~河流 JJ4运河洲界II 国界--未定国界要是政治、文化职能,因此与此相关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第三产业。
读图,冋答4、5题。
4•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C.地形以平原为主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5.从甲运输石油到意大利,走水路依次要经过()A.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红海B.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C.霍尔木兹海峡、曼徳海峡、苏伊士运河D.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解析】4选八,5选C。
第4题,图示地区为中东地区,中东濒临五海,分别是里海、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
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中东大部分国家为阿拉伯国家,但土耳其、阿塞拜彌等国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第5题,甲从波斯湾进印度洋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从印度洋进红海经过曼德海峡,从红海进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
(2016 •衡阳模拟)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
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结合下图完成6、7题。
6.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B.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C. 乙地河谷地带存在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D. 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7. “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下列对其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 a 、b 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不足B. 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C. 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D. 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内陆地区较为温和【解析】6选C, 7选D 。
第6题,甲、乙两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帯沙漠气候,甲地受地中 海气候影响,雨热不同期,故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量大,A 错误;甲地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 条件是光热条件充足,故单产较高,B 错误;乙地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光热条件充足,但由于 位于波斯湾沿岸,为半封闭的海湾,受风暴潮影响小,D 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以灌 溉农业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灌溉且蒸发旺盛,导致土地盐渍化严重。
笫7题,古文明中心应为 农业生产的优势区域,故C 错误;3、b 两河流为两河流域主要的灌溉水源,A 错误;临海地区相 对于内陆地区气候较为温和,D 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濒临波斯湾,较为封闭,自然灾害较 少,B 错误。
(2016・宁波模拟)下图是尼日尔河流域图,读图回答8、9题。
8. 关于尼日尔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甲地气候资料气温(V )降水量(mm ) 气温(£)降水量(mm )B.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有凌汛现彖C.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水量逐渐减少D.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9.图中P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B.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8选C, 9选A。
第8题,读图,结合经纬度分析,尼日尔河源头河段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从源头到库利科罗河段位于热带地区,没有凌汛现彖。
库利科罗到尼亚美河段因流经热带沙漠区,蒸发、下渗多,导致水量逐渐减少。
根据图例,尼亚美以下河段流经丘陵、平原地区,海拔由500米到200米以下到0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不是流经峡谷地区。
笫9题,读图,图屮P地区位于热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过渡地带,大规模地开星草地,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这里没有土地酸化问题。
降水少,高原上地形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很少。
(2016・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国略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国位于()A.南美洲B.北美洲C.非洲D.亚洲11. L湖水位()A.季节变化小 5 7月高,1月低C.主要受气温影响。
・7月低,1月高12.造成甲、乙两区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市场C.政策D.气候【解析】10选C, 11选B, 12选D。
第10题,由图屮纬度数值向北增加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陆地轮廓及经度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结合世界主要大洲所处半球可知,北美洲、南美洲位于西半球,故排除选项A、B;亚洲最西端位于30° E左右,没有到达5° E,所以该区域位于非洲,故选项C正确。
第1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可知丄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分为干湿两季,季节变化大,主要是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故排除选项A、C;夏季(即7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湖泊水位高;1 月份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湖泊水位低,故选项B正确。
第12题,甲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种植园农业;乙区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造成甲、乙两区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故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鄂州模拟)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30分)5°从伊朗进口石油单位:千桶/日(2004年) 亚太地区| ―13龄西欧| 1794非滦□ 186.1 东欧口139.9拉美[]5&8 中东Q 29.7(1)以色列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吋鲜农产品,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简要评价以色列发展吋鲜农产品的条件。
(2)伊朗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读图分析伊朗石油销售的地区分布特点。
(3)该地区持续动荡不安,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能源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应采収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
有利的从气候中的光热条件、温差条件以及产品的市场条件等入手。
不利的从以色列干燥的沙漠气候条件入手。
第(2)题,据图,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地区主耍是亚太地区及西欧地区。
第(3)题,从其位置、民族、种族、宗教、资源等角度分析。
第(4)题,能源安全的保障,需从开源(如拓宽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等)、节流(如节能、减排等)两方面分析。
答案:(1)有利条件: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产品市场广阔;农业科技先进。
不利条件:水源不足。
(2)以亚太、西欧地区为主。
(3)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独特;石油资源丰富;种族、民族、宗教矛盾复杂;水源领土之争由来已久等。
⑷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大力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等。
14. (2015 •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近年來,中非合作稳步前行。
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屮国家。
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城市土港口一铁路亠河流U等高线及高程(m)(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图屮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 km/h、40 km/ho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3)请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说明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对该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铁路通车使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的距离更长、范围更大,导致洛比托港口货物种类和数量增大。
第(2)题,甲路段比乙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快,原因是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o第(3)题,在洛比托建设炼油厂后,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石油产品的附加值,不但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的升级,也提高了石油工业的经济效益。
答案:(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人。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
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3)①能促进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