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强国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崛起,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大国。
然而,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强大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重要。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了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些发展对国家形象的积极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何谓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综合实力和软实力,使国家在文化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以创意和创新为动力的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还能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国家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和支持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
中国的传统音乐、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宝藏,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
同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如今,中国不再仅仅是制造业大国,还成为了文化输出的强国。
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衍生品产业逐渐兴起。
通过设计和制造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商品,文化衍生品产业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其他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此外,文化产业还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例如,文化产业的兴盛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涌入,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
在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商业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以免破坏传统文化的纯粹性。
其次是如何创新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文化产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来,到2020年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怎么样才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我们想我们从它的目标和内涵作一些展开和分析,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财富,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而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华民族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那么具体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来进行思考,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第一个就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要被充分激活。
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广泛的国际化的影响。
那么,这一条主要是讲你要有内容,文化就是内容。
这个内容体现在作品和节目,你没有作品和节目谈不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不上你是文化强国,比方说《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它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这本书的出版以及由这本书所改编成的动漫电影,像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览、主题公园等等等等,它所形成的全产业链的这个产值达到了2千亿美元之多,2千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所以,我们至少要有跟哈利波特这样的相媲美,那么你才能谈文化强国。
再比方说阿凡达,美国的阿凡达在中国放映以后市场上拿到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在全球市场上拿到了20多亿美元的票房,所以它影响力很大。
美国的电影产业称雄世界文化市场,美国一年出产的电影大致上有五六百部,只占世界电影总量的7%左右,但是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大家想一想,7%的数量它的收入占到世界电影市场的70%,这是怎么样一种竞争力。
文化强国建设意义及其路径探索文化强国建设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文化产业和促进文化发展,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过程。
文化强国建设不仅对于保持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促进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
文化强国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正从军事和经济领域逐渐转向文化领域。
一个强大的文化强国可以通过塑造自己的国家形象和价值观念,增加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文化强国建设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凝聚力。
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国家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素质和幸福感。
文化强国建设可以加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强国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
文化强国建设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激发创新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文化强国建设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国家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独特宝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个文化强国应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现代社会,并传承给后代。
要实现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探索以下几个路径: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支撑,可以通过规划产业布局、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提高文化事业的投入和管理水平。
要实现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还需要加强文化事业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文化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要实现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人才队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培养更多的文化专业人才。
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化强国的概念1. 文化强国的定义文化强国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以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和动力,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核心,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
文化强国并不是简单地依靠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来展示国家的实力,更多地侧重于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展示国家精神风貌,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求快速,而应该把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推行全民素质教育,弥补国民精神需求等等。
2. 文化强国的意义建设文化强国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是维系国家社会团结的纽带,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文化强国对于国家的自身发展也有意义,它可以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任务1. 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
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国民的就业技能。
2. 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加快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水平。
3. 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要倡导文化消费,带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4.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国际级文化大师和精英人才。
此外,还要推动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对文化强国的认识和看法一、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首要特征就是文化的繁荣。
文化的繁荣需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成果。
同时,要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使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更加绚丽之花。
二、民族认同文化强国必然拥有强大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认同不仅包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也包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对于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使民族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创新能力文化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实践,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四、国际影响力文化强国应当具备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与传播已经成为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内容。
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关系到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更直接影响到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也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五、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同时,要注重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意义文化强国是一个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软实力强大,并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
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作为核心力量,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意义。
首先,建设文化强国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归属感,它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识和精神力量。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能力,增加中国的全球凝聚力和影响力。
通过国际交流、文化合作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让世界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并且有利于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
同时,文化消费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建设文化强国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动力,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塑造公民道德风尚的基石。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对公民的文化教育、文化素质培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和谐发展。
最后,建设文化强国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道德建设。
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是评价一个社会和国家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观念和道德认同,弘扬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推动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个文化强国应该具备高度的文明素养和道德观念,以此来提升社会整体素养和公民的幸福感。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中国是文化强国吗有哪些基本特征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以来,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什么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国首先意味着其文化的魅力相对强大,它表现为对内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外的文化吸引。
文化的自信和吸引,一方面来自文化的先进性。
文化强国的文化,总是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
这种时代的进步体现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还来自文化深层的力量,它源于历史传统,穿越不同时代,给人一种灵魂深处的安宁,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它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却是先进文化的根基,能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无形而持久的支持,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跨越时代变革中保持自我的标识,它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的文化认同。
文化强国的国民,对自身文化的历史传统总是感到自豪和自信,这便是全会提到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课题。
有了这两种自信,我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而无所适从。
其次,文化强国应当具有相对强大的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能力。
就文化创造而言,包括价值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意识形态的创新,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观念和制度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文艺创新,等等。
没有大批世界级大师,没有大批世界级文化创造成果,就谈不上文化强国。
就文化生产而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生产方式将长期并存。
文化产业是现代文化生产的典型方式,是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的交融。
现代的文化强国,一定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就文化传播而言,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文化影响力。
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浅析大学生如何为文化强国而努力一、文化强国的内涵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家前进的灵魂。
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
[1]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它将文化的定义建立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文化既可以体现为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也体现为知识、精神、修养,既反映在不同区域民族人们的气质、性格中,也凝注体现在各种器物设施之上。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也指出:“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显然,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弱则国弱。
二、面对文化强国战略,当代大学生任重道远“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
”[3]文化的发展依赖文化创新的驱动,而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在今天,高校成为人才的摇篮,是文化创新的热土。
当代大学生更是最新文化产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我国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有资格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扛起冲锋的大旗。
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在文化强过建设中发挥其先进性与创造性作用。
(一)投身文化强国,争做一名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国以才兴,业以才旺”。
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其内涵价值论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文化强国战略就是通过发展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其内涵价值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其内涵价值篇1文化战略是指国家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造就文化人才,使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形成国家的文化品牌,提升国家的文化辐射力、传承力、创新力、支撑力、竞争力等,增强国家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和文化人才的综合实力居于国际的第一方阵。
文化强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强国对公民素质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良好的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国家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通过文化强国建设,使国家公民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行为方式是文化强国的最首要特征, 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是否拥有科学文化力量,以及多大程度上拥有科学文化力量。
人民必备的文明行为能力是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民如果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崇尚职业道德、升华个人品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那么就很容易树立起良好的国家整体形象。
二、公共文化的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促进数字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
完善的文化活动信息发布机制,健全的文化新闻发布制度。
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
政府职能转变,由办文化到管理文化转变为治理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上来。
最新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在人类自觉的基础上,废除野蛮社会游戏,建立文明社会游戏,这就是人们从野蛮过渡到文化强国的重要阶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以供大家阅读。
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何谓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自编、自导、自演的解闷游戏内容和规则。
二、文化的分类:宗教文化类、哲学文化类、政治文化类、经济文化类、传统文化类、道德文化类、科学文化类、技术文化类、法律文化类、艺术文化类;共十大类。
三、文化的属性:文化的属性是社会属性。
文化非个人性、非自然性,文化是人类群体的创作,文化归公共所有;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属性的基础上,逐渐产生、逐渐演化、逐渐丰富的事物,文化具有解闷性、游戏性、娱乐性。
文化不是如何做人的标准,文化不是认识自己的标准。
文化是群体玩什么游戏遵守什么游戏规则的标准。
强国:由于人类不明白“公私分明”而一直认为私有财产的占有上不封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潜规则,因而造成人类的贪心、欲望无限膨胀,形成贪得无厌的无底黑洞,腐蚀着人类的灵魂,吞噬着人类的生命,破坏着自然的生态平衡,扰乱着社会的和谐安宁,使人类社会一直停滞在危机四伏的野蛮时代,而迟迟无法进入安定和谐的文明社会。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野蛮关键是个人自觉不自觉和明白不明白“公私分明”的私有财产占有差异控制是否在七倍以内,它和社会文化游戏的内容无关!它和社会形式无关!只有进入文明社会,才能真正体现地球每个公民的人权、人格、人品、人味、人性,才能走人道。
强国需要人类的每个成员落实两件事:首先通过体证自己“当下的知道”认识自己,了解整个存在的真相是知道自娱自乐永恒的游戏;其次,人类达成这样公私分明的共识,即个人私有财产占有差异控制在七倍以内,剩余属于公共财产。
任何个人无权占有七倍以外的公有财产。
在人类自觉的基础上,私有财产控制在七倍以内,让全人类过上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共同富裕的生活。
这就是强国!文化强国的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知识点
构建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主牵头思路。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驱动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在全球影响力的盛行中,也是构建经济实力的重要条件。
各国关注文化发展的大势当前,我国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构建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总体战略目标与具体措施。
文化强国是指具有完备的文化强度,能够充分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优势与特点,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传统、贡献和现代化文化成果的历史自信,以及文化多样性和积极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这样,我国构建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则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构建文化强国具有突出的文化安全性和对外影响力。
要实现此目标,需要重视社会主义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潮流;促进“文化改造”,加强国家文化的现代化、创新,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识别与发展动力;重视文化团队的搭建,建立文化对外。
什么是文化强国?
张尚德
1.相当程度的公平、正义和没有动摇国本的各类剥削。
2.武备自守,一等。
3.刑也必上大夫的健全法治,在真正安全、稳定的全社会生活上,大家可自由言论、出书与
集会。
任何人任何犯法,必经公开法治。
4.在小康社会上,做到「礼运大同篇」中的基本内涵,人人能一生无太多忧愁的养生送死。
从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5.发展在理与礼上,与衣食住行相应高贵的育与乐的教育。
切莫庸俗,不必人人西装也。
全
面西化,那是什么???现在连娱乐,都在全面学美国,跳起舞来,身上的骨头,都想丢掉,天啊!
6.全面吸摄古今中外的人文精华文化。
偶穿西装,内涵中国,外示西态,也没有什么不好。
外显温柔,内超日月,此乃中国精华文化的极致。
俺尚德非狭隘的民族主义。
7.在固有文化的智仁勇,即真善美的内涵与外延上,扶持全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
科学为
真,慈爱为善,喜悦为美。
此乃一而三、三而一者。
宇宙心同、理同,本来兄弟。
在理论与实际上,良好可用的千流万家,汇于中国。
真正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也。
8.公权与民权功能铺陈的实质、作用与长远可行度,应符合理性与在经验上点点滴滴的实际。
切非主观空谈与幻想,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9.透过德训与礼化的自觉与实践,人人在衣食无忧中,享受普世价值的生活,从而颠倒远离,
狱中无囚,诸国来朝,人人归顺,万类讴歌,普天同庆。
10.盖天配地,无声无臭,永续祖先,契应宇宙,此之谓文化强国,此乃真的自动大统一也。
尚德万千祈祷。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于湘潭道南书院恭思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