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建筑设计旨在满足人们的空间需求和功能要求,而结构则是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稳定的框架。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筑设计与结构之间的三种关系。
1.功能性关系:建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创造一个适宜居住、办公、学习、娱乐等活动的空间。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组织布局。
建筑结构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实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使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设计办公楼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分配、交通流线、照明、通风等方面的功能需求,而结构工程师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结构系统,如梁柱、楼板、桁架等,以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相互引导关系: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相互引导和影响。
在建筑设计初期,建筑师通常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风格、氛围等设计特点,确定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形态。
而这些设计要求会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结构的设计。
例如,在设计一座豪华酒店时,建筑师可能会提出更大的开间、更高的层高以及大门延伸的区域等要求,这些对结构的设计师将导致更大的荷载和风压荷载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紧密合作,相互交流,确保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一致。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师的要求,确定最佳的结构类型和方案,以实现建筑设计的目标。
3.创造性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建筑设计师通过其对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和结构构造。
建筑师为了实现特定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提出一些极具创造性的设计要求,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在结构设计中能够提供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建筑师可能会提出设计一个悬浮在地面上的建筑物,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设计出合适的支撑系统和各种耐力构件,以实现建筑师的创造性设计要求。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朱程远;建筑1102班建筑学,不仅仅是单单搞设计如同平面设计般的一门学科,而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
表现在大学里那就是建筑学往往是归入工科类学科而不是归入艺术类学科,所招收的也不单单是艺术类学生,而是理科学生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的学习中,代表工程技术的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建筑的发展过程,在建筑刚刚诞生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就是要牢固,站得住,能够遮风挡雨。
这时候的建筑是没有太多的设计可言的,只有突出的承重结构形式,如窑洞、木梁架和干阑这三种类型的建筑。
可以说,那时候建筑就是结构,结构就是建筑,结构就是建筑的灵魂所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也在进步,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在逐步的提高。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就不在是遮风挡雨这么的简单了,而是多了一种审美的需求,或者说是对权力的崇拜。
建筑也和服装等一起被冠上了身份的象征。
这个时候的建筑中,结构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支持建筑的作用,而是成为了建筑中为了达到构图目的的一个个构建。
像古希腊时候的帕提农神庙,柱子的比例就远远超过了为了支持梁所需要的构建尺寸,柱子不仅仅是承重的构建,而是作为柱式而成为了一种构图的方法。
宣扬着设计师所赋予建筑的意义。
这时候,结构虽然已经不再是仅仅的一个个的受力构件,但是由于技术所限,设计师们在设计建筑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意图,在构图时却还是在构件上做文章,就如同我国传统的木构件建筑,建筑的木构件在建筑中起着受力支持的作用,但是在外观上同时也起着建筑的审美所在。
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木结构是成就了中国的传统的木建筑,这种对结构中木构件的崇拜甚至是延续到了后期的中国砖石结构的建筑中,在砖石建筑中的檐部和各种细节中,都是采用了仿木的处理手法。
这种在设计中因为结构而做出改变的,在农业社会发展到中后期时的世界建筑领域中都可以看到。
在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解放与冲击。
人们不再相信专制皇权的合法性,人们渴望打破阶级的枷锁。
设计中的建筑与结构相互关系在设计中,建筑与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方面。
建筑是指建筑物的外观、空间布局和功能需求,而结构则是指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稳定的框架和构造。
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建筑物的实用性、美观性和耐久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建筑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与结构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空间布局。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
比如,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建筑师需要根据结构工程师的建议确定楼板的厚度和支撑系统的类型,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建筑和结构的相互关系还在于设计过程中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其次,建筑与结构相互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美学。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通常会考虑到建筑物的美学价值和视觉效果。
而结构工程师在设计结构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外观和空间布局对结构的影响。
比如,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建筑师会根据结构工程师的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来容纳结构构件,以达到外观与结构的统一。
另外,建筑师还可以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来实现建筑物的独特形态和艺术效果,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建筑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体现在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上。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而结构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师的要求设计出适合的结构方案。
比如,在设计大型体育馆时,建筑师需要考虑到观众的视线和座位的布局,而结构工程师则需要确保建筑物的支撑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结构的布局和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比如在设计办公楼时,结构工程师可以采用柱网结构,以便更灵活地满足不同空间的使用需求。
最后,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在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结构工程师在设计结构时,需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不同的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第一节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一、建筑与结构(一)结构对建筑的制约结构受力学规律的支配,对建筑的多种多样要求,一般只能满足一部分,对建筑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空间和形体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外观形体,虽然出自于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要,但其构筑成形则受结构的制约,如空间的大小、高低、曲直及外观形体都与所用的结构形式有关。
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多采用先进的空间结构,这样比较经济。
而空间结构是三维实体,它对建筑空间的围合与限定颇有个性特点。
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虽然只做顶界面-屋面。
但屋盖结构对建筑平面形状、空间体型以及外观形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圆顶、网壳、悬索、薄膜等结构对建筑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都是巨大的;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既覆盖又围合其空间,结构形体往往就是建筑形体;这种情况下,结构对建筑的影响,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2、界面和形象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界面(顶界面、侧界面)的建立都有独特的影响。
常常构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立面或完整的建筑外观,对建筑形象的塑造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的顶界面一般很少采用吊灯,而是直接暴露结构,结构的构件的粗细、走向、网络图案及其韵律就成为建筑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美学发挥着重要的空间造型作用。
3、形式美的表达建筑造型的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均衡、稳定等等形式美问题在大空间公共建筑中需要同结构形式揉合在一起综合处理。
虽然有时面的划分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它应该同网格的布置协调一致,正确反映出结构的受力和传承的特点,使建筑形态与结构形态吻合一致,否则会出现形式与结构的脱节,造成虚假。
建筑形式美的推敲应以结构形式为基础,以期达到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对结构的相互促进建筑与结构既有彼此制约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大空间公共建筑对结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形式多样化,为建筑创造提供得心应手的手段,这是建筑对结构的最大促进。
反之,当结构技术取得突破,就为建筑设计创造了更大的创作余地,促进建筑的发展。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的关系,两者的协调统一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设计是指按照建筑功能
和美学要求,利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空间结构的建筑物的过程。
而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建筑的承重体系和结构形式,以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无疑是建筑工程中的
重中之重。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艺术性。
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设计,而结构设计是以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为首要考虑的设计。
当建
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没有协调统一时,可能会出现建筑外形与结构不相匹配的情况,从而影
响建筑的整体艺术性。
如果建筑设计师希望设计一个大跨度的空间,而结构设计师设计的
结构承载能力不足,那么就会出现结构太多、造价过高或难以实现的情况,这样会使建筑
整体美感受到影响。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非常重要,只有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建筑才能充分展现出艺术性。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是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的
整体艺术性,还有助于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建筑设计师与
结构设计师需要密切合作,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达到协调统一,从而使建筑工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完善。
只有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摘要: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关系。
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合理性;经济性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更为重要。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特别在高烈度地震区,建筑设计必须在满足结构抗展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建筑物的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等等.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以建筑构思和结构构思的有机融合去实践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即便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建筑师也应了解结构设计的概念、原理,提高自己运用结构的素养和技巧。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关系。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
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有着最密切关系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结构是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故结构体系的选型和结构布置要考虑最有利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同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还要满足刚度和版性的要求.这样便对建筑设计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使建筑与结构二者相互协调统一。
二者还应不断地相互配合,彼此渗透,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满意的建筑。
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存、工作、学习、娱乐的场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构造和结构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应该互相配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幢建筑。
一、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构造,指的是建筑物的构建和组织结构。
它主要包括墙体结构、屋面结构、地面结构、梯子结构、斜坡与凹坑结构等构件的设计和几何关系的划分,从而形成整个建筑物的立面和空间形态。
结构设计,指的是设计建筑物的力学构造和材料的力学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即形成某个特定载荷下的平衡状态,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建筑构造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建筑构造对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结构的荷载类型、大小、进一步影响着结构的类型、布置、尺寸和方案。
不同的建筑构造会形成不同的荷载类型和载荷区域,因此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结构形式,如悬挑结构、空间网格结构、薄壳结构、框架结构等,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装饰效果。
同时,建筑构造的正确定位和合理设计也对建筑物的永久性和换修性产生重要影响。
保障建筑物的永久性和改修性,必须在建筑物构造的设计阶段考虑好建筑物的功能和利用要求,尽量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考虑到维修保养和拆除时的方便性。
三、结构设计对建筑构造的影响结构设计对建筑构造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形式,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力学参数和材料建造,为保证建筑物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精度提供了保障。
不同的结构形式还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方法,因而不同的结构形式也给建筑物的构造带来了一定的改变。
例如,框架结构为竖向重载支撑,因此它需要有相应的墙壁和梁柱加固支撑。
这样就导致了建筑外围空间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在墙体形式方面可以变换出更加多彩并且富有活力的建筑外观,增加了建筑物的建筑魅力。
四、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的协调建筑物的建造要同时考虑建筑构造和结构设计,只有在二者的协调配合下才能建造出安全、美观的建筑。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起着承载和支撑的作用,而结构的设计又会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与结构的关系。
一、建筑设计对结构的影响建筑设计是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功能布局的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美学要求以及使用者的舒适性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设计。
建筑的功能需求会决定结构的类型和布局。
例如,大跨度的建筑需要采用悬挑结构或者桁架结构来实现,而多层的建筑则需要合理的柱网结构来支撑。
因此,在建筑设计初期,设计师就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结构类型。
建筑的美学要求也会对结构的设计产生影响。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形态、立面效果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
这些美学要求会对结构的形式和材料选择提出要求。
例如,设计师可能会选择使用曲线形的结构来营造流线型的外观效果,或者选择使用玻璃幕墙来达到透明和轻盈的效果。
使用者的舒适性也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对室内空间的需求,如采光、通风、隔音等。
这些要求会对结构的设计提出相应的要求。
例如,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窗户和通风口,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采光效果。
二、结构对建筑设计的限制与建筑设计对结构的影响相反,结构的设计也会对建筑的设计产生限制。
结构的选型和布局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形态和功能需求,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承载能力。
结构的选型和布局会对建筑的形态产生限制。
不同的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如悬挑结构能够实现大跨度的建筑,但会对建筑的高度和形状提出限制;柱网结构能够实现多层建筑,但会对室内空间的布局产生限制。
因此,在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形态限制,以及如何与建筑的形态要求相协调。
结构的承载能力会对建筑的功能需求产生限制。
建筑的功能需求需要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承载能力。
例如,大型体育馆需要能够承受大量观众和设备的重量,因此需要采用足够强大的结构来保证安全。
建筑与建筑结构相互关系浅谈摘要:对建筑和结构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简要探讨了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建筑结构;相互关系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地区、不同作用的建筑往往具有不同的建筑结构,建筑的建设需要结构的完善设计,结构的特点和功能需要建筑来进行展现,建筑和自身结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建筑的特点建筑在人类社会开始发展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项有着专门的功能作用和技术工艺的科学工程艺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已不仅仅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宿的需要,在功能上得到了不断的拓宽和发展。
只要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就离不开建筑的存在,多态性、多功能性以及物质技术的先进性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的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建筑在形象外观上的丰富形态特点,这是建筑能够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建筑的外观包括了建筑的体型、外观装修、整体和局部的色彩使用等,这些特点往往会随着建筑的功能而不同。
写字楼整体外观会比较严谨,体育馆则偏向气派,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则相对有着各种色彩的协调应用。
建筑物的内部布设也具有不同形象特点,包括内部空间布置和装修、墙体和天花板的设计等,建筑的内观能够体现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特点,是使用者形象在社会中的一种反映和象征,体现了人们在审美上的特征和对审美价值的认同。
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充分了解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特点,将建筑的内外观设计得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观,将会显著提升建筑物的功能价值。
(2)建筑的多功能性建筑的功能体现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人类社会刚成型时,建筑还只是为了提供一个栖身的居所,随着物质的逐渐富足,建筑的功能也得到了大的发展,当今时代,建筑能够提供的功能已经不胜枚举了。
对建筑功能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而可靠的场所,这就要求建筑在设计上将结构设计的更坚固牢靠,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充分利用。
建筑施工与结构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推动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
而在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导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要求。
在土木工程建设当中,建筑施工与结构设计是不可分割的部分,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建筑施工则是结构设计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建筑施工和结构设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需有效的协调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土木工程建设。
一、对施工与结构的理解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一般有施工技术、组织计划、建筑经济和现场管理等内容。
而结构理论则涵盖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其他专业结构知识。
在工程实践中,施工和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的说,建筑施工全过程存在大量的结构问题,正确的认识并且合理的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是建筑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
2014年12月2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体育馆及宿舍楼工程工地,作业人员在基坑内绑扎钢筋钢筋的过程中筏板基础钢筋体系发生坍塌,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
这场事故原因在于连接基础底板上下层钢筋的马凳筋未与上下层钢筋网固定,而且上层钢筋还堆放了大量的钢筋物料,造成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网片整体发生失稳,将在上下层施工的工作人员压伤或死亡。
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工程事故,根本原因在于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未处理好建筑施工与结构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施工和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如果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则技术人员就会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完全按照《钢筋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就不会发生施工荷载超载,造成结构失稳的事故。
从这一负面的实例,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施工与结构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建筑形态与结构的关系分析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休憩的场所,而建筑的形态与结构是建筑的两个重要方面。
建筑的形态不仅影响着建筑的美学价值,还与建筑的使用功能、视觉效果、室内空间布局等密不可分。
建筑的结构则决定着建筑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等重要性能。
因此,建筑的形态与结构紧密联系,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另一个方面产生影响。
一、形态对结构的影响建筑的形态不仅影响着建筑的美学价值,还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结构形式。
建筑的形态决定着承重结构的类型、布局方式、构件尺寸等,影响着室内空间的分布、采光、通风等。
不同形态的建筑所需的结构类型和材料也会存在差异。
以宫殿为例,宫殿通常具有较大的跨度和高度,并且需要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因此常常采用桁架结构或拱形结构。
而塔楼则以高度为主要特点,建筑结构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刚性好、耐震能力强等特点,适应了高层建筑的需要。
不同的建筑形态所需的结构类型、布局方式和材料都是不同的。
二、结构对形态的影响建筑的结构形式也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形态。
以屋顶为例,屋顶的形态不仅影响着建筑的美观度,而且也与建筑的结构形式密切相关。
如若采用了拱形结构,那么屋顶的形态就需要充分利用拱顶的特性,通常采用弯曲的曲线形态,更符合拱形结构的特点,也更美观。
而如果使用了梁柱结构,屋顶则可以更自由地变换形态。
另外,建筑的结构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形态,更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室内空间布局。
如若建筑的结构过于复杂,会使得建筑的使用效果变差,同时也会增加建筑的维护难度和成本。
因此,在设计建筑的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要求,保证结构的简洁性和可行性。
总之,建筑的形态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建筑师需要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到建筑的美学、结构等多个方面因素,才能设计出美观、实用、耐用的建筑。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一、引言建筑是人类对其周边环境的改造和创造,而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和支撑系统。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建筑的形式和功能直接受限于结构的能力和特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其相互影响和作用。
二、建筑的形式对结构的要求建筑的形式是设计师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对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追求。
不同的建筑形式对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高耸的摩天大楼需要结构具备较高的抗震、抗风能力以及承载荷能力。
而曲线形状的建筑则需要相应的弧形结构,以满足设计师对建筑外观的要求。
三、结构对建筑的影响结构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布局:结构系统的选择会对建筑的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采用悬挑结构的建筑能够创造出大开间空间,提供更宽敞的内部空间和观景视野;而采用梁柱结构的建筑则会对内部空间产生一定的限制。
2. 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同的结构系统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钢结构适合采用轻质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可塑性;而混凝土结构则适合采用易于施工的材料,如混凝土和砖块。
3. 建筑施工技术:不同的结构系统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钢结构需要进行精确的焊接和连接,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而混凝土结构则需要进行块状施工,而且施工过程相对简单。
四、建筑与结构的协同作用建筑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建筑的形式需要依赖结构来实现,而结构的特性也需要建筑形式进行适应。
在建筑和结构的协同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 创造性表达:建筑的设计可以通过结构的形式和材料展示出来。
例如,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可以通过悬挑和钢结构的裸露来表达出现代感和工业风格;而使用砖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则可以营造出传统和自然的氛围。
2. 功能性需求:结构的特性会影响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效果。
例如,在设计大型体育馆时,结构对于观众席的支撑要求较高;而在设计博物馆时,结构则需要满足对展览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的要求。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摘要:自古以来,结构都是建筑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样式日趋多样化,因而导致建筑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本文主要从古建筑与结构和现代建筑与结构两方面来剖析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结构,古建筑,当代建筑一、前言有人把结构比作建筑的骨骼,以此突出结构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规律是:越是高级的生物,骨骼就越复杂,而建筑也同样,建筑的造型、空间等内容,都依赖它的骨骼——结构承重着。
就如同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骨骼一样,不同的建筑也有着不同的结构。
结构是为建筑服务的,建筑的表现是靠结构给予实现的。
可以说,没有结构,就没有造型,也就没有空间。
从建造的角度来看,把结构类比作生物的表皮,把造型类比作表皮和皮下组织就显得十分准确了。
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在于建筑师应用材料并将之构筑成整体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建构应对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进行表现,甚至直接的表现,这才是符合建筑文化的。
二、古建筑与结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通过对影响西方各历史时期经典建筑形式的结构因素进行分析,便可推断出建筑与结构的密切关系。
1.古希腊神庙列柱围廊式是古希腊神庙的典型形制。
神庙建筑是构造型的,结构要求决定着建筑形式,神庙外周紧凑的柱列排序,正是由于石质嵋梁不适应弯矩荷载造成的。
成为后世经典的陶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最初也是体现梁柱结构布置的结构系统,后来成为依附于结构方式的艺术形式。
另外,在希腊古典时期的神庙建筑中,起装饰作用的雕刻被严格控制在填充构件和非承重构件上。
尽管最初的建造目的不是为了表现结构技术,但建造者采用了一种合理而简单的、从现有材料中制造出来的形式,让建造的逻辑形成了形式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古希腊神庙建筑的结构与建筑形式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和谐。
2.古罗马拱券建筑古罗马时期建筑方面取得的最伟大成就要得力于拱券结构方式,券、连续券、券柱式、弯顶等建造手段的运用,使结构材料的受力状况更加合理,也为古罗马建筑带了来崭新的内部空间和外观形象。
论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论文摘要:在经历了两年半的建筑学习中,不仅要认识到设计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更要了解结构对于一座建筑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建筑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不同设计阶段的结构问题,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从空想主义中脱离出来。
关键词:建筑建筑结构关系空间
正文:
建筑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创造出的人造空间环境,建筑的构成有三个要素:即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一个好的建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
就像在上一节建筑选型课堂上,一个同学这样说的,建筑就像一个人的身体而结构就是这个身体的骨架构成,如果骨架松松散散,那么这个人的身体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形象的描述,直接简述了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还记得刚上大学做设计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怎么接触结构这门课,只是稍微对柱子,梁等结构有一定的概念,只是一味的去考虑功能分区,立面造型,空间感受这些问题,而到了给老师看方案时候,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被老师批的一无是处,那时候才明白了即使有些很不错的想法,但是在结构上却无法实现,这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做无用功。
建筑与结构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影响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可见,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有着最密切关系的,特别是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结构是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故结构体系的迭型和结构布置要考虑最有利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同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还要满足刚度和版性的要求。
这样便对建筑设计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使建筑与结构二者相互协调统一。
二者还应不断地相互配合,彼此渗透,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满意的建筑。
因此建筑设计中必须有所谓“建筑骨骼”的构思,也就是说建筑师在设计中应考虑这样的问题:支撑这座房子的“骨骼”是什么样子的?对建筑空间,体形及建筑风格的艺术表现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因此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我会将建筑与结构二者联系起来,充分考虑。
上课时候,老师总结了结构对于建筑的意义,有如下四点。
1.结构如同建筑的骨骼,支撑着建筑物,要克服重力,形成支撑体系。
赵州桥双拱曲的造型以及端部打开的孔洞是极富个性的造型设计。
同时,这一造型也建立在理性的结构思考之上,体现了对拱结
构特性的完美运用。
所以,从根本上说,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只存在相对的矛
盾——通过理性的结构选型与大胆的
艺术创新,我们也能创造出艺术和工程
角度的双重杰作。
2.通过满足技术要求来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无柱空间的设计,
中庭空间的设计;
位于迪拜河沿岸的名为O-14的商业大楼,高22层,在海滨广场
上占据了显眼的位置。
混凝土外壳为整栋大楼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结构
骨骼核心,并建立起高效、无柱的开放室内空间。
人们可以根据设计
需求,充分灵活地安排设计面积。
无柱结构的设计更将建筑与结构的
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梁无柱的结构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使用于现代
住宅当中,无梁无柱,增大了房间的实用率,同时也使得房间布置设计更加合理实用。
3.形成特定的建筑造型;如现在的一些大跨度建筑,其独特的外观造型是进行了正确的结构
选型的结果。
建筑物的规模和跨度越来越大,目前,尺度达150m以上的超大规模建筑已非个别,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比如一些影剧院、体育场、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
都是采用大跨度的结构方法,使得整个空间感提升了很多,满足了公共建筑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充分说明了结构对于建筑的空间感受和空间利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为覆盖更大的空间和个性化创作开辟宽阔的道路,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4.结构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建筑的发展。
一部建筑史也是一部建筑结构发展史。
综上,必须要再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的结构基础上,使得建筑最终达到美观、实用的目的,使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这才是一个建筑师所应达到的境界。
建筑创作的核心在于创造人工空间,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结构创作的核心是实体,是构筑空间的有形物质。
空间与实体相互依存。
但空间是主角,是建筑的目的,实体是服务于空间的物质手段。
目的和手段,不言而喻,主从地位分明,不是并列或等同。
主从关
系的明确,有利于正确解决建筑设计中工种之间出现的矛盾。
创作出建筑、结构及设备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
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应该是量体裁衣,根据建筑需要进行结构构思,而不应抓住某一结构形式不放,反将建筑空间勉强塞进,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在理论上没人赞成,但在工程实践中却屡见不鲜。
主从不分,结构构思脱离建筑空间实际,徒有其表的不良倾向,往往源自建筑师而非结构工程师。
当然,有时也会由于结构与建筑配合不利而造成的。
因此,无论是建筑师还是结构工程师进行结构构思和评估与完善结构构思时,都应坚持量体裁衣的指导思想。
建筑是功能的空间描述,结构是空间的表达手段。
结构对建筑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结构的艺术作用。
结构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结构本身具有美学表现力,为了达到安全与坚固的目的,各种结构体系都是由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本身就具有装饰效果,自然的显示结构,把结构形式与建筑的空间艺术形象融合起来,使两者成为统一体。
在建筑设计中,不求建筑自身的形体美,只靠附贴式装饰、浓妆艳抹、堆砌贵重的装修材料,这只能给人以虚假庸俗的感觉,达不到真实美的效果,既浪费人力和物力,又不坚固和耐久。
自然的显示结构,不是说结构就是美,而是要坦露具有美学价值的因素,经过建筑师的艺术加工,来达到表现建筑美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表现结构本身。
不同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建筑空间,处理好建筑公共和建筑空间的关系,并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就自然形成建筑的外形。
建筑师应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构图原理,进行艺术加工,发现建筑结构自身具有美学价值的因素,并利用它来构成艺术形象。
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建筑,是通过对结构体系的坦露和艺术价格而表现建筑美的。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建筑和结构必然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建筑依赖于结构而生存,结构因建筑的需要而发展,两者的结合,决定了建筑与结构的专业必须要互相渗透,相互理解,当然要达到这一效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必然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互相了解,配合默契的产物,是建筑与结构思维的共同结晶,,是各专业知识综合创造力凝聚的结果。
双方的思维融为一体,才能尽力的发挥出各自的特点,创造出世界宏伟壮丽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