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4. 《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5. 《隧道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瓦斯爆炸、涌水、坍塌、中毒窒息、电气事故、机械伤害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 副指挥长:由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等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
2. 应急工作组- 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和人员疏散。
- 技术保障组:负责现场技术支持和救援设备保障。
-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护。
- 通讯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传递和发布。
-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生活保障和交通保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预警阶段- 加强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现场处置。
- 对受威胁区域的人员进行疏散。
2. 应急响应阶段- 现场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行动,确保人员安全。
- 技术保障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
- 通讯联络组及时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3. 善后处理阶段- 清理现场,恢复正常施工。
- 调查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 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安抚和赔偿。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建立应急队伍,明确职责分工。
2. 物资保障-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3. 经费保障- 建立应急资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六、附则1. 本预案由项目经理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七、应急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
修订后的预案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旨在提高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
一、总则为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特制定本紧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隧道施工项目,包括隧道掘进、支护、衬砌、通风、排水、照明、监测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隧道施工紧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紧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修订和监督检查。
2. 紧急预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 各施工单位应成立相应应急组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四、预防措施1. 施工前,对隧道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3. 定期对隧道施工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加强隧道施工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5.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警(1)发现险情时,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2)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紧急预案领导小组报告。
2. 紧急撤离(1)接到紧急撤离指令后,现场施工人员应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2)应急组织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撤离工作顺利进行。
3. 紧急救援(1)救援队伍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2)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4.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应急组织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
(2)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 Ⅰ级响应:隧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Ⅱ级响应:隧道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Ⅲ级响应:隧道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Ⅳ级响应:隧道发生轻微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七、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应急组织应确保救援队伍、医护人员、物资保障人员等充足。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隧道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运营、维修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由领导小组下设,负责具体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行动。
3.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3. 以人为本,确保生命安全。
4. 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五、应急处置流程1. 险情预警(1)建立险情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隧道周边环境。
(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通知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部门。
3. 现场处置(1)现场救援: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财产保护等。
(2)现场勘查: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分析事故原因。
(3)应急处置: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封堵隧道、排除险情等。
4. 应急恢复(1)事故处理后,进行现场清理和修复。
(2)恢复正常运营,确保隧道安全。
六、应急处置措施1. 自然灾害(1)地震:迅速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确保生命安全。
(2)洪水:加强排水设施,防止隧道内积水。
2. 事故灾难(1)火灾:立即启动消防系统,组织人员疏散,扑灭火源。
(2)坍塌:及时采取支护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病:对隧道内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2)食物中毒:及时处理食物中毒事件,保障人员健康。
4. 社会安全事件(1)恐怖袭击:加强隧道安保措施,提高警惕。
(2)盗窃:加强隧道监控,预防盗窃事件。
七、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5.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设备故障、人员伤亡等。
四、应急处置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3. 科学决策,协同配合;4. 及时上报,严肃处理。
五、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由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副总指挥:由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担任,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3)各专项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各自领域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2)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救治、药品供应、医疗设备保障等工作;(3)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供应等工作;(4)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发布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发布应急处置命令;(2)现场救援小组迅速展开救援,确保人员安全;(3)医疗救护小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4)物资保障小组提供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5)信息联络小组及时上报应急处置情况,确保上级领导了解现场情况。
2. 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设备故障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抢修;(2)现场救援小组确保现场安全,防止事故扩大;(3)医疗救护小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4)信息联络小组及时上报应急处置情况,确保上级领导了解现场情况。
隧道施工基本安全控制措施与应急预案范本1.控制措施⑴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邦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石块或裂缝,应及时予以清除或支护。
⑵应有专人找顶找邦。
对开挖面和衬砌地段要经常检查,特别是___后的工作面及其附近尤应加强检查,如可能产生险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⑶风钻及电钻钻眼前应对设备工具作下列检查,不合要求者立即修理或更换。
2.测控措施⑴、隧道监控项目有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___后)、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内部位移、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支护与衬砌的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等。
⑵、傍山或浅埋隧道施工时,应控制拱顶的最大允许沉降量,并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时观测,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值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时,应视为危险警告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订处理措施后再行施工。
⑶、喷锚支护应进行目测观察。
内容有:岩质和分布,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接触面填充物的性质、状态、涌水量和涌水压力,隧道顶部、侧部的稳定状态等;开挖后已支护地段的锚杆是否被拉断,喷混凝土层有否产生裂隙、剥落和剪切破坏,钢架有无被压曲现象,隧道是否有底鼓现象等。
3.应急方案工地必须就近备有急救材料储备库,储备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撑用料、各种适用工具等。
所储备的各项器材应保证数量和质量,随用随补。
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应急计划,确定责任到人(现场负责人为既定应急救援负责人),并进行培训、演练。
事故发生时,应立即上报,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负责人或发现者应立即___人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切断电源、疏散人员、出事点隔离、伤员急救,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保护好现场。
事故应急救援队赶到后,马上按拟定的方案进行抢险救援,优先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给被困人员供氧、供给养,快速抢通坑道;必要时,可寻求第三方援助;其他部门全力做好配合与支援工作。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坍塌、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1)组长:项目经理(2)副组长:施工经理、安全总监(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隧道施工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和指挥隧道施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指挥部(1)指挥长:项目经理(2)副指挥长:施工经理、安全总监(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实施隧道施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预案1. 隧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发现火灾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
(2)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同时疏散隧道内施工人员。
(3)封闭隧道进出口,防止火势蔓延。
(4)联系消防部门进行支援。
(5)事故处理后,调查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1)发现坍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
(2)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同时疏散隧道内施工人员。
(3)封闭隧道进出口,防止坍塌范围扩大。
(4)联系地质部门进行勘查,分析坍塌原因。
(5)事故处理后,采取措施加固隧道,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隧道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发现爆炸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
(2)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同时疏散隧道内施工人员。
(3)封闭隧道进出口,防止爆炸范围扩大。
(4)联系公安部门进行勘查,调查爆炸原因。
(5)事故处理后,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隧道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1)发现中毒、窒息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
(2)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同时疏散隧道内施工人员。
(3)封闭隧道进出口,防止有害气体扩散。
(4)联系环保部门进行监测,查明有害气体来源。
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是为了确保隧道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的内容:1. 火灾应急预案:- 配备火灾报警系统,并且建立火灾报警响应机制。
- 配备灭火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建立灭火队伍,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置程序。
- 制定疏散计划并进行定期演练。
- 确保隧道内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以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
2. 毒气泄露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毒气泄露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
- 安装气体泄露监测设备,并建立报警机制。
- 提供呼吸器具和个人防护装备给作业人员,并提供培训。
- 配备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定期演练。
3. 塌方溃坝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隧道结构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 安装地质监测设备,监测地质变化。
- 配备救援设备和工具,并确保人员熟练操作。
- 建立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
4.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发生。
- 建立交通事故报警机制,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 配备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并提供医疗救援培训。
- 提供疏导交通的设备和人员,并建立疏导流程。
5. 能源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定期维护能源系统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能源系统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
- 配备备用能源系统,并保持其可靠性。
- 建立能源系统维护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
除了以上内容,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应急通信机制、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应急响应机制的组织和协调等内容。
预案的有效性还需要定期演练和评估,以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和应急需求的变化。
隧道作业安全应急预案(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预警计划: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包括监测隧道内部气体、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
2. 事故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建立事故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责任,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确保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
隧道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一、预案制定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被修建,隧道安全问题也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在隧道发生灾害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隧道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预案旨在明确隧道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理流程,从而提高隧道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安全。
二、预案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本预案适用于所有的隧道工程,包括道路隧道、地铁隧道、铁路隧道等,适用于隧道安全管理部门、相关行业部门以及隧道使用者等相关主体。
三、预案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1. 隧道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隧道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隧道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组织实施隧道巡查和安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上级。
2. 相关行业部门负责按照规定对隧道的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隧道使用者负责遵守隧道交通规则,确保隧道内交通秩序的安全。
4. 公众应积极遵守隧道交通规则,当出现应急情况时,应按照预案规定的流程进行自救和互救。
四、隧道安全管理的措施和要求1. 隧道安全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2. 隧道巡查工作应定期进行,巡查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巡查内容应包括隧道内交通秩序、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运行状态等方面。
3. 隧道安全教育应不断加强,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隧道使用者应坚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占用对向车道、不逆行等,确保隧道内交通秩序的安全。
5. 隧道应急通道的畅通是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应保持通道畅通,并定期检查通道的状况,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救援车辆。
6. 隧道内应安装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内的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配备报警设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综合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1. 隧道施工综合应急指挥部(1)成立隧道施工综合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2. 各成员单位职责(1)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和实施本预案;组织应急演练;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2)技术部门:负责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和技术监督。
(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4)物资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5)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护。
四、应急响应1. 险情预警(1)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险情。
(2)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进行预警。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3)按照预案要求,开展人员疏散、现场封锁、交通管制、医疗救护等工作。
3. 应急处置(1)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对险情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3)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查明事故原因。
(4)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对事故损失进行评估。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检查和维护。
2. 人员保障(1)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2)对应急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3. 技术保障(1)引进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提高救援效率。
(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六、应急终止1. 险情解除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评估应急处置效果。
道路施工隧道施工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项目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应对措施。
____年道路施工隧道施工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预案目标及原则预案目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施工项目能够按计划正常进行。
预案原则:1. 安全第一: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 协同合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3.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合理的前期准备和细致周密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快速高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进度。
5. 不断改进:随着施工的推进和新技术的应用,预案需要不断优化完善。
二、应急预案组织1. 设置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预案的指导、决策和协调工作。
2. 安全组:负责协助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预案,执行预案中的具体措施。
3. 通信组: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4. 救援组:负责处理现场紧急情况,抢救被困人员。
三、隧道施工的常见应急情况及应对措施1. 火灾应对措施:- 及时排查隧道内潜在的火灾隐患,如燃气、电气设备等,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喷淋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 组织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火灾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
- 在施工期间建立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迹象,迅速疏散人员。
2. 塌方应对措施:- 在施工前充分做好地质勘测工作,合理划定施工范围。
- 采取安全措施,如设置支撑和围护结构,避免土石体滑坡。
- 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发生塌方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采取抢救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 交通事故应对措施:- 组织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 施工前设置明确的施工警示标志和交通导向标志,规范施工区域内的交通流线。
- 配备专职交通指挥人员,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秩序。
- 发生交通事故时,及时组织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处理伤者和导流交通。
隧道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对本标段隧道施工可能发生的坍塌、涌水、涌泥、爆炸等灾害提前做出安排,明确应急职责,识别紧急需求,降低和减少对环境和员工的危害。
二)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王利民项目经理
副组长:张永强常务项目副经理
李志坚项目副经理
张浩项目总工
成员:何伟工程质检部部长
李泽峰工程技术部部长
赵志鹏财务部长
马小龙办公室主任
任刚材料部
高步新资产设备部长
秦继勤后勤保障部长
王剑锋专职安全员
李灵春专职安全员
李维平专职安全员
李泽锋专职安全员
任还旺专职安全员
各施工现场负责人
三)职责:
1、隧道发生坍塌、涌水、爆炸等险情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电话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2、组长接到险情后,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立即投入运作,在现场设立指挥场所,相关人员到位,组织实施抢险工作。
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坍塌、涌水、爆炸等事态扩大,将人员和机械迅速撤出危险区。
3、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应急所需资源满足现场应急需求,与项目部外应急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组织本项目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检查日常工作和应急响应准备状态
4、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评估施工现场以及生产过程的危险源的风险,指导安全生产部门对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为应急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响应支援措施。
5、现场抢救组;由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根据伤员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联系就近医
疗单位设备、医务人员会同项目抢救人员,进行现场抢救处置工作。
6、技术处理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相关人员参加,工程部协助提供技术支持,制订其可操作性的施工应急响应方案,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技术储备、图纸。
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领导组组长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文件。
7、伤员营救组:由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根据伤员情况,制定伤员营救方案、进行事故现场伤员的营救、转运等工作,联系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妥善的营救治疗工作。
8、消防灭火组:消防灭火组由安全生产部负责人担任组长,项目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制定灭火方案,组织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事故现场的灭火工作。
9、后勤供应组:后勤供应组由项目综合部、财务部、机务部、材料部负责人担任,制订物资计划,检查、监督、落实物资的储备情况。
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领导组组长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
10、善后工作组;组长由主管生产的副经理负责;项目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主要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抚恤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
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
盾。
与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慰问伤员及家属。
11、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主要保护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四)控制措施
1、隧道施工应作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的重点,认真编制工地安全实施标准,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规范指挥行为、作业行为和现场生产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按照《公路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选定开挖、支护、衬砌方法和工艺,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并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3、软弱围岩、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或浅埋、偏压、滑坡地段隧洞,应组织技术论证,确定钻爆、掘进、支护方案。
4、洞内通风管、高压风管、水管、照明线、输电线、运输道路、人行道路要统一规划,加强维修,做到布设整齐,状态良好。
机械设备要固定存放位置,料具堆码整齐,专人负责保管。
5、洞内施工应由值班领工员统一指挥,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开挖、衬砌和运输作业,减少交插和相互干扰。
6、爆破开挖应做出爆破设计,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必须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外插角和装药量等参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超欠挖数量。
7、爆破起爆后,应派专人进行检查,处理危石、悬石,并设人监护。
确认安全后,其他人员方准进入作业面。
做好洞内防尘,降低粉尘浓度。
8、临时支护应以设计文件和规范为准,一般情况下最大距离不大于两茬炮的进尺距离。
9、隔栅拱架和喷锚支护要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拱架排距和锚杆间距、锚杆长度、方向和混凝土喷射厚度,并认真填写《喷锚支护施工记录》备查。
检查锚杆抗拔力,每300根锚杆抽样1组,每组不少于3根。
10、改变临时支护类型、标准,必须经项目经理部审批,设计、监理同意。
严禁施工现场自行降低支护标准。
11、及时调整开挖和衬砌进度,控制未衬砌段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不得大于80米。
特殊地质不良地段衬砌作业面应紧跟开挖作业面。
12、隧道各工序全面展开施工后,应尽早安排洞门施工。
一般情况下,衬砌完成50米即应做好洞门端墙、翼墙。
任何情况下,衬砌完成100米(单口)以上时,必须做好洞门。
13、洞内通风系统应做出设计,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通风设施制定维修使用制度,专人负责。
通讯设备应优先安排,保证及时供应到位。
14、成洞地段,供电线路必须正规架设。
未成洞段必须采用低压照明、动力线电缆供电,并应固定位置架空敷设。
15、爆破器材应建立严格的领用、退库制度,严禁库外存放,现场领工员应具体负责领用审批,掌握领用和退库数量。
16、运输轨道、道路应设专人养护,电瓶车司机和联络员要建立可靠的信号联系,实行呼唤应答制度,严禁非司乘人员搭乘运输车辆;无轨运输道路应保持路面平整,及时疏排积水。
有条件时,应在人行道和运输道路之间设置隔离标志;洞外临时便道和卸碴线路要明确技术标准,保证安全需要。
17、洞内、洞外都应设置宣传标语和警示标志,使作业人员随处可见,提高“三不伤害”的安全防范意识。
18、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班都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尤其是要注意加强对围岩和临时支护状态的检查,不放过任何微小变化,并应逐级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提请领导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施工技术部门要认真做好临时支护变形的观察、量测,并认真做好记录和数据处理工作,据以修正支护参数,改进施工方法。
19、隧道施工应制定防坍塌、涌水、瓦斯等抢险预案,配备必要的抢险机械、物资,明确组织和人员分工,出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和损失。
20、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文化、物质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工地医疗室要加强外科力量,配备必要的外科抢救药品和器材。
交通不便的地区应设职工医院,应急处理伤病人员。
五)应急物资准备
1、应急材料
(1)大于Φ25cm圆木、3-5米长、6根,工14工字钢、6-8米长、2根,5cm的木板、填塞短木2立方米;
(2)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
(3)应急灯、扒钉、木工锯、大锤、撬棍等。
(4)消防器材;
以上材料由材料部负责,负责人:任刚。
2、应急机械设备
(1)临时发电机、空压机、电焊机、气焊设备一套,喷射混凝土设备、有线电话、担架;
(2)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
(3)指挥车。
以上机械设备由机务部负责,负责人:高步新。
3、应急救治(药品、器具、设备):
(1)可供临时处置的医药卫生设备即氧气呼吸机、清洗器具、急救箱、担架等;
(2)立即与就近医院联系,将受伤人员转移救治。
以上物品由综合部负责,负责人:王剑峰。
六)应急队伍
组织20人的应急队伍,并由综合办组织提前进行培训。
七)应急响应
1、如发生突然事件,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采
取抢救措施。
2、领导组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必要时拨打120、119急救电话。
3、抢救人员立刻送往医院抢治,不能拖延时间。
4、查明事故原因,对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
总结、评估和处理。
八)实施阶段
整个项目工程始末、从起始到工地转移。
西纵高速公路临县至离石段
隧
道
施
工
安
全
应
急
预
案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临离高速路基一合同段十七标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