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44.77 K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8单元知识与练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1、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准确地、熟练地运用。
(1)如果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就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如这道题: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同学们通过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可以得出:要求几小时能批改完,要先求出还剩多少篇作文没有批改,再列出综合算式:(48-12)÷9 解答这道题。
练习1、递等式计算。
175-27+30×2 175-(27+30×2) 175-(27+30)×2 (175-27+30)×2(27-3×9)÷6 246÷41×17-32 16×(520-420÷20) 46+54-46+5421+6×(15-7) 120÷40+(5+12) 46+46-18×2 230-156+128+2812×(300-100÷25) 16+5×8×16 (42-12×0+8)÷5 56-0÷8+14×42、某打字员要在14天内打完一本书稿,已经打了7天,还剩624页,以后平均每天打78页。
她能按时完成任务吗?3、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12箱,梨每箱14千克,苹果每箱16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4、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共12箱,其中梨有8箱,每箱14千克,苹果每箱16千克,一共运来多少5、读一本童话书,前5天每天读12页,后3天每天读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共有多少页?6、兴隆菜社现有蔬菜5600千克,上午2辆汽车一次共运走1600千克。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加法交换律简算50+98+50二、加法结合律简算488+40+60三、乘法交换律简算0.25×56×4四、乘法结合律简算99×0.125×8五、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65+28.6+35+71.4六、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25×0.125×4×8七、乘法分配律简算1、分解式25×(40+4)2、合并式135×12.3—135×2.33、特殊题型199×25.6+25.64、特殊题型245×1025、特殊题型399×266、特殊题型45.3×8+35.3×6—4×35.3八、连减简便运算①528—6.5—3.5②528—89—128③52.8—(40+12.8)九、连除简便运算3200÷25÷4十、其它简便运算①256—58+44 ②250÷8×4附: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第一单元知识点:1.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两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
3.括号运算: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加减法性质: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也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6.乘法性质: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零。
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零。
但0不能作除数。
7.脱式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8.除法性质:任何数除以0都不成立,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1.确定位置:物体所在的位置需要明确方向和距离。
2.方向和距离: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方位: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画法: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再确定角度。
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刻度线就对准谁。
最后确定距离。
5.相对性: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
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四则运算知识重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的运算次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运算;假如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②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有零的运算:一个数加零仍得原数。
A+0=A一个数减零仍得原数。
A-0=A一个减数减去它自己,等于零。
A-A=0一个数乘零等于零。
A*0=0零除以一个非零的数,得零。
0÷A=0 零不可以作除数。
一、运算次序同样的画“√” ,不同样的画“×”6× 5÷ 3 6+5-3()48-12 × 2 48 ÷12× 2 () 72 ÷8×5 72+8 ×5()8× 5+32÷ 4 8+5 × 4-6()(200-16 )×( 35+4) 200 ÷4+35×16()二、想想,不改变计算结果,哪些小括号能够不写,在题后边的()里画“√”(324÷4)× 6()(56×4)- 84 ()( 210+150)÷ 9()785-( 215-36)()560 +( 32× 4)()140÷( 56× 4)()三、先说一说运算次序,再口算。
62-5×6=(15+8+22)÷3=750÷(20-15)=56÷ 8×30=100 + 0× 100=5× 4÷ 5× 4= 918-918×0=35+47-35+47=9+91×4=59×3-59×3=四、脱式计算65+23-18 84 -75÷3 125 - 5× 20÷4(325-85)×12÷15(120-40)×(26+29)18×8+18×2 200 - 16× 4-35 36 ×12-460÷10 14 ×( 32-18)÷ 49 736 ÷16×2五、把下边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1)16- 9=718× 7=126126+ 14=140(2)90÷ 15=610× 6=60130- 60=70(3)15+28=4345- 9=3643×36=1548六、依据要求在算式“ 900+60÷60- 30”中添上括号(1)改为先加法、再除法,最后算减法的算式:(2)改为最后算除法的算式:(3)改为得数是 902 的算式:(4)把“ 32+28×80- 60”改为最后算加法的算式:(5)添括号使等式建立七、在○里填上“>” “<”或“=”24+6-24+6○( 24+6) - (24+6)48÷4÷12○48÷(12×4)24÷ 8×24÷8○ 24÷8×( 24÷8)78-78÷3○(78-78)÷ 3210-40+ 20○ 210+( 40-20)250-20×8○(250-20)× 848 ×( 5+6)○ 48×5+60÷(18÷18)○(18+18)÷(18+18)八、文字题。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包括三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判断: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 小数的读法1.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0时,就读作“零”。
2.小数点读作“点”。
3.最后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30.05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小数的写法1.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那么就直接写“.......0.”.。
2.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最后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 小数的性质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只能是小数末尾的“0”,其他位置的“0”不可以随意删掉或添加。
化简:10.030=知识点1 小数的意义、读写与性质【例1】填空题(1)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23厘米,那么16.23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16.23的计数单位是()。
(2)由3个十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一个小数,这个小数是(),计数单位是()。
(3)有一个四位小数,整数部分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万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偶数,其他数位上都是0,那么这个小数是()。
练1:填空(1)在小数数位顺序表中,小数部分最高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2) 3.78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表示()个()()位,表示()个()。
()(3)0.025的计数单位是();3.0的计数单位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四则运算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有关0的运算: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
(2)尽量不要有空位。
(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a + b)+ c = a +(b + c)=(a + c)+b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公式:ab = 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ab)c = a(bc)=(ac)b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公式: a(b + c)= ab + ac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总结(知识点+练习题)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总结本文总结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应用题,主要包括选方案问题、怎样划算问题和含小数应用题。
选方案问题1、38名同学参观航天展览,成人门票费48元,儿童费是半价。
如果10人以上可以购团体票每人25元,怎样购票最划算?2、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方案一是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是团体5人以上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怎样买票最省钱?3、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方案一是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是团体5人以上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怎样买票最省钱?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方案一是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是团体10人以上每人100元。
如果成人6人,儿童3人,选哪种方案合算?如果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怎样划算问题1、大船每条24元,限乘6人;小船每条20元,限乘4人。
有50人去划船,怎样租船最省钱?2、大船限载8人,小船限载6人,共38人,怎样才能把人全部坐完?3、35个同学去租船,大船限坐10人,小船限坐6人,大船每条8元,小船每条6元。
你准备怎样租船?4、50名同学游三峡,可以租两条船:大船每条可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坐4人,租金8元。
怎样租船省钱?5、有65名游客去游玩,可以租小车和大车。
一辆小车120元,限乘客10人;一辆大车160元,限乘客15人。
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需要花多少钱?含小数应用题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0.6千米。
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2、XXX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去6.35元。
还剩多少钱?3、XXX买了两本参考书。
《数学教学指导》12.56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数(2)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二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 +减数 (3)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 因数因数二积宁另一个因数(2)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宁除数 除数=被除数宁商 被除数=商乂除数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乂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十商 商=(被除数-余数)赫数 余数=被除数赫数-商(3)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 0”的运算(1) 、“ 0”不能做除数;(2)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3)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4)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6) 、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7) 、0十0得不到固定的商;5 - 0得不到商. (8)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
a — a=0(a 不为0)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 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8租船问题: 原则:租便宜的,尽量无空座。
字母表示:a + 0= a 字母表示:a — 0= a 字母表示:a —a = 0 字母表示:a x 0= 0字母表示:0* a (a ^ 0) =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0=(a)0+(a)=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0=(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a=(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0=(0);(0)×a=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a=(0)⑥0不能做(除数):a÷0=(无意义)6、租船问题。
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那么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那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1讲 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括号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括号中括号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加数+加数=和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 被减数-减数=差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知识点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2.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知识点三:括号算式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四: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根据568+136=704填空:① 704-______=568,② 704-______=136(2)根据65+169=234填空:① 234-______=65,② 234-______=169(3)根据189+238=427填空:① 427-______=189,② 427-______=238(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1)根据1956-814=1142填空:① 1142+______=1956,② 1956-______=814(2)根据4573-1867=2706填空:① 2706+______=4573,② 4573-______=1867(3)根据1345-649=696填空:① 696+______=1345,② 1345-______=649(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根据37×66=2442填空:①2442÷______=37,②2442÷______=66(2)根据23×56=1288填空:①1288÷______=23,②1288÷______=56(3)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42=1596,②28×______=728(4)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92=184,②30×______=780(5)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77=5082,②14×______=14704.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余数无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四则运算1. 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 加数+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2.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差+减数。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根据视图摆物体-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一般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运算定律1.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b +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023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和归纳1四则运算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四、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3+3+3+3=3×5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五、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一部分:基础计算知识点: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二、口算24+0= 13-13= 0×8= 0÷9= 0+2.8=70-0= 0+504= 0÷36= 392×0= 7.8-0=8×125= 4×25= 24×5= 25×8= 125×4=三、笔算(每行的最后一个要验算)450-68= 589+225= 4.2-1.25= 58.5+3.09=46×24= 104×35= 940×34= 13×124=565÷80= 84÷21= 196÷39= 396÷12=2550÷25= 414÷23= 816÷51= 640÷16=四、思考题14 + 82 - =87 ×6+10 = 58= =计算过关检测一、填空。
(7分)1、一个数和0相乘,得()。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 )。
700-169= 511+479= 4.2-0.359= 738+1.17=36×27= 108×25= 124×31= 18×930=88÷14= 119÷15 = 2134÷24= 396÷12=364÷70= 64÷22 = 952÷28= 3276÷84=三、解决问题(29分)1.蜗牛每天可爬行120m ,21天能爬行多少米?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3.蜗牛每天爬120m ,平均每小时爬多少米?(1天=24小时)4.一头大象的体中是5600kg ,正好是一头牛的体重的8倍,这头牛有多重?思考题1. ( ) — ( )2.把下面一组用图形表示的算是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 =×列式为:第二部分四则运算一、填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举报|字号订阅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 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 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 得0。
(3)、0不能做除数。
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等于0。
0十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口:165 +93 +35 = 93 + (165 +35 )依据是什么?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x b = b x 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x b x c = a x( b x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 1 2 5 X 7 8 X 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x c=a x c+b x 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易错的情况: 0.6+0.4-0.6+0.4 38X 99+99(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4、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5、 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 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 0 就写 0,小数部分依次 写出每一个数。
6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 小数中间的“ 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 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 化简小数等。
7. 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 较百分位,……8.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9 .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 800克=()吨长度单位: 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米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 0 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
先改写,再求近a *b -H =ca 宁(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X 31838X2 x c)125X 25X 32 3.25+1.98 10.32- 1.98125X 8837X 96+37X 3+37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100 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1000 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似数。
注意:带上单位。
(五)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简算)(七)统计: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宁间隔长度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3、两端都不植:棵数二间隔数—14、封闭:棵数=间隔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填空。
1 、一个数的十万位、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其余数位都是0,这个小数写作),读作( )2、把3.14 的小数点向( )移动两位,就扩大到它的( )倍3、70.672中整数部分的7表示( ),小数部分的7 表示( )4、248200 改为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把78560000 改写为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保留两位小数)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120,它的两个底角是( )。
6、用4、3、0 和小数点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是( ),组成一个最小的小数是( )。
7、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 )=( )。
8、0.930、0.39、0.903、0.309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9、6米3厘米=( )米 4.04平方米=( )平方分米9.75吨=( )千克1吨500千克—890千克=( )吨58千米7米=( )千米8米9厘米—2米20厘米=( )米10、0.61O0.609 15 元7 角8 分O 15.80 元3.6 亿O 360000000 1.23 吨01 吨23 千克二、判断。
1、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 除以任何数都得0。
( )2、35X( 7X 3)= 35X 7 + 35X 3。
( )3、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4厘米、8厘米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 )4、7.5的千分之一是0.075。
( )5、7.05和7.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7.1。
( )6、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7、折线统计图能较好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
( )三、选择题。
1、两个锐角均为600 的三角形是( )。
A、一般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A 、(125+ 90)X 8B 52 X 25X 4C 、7.6 十 1.25+ 2.4D 、(258 十 45)十 55 3、下列()组的两个算式得数不相等。
A 、 25X( 200+ 4)和 25X 200+ 25X 4B 、 36X 201 和 36X 200+ 36C 、265X 105—265X 5 和 265X( 105 十 5)D 、25 X 174X 4 和 25X 4 X 1744、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 A 、 807.17B 、 270.05C 、400.61D 、 3010093)用递等式计算5、下面各数中把“ 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70.55 D 、 7.5506、 1.1 到 l.3 之间有个( )小数。
A 、 11四、计算大本营。
( 1 )直接写出得数。
(79 十 21)十 20=0.093X 100= 900—178—122=4l X 40= B 、 7.05 C 、B 、18C 、无数D 、190.16 十 3.7=2—0.04=301X 79 72 - 6 X( 51 + 19) =125X 72X 4 728X 79 十 272X 798.59+2.57十3.43十5.4749.62十27.17—19.62 1546一( 546—239)8.37+ 5.95一( 6.52+ 3.44)14X 27 十 2400- 25 224+ 76 X 42- 28) A 、 7055 0.7—0.47 = 0.49+ 0.25 =3.4 十4.6— 2.9= 2)用简便方法计算。
六、解决问题。
l、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2、学校食堂买进大小两种包装的大米各5袋,小袋每袋重35千克,大袋每袋重105 千克,共买大米多少千克?大袋比小袋共多多少千克?3、小红每天骑车要7 分钟到校,她每分钟骑155 米,小明每天从学校到家往返2个来回共走2800 米的路程,小红和小明谁家距离学校路程近?近多少米?4、买4双鞋和买16 顶帽子的钱同样多,买6 双鞋的钱可以买3 件衣服,一顶帽子45 元,买一件衣服要多少钱?一件衣服比一双鞋贵多少?填空题。
1、3米=()分米=()厘米。
2、两个因数的积是12670,其中一个因数是14,另一个因数是();个数加上8,再加上9,得101,这个数是()。
3、正方形的边长为a 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商和除数相乘的积是2400,余数是15,被除数是()6、1123300500 读作(),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数是()7、把0.36 扩大100 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8、78+口= 92+口9、7 千克60 克=()千克10、、4759 —963= 4759-□-□11、862 - 239 - 61 = 862 - (□ +□)12、401 X 99 = ^x 99+口13、68X 4X 25=^X (□x^ )14、257+ (56 + 43) = (257+□ )+□15、6 元7 角5 分=( )元=( )角=( )分16、8X (75 + 40)=^X □ +□X^17、105X 82 = ^X□ +□X^二、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