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9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草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泵的分类、性能参数和选型方法,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
2.理解泵的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3.熟悉泵选型的依据和步骤。
4.了解泵站的组成、设计和运行管理。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泵的性能参数进行泵选型。
2.能够分析泵站的设计和运行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泵与泵站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泵与泵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泵与泵站技术的兴趣,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介绍泵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部件及泵的分类。
2.泵的性能参数:讲解泵的流量、扬程、功率、效率等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3.泵选型:介绍泵选型的依据、步骤和方法,包括工况参数的确定、泵的类型选择、性能比较和选用。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讲解泵站的组成、设计原则、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泵与泵站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泵与泵站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与泵站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演示泵与泵站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泵与泵站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泵与泵站的运行。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给排水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其设计原则和运行管理方法;3. 学生能掌握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并运用泵的性能曲线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泵与泵站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排水系统设计;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泵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分析泵站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泵与泵站知识,培养对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泵与泵站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泵与泵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流体力学初步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给排水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与泵站基础知识- 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泵站的类型、作用及设计原则2. 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泵的性能曲线及其分析3. 泵的选型与安装- 泵的选型原则、步骤及方法- 泵的安装、调试及维护4. 泵站运行与管理- 泵站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泵站运行管理的原则和措施5. 给排水系统设计- 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设计原则和方法- 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泵与泵站基础知识,流体力学基础第二周:泵的性能曲线分析,泵的选型原则与方法第三周:泵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泵站运行与管理第四周:给排水系统设计,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泵与泵站概述第二章: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第三章:泵站的类型与设计原则第四章:流体力学基础第五章:泵的选型、安装与调试第六章:泵站运行与管理第七章: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结合教材章节和进度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泵与泵站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泵及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泵站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学生能掌握泵的性能参数,如扬程、流量、效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中泵的选择和应用。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表,独立完成泵站的简单设计,并进行性能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中与泵及泵站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泵及泵站知识,培养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泵及泵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泵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扬程、流量、效率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泵的基本知识2. 泵站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泵站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泵站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泵站工作流程及运行管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泵站的设计与运行3. 泵的选择与应用- 泵的选型原则与方法- 泵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泵的选型与应用4. 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 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泵站主要设备的选型与布置- 泵站性能分析及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参观泵站,了解泵站的实际情况- 课程设计:泵站设计及性能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5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0课时,实践教学5课时。
泵与泵站送水泵站课程设计CAD1. 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泵与泵站送水系统的设计原理和CAD绘图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CAD软件进行泵站送水系统的设计。
2. 泵与泵站概述2.1 泵的定义与分类•泵是一种将物质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装置。
•根据工作原理和输送介质的不同,可以将泵分为离心泵、容积泵、轴流泵等多种类型。
2.2 泵站的定义和功能•泵站是由若干台泵组成的设施,用于提供给定流量和压力的液体或气体。
•泵站通常用于水处理、供水、排水等领域。
3. 泵与泵站设计原则3.1 设计参数确定•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流量、扬程等参数。
•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扩建需求,应合理选取适当的参数。
3.2 设备选择•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泵和其他设备。
•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成本等因素。
3.3 管道设计•根据流量、压力等参数确定管道直径和材料。
•考虑到管道的摩擦损失、水锤效应等因素。
3.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泵的自动启停、调速等功能。
•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4. CAD绘图技术在泵站设计中的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绘图和设计的技术。
在泵站设计中,CAD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4.1 CAD软件介绍•常用的CAD软件有AutoCAD、SolidWorks等。
•CAD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和丰富的图形库,方便进行各种工程图纸的绘制。
4.2 CAD绘图技术在泵站设计中的应用4.2.1 泵站布局图绘制•使用CAD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泵站布局图,包括泵房、水池、管道等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4.2.2 泵站平面图绘制•使用CAD软件可以绘制泵站平面图,包括泵房内部的设备布置、管道连接等。
4.2.3 泵站剖面图绘制•使用CAD软件可以绘制泵站剖面图,展示泵房内部的设备安装情况和管道布置。
4.2.4 泵站管道设计•使用CAD软件可以进行泵站管道的设计和绘制,包括管道直径、连接方式等。
泵与泵站送水泵站课程设计cad摘要:一、引言二、泵与泵站概述1.泵的定义与分类2.泵站的作用与组成三、送水泵站的设计1.设计原则与要求2.设计流程与方法3.CAD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四、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与需求2.设计方案与实施3.结果与讨论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供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泵与泵站作为供水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供水系统的运行效果。
本文将针对泵与泵站的送水泵站课程设计进行探讨,并介绍CAD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泵与泵站概述1.泵的定义与分类泵是一种能将能量传递给流体,使其产生流动的机械设备。
根据泵的工作原理、用途和输送介质等方面的不同,泵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
2.泵站的作用与组成泵站是供水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水的高效、经济输送。
泵站通常由水泵、电机、阀门、控制设备、进出水管道等组成。
三、送水泵站的设计1.设计原则与要求送水泵站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可靠、合理、先进等原则,满足供水系统的要求。
同时,设计应考虑环保、节能、占地少等因素,以降低运行成本。
2.设计流程与方法送水泵站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设计方案制定、设计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编写等。
设计方法主要有经验法、解析法和数值法等。
3.CAD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泵站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CAD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泵站设计图纸,提高设计效率。
同时,CAD软件还可以进行三维建模、模拟分析等,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四、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与需求本案例为某城市供水系统送水泵站的设计。
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一座满足供水需求的泵站,并确保泵站的运行安全、经济、可靠。
2.设计方案与实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经过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了一座采用离心泵、变频调速等先进技术的泵站设计方案。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doc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是拓展式的理论实验教学课程。
它旨在通过探讨影响泵性能的因素,以辅助学习者熟悉不同类型的泵性能参数,深度挖掘泵运行原理,培养学习者综合解决实
际工程技术中有关泵的知识,以及其运行的调节技术方面的能力。
整个课程设计有五个基本部分,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推算理论实验、泵运行原理实验、泵参数实验和泵站实验。
首先,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涵盖了泵的基础知识实验,包括泵的各种分类、结构及其
工作原理等,这些知识可以激发学习者对泵以及它所介入的工程要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
习推算理论实验,泵运行原理实验,以及有关泵性能参数实验等,打下基础。
其次,通过推算理论实验,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什么是流量,排量,扬程,能量等参数,并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独立计算泵性能参数。
第三,通过泵运行原理实验,可以让学习者了解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有关泵的能量耗
散状况,以便全面把握泵的运行参数,通过泵参数实验了解不同类型的泵的运行参数,并
综合利用所学的调节技术实行有效调节。
最后,有关泵站实验能够让学习者熟悉泵站的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实现对泵站的调节
以及维护等活动,以及泵站在实际工程中的优势,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胜任企业的技术
实务工作。
经过上述系统的理论实验教学,学习者可以系统性地掌握武汉泵的实质,以及各类泵
的性能参数、运行原理、调节技术等,以及泵站的构成系统及功能,从而全面掌握泵与泵
站系统的分析、设计与操作、维护等,完成课程设计的学习任务。
灌区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灌区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不同类型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能够分析泵站的设计与运行问题。
1.了解灌区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2.掌握不同类型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3.理解泵站的设计与运行原理。
4.能够分析泵站的设计与运行问题;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区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泵站的设计与运行原理。
1.灌区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介绍灌区泵与泵站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不同类型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
3.泵站的设计与运行原理:阐述泵站的设计原则、水泵选型、泵站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灌区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泵站的设计与运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泵站的设计与运行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泵的构造和性能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灌区泵与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泵与泵站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泵站模型、泵的零部件等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泵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给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使学生了解给水泵站的组成、布局及运行管理;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泵站的工程设计与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泵站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给水泵站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软件,进行给水泵站图纸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我国给水事业贡献力量;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水利工程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给水泵站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泵与泵站基础理论:- 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泵站系统及主要设备;- 泵站工程概述。
2. 给水泵站设计与计算:- 泵站工艺设计;- 泵站水力计算;- 泵站电气设计。
3. 给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 泵站施工组织与工艺;- 泵站运行与管理;- 泵站维护与检修。
4. 现代技术应用:- CAD软件在泵站图纸绘制中的应用;- 给水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节能与环保技术在泵站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1. 基础理论部分(第1-2章):讲解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使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基本知识。
2. 设计与计算部分(第3-4章):引导学生学习泵站设计与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施工与运行管理部分(第5-6章):使学生了解泵站的施工、运行管理及维护检修,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马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应用,能够进行泵的选择和泵站的设计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泵的选择和泵站的设计计算,能够分析和解决泵站运行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泵与泵站工程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泵与泵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的基本原理:介绍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分类,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漩涡泵等。
2.泵的性能计算:讲解泵的流量、扬程、功率、效率等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泵的特性曲线。
3.泵的选择与应用:介绍泵的选择方法,包括根据系统需求、工作条件、泵的性能等参数进行选择,以及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泵站的设计计算:讲解泵站的设计流程,包括泵的选择、泵站的水力计算、泵站的结构设计等。
5.泵站的运行与管理:介绍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法,包括泵站的运行监控、故障处理、节能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性能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与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泵于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1)描述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解释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3)分析泵的选型方法和依据。
(4)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具备泵选型的基本能力。
(3)掌握泵站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泵与泵站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3.泵的选型方法和依据。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5.泵与泵站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泵与泵站的应用。
3.实验法:进行泵的性能测试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泵与泵站》及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教程等。
3.实验设备:泵性能测试实验装置。
4.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工程案例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目录1、设计流量、设计扬程的计算 (2)1.1设计流量计算 (2)1.2设计扬程计算 (2)2、初选泵和电机 (2)3、基础基本尺寸的确定 (2)4、吸水管、压水管的计算 (2)4.1吸水管 (2)4.2压水管 (2)5、机组与管道的布置 (3)6、吸水管、压水管中水头损失的计算 (3)6.1吸水管水头损失 (3)6.2压水管水头损失 (3)7、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 (4)8、附属设备的选择 (4)8.1起重设备 (4)8.2排水设备 (4)8.3通风设备 (4)9、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 (4)10、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 (4)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1)设计流量Q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场本身用水,取自用水系数α=1.05,则 近期流量为:Q=1.05⨯290000/24=12687.5h /m 3=3.524s /m 3 远期流量为:Q ’=1.05⨯362500/24=15859.375h /m 3=4.405s /m 3(2)设计扬程H1)泵所需要的静扬程ST H①自流管管径选择远期流速: ; 1529mm<D<2002mm ;取D=1600mm 。
近期流速: 满足。
故取DN1600钢管两根并联作为自流管。
②则自流管最不利Q=0.5⨯15859.375h /m 3=7930h /m 3,查水力计算表知:V=1.094m/s ,1000i=0.706,则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h=1.1⨯0.000706⨯260m=0.202m吸水间的最高水面标高:10.05-0.20=9.85m最低水面标高:4.56-0.20=4.36m洪水水位时:H st =23.82-9.85m=13.97m枯水水位时: H st =23.82-4.36m=19.46m2)输水干管取DN1600铸铁管两根,远期事故流量Q=7930h /m 3,流速V=1.094m/s ,则所以:h=1.1⨯7.06⨯10-4⨯2400m=1.86m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p h粗估为2m则泵设计的扬程为:洪水水位时:H min =13.97+1.86+2+2=19.83m枯水水位时:H max =19.46+1.86+2+2=25.32m2.初选泵和电机2.14/405.42/17.02<⨯⨯<D πs m s m D Q V /7.0/88.06.14/524.32/14/22>=⨯⨯=⨯=ππ43.03.123.03.121006.7)094.1867.01(6.1094.1000912.0)867.01(000912.0-⨯=+⨯=+=v d v i j近期五台24SA-18型泵(Q=3240h /m 3,H=32m,N=380kw ,(NPSH )r=7.4m)。
泵于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泵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泵站中的应用;2. 掌握泵站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3. 了解不同类型泵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泵站工程案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泵站运行状况进行初步分析;3. 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具备泵站初步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及泵站建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泵站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泵及泵站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设计泵站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水利工程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泵的基本原理:泵的分类、泵的性能参数、泵的扬程与效率;2. 泵站组成结构:泵房、进水口、出水口、配电设施、控制系统等;3. 泵站工作原理:泵站的运行模式、泵站流量与扬程的匹配;4. 不同类型泵的特点及适用场合: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潜水泵等;5. 泵站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了解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6. 泵站设计与计算:泵站设计步骤、泵站主要参数计算、泵站优化设计;7. 泵站运行与管理:泵站运行维护、故障排除、节能措施;8. 泵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泵站在水资源调配、污水处理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具备泵站初步设计的能力。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泵及泵站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目录第一部分原始资料 (2)第二部分选泵计算及布置 (2)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 (2)2.初选泵和电机 (3)3.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3)4.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 (4)5.基础与管道布置 (4)6.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 (5)7.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高度计算 (6)8.附属设备的选择 (7)9.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 (8)10.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 (8)第三部分课设小结 (8)------序------取水泵站在水厂中也称一级泵站。
在地面水水源中,取水泵站一般由吸水井、泵房及闸阀井三部分组成。
取水泵站由于它靠江临水的特点,所以河道的水文、水运、地质以及航道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取水泵上本身的埋深、结构形式以及工程造价等。
其从水源中吸进所需处理的水量,经泵站输送到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净化处理。
本次课程设计仅以取水泵房为例进行设计,设计中通过粗估流量以及扬程的方法粗略的选取水泵;作水泵并联工况点判断各水泵是否在各自的高效段工作,以此来评估经济合理性以及各泵的利用情况。
取水泵房布置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此节约用地,根据布置原则确定各尺寸间距及长度,选取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管路配件,各辅助设备之后,绘制得取水泵站平面图及取水泵站立体剖面图各一张。
设计取水泵房时,在土建结构方面应考虑到河岸的稳定性,在泵房的抗浮、抗裂、抗倾覆、防滑波等方面均应有周详的计算。
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争取在河道枯水位时施工,要抢季节,要有比较周全的施工组织计划。
在泵房投产后,在运行管理方面必须很好地使用通风、采光、起重、排水以及水锤防护等设施。
此外,取水泵站由于其扩建比较困难,所以在新建给水工程时,可以采取近远期结合,对于本例中,对于机组的基础、吸压水管的穿插嵌管,以及电气容量等我们应该考虑到远期扩建的可能性,所以用远期的容量及扬程计算。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第一部分 原始资料某新建水源工程近期设计水量1600003m /d ,要求远期发展到2800003m /d ,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一级泵站),两条直径为1200mm 的钢制自流管从江心取水。
泵与泵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泵与泵站是涉及工程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水利、化工、农业等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掌握泵与泵站的设计原理与应用技巧至关重要。
因此,开展泵与泵站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则优秀的泵与泵站教学设计案例,旨在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一个成功实践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案例旨在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泵与泵站的原理、分类、选型、操作、维护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泵的选型原则和操作技巧。
3. 熟悉泵站的设计流程和要点。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泵站工程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设计1. 第一阶段:泵与泵站基本概念介绍在本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泵与泵站的基本概念,包括泵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等,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对泵与泵站有初步的认识。
2. 第二阶段:泵的选型原则和操作技巧本阶段主要介绍泵的选型原则和操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工况下的泵的需求和选择,以及泵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泵的选型与使用。
3. 第三阶段:泵站的设计流程和要点本阶段主要介绍泵站的设计流程和要点,包括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泵站设计的全过程。
4. 第四阶段: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在本阶段,教师提供一些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与解决。
通过团队讨论、方案设计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1. 授课方式:结合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仿真软件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取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泵与泵站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泵与泵站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应用。
具体包括:泵的分类和特点,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泵的选型和计算,泵站的组成和设计,泵站的运行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用于实践操作和验证。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
教学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紧凑,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课程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持续改进,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类型泵的工作特性及其适用范围;2. 了解泵站的组成、分类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3. 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泵型并进行合理配置;2. 能够根据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独立完成小型泵站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泵站设计进行模拟与优化,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泵与泵站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泵与泵站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与泵站基本原理:回顾课本中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重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型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泵与泵站基本原理2. 泵站组成与分类:分析泵站的组成部分,了解不同类型泵站的适用场景,如给水泵站、排水泵站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泵站的类型与组成3. 泵站设计步骤与方法:详细讲解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泵站选址、泵型选择、泵的配置、泵站结构设计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泵站设计步骤与方法4. 泵站设计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泵站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法规,了解泵站设计中应遵循的规定。
徐州皇家帝国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泵与泵站》课程设计题目:某污水提升泵站设计指导老师:顾晓斌学生:史小新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学号:8134班级: 09水-1班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福建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给水排水教研室2009年11月《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泵和泵站课程设计,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的集中性实践性环节之一。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水泵及水泵站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给、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还可以训练学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其设计计算能力、编写说明书的能力和工程图纸的表达能力。
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学习和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包括收集设计资料、综合分析问题、理论计算、数据处理、工程制图、文字表达等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4.掌握给、排水泵站设计的一般程序,学会灵活地处理复杂的工程问题。
5.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计算书”,按规范和标准绘制有关图纸。
6.本设计原则上是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二、设计内容1.确定泵站的设计流量和扬程,拟定选泵方案。
2.选择水泵和电动机(包括水泵型号、电动机型号、工作和备用泵台数等);3.确定水泵机组的基础尺寸;4.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设计计算(包括进出水管内的流速、管径、阀门等,压水管长度计算至泵房外1m);5.确定泵站内的附属设备,引水设备(如真空泵)、起重设备、排水泵等;6.泵站的平面布置;7.泵站的高程布置(包括水泵的基础、进出水管、泵轴、泵站地面等的标高);8.根据起重设备的型号,确定泵房的建筑高度;9.绘制泵站的平面图1张,剖面图1张,并列出主要设备表及材料表。
10.整理设计计算书1份,设计说明书1份。
最终的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各1份要求文字通顺,叙述要简明扼要。
计算书采用A4页面,电脑打印或手工书写。
计算书应有统一的打印封面。
手工书写要求文字用黑钢笔书写,字迹应清楚工整,每页字数不少于500字。
电脑打印要求正文采用小四字体,中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行间距为最小值23磅,数学表达式采用公式编辑器编辑。
(2)图纸2张(包括泵站平面图1张,泵站剖面图1张)制图方式可采用AutoCAD制图或手工绘制,均应严格按比例出图,图面应清晰美观,标注字体大小合理。
三、设计题目(二)题目二某污水管网中途泵站(给排水0702、0704)设计资料:(1)某城镇污水干管由于埋深过大需设置中途泵站,污水干管平均日污水量见参数表;(2)泵站地面标高、泵站前污水管道末端检查井内底标高、下游出水检查井内底标高均见参数表:(3)泵站至出水检查井管长(即压力管段)见参数表;表2 污水管网参数表四、时间安排:12月14日-12月27日六、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水泵及水泵站》教材2.《给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3、5、10、11册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4.《给排水标准图集-钢制管件》02S403 课程设计教室安排本书包括:1、福建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给水排水教研室2009年11月《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2、《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3、《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泵与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已知题目某污水管网中途泵站设计资料:(1)某城镇污水干管由于埋深过大需设置中途泵站,污水干管平均日污水量见参数表;(2)泵站地面标高、泵站前污水管道末端检查井内底标高、下游出水检查井内底标高均见参数表:(3)泵站至出水检查井管长(即压力管段)见参数表;表2 污水管网参数表一:计算流量、初算扬程,设计流量采用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
已知平均日流量Q=万吨=S用内插法求污水总量变化系数Kz :1000500740.745001.3 1.4 1.4Kz--=--得Kz=得出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Qm=Kz⨯Q=⨯3m一般大型泵站(污水量>5000立方米)应设3~4套机组,压水管的流速一般不小于s,每台水泵的压水管上应装置阀门。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电子书中→ 11 钢管和铸铁管水力计算→水力计算表制表和使用说明→P403中查得:选择铸铁管。
污水泵站的管道易受腐蚀,一般避免使用钢管,钢管的抗腐蚀能力较差,所以不选钢管。
扬程计算:H=Hs+h根据室外排规的条文说明,取的安全水头,由于Kz值比较小,说明污水量变化不大,水泵适宜选择同一型号泵并联,采用潜污泵。
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30%来计算----《建筑给排水规范》泵站外压水管线水头损失:h=hf+hm=(1+⨯⨯^(-3)⨯=1.37m静水扬程Hst=H(出口)-H(入口)=所以设计扬程H=+=二、选泵选泵的要求是在满足最大排水量的条件下,减少投资,节约电耗,运行安全可靠,维护管理方便,最好选同型号的泵,这样对设备的购置,设备与配件的备用,安装施工,维护检修都有利。
一般小型泵站(污水量>5000立方米)设3~4套机组,压水管的流速一般不小于1.5m/s,每台水泵的压水管设止回阀、闸阀。
m/h),可选两个方案:根据上一步所得出的设计扬程(H=)和流量(Qm= 1000L/s=36003m/h H=18.59m方案一、4用1备:q=Q/4=250L/s=9003m/h H=方案二、3用1备:q=Q/3=333L/s=12003由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WQ系列潜水排污泵电子书的P30粗选泵,如图进一步的进行筛选,满足条件的两个方案可选泵组为:两种泵的性能曲线如图示(4----WQ2520-638-300 90,3----WQ2520-639-300 110):方案流量(3m/h)型号扬程(m)一、4用1备900WQ2520-638-300 90二、3用1备1200WQ2520-639-300 110方案一的泵效率:19.818.59900100%75% 10006593.8%3600gHQNρη⨯⨯⨯==⨯=⨯⨯方案二的泵效率:19.818.591200100%70.2% 10009294%3600gHQNρη⨯⨯⨯==⨯=⨯⨯通过上面曲线和效率的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方案一的效率高于方案二,能量浪费较少,方案一的高效段比较合理,因此选方案一。
泵的初步校核:校核泵组是否符合工况需求,需要画出泵并联后的特性曲线和管道特性曲线来求得并联工况点,由工况点看并联后的泵组是否符合设计流量和扬程的要求。
同型号的泵并联特性曲线可以根据横加法原理画出,与管道的特性曲线相交。
具体做法如下:(1)泵机组有4台常用泵和1台备用泵组成,单泵出水Q=9003m/h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电子书中→ 11 钢管和铸铁管水力计算→水力计算表制表和使用说明→P398中查得:单泵出水管选择的铸铁管,即作为单泵连接压力干管的压力支管。
管长L初步推算由地面高程减去泵排出口高程所得,(L=7.455m)。
(2)确定泵站进水管径:由于进水管是非压力管,呈非满流状态。
由《给排水管网系统》P58查得非满流圆管特性表:00.837,0.70q yq D==,Q单泵=250L/s=3m s , 则进水管流量q=⨯=13m/s,可得进水管满管流量1.19 0.837qq==3m/s=42843m/h。
D=⨯33816()/nq I=⨯0.944m根据q与D选DN1000的铸铁管为泵站的进水管。
集水池容积初步计算:根据工作泵组停车时启动备用机组所需时间来计算,一般可采用不小于泵站中最大一台泵5分钟出水量体积即:32505600.00175V m =⨯⨯⨯= , 集水池水深取2米, 算出集水池面积: 27537.52S m ==(3)计算泵站进水管到泵吸水口之间的水头损失,如下图为进水管非满流状态示意图: y/D= 得y=700mm=0.7m进水管水面高程为:H (入口)+=122.00m 格栅损失水头=,算出停泵水位:H (停泵)=+121.90m 所以,可以算出进入泵站进水管到泵吸水口之间的水头损失: h ’=+,另外,计算泵站范围内压水管路的水头损失:900铸铁弯头阻力系数,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电子书中P673中查得异径三通阻力系数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电子书中P672中查得:§3——DN300X450渐扩管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电子书中P668中查得止回阀、闸阀阻力系数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电子书中P669中查得:即:90︒弯头阻力系数1ξ=,止回阀阻力系数2 2.0ξ=,闸阀综合阻力系数3 1.2ξ=,渐放管阻力系数40.25ξ=,其余阻力由于太小可忽略不计,另外加上连接泵与压力干管的支管的沿程损失,算出泵站内压力支管损失:22V h iL g ξ=+=合231.587.55107.4550.42829.8-⨯⨯+⨯=⨯(0.25+0.67+2+1.2)m(4)计算站内压力干管损失,4用1备的泵组支管与压力干管接口处示意图如下: DN800流量 V 1000i250 500 750 1000由上图和右边的数据可计算(图纸中A 处弯头可改用阻板,对损失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A 到F 段的沿程损失:333310.411102 1.46102 3.19102 5.6610 3.50.03f h m ----=⨯⨯+⨯⨯+⨯⨯+⨯⨯=A 处是90︒弯管,'0.7ξ=,B,C,D 处为三通直管,阻力系数都是。
所以 A 到F 管段局部损失:2(0.70.13)0.132m V h g=+⨯=m综合上面(3)、(4)步骤算出初步分析后的设计扬程应为:'18.590.4280.030.1319.18H m =+++=(5)校核泵并联后工作的总工况是否在并联曲线高效段内校核后的静扬程:'17.220.42817.65ST ST H H h m =+=+=。
管道系统特性曲线方程:A :2221'S Q S Q'S S Q 16H Hst Hst =++=++站外设计站外设计站内站内单泵() B :221S 2()4AKL D g ξπ⎡⎤⎢⎥=+⎢⎥⎢⎥⎢⎥⎣⎦∑∑站内 24160.119517.455(0.670.220.250.30.7)9.2120.45m g π=⨯⨯++++++⨯=, 站外压力管损失:2Q h S =∑站外设计 推出21.371.37Q 1hS ===∑站外设计则得出管道特性曲线方程:22117.65(9.21 1.37)Q =17.65+1.95Q 16H =+⨯+设计设计即 2=17.65+1.95Q H 设计 ,(23Q ,/m s 设计) ,由此可画并联后的特性曲线图:并联后的特性曲线如图可见,工况点A 落在高效段内,且扬程和流量等参数都符合设计要求,因此经过校核后认为方案一在满足最大排水量的条件下,运行安全可靠,可行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