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刚-光纤光学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82
光纤光学》《光纤光学第二章光纤光学的基本理论南开大学张伟刚教授第2 章光纤光学的基本理论2.1 引论2.2 光纤的光线理论222.3光纤的波动理论2.1引论2.1.1光线理论可以采用几何光学方法分析光线的入1.优点:的多模光纤时2.不足:2.1.2波动理论2.不足:2.1.3分析思路麦克斯韦方程光线理论波动理论2.2光纤的光线理论 2.2.1程函方程问题2.1:(r , t )z y x e z e y ex r ˆˆˆ++=G ),(t r E G G ),(t r H G G G G G G G G )0,0(0===t r E E )0,0(0===t r H H )(r G φφ=(2.1) 00ik i t E E e ϕω−+=G G (2.2)00ik i t H H e ϕω−+=G G 000)()()(000E e e E e E E ik ik ik G G G G ×∇+×∇=×∇=×∇−−−φφφik ik −−G G []φφφ00000)()(e E ik e E ×∇−×∇=φ0ik e E ik E −×∇−×∇=G G (2.3)[]φ000)((2.3)G G G G (24)[]φφφ000000)()(ik ik e H ik H e H H −−×∇−×∇=×∇=×∇(2.4) (21)(22)(25)(28)(2.1)(2.2)(2.5)(2.8)B ∂G G t E ∂−=×∇G (2.5)(26)t D H ∂∂=×∇G (2.6)G G 0=⋅∇D (2.7)(28)0=⋅∇B (2.8)(2.9)(2.10)(2.9)E D G G ε=G G (210))HB μ=(2.10) 因光纤为透明介质(无磁性),于是0μμ≈ωi t =∂∂φμωμ0000ik e H c ik H i E −−=−=×∇G G G (2.11) φεωε0ik e E i c ik E i H −==×∇G G G (2.12) 00()(2.32.3))(2.112.11))(2.42.4))(2.122.12))G G G −=−000000)(H c ik E ik E μφ×∇×∇00000)(E c ik H ik H G G G εφ=×∇−×∇1G G G ∇=−(213)00000)(E ik H c E ××∇μφ1H k E c H G G G ×∇=+×∇ε(2.13) (2.14) 0000)(ik φ()H G 0[]000200)(1)(1)(1)(E c E E E G G G G εφφφφμφ−=∇−∇⋅∇=×∇×∇000c c c μμ(2.15)λ→0000)(H c E G G μφ=×∇(2.16) 00)(E c H G G εφ−=×∇(2.17)问题2.2:(2.15)(2.16)000E H ϕϕ⋅∇=⋅∇=G G (2.18a) (218b)∇∇G G (2.18b)0E H ϕϕ⋅∇=⋅∇=G G 、、三个矢量相互垂直三个矢量相互垂直!!0E 0H ϕ∇(2.1(2.188)(2.1(2.155)r c εεμεμφ===∇00221)((2.19)22(220)με00)(n =∇φ(2.20)G G =)()(r n r ∇φ(2.21)221)G (2.21)“程函方程” ()r φ程函方程的物理意义:讨论讨论:r G ∇()φ)(r G φ∇“”n r G 场源()(2.2.2121))),,(),,(),,(),,(2222z y x n z z y x y z y x x z y x =⎥⎦⎤⎢⎣⎡∂∂+⎥⎤⎢⎡∂∂+⎥⎦⎤⎢⎣⎡∂∂φφφ(2.22)⎦⎣问题2.3:(2.2.2121))2.2.2 光线方程根据折射率分布,可由程函方程求出光程函()r Gφ为此,可从程函方程出发推导光线方程。
张伟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硕士,南开大学光学博士。
现任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激光》杂志常务编委,《Chinese Physics Letter》特约评审;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OECC/COIN 2004和ICOCN2010国际学术会议TPCM(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Applied Optics、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Optical Communications、Chinese Optics Letters等审稿员。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多年,承担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100多篇;发表专著及教材四部;申请国家专利20多项,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
承担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立项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0多篇。
开设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10多门,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多名。
国家级“科学素质教育系列公共课教学团队”骨干成员,南开大学科学素质核心课程《科研方法论》负责人。
近期主讲课程:科研方法论(本科生),光纤光学及应用(硕士生),光纤光学(博士生)。
一、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2002AA313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飞秒激光刻蚀微腔的光子晶体光纤流体传感研究(10974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流体微量成份高灵敏度在线检测的光CRDS传感系统研究(106740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结构光纤多维传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60577018)”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光纤微腔流体传感系统研究及其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南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及其器件的研制”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光纤光栅的温度补偿式振动传感研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微结构光纤光栅的写制及传感机理研究”二、科研成果光纤光栅传感系列器件的设计、研制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引言1. 光纤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光学科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研究。
2. 光纤光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通信行业,还在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本文将结合光纤光学第四版相关内容,重点讨论证明式子2.31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部分:背景知识1. 光纤光学的基本原理:光纤是一种传输光信号的特殊导光通道,其工作原理是全内反射。
2. 斯涅耳(Snell)定律:描述了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即$n_1 \sin\theta _1 = n_2 \sin\theta _2$,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theta _1$和$\theta _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纤光学第四版:是光纤光学方面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光纤光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第三部分:证明式子2.31的过程1. 式子2.31的内容:$V = \frac{2\pi a}{\lambda}\sqrt{n_1^2 -n_2^2}$2. 光纤中的模式:光在光纤中的传播,与光纤的数值孔径$NA$和归一化频率$V$密切相关。
3. 推导过程:通过对式子2.31的变量及其物理意义进行分析,结合斯涅耳定律,可以得出$V = \frac{2\pi a}{\lambda}\sqrt{n_1^2 -n_2^2}$。
第四部分:结论1. 通过对光纤光学第四版中式子2.31的证明过程进行分析,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光纤光学理论的理解。
2. 光纤光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3.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光纤光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推动光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光纤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光学科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通信领域,光纤光学还在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光纤光学第三版光纤光学是一门关于光的传输和控制的学科,它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纤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简要介绍光纤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一章:光纤光学的基本原理光纤光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特性,将光信号沿光纤传输。
光纤由一个中心的光导芯和一个包围在外面的光折射层组成。
光信号在光导芯中传播时会发生全反射,从而实现光的传输。
光纤光学的主要优势是其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第二章:光纤光学的应用光纤光学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纤通信是目前最常用的高速通信方式,它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信号衰减小等优点。
光纤通信不仅广泛应用于电话、互联网等常见通信领域,还被用于卫星通信、军事通信等特殊领域。
光纤传感技术也是光纤光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光强等物理量的测量和监测。
这种传感技术具有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
第三章:光纤光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光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光纤光学在高速通信、数据存储、传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
光纤光学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传输速度、增加传输容量、提高传输质量等。
光纤光学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光纤光学可以用于内窥镜、激光手术等医疗设备中,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总结:光纤光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通信、传感和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光学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更多领域。
光纤光学的发展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让我们一起期待光纤光学的美好未来!。
多模色散,是指发射端的脉冲同时激励起许多模式,由于不同模式的群速度不同导致各个脉冲到达接收端的时刻不同而引起的展宽现象。
若用光线理论(适用于多模光纤)来说明,可以把多模色散视为各个光线轨迹沿光纤轴向的平均速度不同所造成的。
设光波在纤芯中的速度为v ,由图可知,子午光线沿光纤轴向的速度为v z =v cosθ。
当θ=00,子午光线传输最快;当θ=900-Φc 时,12n n cos =θ,子午光线传输最慢。
子午光线传输所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分别为 cLn νL νLt 1max min === 22112min max cn Ln n n νL νL t =⎪⎪⎭⎫ ⎝⎛== 于是,在传输距离L 内,子午光线传输所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的时延差为Δt n n -n c Ln t -t τmin 2211min max ≈⎪⎪⎭⎫ ⎝⎛⋅== 上式说明时延差τ与相对折射率差△成正比。
从模式分析的角度而言,当入射光的频率固定时,△越小,则光纤中可以传输的模式越少,因而时延差也就越小。
例如,对于n 1=1.6,△=1%的光纤而言,τ=50ns/km ,它对应于可传输的频带宽度(带宽)约为20MHz 。
光纤越长,时延差越大,可传输的带宽就越窄。
对于SI POF,其传输带宽通常为5MHz km作用,传输带宽不仅为其材料色散所限制,而且随着SI POF芯径的提高,其传输带宽还会降低,这是由于输入脉冲通过SI POF时将展宽;SI POF带宽低,这主要因为模式色散影响所致。
模式色散还直接与光纤芯径和NA相关,以空气为皮层PMMA为芯的POF在场为100m和芯径为1000μm的POF系统中,高次模光有较长的光程,以最大入射角入射的光线和沿光纤中心传播的光线之间的行程差为5.1m,这相当于25.5ns的时延,故这种POF带宽被限于10MHz以内。
而对于GI POF,由于其折射率从起轴中心至边缘呈二次方折射率分布(仅指抛物线型),其值是逐渐降低的,而光在光纤中的传输速率同其媒质折射率成反比,故无论是低次模还是高次模,其传输速度几乎是相等的,传输后的波形并不发生展宽,从而保证了GI POF有较高的传输带宽,即使它的直径粗,其带宽亦很大。
光纤光学第三版第一章光纤的基本原理光纤是一种能够传输光信号的特殊材料,它由纤维状的高纯度玻璃或塑料制成。
光纤的核心是一个非常细长的玻璃纤维,外部则包裹着一层称为包层的材料。
光纤的传输原理基于全反射的现象,当光线从光纤的一端入射时,由于光线与接触面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会完全被内部反射,从而沿着光纤的长度传输到另一端。
在光纤光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光纤的数值孔径、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等。
数值孔径是用来描述光纤对光线的接受能力的参数,数值孔径越大,光纤的接收能力越强。
单模光纤是指只能传输一种特定模式的光信号,而多模光纤则可以传输多种模式的光信号。
第二章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它由光源、调制器、光纤、接收器等组成。
光源是产生高强度的光信号的装置,调制器则用来调制光信号的强度、频率或相位。
光纤作为信息的传输通道,能够将光信号高效、快速地传输到目的地。
接收器则用来接收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供后续处理。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许多优点,比如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话、互联网、有线电视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流。
第三章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是利用光纤的特殊性质进行测量和监测的技术。
光纤传感器可以将环境中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转化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检测仪器进行分析。
光纤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医学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它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湿度、浓度等多种物理量的测量,而且可以远距离传输信号,适用于复杂环境中的监测任务。
第四章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化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化是提高光信号传输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
在光纤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衰减、色散、非线性等。
为了降低这些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使用低损耗的光纤材料、优化光纤的结构、增加光纤的数值孔径等。