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将士出征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革命先烈事迹的了解,革命精神的传承。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革命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班会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播放革命歌曲《英雄赞歌》,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2.事迹分享(1)分组讨论:请学生提前准备革命先烈的事迹,课堂上进行分享。
(2)学生代表发言:挑选几名学生代表,讲述他们所了解的革命先烈事迹。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内涵。
3.观看视频(1)播放革命先烈事迹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学生谈感受:观看视频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弘扬革命精神。
(2)学生代表发言:挑选几名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计划。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诗歌朗诵(1)学生分组准备:提前让学生准备革命题材的诗歌,进行分组朗诵。
(2)诗歌朗诵比赛: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奖。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诗歌的魅力。
(1)学生谈收获:请学生谈谈本次班会的收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2.请学生为革命先烈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情况。
3.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革命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如讲解邱少云、黄继光等先烈的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年级红色文化长征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征过程,领会红军精神。
2. 体会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
3. 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及其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 牢记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教学重难点
1. 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及其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红军的钢铁意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复习背诵七律-长征。
2. 朗诵歌词:播放《长征组歌》音乐,学生朗诵歌词,体会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3. 分析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
4. 探讨红军精神:组织学生讨论红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5.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有关长征的书籍或观看相关电影,加深对长征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朗诵法:通过朗诵歌词,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2. 讲授法:讲解歌词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五、教学资源
1. 《长征组歌》音乐。
2. 有关长征的书籍和电影。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朗诵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七彩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听:《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从《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1.欣赏《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欣赏《唱着跳着做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师过渡: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师: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音乐无国界。
还有一句这样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下面,我们欣赏一组中外结合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会对音乐桥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3.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2)师: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长征组诗》两首教学反思1、2、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2022长征组歌两首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彪炳千古的壮举。
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的壮举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组歌两首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长征组歌两首》教案一、学习目标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⒋品味、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四、教学课时:两课时学法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
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
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
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一、情境再现:长征的路线: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正音、正字、释意⒈正音皑 ( ) 黔( ) 毡( ) 草毯( ) 扎( )2释意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五、释疑:㈠《四渡赤水出奇兵》齐读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⑵毛主席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读了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2、教师推介五、用钢笔书写这首诗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革命将士出征歌李双江
革命将士出征歌,旋律悠扬,歌词铿锵有力,曾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性歌曲之一。
而这首歌的演唱者李双江,也以其深情的演唱让这首歌成为经典之作。
《革命将士出征歌》是一首表达对革命战士的赞美和深情告别的歌曲。
歌词以热烈的口吻,赞美了革命战士的英勇和忠诚,表达了人民对战士的崇敬和祝福。
歌词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奋斗的豪情,让人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李双江的声音磁性而低沉,他用饱满的情感演绎了这首歌,使人们感受到了他对革命战士的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他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和表演技巧,将歌词中的激情和情感充分发挥出来,赋予了这首歌以更加深刻的意义。
《革命将士出征歌》不仅在演唱会、宣传晚会上广为流传,也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歌曲经典。
这首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战士,让他们铭记使命、矢志奋斗;同时也温暖了无数家庭的心,让他们为战士们的勇敢和牺牲感到骄傲和自豪。
革命将士出征歌为我们展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力量,唤起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和敬意。
这首歌曲通过深情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歌词,让我们怀念和追忆战争年代中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同时也激励我们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无论是在任何时代,我们都应该铭记革命的历史,怀念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和未来而奋斗的英雄们。
《革命将士出征歌》这
首歌曲将他们的事迹传颂下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不会被遗忘。
革命将士出征歌唤起了人们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一.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侵qīn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ïng重飞渡扎zhā扎营盘shì似的zhîng重兵zā包扎乘chéng乘机,乘人之危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jiě解嘲shèng千乘之国xíng行囊,行云流水解jiè解送奇qí奇怪xiè跑马卖解jī奇数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皑皑皑袭袭击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
扎,驻扎。
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革命将士出征歌教案
教学内容
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教材分析
这首《革命将士出征歌》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陕北民歌填词的,解放以后歌词又几经修改。
歌曲表现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豪情。
歌曲为五声徵调式,单段体。
结束句的尾部被移高八度,充分表达了抗日军民对取得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革命将士出征歌》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热情。
2.尝试自学,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节奏速度音高的难点
教学准备:
有关音像资料
前置性作业:
欣赏相关的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候歌
用舞蹈动作向老师同学问候
二、律动
用动作表现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注意节奏准确。
用动作表现歌曲《对花》,注意秧歌十字步的步伐。
三、复习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故乡恋情》
用大合唱的形式复习歌曲,声音要统一、整齐,注意吐字清晰。
四、学唱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
㈠感受歌曲
1.欣赏《革命将士出征歌》,了解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陕北民歌填词的。
2.再次欣赏歌曲,歌曲表现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
结一心,抗敌救国的豪情。
3.熟悉歌曲旋律
歌曲为五声徵调式,单段体。
结束句的尾部被移高八度,充分表达了抗日
对取得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用黙唱的方式检验一下自己的听唱能力。
㈡提出问题
1.两人合作,互相提问,先完成任务的坐下。
估计同学们会提出以下问题:
请你说说这首歌的演唱风格,情绪是怎样的?
Ⅹ·Ⅹ这是什么节奏
歌曲的名称叫什么?
钢琴上的红点表示什么?
㈢自学歌词
两人合作,一位同学指谱,一位同学点拍。
学会后坐下滑拍。
音乐估计放三至四遍。
㈣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老师带领同学表演,过度到学生自主表演。
㈤背唱歌词
㈥自学歌谱
听音乐唱谱,注意附点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㈦解决学生的难点,板书:
Ⅹ·ⅩⅩⅩ
i·6 ⅩⅩⅩ
还有咱
㈧表现歌曲
用合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想一想怎样唱可以表现出抗日军民夺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用歌舞的方式表现歌曲。
五、小结
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历史功绩,尝试自学歌曲,体验了成功的乐趣,还有问题,下次提出。
六、再见歌
在音乐声中学生挥手与老师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