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6
个人成长报告作者:重庆市璧山区狮子小学校曾纪山【摘要】本文是本人作为心理辅导教师业务培训所需的论文个人成长报告部分,通过个人成长经历,性格分析,人生体验,以及对自己的职业分析,对心理辅导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自己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缺点的反思,更加明确了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的素养和期望。
【关键词】心理辅导,地主、枷锁、顽劣,职业理解一、心理发展史本人出生上世纪70年代前期,农村人,是家中的幺儿,上有二个哥哥二个姐姐,因为家庭情况特殊,我实在是并没有享受普通老百姓家的幺儿能享受的待遇。
解放前,祖父是璧山县中兴乡副乡长兼当时中兴小学的校长,家道还算殷实,也算书香门第,然解放后随着政权更迭,祖父被镇压,祖上的积累也因此烟消云散。
父亲也因祖父的缘故,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评为“反革命”直到邓小平执政后才平反,我们一家也因此自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多年来一直笼罩在“地主”成份的阴影下。
当时物资本就匮乏,全凭队里分配,我家因为“地主”这一特殊成份,分到的东西自然比别人少,加之全家人口众多,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要时不时的去接受毒打和其他形式的批斗,全家能一人都不少的挺下来在外人眼中实在是了不起的奇迹。
然而,我现在回想分析,这并不是什么奇迹,实际上是全家大大小小,一起团结一致、辛勤劳作再加上父亲的一些特殊手艺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在回想起我的童年,根本很少有温馨的回忆,除了劳作还是劳作,当同年们在做游戏时,我则必须得和哥哥姐姐一起到田里帮他们打下手,一是因为放在家中也无人照顾,二是做一些少一些;当同年们和父母在撒娇时,我就已经拖着一个基本和自己一样高的专用于捡狗屎粪篓去捡狗屎积肥,现在成年了,还时不时的做打着赤脚捡狗屎被恶狗穷追不舍的梦均与此难脱干系。
其实这些身体上的劳累还不算苦,精神上的枷锁,才是我童年时期最大的阴影,这枷锁还不是一副,而是两副。
一副是上文提到的“地主”这个当时定的成份枷锁(这个成份成为了我大哥大姐被剥夺上学的机会的圣旨,这个成份成为了和同年们偶而一起玩耍时接受他们欺侮的合法性证件,至今地主这个词一经人说出总能让我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与心理成长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者。
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学院等各处室部门间的桥梁纽带。
这都对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及其调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调适成长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调试以促进学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顺利开展新时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1.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状况1.1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时候深受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往往导致逐渐不热爱本职工作,由于辅导员地位不高、职称低、待遇较低、工作量大、十分辛苦,深受劳心和劳力的双重高强度劳动,这使辅导员的身心都深受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工作排斥,出现职业倦怠。
1.2自身与社会双重压力一方面,辅导员自身有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对于我们大多数年轻辅导员,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前途、工作对象往往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一旦工作遇到阻力,学生不听话,对辅导员自身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一些心理失衡,甚至对自身工作产生怀疑。
特别是对于我们民办二级学院来说,本身工作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我们所带领的学生是本三学生,很多是在中学时间学习习惯不好,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所以在与他们进行思想和工作指导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经历,付出更大的心血。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女子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当出现90后学生后,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这部分学生的特性,面临着千变万化的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当下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就对辅导员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此外,辅导员在个人生活、爱情、婚姻、家庭、职业竞争,经济状况等各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无形中也加大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人分析报告摘要:心理健康辅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较好的耐心,是我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较为敏感的个性特征,让我能够灵敏的抓住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
心理健康辅导员专业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基础。
使我在心理辅导时有证可用,有据可依。
童年转瞬即逝,青春期夹风带雨的来临了。
不可否认,我的青春期心理没有获得适时恰当的心理健康辅导,于是积极乐天被压抑,敏感更加显露头角。
升学,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与父母的更深入接触,使我承袭了母亲的乐观豁达积极进取,也承袭了父亲的安于现状害怕改变,于是在面对抉择时常常显得颇多犹**,没有主见。
在这种性格的影响下,我的整个青春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是被动的成长,我在童年时形成的很多性格遭受了挑战,我开始发现很多事情的发展不会因我的乐观而乐观,也发现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诚未必换来真诚。
但想象力和创造力空前发达,受敏感唆使,在各种必然的情绪下,我迷恋上了写字,希望与失望,激情与躲避,美好与灰色,天真与懵懂的生活领悟充斥了我的日记本。
写字的习惯,让我在中学期间获得了“才女”的称号,也让我渐渐乐于这种虚荣,而变得刻意另类,封锁自己,不敢不愿真实的表达。
高考,是我面对的人生第一个关卡。
成绩不尽如人意,我面临着去离家近的大专还是去南方的本科读书这样的选择。
像童年时要走向一座陌生的山峰一样,填报志愿时的我心中竟充满了冒险的渴望,这个渴望指引我来到**,现在向来,这是我人生的转折。
大学四年光阴,我刻意让自己安静平和,刻意在无人时试着自省,试着摒弃浮躁与虚华,仍旧浸泡在文字中,但字里行间少了雕琢,多了份真切的质朴、隐忍和疼痛。
我开始愿意相信“生命源于疼痛,终于疼痛”,于是尝试问自己,在生命的始与终之间,我到底该做些什么。
答案是,我们亦因爱而生,在爱中离去,也是为爱而活的。
为爱而活,有对所有人的大爱,也有对亲人之爱,对朋友之爱,对恋人之爱。
因为对亲人的爱,毕业后,我选择了回到家乡,守在父母身边。
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一、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
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辅导员的角色。
能接受挑战,创造性地工作。
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2.在教育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二、辅导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有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管的事情又多又杂,又细。
社会发展对辅导员职业要求日趋提高,学生一旦有什么事,承担主要责任的就是辅导员老师。
学生家长对子女期望值提高,辅导员是和家长联系最多的人。
家长对辅导员的期望高。
工作中限制多,支持少。
三、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调节。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护。
只有自己才能最好地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通过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来提升自己自我调节的能力。
辅导员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只有心理健康的辅导员老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四、自我调节分为:认知调节,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调节,个性调节,行为调节。
(一)认知调节1、辅导员的烦恼经常来源于各种评比,班级各项日常常规的评比,教学质量的评比,面对一张张评议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健忘、丢三落四,判断力减弱、无法清楚思考,钻牛角尖、遇事迟疑不决,丧失自信有夸大的压力感。
面对这些问题,应对的措施是:①改变认知首先要把自己的姿态放的低一点,不要把自己看的过高,把别人估计的过低。
“人贵有自知之明”,辅导员自己要看到和承认,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是一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自己的现状如果和社会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也并非是不能容忍和不可饶恕的,只要自己不断努力进步就可以了;而对于现在的自己,则是完全可以自我接纳的。
浅谈高校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作者:张萍概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工作成绩的认定和职称的评审,建立有别于专业课教师的评估体系;二是要根据动态平衡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给他们提供各种施展才华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三是要根据他们工作实绩、思想素质和个人专长,做好辅导员的换岗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
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和维护的同时,我们却普遍忽视了对高校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维护。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广,对学生的影响最深。
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存的问题我们通过对唐山市四所高校(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200名辅导员的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部分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其心理健康现状令人堪忧,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学校的招生人数和规模的急剧增大,导致辅导员在人数上的配备严重不足,使辅导员的管理任务变得更为繁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身兼数职,处于“两眼一睁,忙到天黑”的状态中。
学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也时刻悬在辅导员心头,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很容易导致身心的疲惫。
再加上辅导员工作的付出与待遇存在不对等性,使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情大大降低,对工作产生心理厌烦的情绪在所难免。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成因(一)辅导员虽然肩负培养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教育管理工作。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责任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
现实社会环境对辅导员产生了不少干扰,给辅导员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学校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目前在高校内部还没有探索出对辅导员的科学考核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保障体系,加上有些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使得在利益分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造成辅导员奉献与获取的不对等,过分强调辅导员的义务,而忽视了他们的权利;再加上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成功概率难以确定,见效周期长,成果无形化,工作成绩得不到即时的认同,对自我的出路又有后顾之忧。
辅导员工作上的自我鉴定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和服务学生工作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有必要对自我的辅导员工作进行自我鉴定。
下面我将从工作理念、职责履行、专业素养、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
一、工作理念在我的辅导员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首位。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我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相应的辅导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在与学生沟通时,我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相信只有真正关心和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二、职责履行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清楚自己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的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在履行这一职责的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沟通关系。
我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
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会认真倾听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同时,我也要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三、专业素养作为一名辅导员,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1.专业知识:我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相关问题和困惑,还要熟悉学校的各项政策和相关资源,以便给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2.沟通能力:我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团队合作能力:辅导员工作通常需要与其他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合作,我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学生的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5.职业操守:我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严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
浅谈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摘要】: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目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及成因,探讨了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所在,以期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来自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其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关系到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也直接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健康。
因此,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对于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整体素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高校辅导员产生种种心理压力,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 工作超负荷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急剧增大,由于高校教师编制、经费紧张等原因,造成各高校辅导员的配备人数明显不足,1名辅导员管理300、400名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
由此造成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变得尤为繁重。
量变必然带来质变,学生数量的增加已经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职业认同感偏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造成了自我身份的迷失。
在我们探究辅导员究竟应该归口到哪一行列时,我们不难发现,辅导员既属于学生管理干部一员,又可以向学校专业老师靠拢。
但是相对于一般机关行政人员不如其工作轻松,相对于专业课老师又不如其待遇好、地位高。
与机关行政人员相比,辅导员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管理经验相对欠缺,与专业课老师相比,辅导员在授课经验、资历方面又略显不足,两头靠两头难。
辅导员不论在管理岗位上还是专业教师岗位都处于学校的最下方,使得辅导员总觉得低人一等,职业认同感偏低。
3. 角色定位模糊从表面看,高校辅导员只是担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实际上,其职业角色是多重的。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考核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初级)论文题目:用灿烂的青春谱写美丽人生姓名:___ ___ _身份证号:_学号:培训中心:新疆泰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考试日期: ___完成时间: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用灿烂的青春谱写美丽人生【摘要】:本文通过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对自我的成长和职业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心理辅导员的我来说,对自己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心理辅导过程,对自己进行个人分析,从而坚定自己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关键词】:个人成长心理辅导员自我成长分析职业行为分析一:自我成长分析时间从指间不经意地弹落,往昔的格子爬满了蜘蛛的足印。
它正在里面结网,把每一个格子都尘封起来,只是有的地方密密麻麻模糊难辨,有的地方稀稀疏疏明朗清晰。
这种感觉是用灰土裹着的黄金,如果不去品它,便永远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那就是成长的故事。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
悄然地,我们就长大了。
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
同时,也学会了修饰与包装。
似水流年,流走了少年的纯净与质朴,正如苇岸在《白桦树》中所述:在白桦树的生长历程中,为了利用生长,总是果断地舍弃那些侧枝和旧枝。
可以说成长是—个兑变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至成熟。
每蜕去一层躯壳,痛苦在所难免。
作家刘墉说,成长是—种美丽的痛。
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也有悲哀;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
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连回忆和向往。
下面就让我来说说我的成长之路。
小时候,总希望自己快些长大,为自己编织了许许多多的梦。
然而,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渐渐长大。
谁知,面对着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挫折与生活的苦涩,当然在这挫折和苦涩中当然还有欢笑和幸福。
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摘要:我是务实的人,我认为人在生活中应该说的少,做得多。
认真地工作,真诚的待人,轻松快乐的生活。
这些都源于我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非常庆幸有这样的机会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的人格品质,反思处世态度,总结人生体验,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加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我了解心理辅导员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非常喜欢这项工作,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对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地了解,为我解开许多的困惑,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心理轨迹,更深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弱点,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自信、快乐。
也希望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应运到帮助孩子的领域中,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自我成长分析一九七一年,当金色的稻谷铺满田野的时候,我呱呱坠地。
因为那年是猪年,又是在丰收的季节里,普通的农村父母都认为我是个命好的孩子。
有了这样美好的期待,他们对我特别的呵护。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生存,他们在厂子里没日没夜的工作,我只好交给奶奶抚养,一带就是九年。
但在我幼小的心中父亲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他为人正直、热情,做事认真负责,踏实又能干,是我心中最闪亮的星星。
母亲很少说话,但任劳任怨,不停地做事。
不知不觉中我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热情真诚的孩子。
我走到哪儿,那里就有一阵阵的笑声。
我有个弟弟,和弟弟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不多,没有很好的照顾过他。
心里很内疚,现在我们都已步入中年,彼此有了更多地了解,一切的阻隔都挡不住那份浓浓的血亲。
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我的天地,和小伙伴们在田间拔草,在小溪里捉鱼虾,在山上捉野鸡······自由自在的日子是上天赐给我们这代人的恩惠。
没有大人管的日子真的很美,以至于我到现在都是个爱自由的人。
笑了的同时也有忧愁,尽管我比同龄人慢一年入学,但我的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