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60 KB
- 文档页数:3
《打电话》导学案【学习目标】学生会利用不同方式,寻求“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难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会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102-P10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方案1:老师一个一个通知15名队员一共要用()分;方案2:老师把15名队员平分3组,每组()名,(1)老师先通知3个组长,用去()分,(2)组长再一个一个通知其他组员,要用()分,一共用()分;想一想: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就越短呢?方案3:□→老师○→队员线上的数→第几分钟第1分:□→○老师通知()名队员;第2分: □→○→○上一分钟收到通知的队员有()名,他可以通知()名,这时老师又通知1名,共有()+()+()=()名;第3分:上一分钟收到通知的队员有()名,他可以通知()名,这时,老师又通知1名,共有()+()+()=()名;第4分:上一分钟收到通知的队员有()名,他可以通知()名,这时,又通知1名,共有()+()+()=()名;比一比:方案最简单,用喜欢的方式寻找规律,发现:通知的总人数=()通知的人数×()+()通知的人数二、自学检测:如果这个合唱团有50名队员,最短用多长时间通知到每个人?第1分: 1名第2分: 1×2+()=()名第3分:第4分:答:最短用分钟通知到每个人。
三、合作探究内化提升1、假期东明一小五(1)班举行活动,需要通知部分学生到校,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程老师只用了5分钟,参加活动的学生最多有多少人?2、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一个树枝,第1年又长出一个树枝,第2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一个新枝,第3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一个新枝,照这样,第4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树枝?(选择喜欢的方式计算)3、你能用所学知识,编一道“打电话”类型的习题吗?四、堂清检测巩固练习(一)找找规律,填一填:(1) 1 , 2 , 4 , 8 ,(),(),64.(2)2 , 3 , 5 , 8 , (),(),().(3),,,(),(),()(二)最优方案,算一算:一个老年太极拳表演队共有20人,要尽快通知他们集中表演,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到所有人最快用几分钟?(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三)提升内化,我最棒:【选做题】假期五(1)班程老师向10位组长发出紧急通知,如果2分钟通知1位组长,全部通知完至少用()分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1】篇〗活动的生成: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
在午饭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手机到幼儿园里来,玩“打电话”的游戏。
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打电话”的综合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目标: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2、了解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台式电话或手机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1、以故事引出谈话主题,探讨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教师:“小朋友,你们快帮帮兔宝宝吧!他现在应该怎么办啊?”教师:“小朋友都打过电话,那电话有什么用呢?”教师小结:电话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它使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方便了。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紧急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走丢了怎么办?如果我们生病了怎么办?我想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电话真有用,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3、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可是我们没有电话怎么办啊?”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在模拟打电话情景中感受朋友之间的亲情。
2、尝试用线、圆圈等有控制地将点与点连接起来。
活动准备:每人一张印有小熊的色纸,小动物粘纸若干、水彩笔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价值取向:以情景的形式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出示操作材料:小熊家的电话装好了,小熊心里高兴极了。
它想跟好朋友打电话。
引出为小熊的朋友装电话。
二、操作讨论价值取向:教师示范如何将两个点连接起来,幼儿尝试。
1、出示小动物粘纸,了解小熊有哪些朋友。
选择一个朋友先安装电话。
(以小兔为例)2、先给小兔家装电话(粘贴小兔粘纸),用圈或点表示电话机已安装好。
3、模拟打电话:为什么电话没声音?(原来没有接通电话线或没有接好……)幼儿尝试添画电话线或将点与点之间连接到位。
4、再次模拟打电话,电话接通。
三、帮小熊的朋友家装电话价值取向:幼儿复习巩固用线、点将两个点连接起来。
1、选择喜爱的动物粘纸贴在纸上的任意部位,安装电话。
(用圈或其他符号表示)2、接通电话:引发幼儿用不同点、线或符号将每个小动物的家连接起来。
3、检查电话是否接通。
四、分享交流价值取向:分享交流打电话给朋友的快乐。
1、模拟打电话:谁安装的电话已能通话。
(电话线是否连接到位)2、欣赏幼儿作品,共同发现电话不通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学做游戏,并能按节奏说出打电话的对话,从中了解身边的常识。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和大家配合按角色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3、初步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1、猫等动物的头饰、场景,录音机、音乐带,钢琴等。
2、幼儿会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韵律活动入场:幼儿与老师跟着音乐学做各种小动物。
2、幼儿自然围在老师身旁,复习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3、用情景"小老鼠打电话",引导幼儿安静入座聆听。
二、基本部分:学习和游戏。
1、教师学小老鼠打电话,引导幼儿按节奏打电话(可问幼儿如何接电话)。
①提问:知道打电话游戏要两个人。
②巩固:用不同形式练习对话。
1)小老鼠打电话是怎么说的? 1)幼儿扮演老鼠打给教师;2)朋友接电话又是怎么说的? 2)幼儿之间相互打电话。
2、听音乐学做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理解内容并做相应动作。
(按节奏打电话--跟音乐做动作等朋友--吓一跳躲起来--发现打错)2)游戏进行中:幼儿扮老鼠打电话巩固学习对话及歌词;在唱拨号码时教师点"朋友"(最后被点到8的人扮"朋友");帮助幼儿明确间奏处"朋友"出现时,幼儿扮演老鼠随音乐变化做相应"吓一跳、躲起来"等情景动作;"朋友"没能做成客只好走了,老鼠们站起来发现号码打错啦。
3)教师在幼儿拨号的时候点幼儿,强调最后被点到的人就是"朋友",并用头饰出现,继续游戏。
3、完整游戏,提出疑问小老鼠为何总是打错号码?(粗心);引导幼儿做事要认真,并明白号码相差一个就打到另一个人了;帮助小老鼠重新寻找号码,认真拨打朋友的电话。
《打电话》导学案课题:主备人:课时:备课组组长:审核人:备课时间: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并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知道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标依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
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相声,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
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打电话》。
《打电话》一文讽刺了一个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同学们要充分地阅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感受文中的语言特色,体会表现手法,读后把自己的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
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
1、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并能对相声感兴趣。
三、检查读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清字音,注意停顿。
2、听范读后自由练读。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或那个句子读不好,及时找同桌帮助。
3、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每组的四号同学领读)4、去掉拼音读(每组的三号同学读)。
5、检查指导读书。
每组四号同学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及时纠正。
四、出示展示任务:1、这段相声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学生准备5分钟,小组长分配任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2、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3、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注意与别人口语交际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难点: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注意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教学准备:电话2部,功放机、音箱、无线话筒一套,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还记得《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吗?小马在往磨房的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小马是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的?如果故事发生在现代,我们为小马想个办法,使它既能与妈妈商量,又不用跑那么远的路。
(打电话)师:现在电话已经得到普及,人们可以瞬间与千里之外的朋友互通信息,而不用跑很多路,电话的出现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当中,你们见过哪些电话?(家用电话、IC电话、移动电话)师出示电话实物: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如何打电话,在打电话是,该注意什么?(板书课题)二、设情境,学打电话1、请两位会打电话的同学上讲台示范打电话内容:小雨打电话给琳琳,告诉琳琳明天不来学校上课的事。
2、问:刚才两位小朋友,给我们表演了打电话的过程,谁来说说她们是如何打电话的?3、板书打电话过程:摘机——拨号码——通话——挂机听电话过程:听铃声——摘机——通话——挂机4、学生练习打电话的过程。
5、指名说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
师相机板书:把话听清楚说明白注意礼貌用语6、让学生以小马给妈妈打电话为例,进行说话练习。
7、学生练,老师相应做指导。
8、学生练习后,指名上讲台用实物进行演练,练完后,学生评比。
三、进行自主练习(实践)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打电话,你们想不想试一下,你现在最想打电话给谁,打算跟他说些什么?老师这里有一部电话,谁想好了,就可以上讲台来试打。
板书:打电话步骤:摘机——拨号——通话——挂机接电话步骤:铃响——摘机——通话——挂机把话听清楚说明白通话要求注意礼貌用语〖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2】篇〗活动目标:一、在玩玩、唱唱、说说中,体验打电话找朋友的乐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导学案第1篇】【教材内容】《打电话》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课题:(第13课:打电话)一、自主学习(小组质疑):1、知识准备:相声《打电话》2、知识链接:打电话应该注意:①拨清楚电话号码,注意用礼貌用语。
②要把话说清楚明白、简明扼要。
③.要注意自我介绍,讲究礼貌④听到嘟!嘟!的忙音时,要呆会再打。
⑤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报警报案电话要打“110”交通事故要打“112 ”病人急救要打“120”发生火灾要打“119”不知道号码要打“114”向电话局查询相声的语言特点: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深刻既能说又能唱,形式多样3、揭示课题: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相声:曲艺的一种,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发观众发笑。
多用于讽刺,现在也有用来歌颂新人新事的。
相声按表演的人数分对口(两人)相声、单口相声(一人)、群口相声(三人以上)。
4、自学目标:(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5、自学内容(学习要高效,自主学习很重要)请同学们把课文认真的阅读一遍,并完成以下问题。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这则相声的特点。
2、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画出“打电话”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1、说说打电话的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1、课文中心:《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2、结尾的深义:戏七点一刻开演,电话打到八点半。
这一结尾夸张地写出了啰嗦误人、误己、更误事。
有力地讽刺了打电话啰嗦的人。
四、当堂检测(重点突出)(成绩要想好,练笔不可少)1、相声根据表演的人数可以分为、、。
打电话
学习内容:教材102-103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能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观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难点:、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就绝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分组通知,是不是分的组越多就越快?
3、比较三种方案,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师巡视,组内讨论,了解情况。
)
4、小组汇报,展示。
5、探究规律
你发现什么规()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人。
第6分钟可以通知()人
2分钟一共通知()人
3分钟一共通知()人
4分钟一共通知()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总人数和队员人数有什么关系?
6、巩固练习
如果一个合唱团有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三、过关检测
如果长绳队有32人,通知1人需要1分钟,老师要通知所有人,最快需要几分钟?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