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和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73.24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电子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而网络游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以获得。
2. 孤独感和寂寞感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狭小,很多人感到孤独和寂寞。
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交平台,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游戏经验和互相帮助,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
3. 缺乏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处于自由度相对较高的阶段,缺乏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容易陷入游戏的诱惑中。
他们往往无法正确估计和掌控自己的游戏时间,导致沉迷游戏。
二、对策研究1. 加强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问题的教育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寻找更适合的娱乐方式。
2. 建立监管机制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限制游戏时间,提醒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关爱和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化活动等,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
4. 建立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并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建立监管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以及建立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等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成为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的事物。
然而,随着网络渗透率的提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网络、沉迷网络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以及心理干预策略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社交需求大学生处于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正常的社交需求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社交压力或者是性格孤僻等问题,往往会将网络作为逃避和满足社交需求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沉迷于网上游戏、虚拟社交平台等,进而形成网络成瘾。
2.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导致他们情感失调。
网络成瘾可以成为一种应对方式,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3.缺乏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管理能力是他们成功完成学业的关键之一。
然而,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导致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
网络成瘾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1.心理教育与宣传学校可以加强网络成瘾的相关教育与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知和风险意识。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宣传品、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2.心理咨询与干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等,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家校合力。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原因1. 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繁使用互联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2)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欲望,一旦断网或停电就会产生不安和焦虑感;(3)在学习和正常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仍无法自控;(4)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眼疲劳等。
2. 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逃避现实问题: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暂时忘记学业上的困扰和社交压力。
(2)孤独和寂寞感:大学生在异地求学或与同学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时,网络成为他们寻找安慰和交流的渠道。
(3)无法抵御诱惑:网络世界虚拟而充满刺激,大学生往往无法抵御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带来的诱惑。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1. 对学业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
2. 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更喜欢与虚拟世界中的朋友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他们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经验,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使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产生困惑和不适应。
3. 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并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1. 提高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意识到网络成瘾对自身学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意识。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也可能导致网络成瘾,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界定,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数据,分析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网络使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成瘾定义及诊断标准网络成瘾,也称为互联网成瘾障碍或过度使用互联网,是指个体过度依赖互联网使用,导致其在心理、生理、社交等多个方面出现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涵盖了各种形式的网络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网络色情等。
诊断标准方面,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由美国心理学会提出的“互联网成瘾诊断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该问卷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网络使用习惯、沉迷程度、生活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得分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也正式将“游戏障碍”列为一种疾病,为网络成瘾的诊断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依据。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便捷的空间,使得他们容易过度沉浸其中。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因素也增加了他们网络成瘾的风险。
因此,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也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措施,帮助大学生减少网络成瘾对心理的影响。
了解网络成瘾对心理的影响在提供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网络成瘾如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网络成瘾可能导致以下问题:社交障碍:大学生可能因为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社交活动,导致与人沟通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下降。
沉迷焦虑:对于那些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间的人来说,离开手机或电脑可能会引发焦虑和不安情绪。
抑郁倾向:长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缺乏现实生活中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可能导致抑郁情绪和消极思维。
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为了减少网络成瘾对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
以下是一些建议:设定明确的上网时间:每天设定固定的上网时间,并且要严格遵守。
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而其他时间则专注于现实生活和其他活动。
避免过度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一个主要诱因,导致大学生过度使用互联网。
尝试限制你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可以通过多参与体育活动、阅读书籍等方式来替代。
避免废寝忘食:沉迷于互联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忽视正常作息时间。
努力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除了上网之外,培养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也是减少网络成瘾对心理影响的重要方法。
参加社团活动:加入校园社团、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人群,增加社交圈子,从而减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
发展艺术爱好:参加音乐、画画、写作等艺术活动可以增强个人表达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以及培养情感管理能力。
锻炼身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压力,并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和形象认同感。
寻求支持与帮助如果一个大学生认识到他们已经沉迷于互联网世界中,并意识到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害,但却很难自行摆脱这种情况时,则应该寻求外部支持与帮助。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好奇心的驱使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了解新事物的阶段,网络无疑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娱乐活动和社交平台,而这些新奇的东西往往让他们难以自拔。
1.2 逃避现实的渴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困扰,而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沉迷于游戏、网购或社交网络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心理安慰。
1.3 社交需求的满足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使他们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分享和建立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现实中较为内向或孤独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2.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宣传。
通过讲座、家长会、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认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2.2 设立合理的时间限制学校和家长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专注于学业和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2.3 提供适度的娱乐活动为了减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和课外社团,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4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那些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问卷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从网络成瘾中解脱出来。
2.5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交习惯等。
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一、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危害1.荒废学业。
学生上网成瘾,耽误大量的时间,使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他们整日想着上网,白天上课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去上网,严重影响学习。
2.危害身体。
上网成瘾的学生,一旦进入网吧,往往玩到深夜,甚至玩到通宵,导致睡眠严重不足。
长时间地注视着显示屏,使视力受到损害。
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学生上网就需要一定的费用,加之上网时抽烟、吃零食等开销,无疑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4.形成错误观念,养成不良品行。
学生上网的时候,在虚拟的世界“无法无天”,事实上又没人管。
他们一边上网,一边抽烟、喝酒、吃零食。
逐渐地便会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
学生辨别力不强,而模仿力很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很容易模仿虚幻世界里的东西。
这会直接会导致学生的暴力倾向和早恋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5.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人们常说,“学好难,学坏易”。
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学生成天进出网吧,其他学生极易仿效,导致“网虫”越来越多,使教育的难度加大。
二、主要原因分析1.对新事物好奇,缺乏辨别力。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本是好事。
网络这一先进工具,非常神秘,对他们充满诱惑。
好奇心的驱使,他人的“榜样”作用,使他们一有机会便去学习上网。
他们学习能力很强,一学便会,一玩就上瘾,一上瘾就无法自拔。
2.学习落后,学业负担重、压力大。
上网成瘾的学生,多半是“双差生”或学习落后的“单差生”。
长期的挫折,使他们不敢再面对学习的困难。
沉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反感,总想从书本、老师、家长这“三座大山”下挣扎出来。
上网聊天、打游戏确实舒服多,也享受得多。
学生在学习与上网二者中选择后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3.缺乏关爱,沟通障碍。
老师往往没有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怀,家长也不重视他们。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网络成瘾指的是对互联网和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个体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特点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和压力,他们常常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困扰,进而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
1.2 家庭教育:一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背景下过于被动或过渡保护,在面对压力时缺乏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的技巧,通过网络来获得情感渲泄和满足。
1.3 社交需求: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现实社交能力,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
一、特点2.1 过度依赖:网络成瘾者常将网络活动置于生活的重要位置,不可或缺,对网络沉迷程度加深。
2.2 时间消耗:网络成瘾者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虚拟世界,导致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极大影响。
2.3 生活失衡: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的作息规律混乱,缺少运动、食欲不振等问题愈发突出。
二、解决方法3.1 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注意事项,以提高大学生的意识和自控能力。
3.2 网络限制:学校可以加强网络使用管理,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频率,确保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3.3 兴趣培养:引导大学生培养其他兴趣和爱好,例如参加社团活动、读书、运动等,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3.4 心理辅导: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
总结起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给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个人。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限制网络使用、培养兴趣爱好和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实现健康、平衡的发展。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生把上网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游戏、聊天等。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已成为一种风气。
有些人甚至为此放弃学业。
这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各个大学为了方便同学们的生活,纷纷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由于校园网建设的超前性、便利性和低廉性,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娱乐方式。
但网络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被网络深深地吸引。
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绝大多是玩游戏、看色情信息等。
那么。
这些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为什么对网络游戏以及色情信息如此青睐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理。
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使学生获得快感,对独立性差的人有极大的诱感力。
许多网络游戏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赌博性,这对心理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都极具诱感力。
二,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和抵御能力比较差,使少数学生难以抵抗诱惑,他们往往抱着好奇心理,进而沾染色情信息网站,这种精神鸦片。
一吃就上瘾,进而难以自拔。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一)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许多大学生虽能意识到上网所能带来的危害,但是不由自主,即使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对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也很着急,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曾经对唐山四所高校(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200 名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超过80%的大学生因上网而逃过课。
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和干预陈璐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E-mail:chlhhu1@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介绍了网络成瘾的内涵和表现,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原因分析,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人格特质和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加上大学生群体特殊的心理原因。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既要预防又要干预,要在预防得基础上对网络成瘾得大学生进行干预,对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预防和干预1. 引言互联网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它以迅猛的速度悄然地渗透到我们生活地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现代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年1月9日发布的“第十五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已经有9400万,24岁以下的占51.7%,其中高中(中专)以下13.0%,高中(中专)29.3%,大专27.0%,本科27.6%,硕士2.7%,博士0.4%。
[1]可见大学生网民在其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
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网,网络成瘾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中占6.4%。
林绚晖和阎巩固对福州大学293名被试网用络成瘾量表测得被试中网络成瘾者有28名,占总数的9.6%[2]华东师范大学的梁宁建等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中341名被试中网络成瘾者为51名,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4.95%[3]网络成瘾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 网络成瘾的内涵和表现2.1网络成瘾的内涵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4]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于1994年提出,后来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她报告了在其研究中的496例网络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依赖型用户。
2.2、网络成瘾的表现网络成瘾的表现主要分为外在表现、心理表现和躯体上的表现。
(1)网络成瘾的外在表现主要有: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地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丛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地烦恼与情绪问题;(2)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信息选择失度,即对信息资源选择过杂、过乱和无度;道德意志弱化,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道德情感的沮丧,道德意志的无奈,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造成责任观念的淡漠;网络人格异常,即人格的不稳定状态,表现为偏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剧化人格、边缘型人格等;情感反应障碍,即情绪的始动机能失调,出现与客观刺激不相符的过高或过低反应,表现为情感反应迟钝、情感淡漠、焦虑、抑郁等;行为角色混乱,现实角色和虚拟角色混淆,造成心理错位,行为失调。
(3)网络成瘾的躯体上的表现主要有:出现不能持久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疼、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
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他们的学业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给他们得日常生活、学习都带来了严重得后果。
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它得症结所在,并找到缓解得办法。
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以及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也有很多。
如张兰君所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对陕西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个性特征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均有显著相关。
[5]刘凤仁、梁亨生、朱克京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网络使用时间、大学生活紧张程度及专业满意度、网络吸引因素及大学生的不良心理特征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而家庭情况对其影响相对不明显。
[6]王立皓、童辉杰所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社会支持、交往焦虑和自我和谐程度密切相关。
[7]根据目前的大量研究和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可以总结出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者的个人人格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
另外,网络成瘾是一种瘾症,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症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心理原因。
3.1网络成瘾者个人人格特质的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障碍与使用者人格特质有很大相关。
台湾林以正教授在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所吸引,会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网络成瘾现象是由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8]卡内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网络依赖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吴新辉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的卡氏16PF的人格量表的研究也发现,网络依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在生活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易失眠,对所遭遇的挫折与阻挠沮丧悲观,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
[9]北大钱铭怡教授发现那些寻求社会赞许需求较高的人、社会焦虑比较严重的人上网时容易成瘾。
由此可以认为人格特征可能是网络依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某种特质人格因素更易诱发网络成瘾症。
3.2 网络本身的吸引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网络这种新颖便捷的交流媒介也容易使大学生对其产生交往依赖。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虚拟性、交互性、便捷性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网络成瘾。
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所遭遇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
3.3、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心理原因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过度期,他们的生理虽趋于成熟,但心理还正在迅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一时期特殊的心理特点也是造成他们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
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常常不能协调一致,表现出意志力薄弱,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据调查,大学生上网后63.4%的学生在玩游戏,50.2%的学生是聊天,38.5%的学生因上网而旷课。
第二,大学生生活单调,通过网络来满足好奇心,寻求刺激。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时喜好新奇,崇尚冒险,追求刺激,当现实的生活无法满足其心理需要时,他们就转向网络,因为网络世界刚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
第三,逃避生活中的困难和现实,宣泄紧张和压抑情绪。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有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或者当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与现实难以达成一致的时候,不去积极处理和解决自身的问题,而是借助上网、玩游戏来摆脱烦恼。
4.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4.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大学生迷恋网络不能自拔形成瘾症,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这一现象。
对于这一问题应该未雨绸缪,以预防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和干预。
首先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进行预防,采取一些预防得措施,比如可以在入学潜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普查,要特别注意前面提到过的有那些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入学时对她们进行心理测试,对具有易形成网络成瘾人格的同学做好记录,对他们要加以留意。
另外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使他们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抵制网络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加强网络的法制管理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各种网吧进行严密的法律监管制度,限制各类网吧的营业时间,对不法经营者要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
4.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这是在大学生还没有成瘾前所做的预防措施,而对那些已经成瘾的大学生又应该进行怎样的干预措施来治疗使他们摆脱网络的负面影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来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4.2.1认知重建和自我质辨法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网络导致心理问题有所认识,改变已形成的信念,如“玩游戏无害”,“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情了”等,不从感情上排斥它,而使采取“导”非“堵”的中肯态度,让其充分认识到成瘾后的严重影响;接着,让患者进行自我辩论,即让他想象上网成瘾后的种种后果,如成绩下降、对不起自己的父母等,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与在“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和失败感做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的决心,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
4.2.2强化干预法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它可以分为奖励和惩罚两种。
在网瘾的干预中,一方面,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上网的时间增加,立即给予处罚,这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想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
4.2.3兴趣替代法替代疗法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业余兴趣如读书、听音乐、打球、游泳、散步、和朋友逛街等来调整患者紊乱的生活节奏,重新规范每天的作息时间,在最易上网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活动,让更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的生活,逐步代替上网成瘾行为。
4.2.4厌恶疗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患者最终因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和内隐致敏法。
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患者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筋,当他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使其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以提醒自己下网。
社会不赞成法主要是通过图片、影视、舆论等工具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的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方法。
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指用想象刹国内外的过程和结果的方法使自己对上网产生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方法。
[10]参考文献[1]我爱健康网.6.4%大学生网络成瘾.[J/OL][2] 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3] 梁宁建,吴明证,杨轶冰,奚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里科学,2006,29(2):294-296.[4] 杨文娇,周治金.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6).[5]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6] 刘凤仁,梁亨生,朱克京.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2,5(6).[7] 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8] 胡松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4).[9] 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10] 马宁,王辉.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心理机制及预防和干预[J].高等理科教育.The Reason and the Defense and Intervening ofUndergraduate’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Chen LuHohai University publ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JiangSu NanJing (210098)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use of internet undergrate have became the main force of the users.IA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has beca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IAD and analyses the reason of undergraduate’s IAD.The phenomenon of IAD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ser’s individual personality idiosyncracy and the function of internet ,adding the undergraduate colony’s especial psychological reason..we must both defend and intervent undergraduate’s IAD .we can intervent undergraduate’s IAD at the base of defense and carry out some interventing measure to it.Keywords: undergraduate,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reson analysis,defense and interventing作者简介:陈璐,1983年出生,安徽省庐江县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