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社科文献检索(典章制度)(1)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3
典章制度的文献【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典章制度的概念和重要性2.典章制度的起源和发展3.典章制度的主要内容4.典章制度对社会的影响5.典章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正文(篇1)一、典章制度的概念和重要性典章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关于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典章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典章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典章制度起源于古代社会的礼法制度,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典章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我国,典章制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先秦诸子百家,如儒家的礼制、法家的法制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典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典章制度包括宪法、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典章制度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等国家法律,以及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四、典章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典章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等方面。
通过制定和执行典章制度,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典章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在现代社会,典章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典章制度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录(篇2)1.典章制度的概念和意义2.典章制度的起源和发展3.典章制度的主要内容4.典章制度的影响和价值正文(篇2)一、典章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典章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活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章。
典章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典章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典章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部落首领通过习惯法、传统法等形式来规范部落成员的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 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 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社科文献检索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了解文献的涵义与分类,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原理、类型、方式和工具等有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文献的涵义与分类、信息检索工具学时:2教学内容:导言关于本课程一、社会科学的概念所谓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汉语大词典》)关于社会科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国所使用的社会科学概念是广义上的,即把除自然科学以外的大部分科学都划为社会科学。
这在反映科学知识分类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有很好的体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知识分为三个部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哲学包括马列毛邓、哲学宗教;社会科学包括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科学;自然科学则包括数理化、天文、地球、生物、医药卫生、工农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安全等科学。
西方一般使用狭义的社会科学概念。
《简明不列颠全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是人类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行为,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
西方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外还分有人文科学一类,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语文文字学、历史学、法学等。
西方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是19世纪才出现的。
而人文科学则起源于古希腊,远远早于社会科学。
这里我们还是使用广义的社会科学的概念,它包含了西方所谓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以有时也说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关于科学知识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如历史学在西方有时被视为社会科学,有时也被划入人文科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科学也引入了其他科学的研究手段,界线更加模糊。
如现代语言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产生了计算语言学,与神经医学结合产生了神经语言学,等等。
因此,我们对社会科学只做笼统的划分。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知识信息不断积累的过程,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文献信息迅速增加,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导致了所谓的“信息爆炸”。
补充:在实际检索中,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有:直查法、追溯法、工具法和综合法。
最早的数学文献是:美索不达米亚泥版的楔形文,公元前1800年的埃及纸草书、莫斯科纸草书、莱茵德纸草书著名的数学文献检索工具有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参考文献:列出作者在研究范围内所看过的国内外文献。
参考文献与引言呼应,反映作者跟踪技术发展的眼界和敏锐性,反映作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作者有资格说自己是创新。
数量不可过少,例如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评选要求研究性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参考文献不限于中文但,教科书不可多,不宜过陈旧。
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的形式有哪些?司法实践中对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学术造假行为通常被分为三类:伪造、篡改、剽窃剽窃的定义:剽窃是指把他人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
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文献序号按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并在文内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以方括号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内容按序号顺序排列于文后。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期刊:[编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著作:[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编号]作者.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选择题1.( B )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
A.零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一次文献D.三次文献2.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 A )进行区分的。
A.加工深度B.原创的层次C.印刷的次数D.评论的次数3.从文献的( B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等。
A.内容公开次数B.载体类型C.出版类型D.公开程度4.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 D )。
1、丛书(含义、价值等)含义及价值:“丛书”又名丛刊、丛刻、丛编、汇刻、合刻、汇刊、全书、全集、集成等。
但用这些名称的并非都是丛书。
丛书是群书的集合体。
它有一个总名,收入的书是丛书的一个分子,故称“子目”。
丛书的整体性强,有汇集和保存文献、便于查找的优点。
有些则提供了精本和善本。
其中《儒学警语》是最早的丛书。
丛书在明清两代得到很大发展,现代也编了很多丛书。
常用综合性图书举例:《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是现代编纂的三大古籍丛书。
专科丛书:《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2、全集、文集个人著作,经过征集、整理,编成完整的全集或文集,这也是有使用价值的文献。
举例:鲁迅全集、郭沫若全集3、论文集论文集是学术著作中的精粹,大名是由作者或编者筛选或修订后编成,在学术研究中有很高参考价值。
论文集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多人论文集 2.个人论文集4、地方志含义:分门别类记载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情况的史籍叫地方志(方志)。
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地方百科全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
举例:《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中国省志汇编》《中国方志丛书》5、如何检索丛书、地方志检索丛书和地方志,利用专门的丛书目录和地方志目录。
⑴、《中国丛书综録》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出版。
全书收集了丛书2797种,包括古籍38891种,因其反映了全国41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情况,故其又起到了联合目录之用。
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为总目,分汇编、类编两大部分,利用此册,可以解决书中收藏等问题;第二册为子目,实为分类目录;第三册为索引,三册是有机的整体,使用时要求相互参照。
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收录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一百九十个单位收藏的地方志八千二百余种。
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卫志、所志、乡(镇)志、岛屿志、乡土志、里(镇)志、全书按地区顺序排列,每条注录了地方志的名称、卷数、修撰者、版本以及收藏单位等等。
第一章文献检索概述第一节文献检索概念一、文献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一)文献的涵义“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八佾》之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文献解释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其意思指典籍和贤人的言论为文献。
宋元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他把文献解释为:录之于书本的文字可称之为“文”,而传之于口的言论则称之为“献”。
《辞海》(1979年版)对“文献”一词所下定义为:“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
亦指与某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
”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认为只有“图书文物资料”才可以称之为文献,而贤者言论则不在文献的畴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字记录的方式和记录的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献其本身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包括传统上的刻、写和印刷,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音频、视频、数字载体的文献。
因此,我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于198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中,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
文献的定义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知识记录在一切能记载知识的载体上。
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文献进行存储和传递,所以,构成文献核的知识信息,负载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和记录知识信息的符号和技术称之为文献的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决定文献容,载体决定文献的物质形态,而记录知识的技术手段,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数字等把知识物化在不同载体之上,构成论文、科技报告、档案资料等常见的纸质印刷品,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影音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各种文献资料。
文献检索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不断提高自学与科研能力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
文献检索技能是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科学研究的基础要素,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自觉捕捉信息、获取信息的意识。
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论文的撰写,毕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历史学专业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十分必要,因为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对历史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来讲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如何发现问题,再到尝试着去解答问题,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会给他们一把解决难题的钥匙。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献的内涵、培养自学的能力直至得窥治学的门径。
一、对“文献”内涵认识的深化“文献”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和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认为“献犹贤也”。
《尔雅·释言》:献,圣也。
因此汉代之前的“献”指圣贤之意。
宋末元初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言: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氏把“奏琉”、“评论”同“经史”分开,未必符合孔子原意,而以“文献”兼指书和人,则与《论语》是一致的。
后来,“文献”一词偏指著述。
对于入学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历史文献不过是像《二十四史》之类的古代典籍,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对文献有了科学全面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文献不再局限于以纸质为信息载体的图书报刊资料,而且还包括古代以龟甲、兽骨、石刻、竹简、布帛等,现代以磁带、胶卷、硬盘等为物质载体的非图书资料。
2023年科技文献检索考试题及答案1.文献,是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人类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
A、保存B、汇集C、记录参考答案:C2.一种结构完善的文摘期刊由五部分组成:编辑说明与凡例;文献分类表与主题词表;文摘部分;();资料来源目录和附录材料。
A、累积索引B、辅助索引C、主题索引参考答案:B3.英国《科学文摘》分A、B、C三个分册出版。
其中C辑为()。
A、物理学文摘B、计算机与控制文摘C、电气与电子学文摘参考答案:B4.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专利制度,()9月开始向国内外发行中国的专利说明书。
A、1984年B、1985年C、1986年参考答案:B5.()是编制各种文献索引或其他索引所采用的种种技术方法的总称。
A、主题法B、标引法C、索引法参考答案:C6.二次情报源是人们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一次情报源而编制和积累起来的()文献。
A、检索性B、工具性C、指导性参考答案:B7.一种索引通常由一批()和参照系统构成。
A、索引款目B、索引词C、标引词参考答案:A8.()是描述某一特定文献的外部特征的一条记录,通常由文献题名、著者名、原文出处等项目组成。
A、目录B、题录C、索引参考答案:B9.()是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系统文献库中相关文献总量的比率。
A、查全率B、查准率C、漏检率参考答案:A10.检索工具按其()划分,可分为目录性检索工具、题录性检索工具和文摘性检索工具。
A、信息处理手段B、取材范围C、摘录方式参考答案:C11.专利说明书对发明的描述比较具体,技术上比较()、可靠、实用。
A、先进B、新颖C、详尽参考答案:B12.情报源按()可分为:口头情报源、实物情报源和文献情报源。
A、载体形式B、文献中信息的压缩方式C、记录信息的材料参考答案:A13.数据库,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存贮和检索的数据集合体。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
A、文献数据库和非文献数据库B、全文数据库和文摘数据库C、全文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参考答案:A14.布尔逻辑检索,就是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表达提问式中各个检索词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献的命中条件和组配次序。
典章制度文献典章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
中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留下了丰富的有关典制的记载。
本文将介绍典章制度文献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典章制度文献》,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典章制度文献》篇1一、典章制度文献的种类和特点典章制度文献是指记录和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典章制度的文献,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典章制度文献种类繁多,其中以“会典”、“律例”、“令”等最为常见。
1. 会典会典是中国古代官方文献之一,是指将一个朝代的所有法令、制度、仪式等进行整理、汇编而成的一本书。
会典通常由政府编纂,是统治者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参考文献。
2. 律例律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之一,是指将一个朝代的所有法律、法令、判例等进行整理、汇编而成的一本书。
律例通常由政府编纂,是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执行刑罚的重要参考文献。
3. 令令是中国古代官方文献之一,是指统治者发布的命令、指示等文件。
令通常由政府编纂,是统治者管理国家事务、实施政策的重要手段。
二、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包括礼制、乐制、刑制、官制、田制、税制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 礼制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指社会成员在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礼仪和规矩。
礼制包括祭祀礼仪、宗庙礼仪、宫廷礼仪、社交礼仪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2. 乐制乐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包括音乐形式、乐器使用、舞蹈风格等多个方面。
乐制主要用于宫廷祭祀、宴会、礼仪等场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刑制刑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司法、刑罚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包括刑罚种类、刑罚程度、审判程序等多个方面。
刑制主要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官制官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的典章制度,包括官员选拔、任命、考核等多个方面。
2021最新更新,手动整理,谢谢支持!下载之后搜题更方便(题库持续更新)国家开放大学《文献检索》单选题3(附答案)1.[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EIsevier电子期刊数据库提供的Email提示服务?()(4分)A.全文提示B.检索提示C.期刊提示D.引文提示2.[单选题]我国电子图书产品最早出现于哪个年代?()(4分)A.20世纪90年代B.2004年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60年代E.20世纪80年代3.[单选题]通过Elsevier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后,点击“Email Articles”按钮可以Email发送检索结果,对于此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4分)A.可以发送记录的摘要信息B.可以发送记录的引文信息C.可以发送记录的链接D.可以发送记录的全文(PDF/HTML格式)4.[单选题]对药物检索提供了专指的药物副主题词和投药途径的数据库是以下哪个?()(4分)A.SinoMedB.PubMedC.EMBASE.CINAHL5.[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检索系统质量的评价要素?()(4分)A.索引体系的完善程度B.被用户使用的数量C.信息标引深度D.查全率、查准率6.[单选题]以下哪项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生物医学文献信息中心?()(4分)A.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B.世界卫生组织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7.[单选题]通过EIsevier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韩启德发表的期刊论文,在检索框内输入作者姓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C(4分)A.qide hanB.han qideC.qd hanD.han qd8.[单选题]关于特尔斐法描述哪项是正确的?()(4分)A.该方法由特尔斐创建的B.特尔斐是一位情报学家C.该方法也称专家法D.特尔斐是英国学者9.[单选题]数据库中检索韩冬季(Han Dongi)的文章,以下哪项检索式输入错误?()(4分)A.Han DJB.Han D JC.HanD.HarE.J10.[单选题]早期的0PAC系统是在何时由美国-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发的?() (4分)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70年代中C.20世纪9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中11.[单选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检索的检索结果中,相关文献包括哪些?()(4分)A.作者相关、关键词相关、参考文献相关B.题名相关、关键词相关、机构相关C.作者相关、主题词相关、文摘相关D.题名相关、主题词相关、来源出版物相关12.[单选题]以下哪项是目前常用的国内参考文献管理软件?()(4分)A.EndNoteB.BiblioscapeC.NED.Reference Manager13.[单选题]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科研人员发表的文献,最好选择下列哪一个检索式进行精确地址检索?() (4分)A.zhejiang Univ NEAR hospB.zhejiang Univ AND hospC.zhejiang Univ SAME hospD.zhejiang Univ WITH hosp14.[单选题]当需要评价某人的科研学术成就,评价某种期刊的质量,评价某一组织机构的科研水平时,应尽可能采用()进行检索。
文献学概要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释义“文献”一词,现存的古书中,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献,东汉郑玄注云:“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郑玄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其意义较为明确。
历史是发展的,孔子就是他的门生的“献”,而其言行被记录下来,成为《论语》,对后代的学者来说,又成了“文”。
因此,“文”和“献”又不是对立的,今天的文,未尝不是昔日的献,而今天的献又未尝不是将来的文。
因此“文献”可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而作为孔子,最初对于文献的要求,是出于要了解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典章制度,远的是古代,近的是现代、当代,总之可认为是历史。
因此“文献”是我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验证历史的依据,它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统称则为“文献”。
今天提“文献”这个词,一般偏重于“文”,尤其偏重于古代的文。
我们可以认为是这个词向偏义词方向演化,但我们却不能不知道它本来的含义。
关于献,再举两例:(1)明代大学者焦竑有一部大书《国朝献征录》120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则是《当代人物传》。
这个“献”指当代重要人物,与历史关系重大的人物。
(2)清代有位学者李桓编了一部《国朝耆献类征》720卷。
耆,老也。
献,人物。
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如上所说,文献包含着所有历史资料。
一那么文献学研究的范围也就涉及到各式各样包罗古今的文献。
文献学的范围是什么呢?文献学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目的在于: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以供更多的人使用。
文献检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献检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娱乐消遣B. 获取最新信息C. 学术研究D. 个人兴趣答案:B2. 下列哪个数据库是以科技文献为主的检索工具?()。
A. CNKIB. Web of ScienceC. JSTORD. PubMed答案:B3.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A. 使用单一关键词B. 扩大检索时间范围C. 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D. 忽略文献的出版年份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常用的学术搜索引擎?()。
A. Google ScholarB. 百度学术C. 维基百科D. Microsoft Academic答案:C5. 根据文献的引用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文献之间的()。
A. 作者关系B. 出版关系C. 影响关系D. 内容相似性答案:C二、填空题1. 在学术研究中,为了确保引用的文献是权威和可靠的,我们应该优先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索。
答案: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2. 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我们需要通过文献检索了解该领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3.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正确的文献引用格式可以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常见的引用格式有APA、MLA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icago4.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答案:关键词5.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限定文献的语种。
答案:语言筛选条件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文献检索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检索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工作,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者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从而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古籍资料的检索PPT课件40号什么是古籍?关于“古代”的时间下限,一般有3种意见:①以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近代史的1840年;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1911年;③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1919年。
什 么 是 古 籍?在这里,古籍主要指1911年以前成书并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以及经后人整理而成的各种本子。
辛亥革命以后影印、排印的线装书籍(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也属古籍。
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书籍古籍的数量?我们常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来形容古籍的数量据称,仅就著录在历代书目中的古籍数量而言:西汉——南北朝: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七部,八万六千二百三十三卷唐代:一万零三十六部,十七万三千三百二十四卷五代——明代:三万二千二百八十三部,四十万七千五百八十九卷清代: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九部,一百七十万卷现存的古籍约八万种以上如何在浩瀚的古籍中找到所需的文献?(检索内容)目录检索:利用书目、索引等检索工具,查找资料,获知文献的书名、著者、内容提要、版本等相关信息。
事实检索:查找具体的事实,如人物生平、历史事件、典章制度、辞语典故等。
全文检索:以某种文献或某些文献的全文为基础,查找这种文献或这些文献中某一知识单元或某一单字的所有出处。
数值检索:通过由目录、事实检索获得的资料,加以统计,获取某种相关的数值。
如何在浩瀚的古籍中找到所需的文献?(检索工具)书目索引类书和政书书目书目,也称目录。
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
三大功能:检索功能 ;报道功能 ;导读功能以《郑堂读书记》这部私人藏书目录及《四库全书总目》的部分内容为例来说明古籍书目的功能和特点:《郑堂读书记》(周中孚)书名卷数 版本作者 生平古事苑十二卷兰雪刊本国朝邓志谟撰。
志谟,字景南,饶安人。
四库全书存目。
是编凡分六十类,类各为骈体文一篇,各有注释附之篇末。
大致似事类赋,而行文远不能逮,聊资记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